首页 名人 正文

商代饕餮纹的代表作品 饕餮纹名词解释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鼎身四面以饕餮作为主体纹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饕餮纹就是以饕餮这种想象动物为原型。又经过高度艺术夸张而形成的兽面纹饰,无疑代表着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冶炼青铜用的是一种叫做霸埚的陶制器物,铸造司母戊方鼎只要有6个这样的大型柑埚就可以满足熔铜的需要了。从鼎底部残留的烟炱痕迹和出...

饕餮纹名词解释?

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

戊方鼎的特征是什么?

司母戊方鼎形体巨大,造型精美。鼎为四足方形,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空;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875公斤。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又皆有主纹饰,并各具形态。鼎身四面以饕餮作为主体纹饰,并有龙纹盘绕,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着口互相对着,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足上则铸以蝉纹。在这些纹样的衬托之下,整个鼎显得更加威武、雄厚。

饕餮传说是一种贪得无厌的野兽,生有角、爪、尾,面目十分可憎。这种动物很可能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根据牛、虎、羊、熊想象幻化出来的,并被赋予了恐怖的神秘色彩。饕餮纹就是以饕餮这种想象动物为原型,又经过高度艺术夸张而形成的兽面纹饰。这种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

司母戊鼎是目前出土的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一件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精品,无疑代表着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商代晚期的技术条件下,铸造司母戊鼎这种大型青铜礼器,应该是当时的一项重大工程,这不仅需要大批具有熟练铸造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工匠,还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当世人站在这件精美庞大的国宝前瞻仰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当时高超的青铜技术而惊叹,也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而折服。

根据考古发现和有关专家的研究,当时,冶炼青铜用的是一种叫做霸埚的陶制器物,形状和后来倒放着的头盔差不多,考古工作者叫它“将军盔”。据计算,一般的“将军盔”能熔铜十多公斤。铸造一般的器物用一个坩埚就可以了。很显然,铸造“司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用一般的将军盔是不能完成的。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遗址发现了一种直径83厘米、壁厚45厘米的大型坩埚。据推算,铸造司母戊方鼎只要有6个这样的大型柑埚就可以满足熔铜的需要了。

经有关专家分析,司母戊鼎是一个合金体,合金成分为:锡11.4%,铜84.77%,铅2.79%,接近《考工记》中所述“六齐”中铸鼎的合金成分比例。这也充分说明,早在商代我国就已经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了。

饕餮纹尊山西省博物院介绍?

商代饕餮纹鼎,该器物造型壮硕古朴,纹饰简洁,是山西所见时代最早的大型商代青铜器。从鼎底部残留的烟炱痕迹和出土地点分析,当为“祭河”之物。

商周时期“饕餮纹”的青铜器珍贵吗?

谢谢邀请!

青铜器是中国的国粹,商周时期达到巅峰。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最常用的纹饰,狰狞的美感与神秘色彩赋予青铜礼器庄重肃穆的基调。这种庄重威严正是祭祀祖先神灵时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周青铜,多为礼器兵器,而饕餮纹,作为这个时期最重要、最具时代特征的纹饰而广为人知。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来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饕餮纹的特征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展开,上端为角,之下有目,有的有眉及两侧带耳,多有爪,两端左右展开有身躯甚至兽尾。

饕餮纹并非一成不变。其雏形应为二里头夏遗址出土的绿松石牌饰上的双目纹兽面。商早期青铜器的饕餮纹亦仅有一对兽目,个别大型铜器有角。商中期突出了目纹,辅以两侧的回曲雷纹或并列羽纹。典型的饕餮纹出现在商晚期殷商阶段。西周早期延用商制。西周晚期以后的青铜器上饕餮纹明显减少,到了春秋早期已无所见。这与青铜礼器走下神坛,失去其神秘感及神圣的地位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这个时期的青铜礼器显然失去了昔日应有的尊贵和威严,出现明显的世俗化的倾向,饕餮纹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所以,有典型饕餮纹的青铜器多为商晚周早期的器物,且多为大型青铜礼器或酒器,真品多为国宝级文物,珍贵程度自不待言。但后世仿品及现代赝品,则又另当别论。

分享几件海外藏三代青铜器珍品及其上的饕餮纹:

1. 夏代绿松石铜牌(与二里头出土的类似),2-5. 商代方罍(与回归湖南博物馆的皿方罍同款略小),6-9. 商椭圆形鼎(与日本藤井有邻馆的亚矣鼎同款)。

商代制造工艺水平最高的鼓是?

铜鼓是一种古代乐器,大体分为两类:单面铜鼓、双面铜鼓。单面铜鼓曾风行于云、贵、川、桂的少数民族地区。"双面铜鼓,可置可悬,从侧面敲击。这是华夏文化的传统乐器,比较罕见"(史石《商兽面纹双面铜鼓》)。

这面铜鼓,造型奇伟,其主体恰似一横置的腰鼓,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双面圆睁,突起如杏。铜缘犹碧,古朴而凝重。

此铜鼓造型奇伟,纹饰繁缛古雅。鼓整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鼓冠做成马鞍横置,有椭圆形鼓面,能左右敲击;鼓座是正立方体形,中空,并且与鼓腹相通。铜鼓鼓面无纹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