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袁珂代表作品是我国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戏曲

窦娥冤内容简介书生窦天章上京赶考,临行时将独生女儿窦娥托付给蔡婆婆,赛卢医欺她孤儿寡母想要赖账,误食了张驴儿给蔡婆婆做的放了毒药的汤,告窦娥害死蔡婆婆。02《稻草人》中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发生在中国命运颠沛的上世纪20年代。故事中都是苦命的中国百姓,03《下次开船港》当代作家、散文家...

我国第一部戏曲?

窦娥冤

内容简介书生窦天章上京赶考,临行时将独生女儿窦娥托付给蔡婆婆,窦娥与蔡公子完婚。窦娥命苦,婚后不久,蔡公子病逝,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婆靠放些债度日,赛卢医借钱不还,蔡婆婆上门讨债,赛卢医欺她孤儿寡母想要赖账,并欲加害蔡家婆婆,幸被邻居张驴儿相救。

张驴儿父子乃市井小人,见到窦娥貌美,便生歹意,欲图谋不轨,张驴儿欲娶窦娥为妻,被窦娥严词拒绝。蔡婆婆一气之下卧床不起。张驴儿逼婚不成,恼羞成怒,与赛卢医合谋,企图毒死蔡婆婆,霸占窦娥。不料,张驴儿之父嘴馋,误食了张驴儿给蔡婆婆做的放了毒药的汤,中毒身亡。张驴儿恶人先告状,并贿赂贪官,告窦娥害死蔡婆婆。贪官姚杭对窦娥严刑拷打,并以蔡婆婆相逼。

窦娥为救婆婆性命,被迫屈招,身陷囹圄。六月初三,窦娥血撒斩台,临刑前她对天发誓,若窦娥蒙冤,天降三尺瑞雪掩我清白之躯。顿时大雪覆盖了法场。窦天章京试高中,出任朝廷廉使,得女儿托梦,知窦娥冤死,决心铲除贪官,为女儿昭雪。

三年级课外读物排行榜前十名?

01 《中国神话故事集》

咱四川新繁人,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袁珂作品集,这套书并非单纯的神话故事集,而是按照时间顺序,甄选百余篇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蚕马的故事”“禹化熊开山”等,形成一个大而全,系统详实的中国古神话体系。2017年冰心儿童图书奖作品。

02 《稻草人》

中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可怜的老妇人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下了子,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妇人警告,可老妇人无法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地倒下了。

发生在中国命运颠沛的上世纪20年代,故事中都是苦命的中国百姓,整个故事气氛有些低沉和悲凉,但也通过稻草人所有的那颗敏感多情的灵魂,可以读到无处不在的诗意。

03 《下次开船港》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作品,被称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童话的“两朵鲜花”之一,故事讲述一个贪玩的小学生唐小西,总把功课留到“下次”再做,不仅气跑了时间小人,又在灰老鼠的教唆下进入“下一次开船港”。书中讨论了时间的价值,反映了拖延症的问题,能引发当代孩子的共鸣。

04 《小英雄雨来》

管桦中篇小说,永不磨灭的红色经典。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芦花村里,12岁的雨来与日本侵略者之间斗智斗勇,并最终战胜了鬼子的故事。小说最精彩的情节很多:游泳本领高,上夜校,爸爸夜归,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雨来没有死等。没有孩子不喜欢这本书,因为雨来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孩子,聪明、调皮、爱学习,勇敢、不怕死。

05 《非法智慧》

张之路的科幻题材的校园长篇小说,第5届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女孩桑薇路遇车祸,得到开朗友善的男孩陆羽的热心帮助。一年后,当她与陆羽重逢,却发现他已经性情大变,判若两人。紧接着,周围的同学也变得神秘古怪起来。校园里笼罩着诡异惊悚的氛围。桑薇决心拨开迷雾,寻找真相,却由此而身陷一场高科技阴谋所设置的重重危机。近年来,科幻题材因《三体》而再掀热潮,但早在上世纪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作家张之路,就创作出了《非法智慧》,以绝对高票获得第五届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

06 《童年河》

被称为海派“城南旧事”,诗人、散文家赵丽宏首次创作的小说,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NO.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

中国神话是什么类的书?

中国神话,十分复杂,一两本书肯定是看不完的,但如果太多的书也会让你感觉难以吃透,特别在这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

你首先得明白中国神话的种类。由于我国的历史十分漫长,领土十分宽广,所以我国的神话几乎是国外所有神话的总和。你如果要想一下子了解完,那几乎是同时把希腊、日本、波斯、北欧、埃及等国家神话一起了解的量,只会越来越糊涂。这个前人也没分析好。而且很多现代人不会分辨什么是神话,以为洪荒流小说就是神话。其实它们是如同漫威漫画或者魔戒一样的现代产物,是属于现代人的作品。

可能有些人会说:人家希腊神话,印度神话不是很清晰吗?可你真正看过原版?准确说,你应该只看过引进中国来的一个比较好的版本。其实也就相当于《西游记》或者《封神榜》的翻译本。

可惜很多人对宗教没有准确的认识,对外国神话就看翻译本,对中国神话是力图找出个融合一切的,包括西游封神山海经等等的万能本,这不是没有,可他们又爱拿这个与原版比较。简单说就是你已经把水凝成了冰又嫌人家没流动性,能得出个满意的结果才有鬼了。

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神话,你必须分门别类。知道自己想了解什么。

现在比较容易得到资料的中国神话,大体分以下几种:

(一) 上古神话,专指我国秦汉以前的神话,这是以前神话研究的主要内容,但在古代已经失落大半。有幸保留的在《山海经》与先秦文献中。后经现代神话学者袁珂整理,重新焕发光彩。推荐阅读《山海经》、《楚辞》、《中国古代神话(袁珂著)》。(ps,现在出的一些新书,如《诸神的踪迹》,《诸神纪》似乎也不错,可以一读。)

(二) 中国佛教神话,主要指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结合而生的神话,这一类主要见于佛教典籍中,如《高僧传》,《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这类神话的问题是容易与宗教故事混在一起,很多时候不被看做神话。但其中描写的四大部洲,三千世界的宇宙观相当有意思。

(三) 道教神话,主要是有关道教的故事,有《神仙传》、《列仙传》、《东游记》等,这类神话有同上述的问题,也可能被叫做“仙话”。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在经书里,如《龙王品》、《上清灵宝大法》等。

(四) 明清小说神话,主要是流行于明清的小说塑造的神话体系,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镜花缘》、《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这类神话更接近于文学创作。彼此间的联系不是很严谨。其中最系统化的要数《历代神仙通鉴》,其可以说是神界的史书,把中国信仰从开天辟地之时一直到明朝都梳理了一遍。

(五) 汉唐民间神话,这是在一个特殊时期,上古诸神传说已经退场,道教佛教尚未一统信仰界形成的神话。里面包含了很多上古神话向明清神话过渡的原始密码。但现代人尚未意识到其价值,主要可以看《汉鬼考》、《太平广记》等书。

(六) 民间地方神话,这个推荐你看马书田的书,《中国民俗神》、《华夏诸神》、《全像中国三百神》、《中国诸神祖庙大全》,《全像中国三百神》。《中国诸神文化大典》。主要通过民间、民俗的角度研究众神,还有一些地方神话,如被认为是汉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

(七) 少数民族神话,中国不只有汉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他们的神话也各具特色,推荐《中国各民族神话、宗教大全》、《藏族神灵》。

(八)现代神话研究,这方面以袁珂成就最高,他的《中国神话史》可以看一下,其他人,如茅盾,常金仓也有建树。

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哪一部?

1918年5月15日,鲁迅出版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那个就跟今天一样给人感觉平淡无奇的日子里,鲁迅在日记里写道:“二日:晴。午后自至小市游。”

鲁迅平静得连日记里都没有提到《狂人日记》,那个下午他应该是轻松而忘我的。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的《新青年》,这篇文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先生用他辛辣的文笔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个黑暗的年代人吃人的社会本质。

这篇小说借患有“迫害狂”之类症状的狂人十三篇日记来鞭挞吃人的礼教。表面读起来,语句杂乱无章,语言疯癫,当你真正读出了鲁迅先生的本意之后就会感到侵入骨髓的寒意。正如《红楼梦》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狂人日记》的主题是什么?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相冲突下,所暴露的问题———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民的压迫。这里先捡两个片段做一下分析。

很好的月光、赵家的狗

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为严重的则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思想麻木,没有丝毫生气。这样的时代是非常黑暗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文化运动开始了,这场运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解放了一些人麻木的思想,狂人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才会写下“精神分外爽快”、“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他成为了有着先进思想的进步分子,这与之前有着云泥之别。

宋朝编写了《百家姓》,自然以赵为第一大姓,“赵家的狗”就暗指了统治者的爪牙。正因为自己接触到了新的思想,摆脱了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他的狗才会多看一眼。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咬到“我”,“我”自然会害怕。

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

狂人因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而被大家敌视,甚至被小孩儿敌视。这个古久先生的薄子指的就是我国封建主义的长久统治。生活在这样的统治之下,很多人都早已麻木,即使你告诉他们真相,他们也会认为你是异类。

狂人身边的人,有给知县打枷过的,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霸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不去反抗那些压迫他们的人,反而想要“吃掉”狂人,令人深思。

当时是民国,但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没有生活在封建王朝的孩子也有封建思想,视狂人为异类,可见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

全书到处都有“吃人”二字。狂人翻开历史,发现全是“仁义道德”四字,字缝中则是写满了“吃人”。仁义道德代指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就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

所以鲁迅就是想借“狂人”之笔来控诉封建社会对人精神的荼毒!

有人看到过《归藏》和《连山》吗?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佚失不传,否则用不着梁元帝再来作一部《连山》,更用不着隋代的刘炫再来伪造了。

二、关于《归藏》(晋代出土的《易繇阴阳卦》)

晋代汲冢中出土的古易书《易繇阴阳卦》,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归藏》(实际上这个问题较复杂,以后拟另文详之)。

郭沫若认为汲冢出土的《易繇阴阳卦》和《周易》一样,是孔子以后、战国初年楚国人的作品,与《周易》产生于同一人之手,即同为駻臂子弓所作,而《易繇阴阳卦》产生略早,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古《易》,是荀朂等人在整理汲冢竹书的时候把它命名为《归藏》的[3]。郭老的这些观点中有许多可商榷之处,但是他认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归藏》就是《易繇阴阳卦》、是楚国人的作品,应该是不易之论。只是这本出土文献的《归藏》到了宋代也佚失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内容,就只有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三代文》中的辑本了。从这两个辑本可以知道,这本《归藏》有《初经》、《六十四卦经》、《齐母经》、《郑母经》、《启筮经》、《本蓍篇》等篇目,卷帙应该是不小的。

就其逸文来看,《归藏》的用途与《周易》一样,其《初经》和《六十四卦》的形式和《周易》基本上一样,就是爻辞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郑母经》和《启筮经》(也称《启筮篇》,或简称《启筮》)中所载的都是神话或历史传说中的古人占筮的占例,其形式是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而枚占(或作枚筮)于某人+某人占之曰吉(或不吉)+爻辞,如:

[师曰]:昔者穆王天子筮西出于征,[而枚筮之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

明夷曰:昔者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

可注意的是,其内容和风格与之同时代的《山海经》惊人地相似,因此,它出土之后就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比如薛贞为它作了注,郭璞在《山海经注》中也经常引到它。其一部分内容与《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相关联,如《西次三经》曰:“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似此状也。”

其大部分内容与《海经》和《大荒经》相似,如:

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海外西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

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彃之。(《海外东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极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大荒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海外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海内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另外还有一些,不一一备举,此可见其内容与《山海经》是共通着的,充满了神秘浪漫的神话色彩,有许多古代神话传说赖以保存,是一部杂取神话传说和历史古史作成的一部风格独特的易学著作。

《易繇阴阳卦》或《归藏》在《汉书·艺文志》中都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此书汉代时已经有所散佚,连本来的名字也失掉了,但不是只字全无,因为秦火不焚卜筮之书,一些此类的古易书还是流传下来了,它们因为不像《周易》那样被儒家尊为经典(大概就是因为它们“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没有受到重视,在无人传授整理的情况下,逐渐散佚,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内容在社会上流传,如: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明),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讬身于月,是为蟾蜍。(汉·张衡《灵宪》)

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占于皋陶,皋陶[占之]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史记》。今本《史记》无此文)

《灵宪》中的文字,严可均将它辑入《归藏》,并注云:“当是《归藏》之文”,今神话学家袁珂认为“严可均此举此论,可谓是巨眼卓识”[4];《史记》中的文字,袁珂也认为“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5]。由此二节文字的文例和内容来看,与《归藏》之《郑母经》、《启筮经》的形式内容完全相同,必是《归藏》(《易繇阴阳卦》)的旧文无疑,说明至少汉代还有其内容在社会上流传,但没有人称引说有《归藏》之书,张衡的《灵宪》虽然用其文,可是也没有说出自《归藏》,说明当时书名已经佚失,人们已经不大知道这些内容出自什么书了。因此,此书后来在汲冢出土后,在《晋书·束皙传》中还称之为《易繇阴阳卦》,到了《隋书·经籍志》中就称之为《归藏》了,可见是其古名失传,名称无定,《归藏》只不过是荀朂等人在整理汲冢书时根据《周礼》等前人的说法,赋予《易繇阴阳卦》的拟名而已。

三、关于《山海经》的相关问题

上面说过,晋代出土的《归藏》在内容上和《山海经》颇有渊源,而《山海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就争论无定,但它和古代的巫术有关是公认的,特别是它的《山经》部分。在巫术之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占卜,二是祭祀,这两项在《山经》中都有。

首先说占卜。古人占卜的方式很多,除了用甲骨、蓍策占卜之外,还有观象占断吉凶的。比较有名的是流传很盛的星占,是根据天上的星象来占卜的,如:

辰星犯鬼,大臣诛,国有忧。(《黄帝星占》)

辰守奎,多水灾,亦为旱。(《巫咸星占》)

《山经》中也有一些与此形式相类似的占卜之文,但不是根据星象,而是根据一些奇鸟怪兽和神灵来占卜,如:

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西山经》)

小次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西次二经》)

凡东次三经之首……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东次三经》)

这种根据动物、神灵占卜吉凶休咎的内容,在《山经》里比比皆是,而在《海经》中则几乎没有,我们能找到的只有两条: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大荒南经》)

第一条带有占卜的性质,后一条的最后三句应该是在巫术中使用的咒语,意义不明。从这一点上来看,《山经》和后面的《海经》似乎不是一种风格的古书,这一点有待以后深入研究。

《山经》在每一经之后都带有各山系神灵的祭祀方法,记载得十分详细,祭名、用牲之法都一一列出,如: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南山经》)

可知《山经》部分是一部用以记录占卜、祭祀等巫术的著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从内容上讲,《山经》当之矣,而《海经》则未也;然从著作者来讲,其书都是楚国的巫史所作,则又可言其为“巫书”也。那么,《易》也是古之巫书,二者可算是同一类著作,而且它和东汉后流传的《连山》、《归藏》在内容上相关联,因此,刘歆从《山海经》中取法为古《易》命名,是不足怪的。

四、《连山》《归藏》——刘歆的拟造

刘歆曾经校订过《山海经》,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这部书十分推崇,他在校上《山海经》时,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上山海经表》,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在《表》大肆渲染《山海经》是“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他对《山海经》了解得很深,所以他对《山海经》与《归藏》等古《易》书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关联应该是很清楚的,他在《表》的最后也说:“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本来“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是《系辞》说《周易》的,刘歆却拿来说《山海经》,可见在他心目中《山海经》是可以和《周易》等量齐观的书。

前面说过,《易繇阴阳卦》在汉代名目内容大多都佚失,只剩下一些残篇零简,刘歆博览群书,肯定见到了这些残文,以他的学识,必知此乃一部失传的古《易》,因为里面也有六十四卦(所以他在后来重新造《连山》的时候把这些内容都用上了)。他作《周礼》的时候,《春官·大卜》里有“掌三兆之法”,这大约是真正的古传,以此推之,占筮的《易》书也当不止一种。而他正知道除了《周易》之外至少还有一部古《易》,但苦于不知其名,无法致用。恰巧,这本古《易》中的内容与《山海经》的内容极相似。于是,刘歆就照猫画虎,根据《山海经》虚拟出两个古《易》书的名字。

他先根据《山海经》的第一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拟出来个“连山”的名目,因为《五藏山经》共记载了五千三百七十山,的确是一山连一山、山山不断的样子,是一部真正的《连山》,这个很直接,也很直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根据后面的《海经》拟出了个“归藏”的名字。因为《海经》记述的是“四海之内”和“地之所载”的内容,而且其中的《海外经》又叫做《大荒经》[6],大荒就是大地。首先说“海”,《庄子·秋水》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其性属水,水在《周易》中属于坎卦,《说卦》云:“坎者,水也,……万物之所归也。”从中取了个“归”字;再说“地”或“大荒”(就是大地),在《周易》中属于坤卦,《说卦》云:“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从中取了个“藏”字,二者合一,就有了《归藏》这个名目了。

这样,《连山》、《归藏》再加上固有的《周易》,可以和“三兆”相对举的所谓“三易”即告齐备。刘歆把这虚拟的名目写入了亦被尊为经的《周礼》,害得后世多少学者煞费苦心地去研究解释,实际上是在捕风捉影,免不了又凭想象去臆测虚造。虽然后来刘歆之徒又掇拾古《易》及古书之文(包括《易繇阴阳卦》的残篇)伪造了《连山》、《归藏》两部易书,但是在社会上流传不广,识者甚少,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此后又出现了好几部《连山》,都是后人所造,不足道了。只是在晋代的时候,汲冢中出土了《易繇阴阳卦》,荀朂等人根据前人的论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将它拟名为《归藏》,算是与刘歆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也是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除了《周易》之外唯一一部真正的古代《易》书。

总之,《连山》、《归藏》这两个书名是刘歆根据《山海经》和易理虚拟出来的,在刘歆表彰《周礼》以前无有也。

注 释:

[1][3]《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第389页、第389-392页 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2]孙诒让《札迻》卷三第104页 齐鲁书社1989年7月

[4]袁珂《中国神话传说》第41页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9月

[5]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启”条,第211页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

[6]顾颉刚云:“《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本记载。”见《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第32页 中华书局1988年11月

(原刊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5期,此次网上首发有改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