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律铭是当代最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您觉得他作品最大特色是什么?
这个人和他的建筑作品是个很大的话题,他是位百岁老人,他的建筑肯定比他的寿命还要长,五月十六日,也就是明天,恰逢他的逝世日。去年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我在朋友圈中写道:贝有荣焉,百年空间。建筑品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要想了解他的作品,首先要了解这个人的一些情况。他1917年出生于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其父为当时有名的银行家,其家为历史有名的狮子林。小贝的一段童年曾在那里度过。有此渊源,后来由他来设计苏州博物馆应该是不二的人选。并且,苏州园林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对他的创作理念肯定大有影响,包括后来他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和日本美秀美术馆,都应该是这种理念的体现。贝律铭先生后来的后来,则是一个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经历,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则是他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基础。真正让他名扬天下的是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这不仅是贝律铭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成为了巴黎的新地标建筑。它是清楚表达的了建筑之于文化的意义。 虽然现在如何评价都不为过,但在作品问世的前前后后,其争议与压力之巨大,是足以压倒任何坚固建筑的。所以,建筑师不仅仅是空洞的造梦者,还需要有世俗的适应能力以及强大的完成能力。贝律铭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的作品辨识度是很高的。其几何构图令我们普通人一望便知,而中国人更多的了解这位华人之光,则是香港中银大厦的建筑。因为在当时,香港97年回归这个主题包含了巨大的象征意义,并且需要并不充裕的预算来完成这个命题作文。贝聿铭最后拿出了几何结构勾勒方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他本人也是兴奋异常:“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贝律铭先生的一生如此漫长而不虚度,他是位勤奋的建筑师,是位高产的艺术家。对于他的争议会越来越少,而对于他的作品的解读会像解读文学经典一样经久不衰。
真正打动过你的一个设计是什么?
作为建筑师,许多大师的作品在现场看,是真正的有感染力,空间场所感比照片上要强得多,所以说,真正的好建筑,不仅仅是上镜。在大师作品中,最最打动我的是路易康的设计,其中又以其遗作四大自由公园(Four Freedom Park)为最。四大自由公园位于纽约东河上的罗斯福岛最南端,为了纪念美国总统罗斯福及其“四大自由”思想而建。路易康在岛之南端设计了一个狭长的等腰三角形,承载了空间序列、场所氛围及心理感受的营造。经过5棵山毛榉树排成一列的小树林,面对一个大台阶,站在台阶下,仰头只能看见纯粹的天空。拾级而上,树木、草坪和尽端的雕像,渐次浮上眼帘。三角形的大草坪,两边各一列树,树木和草坪利用透视原理,将人的视线集中在尽端的罗斯福雕像上。雕像背倚巨石,永远在背光处。而从雕像侧边进入到纪念的“房间”,是一个三面白色花岗岩环绕,一面面向东河的,没有构筑物的场所。心理先抑后扬。身在这个纪念地,面对是整个广袤的世界,而非一个精心描绘的肖像或者画,这是罗斯福精神的诠释。即使你不了解任何纪念的背景,坐在这儿,任海风吹拂,看海鸥来去,自然而然便可体会到自由的精髓。三角形草地两侧还有低一层级的滨水步道,可以观赏曼哈顿中城的天际线,是联合国总部的最佳观赏点。经过精神的洗礼后,再由滨河步道返程,更加放松的看这座城市,这座自由之都。每次去纽约,都一定要去四大自由公园,听海风习习,看树影婆娑,四季之景不同,却都可以放空自我,洗涤心灵。
贝聿铭最骄傲的作品是什么?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于5月16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2岁。当今建筑史上,他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他是东西方文化跨越者,并游走于两者之间;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物为主打。打诨儿说,似乎怕啥来啥?提问又是”最”——发问”最骄傲的”作品是什么?可见是顶峰、极顶也!
贝聿铭当初只做景观设计……因经验丰富,独树一帜,成绩斐然而享誉全球。1979年,中美建交后,被邀约重返国内设计了地标性建筑,譬如1982年竣工的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1985年的北京中银大厦、2006年的苏州博物馆和2009年的我驻美大使馆。以及1996年的日本美秀美术馆、2009年的多哈依斯兰艺术博物馆等。
身为华裔美籍建筑大师,早在1964年,他击败名声远超自己的路易.康(Louis Kahn),被总统遗孀杰奎琳选为肯尼迪图书馆建筑师。1978年又设计建成美国家美术馆东馆。1983年被授予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1980年,法总统密特朗邀请他主持卢浮宫扩建工程。……该项目于1989年落成玻璃金字塔!在争议杂音中,成为巴黎标志性的崭新”纪念碑”。
自1978年他以个人名义被邀请回中国搞设计,是当时中美关系桥梁式人物。1979年中美破冰之旅,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肯尼迪中心”举行的招待晚会,正是贝氏作品。他是寻根者,也是东西方文化跨越者。贝先生在卢浮宫入口处加装了一个硕大的”玻璃金字塔”,有人诅咒——他以为扔下一顶颇草帽,我们也得戴。可如今法国人却说——他真是个天才!非常协调,好像是原有的一样。卢浮宫更加醒目了!……可见造旨、创新、审美与包容何等可贵。好多读者未必了解——其实,除了地面上,地坪之下,也建有一个上下紧扣的金字塔,即整体颇似两块”宝塔糖”底部相合。这玻璃金字塔被赞誉:”完美甲天下!”如果,硬要回答所谓”最骄傲的”作品,非他莫属吧。其实,何止于此?
图示:建筑大师贝聿铭、玻璃金字塔地下部分(采光好)、地面之上景象。(注意,室外地面是沙土,并非水泥。行走时,鞋面会沾附一层薄灰尘;据称,便于蒸发水分,对地下建筑物有利)。
想种些绿化苗木,哪些品种市场未来需求量大?
需求量大的必然是常规品种,这些品种是经过几百上千年选育出来的,适应性等各方面极好。具体品种没有人可以给你打包票,只能指明一个方向。
第一 常规品种,国槐 、白蜡、法桐、榆树、香樟、桂花、朴树等。一直是绿化工程需求必须品,虽然新品种现在用量已经增大,但常规品种却很难淘汰掉!
第二 耐盐碱的品种,我国盐碱地面积非常大约5亿亩。绿化难度较大,培育适合的品种非常有前途。如柽柳,金叶莸,耐盐玫瑰,盐碱草等植物。
第三 抗污染树种,我国的整个大环境都有非常严重的污染,下一步治理污染是政策所支持的。抗污染的树种必能大展拳脚,如臭椿、千头椿、雪松等等。
第四 未被大力发展的乡土树种。它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只是一直未被大面积宣传推广。尤其是具有多功能的乡土树种,如皂角、杜仲等,既可以卖树也可以出售皂角刺,皂角种子,杜仲皮等。风险相对小,易管理!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为最佳!
如何评价贝聿铭的建筑作品?
说到贝聿铭先生的建筑作品,当然离不开他丰富的经历色彩,建筑的这些特点与贝从小在祖父膝下受儒家文化的教导不无关系。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儒家教导强调,美德行为赋予“君子”一种能够转化为给人影响、受人拥戴的威望,受其影响,贝聿铭先生领悟为人必须谦恭的真谛。另一方面先生受到格罗皮乌斯从包豪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在建筑中的表现为采用东西方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元素来表达,引用几何包括金字塔等元素组成天窗和采光的一些精巧的系统等,来对自然光照上加以建筑语言的设计。像先生的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翼等对光线要求极高的博物馆的设计都是典型的代表。
另一方面的特点来源于先生对地方旅游符号特点的极致运用,每一座建筑仿佛都与人有对话,与人也有故事,苏州博物馆中运用现代艺术手法来营造东方造园艺术的智慧,以较小的玻璃窗户,让日光和景色进入建筑,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而来,“中而新,苏而新”是对先生现代手法造园深邃思想的肯定;同样来自东亚日本的美秀美术馆也是先生探索的杰作,博物馆,桥,隧道的组合塑造了先生和博物馆主人因文学结缘,《桃花源记》中的场景与自然保持应有的和谐。贝聿铭先生最后一个重要的博物馆项目就是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它应用了许多传统伊斯兰设计手法,让其在博物馆的天窗光下变得显眼起来。先生对于中东强烈的光照有着格外关注,他避免了大的窗户,并且让游览者有着一个较为阴凉的入口通向艺术世界。
贝聿铭先生的建筑总是一种变化探索不断革新的建筑,也是一种充满深邃哲学感思想的建筑,最后想以一本建筑评论的话语和先生的话作为结语。 “贝聿铭在过去和现在、客户的意愿和选址的实际情况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正是这样让他的建筑既具现代感,又不流于现代派的风格。” 完美的建筑作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与未来的完美结合;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贝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