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古代大师代表作品图片及名称 中国历史上哪个画家名气大,怎么样

东晋画家顾恺之是这个时期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局部)顾恺之不光是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局部)由于沉醉于艺术文学,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局部)作为对中国画发展保持影响的第一位画家,顾恺之不仅创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模式。《送子天王图》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局...

中国历史上哪个画家名气大,怎么样?

画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画家,他们有很多著名的理论和极具个性的画风。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时代!

01

顾 恺 之

中华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东晋画家顾恺之是这个时期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顾恺之不光是画家,还是绘画理论家、诗人。他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由于沉醉于艺术文学,顾恺之极其淡泊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作为对中国画发展保持影响的第一位画家,顾恺之不仅创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模式,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画云台山记》,而且提出了如“传神论”这样可以坚守千年的绘画原则。

02

吴 道 子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又名道玄,尊称画圣。

《送子天王图》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局部

吴道子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很早就开始当画工兼雕塑工。曾师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成绩不大。后专攻绘画,由于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送子天王图》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局部

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为“吴带当风”。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仙女静立,但衣带似有风动,盈盈若舞

被尊称为“画圣”的人,非天纵奇才不能获如此殊荣,吴道子也确实厉害,他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中国画历史中的亮点,诸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

吴道子 观音菩萨像拓片

吴道子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如果没有他,中国画的发展不会如现在我们所见。

▲ 唐朝壁画 《维摩诘经变图》

▲ 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许多画家都有深刻影响,如唐朝的敦煌、元代永乐宫的壁画都有吴道子风格。

▲ 李公麟 《维摩居士像》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画家李公麟朴素淡雅的“白描”也脱胎于吴道子的白画。另外吴道子还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的民间传统画派,时至今日民间画师仍尊他是祖师爷……

03

王 维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传王维《高士围棋图》,藏地不明

王维不但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还拥有出色的绘画技艺。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传王维《雪溪图》,藏地不明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传王维《符生授经图》

虽然王维画迹已经是杳无踪迹了,但是他的诗仍然在,中国人读他的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象那种只可能属于中国人的美妙境地。

04

荆 浩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

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

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绢本水墨画 185.8×106.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好作秋冬之景,历代著录中有《匡庐图》、《秋山楼观图》、《秋山瑞霭图》、《秋景渔父图》、《秋山萧寺图》、《楚山秋晚图》等。

《匡庐图》局部

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

《匡庐图》局部

现在人可以随意用程式在画室里做“造山运动”,但千万别忘了前人的伟大创造,是他们让绘画这个“巨大的困难”变得相对地容易,荆浩就是这样伟大的画家。他创造了全景山水的基本模式,为中国人表现自己崇高理想提供了一个确实可行的路径。

05

李 唐

李唐,南宋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

《万壑松风》李唐

李唐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烟寺松风》等。

李唐 《江山小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划了这两个古代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采薇图》李唐

李唐的创造是放纵和节制结合的完美典范。谁能想得到李唐在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在杭州摆地摊,谁都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矛盾,但是生命的动荡没有影响画家对艺术品质的要求,他的作品精致华丽又大气磅礴,虽然意气始然却又坚持理性。

李唐《策杖探梅图》

李唐《濠梁秋水图》

李唐《清溪渔隐图》(局部)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牧牛图》李唐

李唐《江山小景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局部)

李唐《长夏江寺图》(局部)

《灸艾图》 李唐

《灸艾图》艾草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中国历史上两位大书法家和代表作?

1、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2、柳公权

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中国古代的书法名帖有哪些?

中国古代书法字帖,犹如浩瀚海洋里无数璀璨的珍珠,写得好的数不胜数,今天给大家介绍比较有名的14款字帖,以及它们的作者和作品诞生的背景,共同观摩学习、品味欣赏。先附上目录:

01、《兰亭集序》02、《快雪时晴帖》03、《仲尼梦祭帖》04、《自叙帖》05、《九成宫醴泉铭》碑帖06、《中秋帖》07、《伯远帖》08、《玄秘塔》碑帖09、《祭侄季明文稿》10、《草书诗帖》 11、《草书千字文》12、前后赤壁赋》13、《蜀素帖》14、《黄山寒食帖》01、《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局部

02、《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03、《仲尼梦祭帖》

《仲尼梦祭帖》局部

01-03的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领右将军。其书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代表作:《黄庭经》、《乐毅论》。

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初月帖》。

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仲尼梦祭贴》、《张翰贴》。

《兰亭集序》诞生的过程: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同军政界朋友一行42人,来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修禊,众人作诗助兴。为纪念这次聚会,大家提议把这些诗编成一册集子,取名《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写一个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三百二十五个字的《兰亭集序》,就在这会稽群山中诞生了。可惜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失传,只留下来一些古人的临摹本。

04、《自叙帖》

《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怀素的 《自叙帖》书于唐(公元777年),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怀素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及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而以狂草写成的书卷。

05、《九成宫醴泉铭》碑帖

《九成宫醴泉铭》碑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 。

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另一作品《化度寺》,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贞观五年(631)十一月刻。原刻分35行,行33字。《化度寺碑》的妙处,在于严谨缜密,神气深隐。 具有体方笔圆之妙,有超尘绝世之概。

06、《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中秋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献之的《中秋贴》。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年龄最小。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此为其传世书迹。清高宗弘历誉为“三希”的三件晋人名帖之一。此帖为纸本,草书,纵27厘米,横11.9厘米,自明、清以后被认为是王献之的书法名作。

07、《伯远帖》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珣的《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08、《玄秘塔》碑帖

《玄秘塔》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据《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五寸,宽五尺一寸。《玄秘 塔碑》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原碑石立于长乐南原,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整。

09、《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

作者和作品简介

颜真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10、《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局部

祝允明 ,被誉为明代奇才 草书 绝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 祝允明 的代表作品。 祝允明(1460-1526年),江苏吴县人,因他的右手多生一手指,故自称枝指生,又号枝山。祝允明生于宦胄之家,为书香门第,外祖父徐有贞、祖父祝颢、岳父李应桢皆饱学之士,又精于书法,博览群书,为文多奇气,因其性疏放不拘礼节,又好饮酒,放浪形骸,故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弘治五年举于乡,正德九年五十五岁时出知广东兴宁县知府。

11、《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局部

《草书千字文》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书法长卷图片28张赵佶(1082~1135),北宋第8代皇帝,在位25年。此卷为纸本,草书,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无一接缝。

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

赵佶(1082~1135),北宋第 8 代皇帝,在位 25年。是赵佶40岁书法大成时之作品,为稀世珍品。

12、《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

作者和作品简介

赵孟頫(1254—1322),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

《 前后赤壁赋 》一文为 苏东坡 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公元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重读此文时,其内心的隐痛击打着他的心灵。这时当“明远弟”(此卷跋文中记) 呈纸 求书时,他内心的郁闷与悲凉便随着东坡的语言汩汩流淌

13、《蜀素帖》

《蜀素帖》局部

《蜀素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米芾 米芾 (1052-1108)襄阳(今属湖北)人。曾任书画博士,礼部 员外郎 ,是北宋著名的文人、书法家、收藏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时人以『米颠』或『米痴』称之,与 蔡襄 、苏轼、黄庭坚并列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乌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于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时年三十八。

此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

14、《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黄山寒食帖》 是 苏轼 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 黄州 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以上仅为中华书法中的部分名帖,今后会陆续介绍其他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望大家共同欣赏为感。

(我是心香一瓣,欧楷粉丝,文化领域创作者,欢迎评论。)

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神、诗佛都是谁?有什么代表作?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神苏轼,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1、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

2、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4、诗神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5、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6、诗佛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7、诗鬼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

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

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中国八大书法家的故事。?

一、王羲之

轶事典故:

1、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2、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

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二、黄庭坚

轶事典故:

与黄光和尚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

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

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

三、柳公权

轶事典故:

1、致力学术

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2、以笔为谏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扩展资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