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思想家有哪些?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乱世是思想大家和英雄的舞台,而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最璀璨的一个时代,各种学派相继出现,学派间互相辩驳,互相学习,学派内部也不断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盛世。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思想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孔子,主要思想如下。1.礼:克己复礼为仁;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代表人物之二:孟子,主要思想如下。1.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2.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4.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代表人物之三:荀子,主要思想如下。1.性恶论:礼法并用。2.水则覆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3.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4.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代表人物之四:董仲舒,主要思想如下:1.罢黜百家。2.独尊儒术。3大一统。4.天人感应。
代表人物之五:朱熹,主要思想如下:1.程朱理学。2.存天理,灭人欲。
代表人物之六:王阳明,主要思想如下:1.陆王心学。2.知行合一。
二、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老子,主要思想如下:1.道:道是世界的本原。2.朴素辩证法: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3.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4.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代表人物之二:庄子,主要思想如下:1.无为。2.齐物论。3.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4.逍遥的人生态度。
三、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商鞅,主要思想如下:1.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代表人物之二:韩非,主要思想有:1.中央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2.以法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3.法、术、势相结合。
四、墨家。代表人物之一:墨子,主要思想如下:1.兼爱。2.非攻。3.节用、节葬。4.尚贤、尚同。5.非命、非乐。
五、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孙武,主要思想如下:
1.兵者,国之大事。2.政治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首要因素。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六:杂家。代表人物之一:吕不韦,主要思想如下:1.兼儒墨,合名法。
七、名家。代表人物之一:惠子,主要思想如下:1.天与地卑,山与泽平。2.日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八、阴阳家。代表人物之一:邹衍,主要思想如下:1.五德终始说。
九、纵横家。代表人物之一张仪,主要思想如下:1.远交近攻。2.连横。
代表人物之二:苏秦,主要思想如下:1.合纵。
代表人物之三:公孙衍,主要思想如下:1.联合东方五国攻秦。
以上就是战国时期各个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欢迎各位指正。
古人的追求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你能说出哪些文武双全的治世能臣?
说到这个话题,大家请先读一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于谦作的《石灰吟》,不过大家不要误会了,此于谦非彼于谦,不是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这首诗可算是他个人气节的写照吧!他也是我心目中的良臣能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能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关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请继续往下看:
一,治世良臣,于谦是明代杭州人,年少时就刻苦读书,志向远大,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为官期间,先后巡抚江西,河南,山西,他为政清廉,救济灾民,弹劾贪官,平反冤案无数,离任时,万人挽留!
二,安邦定国,于谦时代的皇帝(明英宗)可谓是个不靠谱的主儿!当时外敌入侵,做为皇帝的他不听劝阻,非要御驾亲征(没有金刚钻,你别揽瓷器活啊)。结果在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被围,所率的几十万精兵被全歼,自己也被俘虏!而敌军顺势南下包围了首都北京,国家到了生死时刻。而此时的北京兵力严重不足,朝廷内部也是群龙无首,大家人心惶惶,此时于谦挺身而出主持大局,他以社稷安危为己任,筹集粮草,调动兵力,并带头迎立明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打破了敌军妄图用明英宗进行讹诈的阴谋!最后在于谦的指挥下,终于打退了敌军的进攻,让明朝又延寿近200年!
三,为民赴死,北京保卫战过去一年后,敌军看明英宗也没啥利用价值了,就把他放了回来。可是已经有了新皇帝,该咋办?在于谦的建议下,明英宗被尊为太上皇,养在宫中。可不靠谱就是不靠谱,在宫中蛰伏了8年后,明英宗又不安分起来,他趁皇帝(他亲弟弟)患病,联系了一帮人,发动了“夺门之变”篡权成功,重新复位了!而此时的于谦身为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整个北京的兵权都掌握着,可他却按兵不动,任由明英宗把自己逮捕并处死,有点不合常理啊!原因何在?据我推测,当时他迎立的皇帝患了重病且无子嗣,而明英宗身体健康,且子嗣众多。如果他起兵,杀了明英宗,国家可能就无主了,会重新陷入动荡混乱,兵戈四起,黎民百姓会再次遭受血光之灾,而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宁愿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百姓的安康!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大家以为于谦是不是个忠臣良将,治世能臣呢?
开元,开皇,贞观三个治世哪个更为优胜?为什么?
若论经济繁荣的程度,答案应该是开皇年间。
首先驳斥楼上答案,答案绝对不是贞观。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现在后人肯定贞观是因为此时期唐朝发展的很快、经济恢复情况良好且官吏尤为清廉,并不代表此时期经济发展程度最高,就像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比美国快得多,但你不能说我国最强大一样。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然而,此时的经济实力却仍没有赶上开皇年间。用当时最能代表经济发展程度的的人口数字为例,隋文帝开皇时期全国人口曾达到5000万,贞观年间因为经历了隋末的大混战和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好大喜功,人口锐减3000万以上,贞观结束时也只有2000万人口多一点,到了唐朝最繁荣的开元年间人口恢复到5300万不到,但经济水平仍没有恢复到隋朝时最辉煌的开皇年间。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治世?分别指出来?
治世即和平昌盛之世。含管理国家、处理国务之意。治世局面即和平昌盛之世局。
治世:
文武之治。西周,周文王、周武王。
成康之治。西周,周成王、周康王(周武王后面的两个国王)。
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前面的两个皇帝)。
昭宣中兴。西汉,汉昭帝、汉宣帝(汉武帝后面的两个皇帝)。
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
明章之治。东汉,汉明帝、汉章帝(光武帝后面的两个皇帝)。
开皇之治。隋朝,隋文帝。
贞观之治。唐朝,唐太宗。
仁宣之治。明朝,明仁宗、明宣宗(明成祖后面的两个皇帝)。
附:
盛世:
汉武盛世。西汉,汉武帝。
开元盛世。唐朝,唐玄宗。
永乐盛世。明朝,明成祖。
康乾盛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
东汉和西汉的治世局面?
第一:文景之治
汉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由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两代帝王所开创。
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统治。文景两代,继续大力推行这一政策,因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
经过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社会和国家都已经比较富庶。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由此可见,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确实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因此史家称这段统治时期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在汉朝统一王权的统治下,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
第二:汉武盛世
汉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是由汉武帝刘彻一手缔造的。
汉武盛世的基础是文景之治,并在前一盛世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汉武盛世时期,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汉武盛世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卫满朝鲜置汉四郡,南灭百越开疆万里,北破匈奴收复河套置五原郡、朔方郡,攻占河西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并修建外长城居延塞、光禄塞将边境推向戈壁沙漠,西征大宛使西域诸国臣服,自此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由此,汉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千古一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第三:孝宣之治
又称为孝宣中兴,是汉宣帝刘询开创的盛世。
其实,汉宣之治的基础是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汉宣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故史家谓之为“孝宣之治”,西汉进入到了极盛期。
孝宣之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自此,汉朝国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值得一提的是,汉宣帝执政期间,军事史取得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1.降服匈奴;2.控制西域;3. 大破西羌。
总之,孝宣之治的出现是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大盛世。
第四:光武中兴
又称建武盛世,是东汉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亲自开创。
汉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在他执政的三十三年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在政治上: 加强皇权;善待功臣;简化机构;中和矛盾; 整顿吏治。
在经济上: 与民休息;释放奴婢;抑制豪强。
在文化上:重视文教;提倡儒学;谦和纳士。
汉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第五:明章之治
是东汉历史上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大治"景象。它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作法,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章二帝继承并发扬了光武帝的中兴大业,继续执行宽松治国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此外,明章二帝大兴学校,以儒术治国,并从西域引进佛教,以致风俗醇厚,天下太平。
明章二帝共统治三十一年(公元57年—公元88年 ),两代帝王承继了光武帝的施政方针,励精图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成为汉朝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 故史称“明章之治”。
第六:永元之隆
是东汉汉和帝刘肇开创的治世,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汉和帝刘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他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汉和帝刘肇亲政后,对内整顿吏治 、招贤纳士、减免赋税、关心民苦;对外则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并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彻底平定了西域诸国。自此,东汉逐步呈现出国泰民安、四夷宾服的局面,东汉国力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永元之隆是汉朝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盛世,也是标志着东汉国力达到历史顶峰的盛世。因此,它的政治意义绝不容小觑。
综上,汉朝这六大盛世,可谓各有特色,交相辉映。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共同书写了大汉王朝辉煌灿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