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染技艺有哪7项?
中国传统印染技艺主要有四缬:蜡缬,绞缬,夹缬和灰缬。
古代有关印染工艺的记载很多。《诗经·豳风》中反映了西周的印染,如“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周礼·考工记》记载设色的工匠有 5种,其中画工、缋工约是在织物上描绘图画和图案,而钟工是专管纺织印染。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泥金银印花纱和印花敷彩纱,图案均为多单位的连续纹样。其中泥金银印花纱采用木刻凸版捺印工艺,三色套印,约捺印1290次,工艺精细;而印花敷彩纱则采用镂版漏印工艺,线条宛转流畅。
由此可见,汉代印染手工艺已臻成熟。唐代,以染缬(即丝绸印染)为服饰成为社会时尚。唐代,染缬品种很多,在制作方法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夹缬、蜡缬(蜡染)、绞缬(扎染)工艺。
其中夹缬工艺已有很高的技艺水平。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漏空花版,然后将织物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
1959年以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了棕色地斜方格小花印花绢、绞缬绢幡等文物。宋代,贵族服饰争奇斗艳,染缬工艺更加精巧。为此,在天圣二年(1024)、政和二年(1112),宫廷曾诏令禁止民间穿着华丽的印花丝绸服装。
元代,《碎金》记载染缬有檀缬(浅赭色,有晕色效果)、蜀缬(产于四川成都)、撮缬(扎染的一种)、三套缬(三色套印)、鹿胎斑(在紫地、白地或红地上印有白花,纹样如同梅花鹿身上的斑点,因而得名)、锦缬(如同织锦)的方胜格子纹样)等 9种工艺,名目繁多。
明清两代,印染手工艺更加发达。据<天工开物>、《扬州画舫录》、《木棉谱》等记载,印染的色彩更加丰富,有红、紫、白、黄、青、绿、蓝、黑、杂色等类,其中红又分大红、桃红、银红、粉红等,杂色类有古铜、驼绒、虾青等。
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明代宣德(1426~1435)、崇祯(1628~1644)年间的五彩夹缬丝绸,上有牡丹、石榴、鱼戏荷花等图案,色彩有金黄、淡紫、深蓝、浅蓝、大红、草绿等,有的运用套色叠印工艺,取得丰富的色彩效果。明清两代的浇花布(即蓝印花布),是由宋代的药斑布发展而来,在民间流传很广,并以苏州为最著名。
蜡撷的名词解释?
蜡染古称蜡撷,源于春秋战国,流行于汉唐,兴盛于宋元,是我国少数民族共有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欲去蜡,则花纹如绘”。蜡染分蜡画和蜡染。蜡画用蜡刀醮上溶为液态的蜂蜡,在白布上绘画,再分层染色。蜡染是将画好的布料,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直至图画显现。
黔东南的一些地方,画稿不是用蜡,而用松香,松香被置于火炉上的一块铁板上溶化,用鸡毛或其他禽类的羽毛做成的笔画图案。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那么扎染染料有哪几种?
扎染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部分。
扎结根据图案的不同,分为很多种方法:捆扎法、折叠扎法、平针缝绞法、卷针缝绞法、打结扎法、嫁扎法、折线扎法、包豆子花扎法和综合扎法等。
而在染色的时候,材料比例、水温、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扎染常见的染色法——煮染、蒸染、冷染工序都会略有区别。比如煮染法,按照比例煮色,为了保持扎染的历史纯天然工艺,我们会食用盐(上色),食用碱(固色),食用白醋(亮色)。
目前我国扎染艺术为了保留他的纯天然工艺,会存在成品出来后经常使劲揉搓就会掉色的现象。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化学成分,固色脱色是必须遵循大自然规律的!
下面是【一门】小颖自己动手扎染的作品
中国古代染织艺术成就影响?
染织工艺及其成就对后世影响极大 ,特别是在对外贸易 、礼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方面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 。
绘,绣,织,印四种染织工艺是在纺织品上产生花纹的手段.商周时期主要采用绘和绣相结合的方法.秦汉以后,织与印的工艺已日趋成熟与发展,隋唐达到高峰.至明清,除绘花工艺逐步减少外,染,织,绣均已独立成为一种完美的工艺手段
美术作品分类?
美术分4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
随时代发展美术也跟着发展,现在有的定义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电影,摄影,手工,剪纸等。
而绘画按地域类可分为:中国画,西画(油画)。
中国画按种类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技法分:写意画,工笔画,兼公带写,学术界统一说法是国画都是写意画。
按材料分: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丙烯画,铅笔画,圆珠笔画,版画,年画,蜡笔画等。
按表现手法分:抽象画,具象画,而抽象则表现为冷抽象和热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