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运用了哪两种卡农?
《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 复调手法,其中第二、三遍的“轮唱”,也是“卡农”的手法,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传唱度最高的乐章之一,主要运用了轮唱(卡农)的创作手法,铿锵有力,歌唱性强。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共八个乐章,每个乐章前都有朗诵,既各成章节又浑然一体。黄河大合唱哪些乐章让人印象深刻的为什么?
《保卫黄河》(轮唱)成功地运用卡农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卡农曲子介绍?
卡农音乐
卡农既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复调音乐的一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卡农这首曲子是古典还是流行?
LZ你好,卡农并不仅仅指乐曲本身。
卡农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所以说,只要是运用卡农的技法谱出来的乐曲,都可以被称为卡农。所以卡农有多种版本,如巴哈贝尔版,弗拉门戈吉他版,以及流行版和摇滚版等等。卡农这个曲子最早是什么时候传进国内的,我看延禧攻略里有卡农演奏曲,是不是穿越了?
这种问题不大好回答,查看资料说明D大调卡农作于1680年前后,是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采用数字低音手法,供三个小提琴演奏。它既然在1680年才创作出来,在1860年火烧了圆明园,也就是在清末那段时间才出现。按照音乐传播来看,最起码要1900年后民国,才会传播到亚洲,原因有两点,我国留学生制度在民国是一个高峰,也就是民国的留学生数量最多,而且留学生像徐志摩在1921年留学英国,才有那个时间能够听到该种音乐。还有民国思想解放,大量西洋乐器被引入亚洲,东南亚。有乐器才能出来音乐,像上海地区就出现了海派音乐文化,当时的录音乐器不就是钢琴,萨克斯等等西洋乐器吗?
按照这个思路,我认为最早应该在民国,再早是不大可能的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