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有南沙孟北启功之说,他们各自的特长是什么?谁更胜一筹?
【南沙孟 北启功 在书法界确有这一说法】
南沙孟国内当代书法家南沙孟(本名:孟北),受家庭教育熏陶,自幼酷爱书法,并以欧体楷书为学习对象,兼习赵孟頫、二王以及近现代各名家书体,其拜国内当代著名书法大家田英章老师为首批入室弟子,深得田英章老师之真传。
南沙孟学习创作书法几十年,他立足传统,临池无间,日课不辍,他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国内书法、同道和社会各界之青睐、收藏与认可,被誉为书法界之“南沙孟”。
南沙孟书法代表作品有《孟北楷书千字文》
启功国内书法泰斗启功老师,更是为我们所熟知。他是雍正皇帝之第九代孙,国内当代著名书画大家,教育家,书画鉴定家,古典文献学家,诗人,国学大师,红学家。自誉为“姓启名功”,字元白,也称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之满人。
启功老师受教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职业为: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之教学与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启功老师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古代字体论稿》、《说八股》、《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韵语》、《汉语现象论丛》、《启功絮语》、《论书札记》、《启功赘语》等。
启功先生也写过《赤壁赋》,和赵孟頫的比起来如何?
启功先生和元代的赵孟頫都写过名篇《赤壁赋》,虽然启功先生的书法写的很好,他的文学、绘画、人品、学养在当代书法界都属于佼佼者,但是单单从书法水平上来看,他和元代的赵孟頫还差的远呢,有的网友说是博士生和小学生的区别,我觉得也差不多。
赵孟頫《赤壁赋》
不记得哪一位书法界的名人说过的,他说启功先生的书法放在今天尚可,要是放在民国根本排不上号,更不用和元代的书法大师赵孟頫比了。赵孟頫的书法可以说是王羲之书法的集大成者,他把王羲之秀美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元代即为书坛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书法直接影响了明代和清代的书法。
赵孟頫《赤壁赋》局部
也正是由于他的书法的秀美,成为很多皇帝的最爱,这是清代赵孟頫、董其昌书法兴盛的一大原因,它的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皇家书法和馆阁体,而启功的字正是这种皇家字体的一个分支。说起来二者还真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呢,今天的人的书法和古代的大师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真的没法和他们比较。
启功先生《赤壁赋》局部
谢谢官方的邀请,欢迎点赞关注,谢谢。
启功师从何人?
启功书法师承来自唐代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虽然用笔“笔笔中锋 ”,参悟篆籀笔法,肥瘦结合,但点划撇捺千篇一律,结体呈单调程式。
在祖父关爱下启功才得以上学念书。其祖父的老门生戴遂之,堪称是知恩图报的老夫子。他亲自为少年启功讲授文史,竭尽全力要让他继承其教育世家的衣钵。1933年启功中学毕业。基于家学的渊源,又得到祖父门生的刻意指点和悉心培养,启功在古典诗词和经史辞章方面便脱颖而出了。这时祖父的一位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把启功举荐给了卓越的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垣。陈垣对学生情谊之纯,之真,之深,使启功终生难忘。他曾动情地回忆道:“我从21岁起得识陈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陈老师教导,经历近四十年。”为报此恩,耄耋之年的启功呕心沥血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陈垣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他以在香港义卖所得的一百六十三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启功原名?
启功,自称姓启名功。1912年7月26日出生,满族人,本姓爱新觉罗,清雍正皇帝第九世孙,字元白或元伯,别名察格多尔札布。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人称"诗、书、画"三绝。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冷印社社长等职,因病逝世于2005年6月30日,享年93岁。
启功临写的《兰亭序》,你觉得怎么样?
谢谢邀请。
启功先生是一代书法大家,也是集国学、绘画、鉴赏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先生本名爱新觉罗·启功(1912.7.26—2005.6.30),满族正蓝旗,雍正九世孙。
我很崇仰启功先生,因为我的书法入门练的是唐代钟绍京小楷《灵飞经》。而启功先生从五岁开始,就以《灵飞经》为范本,开始书法启蒙。数十年如一日,启功先生一度把灵飞经写得比钟绍京还好看。而且,在钟绍京的基础上,启功先生大胆融入行书笔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上图是启功先生早年(1977年)的书法作品。此时先生六十五岁,正当艺术巅峰时期,这样的水准不输古人,皇皇然大家气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是其他缘故,启功先生的书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书法水平每况愈下。这个分水岭就是启功先生自纂的《论书绝句百首》。
为尊者讳,大家都不愿意正视现实,只要是启功老的作品,都一味的抬高而不敢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品鉴。论书绝句白首的书法开始趋向钢笔体。这部最能代表启功先生书法艺术成就的巨著,书法水平已经不如其七十年代了。而越往后,笔法越显得生硬,《灵飞经》的灵气也渐次消磨。尤其是细笔画欠缺灵动,显得过于纤弱,尽失先生早年风范。
对一个大师的评价,也应当公平公正,这才是启功先生的态度和做学问的精神。尽管启功老晚期书法失去了他巅峰时期的风采,但丝毫不影响启功成为一代大师乃至一代宗师,丝毫不影响他在中国当代书坛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比如,启功先生所临兰亭序,就是一件精品力作。
启功先生所临《兰亭序》采取了直临和意临两种临帖方式,既追求形似,也追求神似。既从王羲之笔法章法中吸取养分,更体现了自己的书法价值取向,也坚持了自我笔法的融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临帖作品。
但凡大家临帖,并不拘泥于点画的丝丝入扣,而是取其精神,得其本质。然后,化而为己所用。下图,把冯承素摹本与启功先生的临帖选取几行进行对比(浅色行为启功所临)。
不难发现,在大章法上,启功先生所临基本遵循了原帖。而在很多点画的临习上,启功先生也坚持了自我,以唐人楷书入字,也体现了启功先生的自我风格。
启功先生是大家,自小临习灵飞经,书法实践活动长达八十余年。可想而知,其书法功力之深厚。而且,已经在书坛占据很高地位的临帖,与初学者临帖,要求和境界是不一样的。所以,启功先生的兰亭临写虽然有其高妙意境,但却不适合大众书法爱好者所借鉴和效仿。
书法临帖首先要对临,一点一画都要写到位,再把字的结构学到手,必须先追求形似。一种帖反复临写,直到把原帖写到位。然后,再追求神似。这个过程,有人形象的比喻为“复印机”。虽然,“复印机”有点过份,把握不好会练成机械动作,给出帖带来困难。但是,从形似到神似,确实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从这一点讲,历代临习《兰亭序》(冯承素本)都没有达到成功的标准。当然,也包括启功先生。
以下是历代名家临习《兰亭序》的图片(来自网络):
诸遂良临写的《兰亭序》
赵孟頫临写的《兰亭序》
董其昌临写的兰亭序
毛泽东临写的《兰亭序》
孙晓云临写的《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