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诸葛亮代表作品心书 诸葛亮自己写的有名诗文

诸葛亮自己写的有名诗文?《草庐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后世《三国演义》舌战群儒一章中诸葛亮说:死而后已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

诸葛亮自己写的有名诗文?

苏轼最多。

苏轼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现存的词有三百六十二首,诗有二千七百多首,传世文章二十多篇。他的诗比杜甫多,他的文章比诸葛亮多,也就是他的作品比其它两人的总和还多。

杜甫排第二位,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杜甫诗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这是杜甫作品历来最全面最权威的著品。

诸葛亮排第三位,他的著作编成《诸葛亮集》。又名‘诸葛氏集’。内容包括:《草庐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

后世《三国演义》舌战群儒一章中诸葛亮说:“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大概这就是他作品很少的原因吧。

诸葛亮代表作和名言?

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已:止。【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二、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完美。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三、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出自诸葛亮《将诫》傲:倚仗;骄:骄傲。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四、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六、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出自诸葛亮《将苑》。【译文】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神出鬼没、运筹帷幄、四面楚歌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

神出鬼没【shén chū guǐ mò】——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指 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出自《淮南子·兵略训》

所向无敌【suǒ xiàng wú dí】——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心书》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yùn chóu wéi wò, jué shèng qiān lǐ。】谋士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也可以取胜。现多指能人善士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语出《史记·高祖本纪》,指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出自《魏书·崔浩传》

将帅之才经典语录?

将帅名言

1.为将之道,当先冶心。

宋·苏洵《心术》。这两句大意是:作将领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加强思想修养,提高军事素质。苏洵的《权书》是一部兵书,也可以说是一份“用兵须知”,《心术》是《权书》的第一篇,讲为将帅者应具有的修养及有关的军事知识。~是说作主将的先要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临危不惧的魄力和镇静、忍耐、机变的能力,这样才能冶军御敌。

北宋散文家 苏洵 《心术》

2.将砺如铁,士乃忘躯。

宋·宋祁《杂说》。砺:磨砺,这里是锻炼的意思。忘躯:忘记自己的生命。这两句大意是,带兵的将领能把自己锻炼得像钢铁一样,战士们就会不怕牺牲而勇往直前。将领是军队的灵魂,出色的将领,才能带出非凡的军队来。人们常说的:“强将手下无弱兵”,也是这个道理。《三略·上略》有“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之说,可见古人就十分重视将帅要与士卒同甘共苦,注意将帅的表率作用,以~强调将帅的带头作用,是很恰当的。

北宋文学家 宋祁 《杂说》

3.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从令:墨守成令。这两句大意是:在战斗中,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贻误战机,放走敌人,决不是好的将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而军令条文是死的,以死的条条来应付万变的形势,自然不行,故前人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应不拘于命令条文,相机行事。这才是好的将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4.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5.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春秋·管仲《管子·立政》。这两句大意是:在执法时心慈手软,或偏私袒护不敢处理自己的近亲好友,或畏惧权势不敢惩罚达官权贵,这种人不能作三军统帅。作为统领军队的将领,必须做到执法如一,才能获得部下的拥护;得到部下的拥护,才能使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凡是统兵的将领,必须作到信赏必罚,尤其是亲朋好友、达官贵人触犯了刑律,肯不肯、敢不敢依法行事,是能否执法如一的试金石。可见以“罚避亲贵”与否作为择将主兵的条件之一,是十分恰当的。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立政》

6.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

宋·卢多逊《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这几句大意是:担任指挥的将领,接受任务时应忘掉家室的牵挂,面对敌人时应忘掉自身的安危。身为军事将领,应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接受任务时,应将妻儿老小都放在一边;临战时,应身先士卒,无私无畏地投入战斗,敢于和敌人作拼死的斗争,这是后唐明宗李嗣源鼓舞他的部下的士气时说的一番话。可用以说明指挥作战的将领应具有的勇气和素养。

北宋官员 卢多逊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

7.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秦末汉初隐士 黄石公

8.爱故不二,威故不犯,故善将者爱与威而已。

将帅爱护士兵所以士兵没有二心,将帅威严所以士兵不敢违犯命令,善于做将帅的不过是爱与威并用罢了。

战国时期军事家 尉缭 《尉缭子·攻权》

9.一支由驯鹿所率领的狮军,是决不可能再是狮军的。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

10.知理而后可以兵举兵,知势而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宋·苏洵《心术》。理:大义。加:施加。节:节制。这几句大意是:知道至理大义,然后才能起兵攻战;知道形势利弊,然后才能施加兵力;知道节制自控,然后才能用兵打仗。在作者看来,身为三军统帅,必须能审时度势,作到“知理”、“知势”、“知节”,才能不为小利、小患所支配,处于“不屈”、“不沮”、“不穷”的有利地位,无敌于天下。这叫作“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是谓为将之道。

北宋散文家 苏洵 《心术》

11.一头雄狮率领着的一群绵羊,会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

12.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13.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 克劳塞维茨

14.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生,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冬不服裘,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心书》

诸葛亮有哪些真迹书籍?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草庐对》、《诫外甥书》、《将苑》、《便宜十六策》。

1、《前出师表》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此篇文章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2、《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姊妹篇。

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3、《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4、《草庐对》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5、《诫外甥书》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

不久,汉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

他的两个姐姐则先后出嫁,一个嫁给襄阳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非常敬重庞德公,多次上门求教,甚至“独拜床下”,“跪率益恭”,后来,庞德公也十分器重诸葛亮,称之为“卧龙”,称其侄庞统为“凤雏”。

另外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可惜造化弄人,他的这位姐夫在争战期间被蜀将孟达的部队所杀。诸葛亮的二姐所生子叫庞涣。

诸葛亮的《戒外甥书》就是写给他的。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他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庞涣,字世文,曾官至郡太守。

6、《将苑》

《将苑》又称《心书》,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宋代称将苑,而明代始称《心书》,但无论《将苑》还是《心书》,既不见陈寿之目,亦不见隋唐史志,而始见于宋《遂初堂书目》,题《诸葛亮将苑》。

明人编诸葛亮集时才收入其中。所以姚继恒《古今伪书考》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判断其为伪书。

7、《便宜十六策》

《便宜十六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蜀汉军事著作。由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所著的重要兵法。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治军原则,为后代的人们所推崇,可谓是千古治国治军者的经典。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