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叙帖是哪个阶段?
怀素自叙帖是怀素晚年阶段作品。
《唐怀素自叙帖》是唐代怀素创作的书法作品。
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缓,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
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怀素晚年,草书风格大变,为何如此空灵疏朗?
风格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原因的。
年龄和阅历就是其中之一。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行性是不一样。我们常说,看山是山,看山非山,不同的状态或思想认识下,对相同的事物的理解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包括我们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心情也是如此。内心的认识变化,所带来的就是行为的变化,这作用于书法就是风格的变化。不仅仅怀素晚年有变化,就是颜真卿的楷书,同样有是在中年、晚年有非常大的变化。无论从(哲学)物质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看,不不变都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只不过人们发现的不变,实际上只是某一阶段的不变而已。从经典艺术理论来说,变化才是艺术的生命。才是充满活力四射的真正的艺术。
还有,一个人某个时期的人作品,就是看者没有变化,实际上仍然有变化,只不过我们不一定能够看出来而已。严格意义来说,一个人的艺术作品不在出现变化了,他的艺术生命也就没有发展趋前景了。突出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人“艺”具老,已经到达了自己的极限,已经高度成熟了。真正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是不会让自己的艺术固化的。所以他们一生都下学习和实践,探索。怀素的书法晚年变的不激不厉,不温不火,风规雅意,隽永深沉,空灵虚和,就与其人书具老有关。就像成熟的果实,已经回归自然状态了。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怀素有哪些代表作?
古代怀素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等。 怀素(737-799),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怀素的字美吗?美的有山有水吗?怎么理解怀素的美呢?
怀素的字美吗?美的有山有水吗?怎么理解怀素的美呢?
怀素在书法上可以说是鼎鼎大名,特别是对草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与唐代另一位草书大家张旭合称“颠张醉素”。作为这样一个书法大家,其书法呈现出来的美感是不容置疑的。看怀素草书的线条极具感染力,既有山的硬朗,又有水的流动,如果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算是美得有山有水。
怀素书法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条有质感,怀素书法的线条犀利而有弹性。这与其在书法上年复一年的下苦功不无关系。因为买不起纸张,他曾经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把芭蕉叶子摘下来练字。其用功之勤居然把老叶子全部用光,又不舍得摘嫩叶,只要天天站在太阳底下直接在芭蕉树上练字。怀素经常洗砚台的一个池塘,水都被他染黑了。下这么大的功夫锤炼出来的线条自然非同凡响。
二是怀素的草书,动感强,看他的作品酣畅淋漓仿佛是动的。这与怀素善于观察分不开,他曾仔细观察当时著名的舞剑家公孙大娘的剑舞,结果草书水平大进。在草书的布局和造势上更加生动、连贯,节奏感也更强,可以说怀素的狂草极具舞蹈感。怀素书法的动感还可以从他自己的叙述中看出一些端倪,怀素曾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他与颜真卿的这段对话中,无论是飞鸟入林,还是惊蛇入草,都是说明了草书的动势,这些都入了他的狂草中,动感焉能不强?
三是怀素本身就有狂放不羁的个性。作为一个出家人怀素却不愿意受佛门的清规戒律束缚,他非常喜欢喝酒,经常是大醉以后奋笔疾书,往往佳作频出。他自己也说: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这种放荡的个性自然在其书法作品中有所体现。
古人早就说过:书如其人。当你面对怀素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他的草书为什么兼具这么多美感。总之怀素是名符其实的草书大家,其书法作品也会永远受到人们的喜爱。
怀素文征明的代表作品?
《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狂草的代表作。
文徵明《纪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