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陈子昂的诗歌代表作品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位大诗人的诗我都喜欢,陈子昂的诗有很深的内涵,李白也将陈子昂比作凤麟。李白也曾写过几首与陈子昂风格接近的五言古诗,这些身世遭际自然也投影在他的诗中。2、陈子昂的诗也表现出某种片面倾向,他的代表作《感遇》诗远承阮籍《咏怀》诗。怎样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前言这两句诗算不上什么千古名句“...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位大诗人的诗我都喜欢,但他们风格不同,各有各的韵味。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先驱,他的诗古朴苍劲,被称作诗骨。陈子昂的诗有很深的内涵,很多反映现实,心系家国大事,诗中常运用典故,值得反复吟哦,细细品味,但有些诗也略感晦涩。

元代方回赞陈子昂为唐之诗祖,李白也将陈子昂比作凤麟。

李白也曾写过几首与陈子昂风格接近的五言古诗,但李白的风格总体飘逸洒脱,被称作诗仙。

虽然两人都信奉道家思想,但李白是完全的脱俗,而陈子昂在个人命运方面仿佛很看得开,但在忧国忧民方面却一直放不下,有较大的抱负却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因此有着较强的宿命感。

这些只言片语,只是一些突发的感想,可能不太正确。

陈子昂诗歌特点?

陈子昂的诗歌的特点:

1、陈子昂自视甚高,却壮志难酬,直言诤谏,每忤权贵,先后两度遭诬陷入狱。这些身世遭际自然也投影在他的诗中,最明显的,是怀才不遇、不为世人所知的强烈孤独感。“孤凤”、“孤英”、“孤鳞”之类语汇,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但即使如此,陈子昂的孤独,也绝不表现为沮丧沉沦,自哀自怜,而是英气勃发,高傲不屈。

2、陈子昂的诗也表现出某种片面倾向。他的作品,以汉魏五言古体为主,几乎没有七言诗,律诗的数量也相当少。而后二者,正是在南朝兴盛起来的体式,看来他对此多少是有意回避的。另外,他的代表作《感遇》诗远承阮籍《咏怀》诗,在写法上,也有阮籍诗那种议论过多、有时显得枯燥的缺点。

怎样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问题:怎样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前言

这两句诗算不上什么千古名句,另外,这两句或者说整首诗都是脱胎于南北朝谢朓的一首诗。

两句诗来自于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为了更好的理解,不妨把这两首诗都录入欣赏一下: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二(唐·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一、简析

陈子昂在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及第,年方24岁。这两首诗应该是在此前陈子昂离开家乡时的作品。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起句是对仗起,烛火下,杯盘交错。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出句要注意,思,是仄声,离堂思琴瑟,平平仄平仄。

出句典出诗经《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这两句表示宾主双方喝起来通宵达旦,不忍分别。说这两句是千古名句有点夸张。

隐,表示月亮落下;没,表示星河渐渐消失在黎明的天空。这两个字下得准。

4、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唐朝得国都是长安,怎么去了洛阳呢?因为洛阳是唐朝得东都。

就在陈子昂及第的公元684年有两个年号,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临朝称制的武则天改元光宅,大赦天下。"光宅"意为"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表示以洛阳为首都 。

因此,陈子昂应该是离开家乡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前往洛阳,好友设酒宴为之践行。

二、从谢朓《离夜》脱化而来

《五七言今体诗钞》说陈子昂的这首诗是整体化用而来:

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

我们看看陈子昂的这首诗和谢朓的《离夜诗》有多象: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杯 。

很明显”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脱胎于”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

这首诗的确是从谢朓《离夜诗》脱胎而来: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陈子昂的这首诗可作为例证。

结束语

可以看出,古人很多的诗作几乎都有所本,例如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脱胎于《梅花落》(乐府诗集) :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空海和尚《文镜秘府论》说过,唐朝诗人喜欢随身带有前人诗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诗苦思不得时,就打开“锦囊”看一看:

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老街味道

陈子昂是在什么背景所存在的时代中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的?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61年-公元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诗人。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登幽州台歌》是其代表诗作之一。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才能,敢于直谏。但是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备受打击,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陈子昂登幽启歌注释?

登幽州台歌

唐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两个停顿,其句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两个停顿,其句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