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唐代楷书墨迹本代表作品 柳公权的“柳体”楷书究竟好在哪?其留世经典墨迹有哪些

后世往往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直到书法成就广受赞誉才开始他漫长而通达的仕途生涯,但终因诗文成就太高而致书名不显,近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体态,最后从颜真卿书法中化出,他在用笔上吸取了北魏碑刻作品的犀利。(《东坡题跋》)柳公权传世楷书作品很多“影响较为广泛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回元观钟楼铭》等,其中尤以...

柳公权的“柳体”楷书究竟好在哪?其留世经典墨迹有哪些?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后世往往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他聪颖好学,精通音律,能诗善赋。31岁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做着比较低级的官吏,直到书法成就广受赞誉才开始他漫长而通达的仕途生涯。柳公权一生共侍奉过七位皇帝,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职,咸通六年卒于家,终年88岁。他不仅工于书法,且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为后世留下了“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

柳公权的书法源自家学,他的族兄柳宗元善书法,但终因诗文成就太高而致书名不显,柳公权受其影响,远追钟爵、王羲之的笔法,近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体态,最后从颜真卿书法中化出,逐渐形成“柳体”的独特风貌。他在用笔上吸取了北魏碑刻作品的犀利,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在结体上又借鉴吸收了欧、虞中宫紧缩,峭拔险峻的特征,瘦硬匀称,结构十分严谨,不随性任意。在整体气势上,他更多的受到颜真卿的影响,但他不落案白,化颜真卿的丰脾为瘦劲,使法度更为严谨,真正做到了“法度森严”。正如苏轼所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东坡题跋》)柳公权传世楷书作品很多,影响较为广泛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回元观钟楼铭》等,其中尤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声名最为卓著,影响也最大。此外,他的行书也清和劲畅,较有特色,代表作为《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邵建和、邵建功兄弟刻字,于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于长安(今西安),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共28行,每行54字,记述大达法师在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作为柳公权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该碑集中体现了柳体的书法特点和艺术成就。

此碑整体清俊劲挺,开阔疏朗,一变中唐肥脾之风。作为唐人“尚法”的极致,其用笔精雕细琢,近乎苛刻;其结构谨中有变,无懈可击。具体来说,点画爽利凝重,横画运笔健劲舒展,大都方起圆收,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瘦长,干净利落;竖画劲挺有力,凝练结实,特别是悬针竖,力送笔端,入木三分;撇画锐利流畅,捺画厚实,一波三折,在追求变化的同时还避免了单调重复的尴尬,更显英姿飒爽。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横竖关系时,柳公权打破了颜真卿楷书中横细竖粗的形态,整体上各笔画更加均衡匀称,爽利快健,给人以不可屈折的力量感。结字方面,中宫紧敛,外围展拓,各笔画间讲究穿插、避让,且每字之中多有一、二笔画突出,或长或粗,轻重有致,突出造势,使字体风格彰显干练紧凑。章法上行列关系整齐,空间布白均匀,整体“疏密合度,张弛入理”,赋予均衡整饰的美感。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刻立,由崔钛撰文,徐方平题额,柳公权书丹,碑文记录了回鹤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以及书法价值。此碑立于长安宫廷禁地,加之后来碑石毁秩,所以拓本极少,传世所见只有南宋贾似道藏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该碑因为是奉皇命书写,所以作者竭尽全力,写得特别慎重,比起早出两年的《玄秘塔碑》而言,减少了些许吟持之色,而显得更加成熟,更为苍劲,可以说是柳公权晚年的得意之作。用笔干,方圆兼施,以方为主,多中锋用笔,笔画以瘦硬取胜,却也刚中带柔,因而其线条瘦而不柴,丰腴而不臃肿,点画灵活变通,顾盼照应,虽在法度的严格要求下,仍表现得极为生动;结字稳健沉着,中宫紧收,四围开阔,敬正相生,顾盼天成;章法方面,字体大小参差错落,随形布势,浑然天成,整体给人以精致劲美,疏朗大气的美感。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谁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品之一。

唐代和宋代个别诗人写字什么?

唐朝代表性的书法是正楷和狂草,正楷代表是颜柳,法度严谨,

狂草代表是张旭、怀素、孙过庭。

虽然行书在这时候不那么突出,但是依然出了一个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宋朝书法较唐朝整体是下滑的,各种书体都有,行书比较突出一点,但是各方面都不像唐朝那么辉煌。

楷书法度不及颜柳,草书疯狂(黄庭坚)不及怀张,理论没有出孙过庭之右。

学习楷书《倪宽赞》大半个月了,进步不大,请老师们指点下?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谢谢邀请!

书法学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半个月时间真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细细品味题主临写的《倪宽赞》,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从这里看,你说学习楷书《倪宽赞》大半个月,应该是在此之前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倪宽赞》与《大字阴符经》传为褚遂良所书,因其都是墨迹,用笔与褚遂良楷书接近,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作为学习唐楷的范本。《倪宽赞》结字瘦长,有欧体的特点,近来的研究认为很可能是宋人所书。但其高超的书写技巧,仍不失为书法学习的经典法帖。

这个帖我没有临写,谈一谈我的一点想法。题主临写的《倪宽赞》从字形到笔画特征都有一定的把握,算得上不错的临作。吹毛求疵我觉得在撇画和悬针竖上有送不到位的问题,再注意一下收笔应该更好,另外要注意细微变化,像长横感觉雷同。

书法学习需要有科学的训练体系,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一位明师指导,一定可以有大的收获。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欢迎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景行书苑设立“景行书友会”与“景行书学院”两个圈子,欢迎加入一起交流学习书法艺术,欢迎定制收藏景堂书法作品。

唐代欧楷和汉代隶书哪个美?

最近有朋友问我,唐代的欧楷和汉代的隶书哪一个看起来更漂亮一点,更美一点?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我认为唐代的欧楷和汉代的隶书各自都有他们各自的美感,只不过他们的美感体现在不同的地方而已。

一、唐楷中的欧楷和汉隶这两个概念的层次区别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理清两个概念,也就是欧楷和汉代的隶书这两个概念。

欧楷和汉代的隶书,这两个概念并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所谓概念上的对称,意思是说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规模,它们的层次性应该是一样的。

但很显然,欧体楷书只是唐代楷书中的一种,而汉代隶书就是整个汉朝时期的隶书书法。那么,如果我们拿唐代的楷书和汉代的隶书作为对比,唐楷和汉隶这两个概念是相互对等的。

但是如果我们拿唐代的欧体楷书和汉代的隶书来做对比,这就不是一个非常对等的对比概念,所以我们要先清楚这一点,然后再讨论下面的问题。

二、欧体楷书可以代表唐代的楷书书法吗?

很显然,如果我们非得把唐代的欧体楷书和汉代的隶书作为对比的话,那就意味着唐代的欧体楷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唐代的楷书书法的代表。

只有“唐代的欧体楷书是唐代楷书的代表”这一结论成立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拿欧楷去和汉代的隶书作为对比。

但是实际情况是欧阳询的书法并不能代表唐代整体的书法水平,而且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他们的书法是大相径庭的。

我们撇开在元朝的赵孟頫不谈,只谈在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他们三者的书法风貌就非常的不同,尤其是颜真卿和欧阳询的书法,可以说是两个比较鲜明的极端,欧阳询是是秀美,颜真卿是阳刚。一刚一柔是非常明显的不同的类型风格。所以我认为欧阳询的书法并不能在整体上期待代表唐代书法的水平,但是他的书法在唐代的确是非常出众的。

四、谁可以代表唐代的楷书?

唐朝的楷书书法,我认为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有柳公权的书法,为什么说柳公权的书法比较好,代表了唐代的楷书呢?因为柳公权的书法其中既有欧阳询书法的笔法和结构,也有颜真卿书法中的气势和内蕴,是两个书法家书法优势的真正结合。

所以柳体书法呈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品质,这种品质使他的书法代表了唐代包容而又多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走向。

柳公权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书法风格,实际上就跟他对颜真卿和欧阳询的书法学习和继承密不可分。

史书上对于柳公权是如何学习欧阳询和颜真卿书法的,有过非常明显的记载,后世的书法家在评论他书法的时候,也不止一次的谈到了这个问题,这就说明柳公权实际上是在唐朝楷书书法的集大成者,是唐代楷书的总结者,所以他的书法可以用来代表唐代整体的书法水平,和汉代的隶书作为对比。

五、谁可以代表汉代的隶书?

我认为汉代隶书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曹全碑》,《曹全碑》这块碑石,他的书法风格虽然是比较秀美的,但是他在笔画中蕴含着一股刚烈之气,是具有阳刚和阴柔两种风格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隶书书法的风格,而且相对于其他隶书程式化和死板的特点,《曹全碑》非常难得的做到了富于变化,而且精于笔法,妙于挥运,变化多端。

所以汉代隶书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我认为应该是《曹全碑》。

六、唐代楷书和汉代隶书的对比,以柳公权和《曹全碑》为例

那么通过对这个问题各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大致上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唐代楷书极具特色的一点就是,它做到了阴柔和阳刚的结合,而汉代的隶书也是如此,《曹全碑》中的笔画也是做到了阴阳的调和,整体呈现出一种刚劲而不失端庄细腻的感觉。

但是,唐代的楷书和汉代的隶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书体,我们既然要比较它们的美感,就要从他们的不同之处来进行入手。

我们先来说一下汉代的隶书。我们知道,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稳固的大一统王朝,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的疆域比它大,且统治的时间比较久。秦朝虽然也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他的统治非常的短,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因此不在讨论之列了。

汉朝有如此广阔的疆域和如此稳固的统治,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对于社会有着强烈的信心,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检查让他们创作出了无数动人的艺术作品。他们对于整个国家有一种非常美好的幻想,所以他们的艺术作品有一种非常豪迈而又不失浪漫的气质,豪迈就往阳刚的那一方面转化了,而浪漫的气质就表现在隶书的阴柔上,比如说通过笔画的增粗来体现隶书的阳刚之气,而通过隶书笔画中的一波三折来表现隶书上的浪漫气质和风格。

所以,隶书的美实际上是一种浪漫的美,是一种情韵的美,是一种让人飘飘欲仙的美。但是楷书的美感就和他完全不同了,楷书的美是一种明确的,精细的,富有变化,而且不容置疑的美。

唐代楷书中的代表作品,比如说欧阳询的《九成宫》,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多宝塔》,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那么通过对他们作品的深入体察,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到,他们在笔画、结构和章法上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度,如果我们在临摹他们作品的时候,稍微改变它们每一个字之间的间距,每一个笔画之间的位置,就会使得整个字的精神失去了它最为精妙的地方,这就说明它们的法度是非常严谨的,它们的解体是非常科学的。

因而它不同于隶书的那种非常飘逸和潇洒的风格,他是以严谨的法度和精密的安排来吸引人的。

对于不同喜好的人来说,这两种书法都有不同的美感,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那么我认为你应该会觉得汉代的隶书是比较美的,但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人,那么你有可能会认为唐代的楷书,尤其是唐代楷书中的欧体书法是非常美的,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希望这些观点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