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祖先?
对于中国古代史,恐怕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会引起历史爱好者之间对立的争论,恐怕也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使草根的热情和官方的冷漠变得如此滑稽。一个生活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却如流星般闪耀十六国史的夜空,却也如流星般焚尽于十六国史的边际,留下的是后人的唏嘘、赞叹、谩骂和疑惑。这让我对冉闵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以求能抛开种种的褒扬和攻击,尽量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冉闵。
一、冉闵的身世之谜云南山歌最好听的十个歌曲
1、 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经典歌曲《小河淌水》是由尹宜公于1947年收集整理云南民歌素材后再创作的一首民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歌词以比兴的手法,诗一般的语言,把人们带到明月高照、微风轻拂、溪水潺潺的动人情景之中,生动地表达了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该曲质朴自然,曲调婉转,意境幽美,抒发了至纯至真的人情人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首歌可以代表整个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比如它的“五句子”,它的“羽调式”特点等等。
2、 月光下的凤尾竹
歌曲以葫芦丝演奏的轻音乐版本最为常见,作品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那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燕妮、关牧村等歌唱家演唱过该曲目的歌唱版本。
3、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云南民歌经典之作,是根据撒尼族民歌及素材,由范禹作词、麦丁编曲的混声合唱作品,麦丁以当地彝族撒尼风格的曲调定下了主旋律,吸收了当地彝族音乐老师金国富创作歌曲中的有关乐句,同时揉进民歌《放羊调》的音乐,还参考了俄罗斯民歌中高音长音的衬托,最后完成了这部混声四部合唱歌曲。
4、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傣族的经典民歌,歌曲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军旅作曲家杨非出于对德宏傣乡的热爱而写,是傣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而写出来的,后成为电影《勐龙沙》的主题曲,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被选入“五四”以来100首中国优秀爱国歌曲,也被瑞丽定为市歌。
5、 绣荷包
《绣荷包》是一首弥渡山歌,它是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青年时在大理州弥渡县工作,搜集整理出来的,得到了著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1953年黄虹参加了云南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由她整理、编词、编曲、演唱的云南民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绣荷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6、 放马山歌
该歌曲歌词简朴、亲切自然,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了牧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尼”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
7、 猜调
《猜调》是云南彝族的民族歌曲,整首曲子欢快活泼、充满活力,还出现大量不协和音,表达了彝族人民乐观、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最早由歌唱家李谷一在1979年演唱,因而闻名于世。
8、 跳月歌
《跳月歌》采自于彝族阿细人的民间舞蹈阿细跳月,该舞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歌曲还曾获得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50首优秀歌曲优秀奖。
9、 老司机带带我
《老司机带带我》是一首神奇、经典、雷人的云南山歌。被称为“百歌之王”、“惊魂动魄”、“神曲之父",这首歌有几个版本,不同版本具有不一样的口味。
10、 赶马调
《赶马调》是流行于云南的宾川、祥云一带的云南经典民歌,又叫《大赶马》和《小赶马》,解放以来由歌唱家黄虹经常演唱。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出自哪里
出自歌曲《越是艰险越向前》中的一句歌词。意思是无论遇到如何凶险的考验,都会从容坚定渡过,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勇敢向前。
该曲是2017年李光洁、张睿主演电视剧《林海雪原》的片尾曲,该曲由韩磊演唱。该剧主要讲述了我军和当地人民经过激烈交锋,歼灭全部匪徒,取得了剿匪的全面胜利的故事。
惊涛骇浪解释: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面临许多重大斗争,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冉闵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其历史存在感极低?
冉闵何许人也?
冉闵,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养孙,因为“杀胡令”,在部分网民心中,冉闵成为拯救北方华夏文明于五胡乱华的乱世之中的民族大英雄,是“千古一帝,汉人救星”。然而,与其为汉族做出的“卓越贡献”相矛盾的是,冉闵在古代历史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五胡十六国也从来没有将冉闵的魏国计算在内,由此可见冉闵及其建立的魏国在这段历史中,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记载的事情。
究其原因,无非是网络民族主义者编造的一个“英雄神话”。
冉闵其人其事石虎养孙
冉闵的父亲冉良,从小跟着父亲在乞活军中讨生活。乞活军,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汉人流民武装集团,正如“乞活”二字一样,乞活军游走于各个政权之间,为了利益,可以为任何人区杀人,是一种类似于雇佣军一般的存在,充当各国的打手。
祖逖(闻鸡起舞的主人公)北伐中原时,击败了乞活军,乞活帅陈川率部投靠后赵石虎。因冉良熟于骑马,多力善射,被石虎看中并收为养子,冉良则改名为石瞻。
石瞻虽然是汉人,但深受石虎的信任,石瞻也不负石虎所托,为后赵立下汗马功劳。
324年春正月,勒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败晋将军刘长,遂寇兰陵,又败彭城内史刘续——《晋书》325年夏四月,后赵将石瞻攻晋兖州此时檀斌于邹山,杀之。——《资治通鉴》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邾,拔之。彭城内史刘续复据兰陵石城,石瞻攻拔之。——《资治通鉴》立下无数功劳的石瞻,最终在328年的前后赵的内战中,被前赵刘曜击败,以身殉国。“刘曜军追石虎军及于高候,与虎战,大破之,斩石瞻。”
△328年北方局势
石瞻死后被封为西华候,而石瞻之子石闵,也就是冉闵,在石虎的培养下,成为后赵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后赵建武四年(338年)六月,石虎领兵攻段辽,在昌黎之战中大败,但“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在后来进攻东晋武昌和平定梁犊叛乱的过程中,冉闵再立功勋,一时间“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叛主杀胡
石虎死后,其子石遵即位,此时的冉闵已经是后赵的大都督,掌管内外兵权。石遵为了稳住自己的权势,召石鉴(石虎第三子)进宫,密谋除掉冉闵,但石遵没料到的是,贪图权位的不仅有冉闵,还有石鉴。石鉴出宫后,立刻派人将石遵的计划透露给了冉闵,冉闵先发制人,令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内宫杀死石遵。
石遵死后,石鉴顺利即位,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石鉴虽然与冉闵合作拿下了后赵的皇位,但石鉴并不信任冉闵,并筹划除掉他,除了石鉴之外,龙骧将军孙伏都等人,也不满冉闵独掌朝政大权,企图起兵扑杀冉闵,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围攻冉闵府邸。
让石鉴没想到的是,冉闵早有防备,迅速击溃了孙伏都的部队,率领士卒攻入皇宫。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一时间宫城内外,尸横遍野。为了稳住局势,冉闵又发出命令,“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满城横尸的情况下,胡羯那里还敢和冉闵“同心”,于是纷纷出逃。冉闵知道胡人不能为己用也,于是下令“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杀了数万胡人。
其后,冉闵又亲率士卒追杀胡人,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后赵境内各地,随即也掀起了“杀胡运动”,但因冒功,“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身死国灭
350年,冉闵杀了石鉴,自立为帝,定国号魏,随后平定了内部的胡羯叛乱,大体稳住了冉魏的局势。可就在这时,鲜卑慕容氏开始南下,侵入冀州等地,兵锋直指冉魏。
△350年北方局势
352年,冉闵与前燕将领慕容恪激战于昌城,冉闵自恃武勇,帅军突入鲜卑军阵之中,最终寡不敌众,被慕容恪俘获。
冉闵被慕容恪押往蓟城,慕容儁(后自立为前燕皇帝)对冉闵问道:“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儁随大怒,不久后将其斩杀。
杀胡令的真伪网上流传着一份冉闵的《杀胡令》:“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四,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寒热借由一五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但是,根据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用语习惯,这篇《杀胡令》纯属后世的好事者伪造的,且作者的造假水平,难以恭维。
虽然《杀胡令》是伪造的,但冉闵杀胡一事确实存在,这能够看作冉闵是“拯救汉民”的客观事实呢,能否以此认为冉闵是“民族英雄”?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后来被公认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反侵略战争中,为维护人民利益和民族尊严而献出生命或作出杰出贡献的。而冉闵杀胡,其目的是夺取后赵政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说到底,只不过是假借民族大义,而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
此外,就算没有冉闵杀胡,汉人也绝不会被胡人屠戮殆尽,亡国灭种。
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之中,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屠戮的事情屡屡发生,造成了人口大衰减。有好事者,就制造谣言,声称这一时期的北方汉人被屠杀得只剩200万。
369年,前秦灭前燕时,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秦,凡得郡百五十七,户二百四十六万,口九百九十九万。”
据郑州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袁祖亮先生的推断:
公元304 ——318 年,由于战乱、灾荒、疾疫等因素,中国北方人口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户数从西晋太康元年的140 多万下降到不足100 万户。公元318 ——319 年,黄河流域建立了前赵、后赵和前凉。此时关东地区约有60多万户,关中、陇西、河西地区约有10多万户,石勒为王的20郡估计户口不会少于30多万户,关中各少数民族的六七万户。这期间,中国北部的户数约120 万户左右,其口数约有800 万人左右。公元329 ——352 年间,这一时期北部人口有所增长。前燕的户数超过80万以上,估计口数400 万。从后赵到冉魏,关中和关东户口数也不下600 万人。此时总户数约180 万户,口1200万人左右。
综上所述,冉闵只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短暂开启国一个割据政权的君主,都没能进入十六国的行列,自然难有很高的存在感。而就其所为的民族贡献,闻鸡起舞,报销国家的祖逖、淝水之战中,挽大厦之将倾的谢玄,比冉闵更值得人们钦佩。
明代四大书法家作品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诗人,燕王朱棣的谋士,并为靖难之役的功臣之一。

洪武年间,明太祖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受赐僧服而归。途径丹徒北固山,赋诗缅怀古贤,以抒志向。诗道:“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同行的僧人宗泐听后,道:“这岂是佛家弟子说的话!”姚广孝笑而不语。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米万钟少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深,颇有学问。其兄米万春,隆庆九年考中武进士,任通州参将;其弟米万方,在锦衣:卫任武官。米万钟于万历三年(1595年)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被授予江宁令尹,不久升任江西按察使,转任山东参政。米万钟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疾苦,注重文化教育,所到之处,颇受称颂。

张瑞图(1570-1641)明代官员、书画家。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


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