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杜拉克是什么电影代表人物?
摄影师杜拉克是超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人物
高中语文老师必读的书目有哪些?
教师必读100本推荐书
1、《大教育家孔子》
2、《陶行知教育读本》
3、《叶圣陶教育读本》[《教育与人生》(叶圣陶)
4、《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5、《爱弥尔》
6、《给教师的建议》
7、《活教育与死教育》(陈鹤琴教育读本)
8、《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9、《教育过程最优化》
10、《新教育之梦》(朱永新)
11、《图说中外教育史》
12、《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13、《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
1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15、《向孩子学习》
16、《爱心与教育》
17、《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18、《第五项修炼》
19、《写给你——亲爱的老师》(《中小学教师读本》)
20、《名人的教学生涯》
21、《泛舟诲海》
22、《新教育理念》(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3、《爱心育人》(斯霞)
24、《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
25、《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
26、《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
2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28、《帕夫雷什中学》
29、《3分是怎样消失的》
30、《终身教育引论》(作者朗格朗,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
31、《教育的经济价值》
32、《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33、《科学家论教育》
34、《回答未来的挑战》
35、《青浦教育实验》
36、《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燕国材等)
37、《成功智力》(斯腾伯格)
38、《教育诗》
39、《大教育论》
40、《教育漫话》
41、《普通教育学》
42、《审美教育书简》
43、《教育论》
44、《科学与教育》
45、《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46、《民主与教育》
47、《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
48、《中国当代教育随笔选》
49、《情境教育》(李吉林)
50、《顺生论》
51、《中国教育名著读本》
52、《中国教育思想史》
53、《外国教育思想史》
54、《现代教育学基础》
55、《西方教育名著读本》
56、《学习理论》
57、《教育研究方法》
58、《中外教育实验》
59、《有效教学模式》
60、《儿童发展》
61、《德育新论》
62、《现代教育管理》
63、《现代心理学原理》
64、《教育心理学》
65、《早期教育与天才》
66、《学校心理咨询》
67、《教育与综合国力》
6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必读》
69、《教育与心理测量》
70、《中国教育家评传》
71、《外国教育家评传》
72、《中国著名教师访谈录》
73、《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74、《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75、《中外教育小说选》
76、《中国教师读本》
77、《中国校长读本》
78、《中国班主任读本》
79、《科学技术前沿》(宋健)
80、《中外教育诗歌读本》
81、《中外教育故事读本》
82、《中外教育散文读本》
83、《中外教育格言读本》
84、《中外教育漫画读本》
85、《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
86、《中小学精彩教育教学设计大全》
87、《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88、《教室的革命》与《到教室里找什么》(美国)
89、《中国著名教育家讲演录》(自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90、《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9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
92、《明日之学校》(杜威著,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93、《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布鲁克莫尔德等著,罗静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注: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最早是由中国提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编一本中国的讨论学)
94、《课程改革读本》
95、《教科研手册》
96、《学校,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必读书)
97、《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苏联,维果茨基,广东教育出版社)
98、《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
99、《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著,建议作者更改书名)
100、《教师必读书导读》
二战时期十大著名坦克对二战有着怎样的影响?
作为一个坦克迷小油瓶也来谈谈自己心目中二战中的十大著名坦克
二战期间坦克是地面战争的主要作战兵器,主要用于突破敌人的防线,摧毁敌碉堡和野战工事,粉碎敌步兵的抵抗,击毁地方的火炮、车辆等一切有生力量,掩护己方步兵,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
既然题主问的是十大坦克对二战产生的影响,小油瓶就列举二战中十大量产较高,对二战战局产生较大影响的坦克。
三号坦克(二战初期德国闪电战主力突击坦克)三号坦克是1935年希特勒命令研制的一种15吨新型坦克,在二战开始前三号坦克得到了大量装备,总产量超过6000辆,三号坦克是战争初期德军闪电战中的主力突击坦克,伴随着德军征服了法国。三号坦克被设计为专门对付敌方装甲战斗车辆,并与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并肩作战。在波兰战场上,面对波军的落后装备,三号坦克大显神威。三号坦克在二战初期是一种优秀的坦克,它为以后的德军坦克打下基础,也是古德里安闪电战构想中最关键的武器,可以说三号坦克是二战德军第一种在火力,机动性,防护性找到完美平衡的坦克,他是德国闪电战时期的标志,从波兰到法国,从北非到巴尔干,三号坦克都是毋容置疑的主力坦克,见证了二战初期的历史。
四号中型坦克(打穿整个二战的德国“军马”)几乎 打穿整个二战的德意志军马四号坦克是古德里安对陆军武器署提出的坦克规格需求方案中的搭配大口径火炮的支援型坦克,由克虏伯公司研制,后续经历多多次改动升级,从A型升级到了J型,整个二战期间累计生产并装备了8500多辆,并以他为基础衍生了许多其他战斗车辆,如四号歼击车,旋风式防空坦克。四号坦克陆陆续续参与了波兰战役以及法国战役,最后在1941年进入苏联战场。虽然本车设计良好,但薄弱的装甲使其难以胜任III号坦克的支援任务,故在大战期间本车仍持续不断的进行修改。直到当德国开发五号中型坦克并将之投入于战事后,很多四号中型坦克纷纷由前线退下来,并开始被五号中型坦克所取代
KV-1重型坦克(阻止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的苏军“重器”)kv-1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的第一型,在二战前夕研制成功,作战预想目标是德军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在德国入侵前生产了636辆其中有500多辆服役。苏德战争开始后,kv-1坦克与德军交锋,德军主要使用的反坦克炮、坦克炮都无法击毁其90mm炮塔前部装甲(后期提升到120mm),对德军震慑力极强,曾经创过1辆kv-1阻挡国一个步兵师3天的英勇战绩,苏联也因此以KV-1为基础发展了一系列的KV型坦克(KV-2/KV-85/SU152等等)。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到了后期,由于装甲的强化,重量也成为kv-1的主要缺点,虽然后期进行了一些列改装,但是在正面对抗中不敌四号坦克强化版、虎式坦克等,苏联因此开发了新的重型坦克IS系列替代KV系列。
B1重型坦克(被多数人误以为不堪一击的法国“钢铁巨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陆军一败涂地,给了大家严重的误导,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法国坦克的性能低下,导致法军不堪一击,实际上恰恰相反。法国当时拥有二战初期最优秀的S35中型坦克和B1系列重型坦克。特别是B1系列重型坦克,在1940年的战斗中不管是面对德军1型2型,还是3型4型坦克,完全就是一副碾压的姿态,德军士兵甚至恐惧的称呼其为“钢铁巨人”。B1坦克嫣然是二战初期火力最猛、装甲防护最好的坦克。它的正面装甲厚达60毫米,侧面装甲也达到了55毫米,早起德国37mm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其正面装甲,车体正面装有一门75毫米火炮,炮塔内装有1门长身管的47毫米火炮,该炮是1940年最好的坦克炮,虽然只有47毫米口径,但其威力与德军4号坦克的75毫米短管坦克炮相比都不落下风,曾有过在1000米距离上击毁德军坦克的记录。同时B1系列坦克还采用了诸多当时的最新技术:“尼德尔”液压差速器、电启动机、自封式油箱等。虽然B1系列坦克机动性较差,耗油量大,生产技术又过于复杂,但它依然成为了那个时期最优秀的坦克之一。总的来说和法国相比,当时德国的坦克并不先进,但是先进的闪击战术弥补了这一点。而反观法国的坦克虽然较为坚挺但是战术却相对落后,他们和英美的战术思想一样把坦克部队以连为单位分派到各个步兵营进行火力支援,没有将自己的装甲力量集中使用,而让自己明明占优的坦克被德国装甲集群逐个击破。
丘吉尔步兵坦克(拯救大英帝国的“不列颠之盾”)众所周知,英国是第一个将坦克用于实战的国家。一战之后,英国逐渐将手中的坦克分为三大类:一是步兵坦克,要求装甲厚重,能够掩护步兵突破敌军前线;二是巡洋坦克,要求速度快能跑,快速穿插至敌军侧后发起夹击;三是轻型坦克,一般不超过5吨,负责执行侦察任务。步兵坦克,就是用于伴随步兵作战,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援的坦克类型。步兵坦克不要求高速度,反坦克火力也不很强,但是具有很厚的装甲,要求能够抗击敌方的反坦克火力。
丘吉尔号研制前,正值英法军队在西欧大陆大溃败,面对德军的坦克集群闪电战,英国意识到了研制新型坦克的迫切需求,新坦克的武器配备包括炮塔内的一门QF 2磅炮(备弹150发)及贝莎同轴机枪,车身前端装有一门QF 3吋榴弹炮。车身装甲增厚到89毫米,导致重量达到了43吨,动力系统随之升级为使用新研制的350马力百福“双六”发动机。这型坦克被命名为丘吉尔,二战期间各型丘吉尔产量共计达到5640辆,是战时英国产量最大的坦克。
在英德战场上,装甲厚重的丘吉尔步兵坦克有着不俗的表现,1942年10月,六辆英军“丘吉尔”MKIII型步兵坦克抵达北非,参加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在战斗中,编号为T31665R的“丘吉尔”坦克先后挨了德军44发炮弹才丧失战斗力。在撤退过程中,该车又遭到友军反坦克火力一顿乱射。遭受了敌我双方的“夹击”后,这辆中弹50余次的“丘吉尔”坦克终于“以车殉国”。可即便是这样,依旧有2名车组成员活着从车内逃了出来。
谢尔曼中型坦克(美国工业化生产的坦克海)说起二战美国坦克,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美国佬漫山遍野的谢尔曼坦克,二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将近5万辆的谢尔曼坦克,M4坦克应有许多优点和先进的技术,性能可靠,故障率低,批量生产,装备炮塔转动装置,火炮垂直稳定仪,二战最优秀的汽油发动机,同时也有其缺点,火力不足,其标志性的75mm炮难以击穿德军新式坦克,车体高大,中弹面积较大。
谢尔曼第一次登场是在1942年春天的北非战场,面对隆美尔的三号四号坦克,具有压倒性优势,到了诺曼底战役,m4的对手成为了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在坦克单体作战能力上M4谢尔曼坦克难以匹敌,但是凭借庞大的产能和良好的后勤修理能力,谢尔曼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机械化决战中,M4谢尔曼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T-34中型坦克(公认的二战最好的中型坦克)T-34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
T-34坦克,最为出名的是其创造性的倾斜装甲,正面装甲有32度的倾角,侧面有49度,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炮弹击中后容易弹开(俗称跳弹),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火炮在500米距离上无法击穿,因此T-34在1941-1942年对德作战中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由于苏联在无线电装置方面的弱势,使得战场上的T-34损耗率相当高,作战方式呆板不灵活。
T-34坦克是二战时最著名的坦克,是战术标准、成本、综合设计的典范,并在坦克发展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其设计思路,倾斜装甲对后世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黑豹中型坦克(付出9辆“谢尔曼”坦克的代价才能摧毁一辆的“黑豹”)“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进入苏联战场后,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坦克面临着被动挨打的地步,德军在对苏坦克战争中处于严重的劣势,因此研制新的中型坦克迫在眉睫。1942年12月,黑豹正式投产,前装甲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黑豹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黑豹投入作战后,防护性能以及火力等方面优势绝对优于T-34以及M4,战损比方面黑豹面对T-34是1:5,面对M4谢尔曼是1:9,此外黑豹还是最先安装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时代,
黑豹绝对是二战后期最为成功作品之一,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但是其工艺复杂,产能难以与T-34和M4坦克相比,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地位。
虎式重型坦克(二战坦克无冕之王)虎式坦克是二战中最著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
火力方面,虎式坦克配备88mm炮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坦克炮,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战斗距离击穿盟军坦克的正面装甲,装甲方面,虎式坦克使用镍合金钢装甲,前装甲102mm,侧面装甲82mm,这样的装甲能在正常交战中抵挡绝大部分炮弹。
虎式坦克自1942年下半年服役,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对手,由于德国虎式坦克拥有的巨大威力,在二战中几乎是无敌的。例如在1943年2月哈尔科夫反击战中,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的三个虎式坦克营,几乎全歼了苏军的波波夫机动军团(第6坦克集团军)。在一次战斗中,2辆虎式坦克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向两公里外的苏军坦克旅轮番开火,当场摧毁16辆T-34-76坦克,追击过程中又摧毁18辆苏军坦克,自身却毫发未伤。
整个二战中,虎式的击毁记录不完全统计为9850辆,要知道整个二战德军一共才生产了1347辆虎式,可见虎式恐怖的战斗能力。
IS-2重型坦克(苏联为“伏虎”而生的重型坦克)近代战争的常态是一方出现了新兵器,另一方就要研制出更新的兵器来针对他,IS-2重型坦克就是针对虎式坦克而研制的。is-2坦克重46.2吨,装备了著名的122mm坦克炮,这种坦克炮威力及穿甲能力极强,即使在2000亩距离上,可以击穿德国虎式重型坦克,在战场上甚至出现过,苏军一辆IS-2坦克与德军一个连的Ⅳ型坦克交战的实例,交战距离为1500米。结果,这辆IS-2坦克仅用榴弹就敲掉了7辆德军Ⅳ型坦克,而这辆IS-2坦克完好无损。装甲防护方面,正面装甲120mm,侧面90-95mm,装甲防护能力与虎式旗鼓相当,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让德军统帅部指示,德军坦克应避其锋芒,在有掩体的地形上对其设计。
is-2坦克在二战苏德战场上广为运用,立下赫赫战功,加速了德意志帝国的灭亡。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苏联组建了以is-2重型坦克为核心的重型坦克团,这些重型坦克团在白俄罗斯战役、解放乌克兰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以及攻克柏林和远东战役中,苏军都广泛使用IS-2重型坦克,给纳粹德军和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
潘神的秘宫是真的么?
应该是叫——《潘神的迷宫》2006年奥斯卡奖6项题名。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包括西班牙在内的广大南欧国家已经在盟军的控制之下。不过饱受弗朗戈领导的叛军蹂躏了长达几年之久的西班牙却仍然有不少地区尚未平息战乱。但是在西班牙北部纳瓦拉的山区,依然有一小伙叛军仍在负隅顽抗。与此同时,充满梦想的小女孩奥菲丽娅(伊凡娜·巴奎罗)和身体虚弱且已怀有身孕的母亲卡门(阿里亚德娜·吉尔)无奈之下也随她的继父维达尔上尉(瑟奇·洛偑兹)一同搬到了纳瓦拉地区。因为维达尔已经授命率军到这里执行清剿叛军的残余。然而,这位驻扎在一个磨坊中的残暴军官,却对继女和妻子毫不关心。因为,在他脑海里只有即将出生的“儿子”才是自己的最爱。在孤独中迷恋上童话故事的奥菲丽娅,在磨坊后面发现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巨大迷宫。在迷宫中心,她遇到了古老的森林之神“潘”。这个头长羊角、半人半兽的怪物宣称他知道奥菲丽娅的真正身份和她神秘的命运。原来,小姑娘是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遗失已久的公主。并且,小女孩只要在月圆之前,她能够完成三个特定的任务,“潘神”就可以让她回到那个神秘的王国,继承她父亲至尊无尚的王权…… 主创阵容 早在四年前,导演阿伦诺夫斯基就邀请布拉德·皮特主演这部《源泉》,然而,在两人达成口头和书面的一致之后不久,眼看着影片就要开机,皮特却因故退出。关于皮特和导演不和的传闻也一时四起。虽然,导演并没有责怪布拉德·皮特的意思,但不可否认,由于皮特的退出,给这部影片带来了很多麻烦--当时影片已经全部准备就绪,片场也搭建完备,皮特的退出不但令这些工作几乎全部付诸流水,也导致原定的女一号人选凯特·布兰切特最终因怀上了身孕而随即退出了剧组。但他们的退出并不是一场灾难。在经历了如此重大“创伤”之后的阿伦诺夫斯基开始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既能保留自己的想像力和对这部影片最初的激情,又能在各种变故之后节省开支以应付本片最终能顺利的面世。于是,在两个星期后,他便拿出了自认“更好”的一个全新剧本。如此以来,经过修改了部分情节之后,使得影片最终的预算大大地降低。由此,阿伦诺夫斯基便开始对片中的主要角色进行了重新的选演员工作。剧本变了,心情变了,自然选择演员的标准也产生了变化。“我只想要跟那些真正了解这个剧本,能够完成它的人一起合作,而不希望它再次成为一个被明星驱动的项目,我想要把它当成一部纯粹的独立电影进行制作。” 阿伦诺夫斯基更加坚定了走独立路线的信心。于是,更加具有“知性魅力”的体·杰克曼理所当然地第一个进入了阿伦诺夫斯基的视野。事实上,除了“金刚狼”那刚猛的形象之外,导演并没有看过杰克曼其它的作品。不过,后来休·杰克曼在百老汇出演的《澳洲男孩》则给了阿伦诺夫斯基非常深刻的印象。实际上,杰克曼在这部影片中的三个不同的身份…… 幕后花絮 事实上,拍摄该片的灵感,导演大多是来自对文学和油画作品的独到鉴赏和高度推崇。墨西哥人吉勒莫·德尔托罗也曾主动承认,他一直以来都深受西班牙艺术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戈雅的黑色系列油画,对他来说,那是其一生中最美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德尔托罗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迷宫环境,他和他的设计队伍在细节精致的装饰结构和色彩的选择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影片的艺术指导尤金诺·卡巴勒罗更是为每个房间的设计都精致到了无微不至的细节。实际上,由于影片中大部分景致都是非自然的,从前期准备的最初开始,德尔托罗就开始了跟卡巴勒罗紧密配合。墨西哥人甚至把自己的办公室都安置到了卡巴勒罗的设计制作车间当中。结果他们共制作了多达三十四个形态各异的装饰品,每一个都拥有丰富的细节,用德尔托罗的话说:“尤金诺的作品达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而跟德尔托罗分享着同一个名字的默契老友、摄影指导吉尔摩·纳瓦罗,则承担起了为影片创造适宜的色调的任务。同时,德尔托罗还特意强调了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不同:现世世界更加冷酷无情,而幻想世界则更热烈一些,其色彩也十分丰富且充满美感。为了创造出小女孩儿奥菲丽娅寻求安慰的幻想世界,德尔托罗拉还请来了业内著名的设计高手威廉·斯托特,他曾经是迪斯尼和梦工厂影业的中坚…… 影片简评 《驱魔人》的一炮打响,《刀峰战士II》和《地狱男孩》相继“走红”,才使得墨西哥人吉勒莫·德尔托罗顺利杀入好莱坞这所巨大的娱乐工场。生平最偏爱黑色故事的他更是在成功完成了《魔鬼银爪》和《鬼童院》之后,顺理成章地将其心目中的“黑色三部曲”最后一个故事《潘神的迷宫》成功上马。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在古希腊神话中,“潘”是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具有预言的能力,象征着创造力、音乐、诗歌与**,同时也是恐慌与噩梦的标志。德尔托罗对潘神和迷宫的偏爱,源于他最喜欢的作家们对这个神话形象和迷宫符号的研究。而且,被信仰天主教的祖母拉扯大的德尔托罗,本身对宗教符号就有着一种特别的青睐。从小,他就有试图将这些颇引他注目的符号和神灵们混合到一起的冲动。下水道、地下墓穴等等,都错综复杂,但是真正的迷宫本身在他的心目中则具有更多神秘的象征意义,因此,德尔托罗决定用这部电影来尝试着肤浅地来诠释这一切。至于影片剧本的灵感,则来自于亚瑟·莱克汉姆、凯·尼尔森、爱德蒙·杜拉克等插画家对童话故事的重现,还有那些把童话和恐怖混合到一起文学作品。事实上,这部影片也非常符合《魔鬼银爪》和《鬼童院》的基调,并没有任何商业上的渴望……
三辆97式坦克打不打得过一辆虎式坦克?
日本的97式坦克要与德国虎式坦克相比的话,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两款坦克问世的时间虽然相差仅几年,但是才从技术上来说,至少相差了两代,从各方面技术条件上来说,虎式坦克完全超越了97式,别说是三辆了,就是10辆也不见得能够对虎式坦克构成什么威胁。
虎式坦克的火力是在当时来说是全球第一,没有哪个坦克敢说能够抗住它的一击。只要命中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存活,更不要说97这种薄皮的坦克了,至于97式的火力对于虎坦克的威胁相当的有限,虎式坦克的装甲防护非常强大的,以97式坦克47毫米坦克炮的威力来说,对其正面几乎没有击穿的可能性,对于侧后面的击穿距离几乎要达到零米的水平,根本就无法构成什么真正的威胁,只要德国坦克手不犯错误,基本就是打靶的战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