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诃德》是一部怎样的反骑士小说?塞万提斯写它的意义是什么?
《唐吉诃德》被认为是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年)的代表作,在我眼里就是他唯一的作品,我还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其他文学作品,有朋友知道的话,可以留言让我见识一下。
早年的时候,我对主人公堂吉诃德还是挺佩服的,有着哪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坚韧劲,尽管做的事情很稀奇古怪,相当不合时宜。但他对骑士生涯的始终不渝的坚持,却有一种类似“工匠精神”般的光辉——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并要把它做好。
就唐吉坷德这个人物形象来说,尽管很low,很“逆时代”。但是,他的行为毕竟没有对整体社会秩序造成破坏,骑着瘦马冲入羊群、举着长矛冲击风车……那算不上什么大事。既然他没有伤害到别人,那么他做自己也是挺好的,仅仅是这个世界多一个怪老头。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会是反骑士的小说呢?除了唐吉坷德的骑士血统,能够让他被认定为一名骑士之外,其他事务全部充斥着“反骑士”。
一套陈旧破烂的盔甲,虽然勉强可穿,却不能体现骑士的雄壮;一匹瘦弱的老马,这是莫大的讽刺,骑士的坐骑是体现骑士威武的必备品;一个村姑被想象成爱情对象,骑士宫廷的爱情就这么掉价了……或许还不能忘记那个跟班——农民桑丘·潘沙,作为骑士堂吉诃德的扈从,主仆间尽说些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
总而言之,他们的人设和道具,让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和美德,成为一种令人可笑的东西。唐吉坷德把自己看成一名“流浪武士”,寻常的田园风光、平淡的日常动作,都会在他的幻想之下,变成展示骑士精神的恢弘舞台。不断在“冒险”的唐吉坷德,在旁人眼里是如此的可悲,又如此的滑稽,甚至连他蠢笨的扈从桑丘·潘沙都看不下去。
骑士的荣誉已经躺在历史之中,堂吉诃德的骑士之旅注定是复古式的表演,而不会具有实质性的时代意义。
了解《堂吉诃德》这部骑士文学巨著,我们必须要了解塞万提斯的人生经历,作者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地中海的勒班陀海战,这场大海战欧洲联军战胜奥斯曼帝国舰队。
作者经历那种“基督战士”或者骑士的荣誉时刻,但是战后他却遭遇种种人生的失落,就像从高峰跌落到谷地。他的《堂吉诃德》的背景就在于此,骑士时代已经过去,古典的骑士精神已经不切实际。
《堂吉诃德》一出版,就被认为是“戏剧性骑士文学”的新标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作者塞万提斯在文字中,依然透露出对骑士精神那真挚而纯粹的热忱。
关于警察的外国名著?
《警察和赞美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的短篇小说。流浪汉苏贝由于食宿无着难渡严冬而想住进监狱。他故意干出种种违法破坏行为(用石块砸碎商店橱窗玻璃,在饭店饱餐一顿不付钱,装作浪子调戏妇女,在大街上��喝胡闹),警察却置之不理,可是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的音乐,思想起了变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时候,却被警察以无业游民罪关进监狱。主人公苏贝是个年富力强的流浪汉。他原先也有生活理想,可是冷酷的社会压抑了他的才智,使他堕落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但他性格高傲,宁愿进监狱渡过寒冬,而不肯卑躬屈膝地乞求慈善机构的收容和虚伪的恩赐。小说通过苏贝的遭遇,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违情悖理,是非不分,以及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
杨绛作家介绍?
杨绛(1911年7月17日—?),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西班牙流浪小说《小癞子》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yáng jiàng),原名杨季康,是杨荫杭之女,钱钟书之妻,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市。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擅长于翻译、文学著作、戏剧等。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1] 一般来说,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对杨绛尊称为杨绛先生而不是杨绛女士。
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
《小癞子》原 名 《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作者不详,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期于西班牙出版。 《小癞子》描述一个卑贱穷苦孩子痛苦遭遇的故事。小癞子伺候一个又一个主人,亲身领略人世间种种艰苦,在不容他生存的社会里到处流浪,挣扎着生存下去,让人体会出在穷乏低微的生活历程中,癞子为求苟延残喘所散发出不为势屈的生命情调
鲁滨逊漂流记的真正意义?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在启蒙运动这一历史大浪潮中诞生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浪汉小说结构的著作。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上是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而《鲁滨逊漂流记》,作为开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成为研读世界文学绕不开的一个里程碑。
《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之作,同时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小说。因此,从出版至今,因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及巨大的研究价值,《鲁滨逊漂流记》引起了文学评论界广泛的兴趣及研究。
《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小说发表后,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和立场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和重构,其中有贬有褒。
《鲁滨逊漂流记》不仅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传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构筑了帝国文化与帝国权威之间的关系,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
《鲁滨逊漂流记》是欧洲殖民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小说不仅建构了西方父权帝国的基本模式,而且对美洲的“食人生番”进行了野蛮化书写。因此,它一方面通过欧洲权威作家们的误读成为了经典,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受到知识精英们的后殖民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