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桥梁专家排名?
1、鲁班
春秋时期鲁国人鲁班,被誉为中国土木建筑和木匠的鼻祖,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卯榫结构,以及现今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等木匠工具的发明者。鲁班的发明使当时的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使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如今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古代最有名的建筑师,成立了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之一的“鲁班奖”。
2、郭安兴
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郭安兴,被尊称为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他于北魏宣武帝、孝明帝时期所建的景明寺、永宁寺(高147米,古代最大佛塔),是中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古佛寺遗迹之二,并称北魏洛阳两大佛寺。这两大佛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以如此巨大体量和如此高度的木结构建成,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奇迹。
3、宇文恺
宇文恺一生受隋文帝杨坚任命,是隋朝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的专家。这位古代最有名的建筑师迄今留下了多个著名工程,包括都城大兴城、新都洛阳城、仁寿宫、隋文帝皇陵和广通渠等。这些建筑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过其中除了广通渠有利于国计民生外,其余大多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尤其是宫殿建筑。
4、李春
李春,是中国隋代著名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最伟大的杰作,这个浓缩了中华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桥梁,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在设计和施工中创下许多技术成就,把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这位中国古代建筑师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5、阎立德
这位古代最有名的建筑师曾受命营造唐高祖山陵,督造翠微、玉华两宫,营建昭陵,主持修筑唐朝长安城外郭和城楼等。其中昭陵最著名、最具代表性,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不过此陵修建了107年之久,阎立德和其弟阎立本是最初的设计者,整体仿照了唐朝长安城的风貌,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
6、李诫
李诫,是北宋著名建筑学家,监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事宜。在任期间曾先后主持修建了朱雀门、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这位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同时还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著作《营造法式》,它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承前启后,对后世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张志纯
张志纯,是道教重要人物之一,元世祖忽必烈曾赐号“崇真保德大师”“天倪”。张志纯新建和重建了泰山上数十座道教建筑群,如朝元观、玉女祠、高里山神祠、会真宫等,更是设计和监修了泰山上著名的南天门。张志纯的建筑风格就是道家元素丰富,建筑本身能与环境相融合统一,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
8、喻皓
喻皓生卒年代记载缺乏,只知生于五代末、北宋初,曾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据买购物编辑所知,喻皓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尤其擅长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充分继承了前人的建塔技术,尤其是建造木结构高塔方面更有创造性的发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9、刘秉忠
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古代最有名的建筑师。他一生最显著的建筑事业就是规划了元朝首都,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这位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既遵循建筑古训,又敢于创新发展,其设计独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堪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葩,对后世建筑风格的影响,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历史贡献。
10、蒯祥
明朝著名建筑师,曾参加或主持了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如皇宫前三殿、长陵、献陵、北京西苑殿宇、裕陵等。不过最著名且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属天安门城楼。永乐十五年(1417年),这位古代最有名的建筑师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负责设计和施工承天门(即天安门)。建成后,永乐皇帝称赞他为“蒯鲁班”。
11、阮安
明朝宦官,中国古代建筑师。正统二年(1437)代替蔡信负责修建北京城九门城楼。同时加深护城河。次年,奉命整修通济河。竣工后英宗命杨士奇撰《通济河碑记》,立碑纪念他的功绩。后参与皇城三大殿重建及杨村河治理,均立有大功。十年(1445)与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等督工修筑北京城墙,改墙体内土外砖为内外皆用砖石。
12、梁九
这位清朝的古代最有名的建筑师,曾拜明末著名工匠冯巧为师,后接替其工部职位,负责清朝宫廷内的重要建筑工程。康熙三十四年(1695),梁九主持重建紫禁城内的太和殿。动工以前,他按十分之一的比例制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构造、装修一如实物,据之以施工,当时被誉为绝技。
13、雷发达
雷发达,是清初宫廷“样式房”的掌案(总设计师),被誉为近代世界著名的建筑艺术大师,是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的杰出代表。除了修建皇室宫殿外,雷发达还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建筑著作。雷发达去世后,其子承父业一直到光绪末年,这一家人参与了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等著名建筑的设计。
1986年12月29日,什么大桥?
东山大桥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城东山,横跨梅江河(江北东山—江南龙坪),东连梅汕公路,西接205国道。大桥1981年11月动工,1986年12月交付使用。引道1984年4月动工,1988年1月竣工。
总投资1512万元。其中省公路局拨款522万元,贷款800万元,地区(市)自筹、集资190万元。整体工程由广东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并采纳了桥梁专家李国豪的建议。大桥上部工程由冶金工业部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承建,下部工程由汕头市市政工程公司承建。
为什么南京大桥用着武汉大桥的经验,也是武汉大桥工程局承包的,有些人还拿武汉大桥做比较?
你别扯淡,和武汉有毛线关系,当年造武汉大桥苏联人的技术,国家为了学习把全国的桥梁人才都派过去了,南京造桥这些人学习完的人国家调配回来的,南京的桥不光属于南京,是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努力!是中国大基建的开始。武汉的桥苏联人造的短小。它的意思只是长江上第一座桥!说质量,桥的长度决定了难度。武汉大桥质量再好和你武汉人中国人有关系吗?南京大桥以当年的标准和当年中国的国力,已经是国家制造的标杆!1958年10月,铁道部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召开南京长江大桥技术协作会议,还成立了以同济大学桥梁专家李国豪为主任委员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经过多方协作,大桥工程局在胡竟铭主持起草的《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的基础上完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方案。设计工作由大桥局总工程师梅旸春主持,得到了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李国豪、张维、谷德振等专家参加了设计。大桥正桥钢梁设计由王序森主持,大桥现场设计由曹祯主持,引桥和桥头堡的设计由王伟民、周璞负责。
1959年1月,南京大桥定测工作开始。6月,定测工作完成。10月,召开了第一次长江三桥(南京、芜湖、宜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成立了总体布置及美术、上部和下部结构、地质、施工等5个组,逐项研究。12月,召开了第二次科技会议,就上次会议后各单位的研究成果和所提方案深入研讨。
1960年1月,桥头建筑由大桥工程局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发动建筑设计单位和院校为桥头建筑征求设计方案。3月,从全国17个单位提出的57个方案中选出3个送审,其中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钟训正提出的复堡式红旗方案被采纳。6月,大桥的技术设计文件报送铁道部鉴定,并报送国务院;9月,报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10]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国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武汉大桥的设计施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而南京大桥的设计工作则全部由中国完成。同年5月,铁道部设计总局大桥设计事务所接受了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的任务,开始进行大桥草测工作,12月草测完毕。
钟训正设计的两套桥头堡方案
1957年8月,《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提出桥址选择方案:(一)燕子矶上游附近;(二)上元门附近;(三)铁路轮渡下游1.4公里的宝塔桥,并送铁道部审查。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铁道部将大桥设计事务所合并到大桥工程局。
1958年初,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任务改交大桥工程局承担,在大桥工程局成立了以王序森为组长的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组!在我的回答下面喷的人,请你们先看看题目,到底是谁在扯淡!我所有的回复均是在武汉人的评论下回复的!不挑事,但是坚决回复!
李国豪会中文吗?
李国豪会讲中文,李国豪在8岁前居住香港会说中文。他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父亲的武术训练。直到8岁时父亲李小龙去世,移居美国洛杉矶。长大后进入波士顿埃马逊卡列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制片,中途辍学。1986年由该校推荐赴演技教室学习表演,后出演影视片。
李小龙之子李国豪有后代吗?
【没有】
李国豪跟李小龙一样,很年轻的时候就被黑手弄死了,至今死因不明。
要想知道立在美国的电影地位和威望,看看这些名人的评价,我想你就会明白了!◆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 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李小龙多才多艺,亦文亦武。他每当练功之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依然崇拜他。当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龙一生时,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毫无疑问,李小龙是一个天生的巨星,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李也是我心中浩然长存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