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闻一多代表作品《红烛》 红烛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诗人要歌颂这红烛,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

红烛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红烛的作者写作年龄时代背景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千岁寒 红烛 赏析?

这首诗是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的序诗,反映了青年时期的闻一多的真实思想感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却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诗人借红烛来象征自己的一颗心。而他的这颗心,就是要燃烧着,为人类、为世界创造光明。

在诗的第一节中,作者就点明这种象征的含义,以后逐步展开,完成这象征意象的表达。

本诗表现了诗人一度的矛盾与彷徨,“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芒?”可笔锋一转,诗人又以坚决的口吻道出了自己的信念:“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一颗火热的心。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者虽苦于找不到一条理想的救世之路,但对于自己所进行的奋斗却丝毫不悔。

对现实的黑暗、世人的沉迷,诗人更是忧心如焚,他要以他的一颗赤诚的心打破旧的封建枷锁,唤醒沉睡在黑暗中的人民

《红烛中哪些诗句表现奉献精神?

闻一多在红烛中用因果来赞颂红烛精神的诗句是:只去耕耘,莫问收获。

《红烛》简介

这首《红烛》是闻一多1923年发表的第一部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闻一多正是从《红烛》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之路。

这首诗借助传统事物红烛来表现爱国激情,意象典雅,情感饱满,兼具作者本人和时代特点。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是喜庆的象征,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在这首诗里诗人却赋予它新的含义。

诗人以红烛象征自己的赤子之心,在燃烧和流泪中承担责任、奉献自我。诗歌中,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红烛”,在与红烛的对话中展开对红烛精神的思索与领悟。

正是在反复地思索中,诗人把红烛看作是时代精神的象征,看作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呼喊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和人间,去拯救去耕耘,而且 “只去耕耘,莫问收获”。这种精神现在已经被人们称“红烛精神”,常常引用,应该说这是诗人的光荣。

间一多的代表作?

闻一多先生的成就主要是诗歌,代表作有《红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