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高馍和建盏代表作品 中国当代建盏大师排名是怎么排的

但是感觉比较顶级的瓷器都是欧洲或者日本生产的……”看看人家西方现在的瓷器,这种观点似乎还很有市场——持此言论者大多会罗列一堆欧洲各国的瓷器大牌——什么德国的麦森(Meissen)、英国的韦基伍德(Wedgewood)、法国的塞夫勒(Sevres)、匈牙利的海兰德(Herend)等等,更有甚者还会把中国超市里售卖的国产日用瓷器拿出来和这...

中国当代建盏大师排名是怎么排的?

吴志勇建盏大师的作品也不错,早期主要是帮别人代工,现在有下自己的款,国家一级陶瓷工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值得收藏

吴立主建盏大师介绍?

简介: 吴立主,建窑建盏烧制工艺传承人,建盏界老一辈的工艺师。

艺术之路及作品特色

吴立主,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品牌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高级技工,陶瓷工艺师。

1959年7月生于建窑窑址:福建省建阳水吉镇后井村,祖上数代从事陶瓷工艺制作,自幼对建盏兴趣浓厚,经过多年的学习及研究,对建盏的烧制技艺已已有了独特的见解与认识,坚持艺术源于生活,注重人,自然,社会与艺术的融合。

作为建盏界老一辈工艺师,其烧制的油滴盏,胎土纯正,器型圆润,斑纹饱满,色泽蓝中带银,十分优雅。

2015年9月的龙鳞纹建盏和2015年11月的曜变建盏,这两款建盏一经面世,立刻引起建盏爱好者及同行业人士的追捧,产品经常供不应求。

龙鳞纹和曜变系的成功并不是吴立主建盏生涯的终点,吴立主老师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潜心研究,让曜变系产品更加完善,让每一个爱盏人士都有一只极品曜变盏。他坚信,经过他的努力梦想将会变成现实。

瓷器起源于中国,为什么一些顶级的瓷器会是欧洲或者日本制造的?

我们先来看看题主的问题——“瓷器一直是中国的象征,但是感觉比较顶级的瓷器都是欧洲或者日本生产的……”

事情真的如此吗?

现在网络上有很大一批人,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别有用心,他们持这样的观点——“中国瓷器也就吃吃古代的老本啦!看看人家西方现在的瓷器,早就超越中国啦!”小编在网上略略搜索了一下,这种观点似乎还很有市场——

持此言论者大多会罗列一堆欧洲各国的瓷器大牌——什么德国的麦森(Meissen)、英国的韦基伍德(Wedgewood)、法国的塞夫勒(Sevres)、匈牙利的海兰德(Herend)等等,更有甚者还会把中国超市里售卖的国产日用瓷器拿出来和这些大牌对比,对其大肆批判一番。最后得出“不要再阿Q了,中国瓷器早就不行了”的结论。

中国现代瓷真的不如西方了吗?

针对以上的观点,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吴京在《战狼2》爆红后,面对有人质疑电影“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的各种酸话时的回应——

有不同的议论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要客观地看待问题。什么阿Q啊,什么景德镇传承古代技术烧瓷器就是“山寨”啊——那要这么说,你们吹上天的欧洲第一名瓷麦森瓷器当年也是靠“山寨”中国瓷器起得家,那这全天下的瓷器都全是“山寨”嘛,都“山寨”的中国。

还是吴京怼这帮子缺乏文化自信的家伙时说得好:“可能真的,有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吧,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

中国现代的陶瓷器皿与西方比较孰优孰略,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更要以事实为依据,看到属于自己的审美所在。

我们先谈工艺技术。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去国外买大牌包包,可你又是否知道,其实这很多人看得很了不起的大牌包包代工厂其实都在国内呢?你可以说中国没有知名的包包品牌,但是要说制作包的工艺技术中国差外国很多,那可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瓷器也是一样。网上曾有业界高人爆料,说其实世界大牌瓷器很多也都是在景德镇代工的……

我们来看看数据,根据商务部的消息,早在几年前,中国陶瓷总产量就占世界总产量的52%(换句话说,就是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陶瓷产量加起来也没有中国多),特别是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中国的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

从古至今,再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比得过中国在陶瓷上所花费的精力、时间,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这包括艺术也包括技术。时至今日,我们也一直在研制创新,在技术层面,中国不仅不落后,还一直都处于世界的前列。

现代钧瓷

现代龙泉瓷

我们再来谈审美。

西方陶瓷在18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对神秘的中国瓷器魂牵梦绕。抛开“山寨”中国青花瓷器的代尔夫特蓝陶不说,德国麦森瓷器可谓是欧洲最早拿得出手的硬质瓷。

麦森瓷器的前身是于1710年由普鲁士的一位炼金术师波特格尔研制成功——这位炼金术师背后的资助者,就是那位嗜中国瓷器如命,曾经拿士兵换瓷器的奥古斯特二世。

“大家好,我就是不爱江山爱瓷器的奥古斯特二世”

后来每一件麦森瓷器都绘有“十”字形商标作为象征,并一度成为欧洲瓷器的骄傲。

继麦森瓷器之后,法国的塞夫勒瓷器和维也纳的玛莉亚系列等瓷器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些都是欧洲瓷器的佼佼者。

上述欧洲著名瓷器都体现着欧洲人的审美,并且贴合欧洲人的使用习惯。例如麦森瓷器首创了淡紫色颜料的运用,塞夫勒瓷器将淡紫色颜料和金色植物混合使用,形成了独特的“塞夫勒风格”,而玛莉亚系列瓷器通常将白色釉料上绘以绿色花纹作为典范。

这些色彩艳丽,有的还特别注重雕刻工艺的瓷器是符合欧洲人审美的,有的还成为皇室专用的象征。其实,这种外表华丽的风格也是受到中国明清陶瓷的影响,并非是欧洲人孤立的发明。因为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最为痴迷之时,就是在明清时期,欧洲人喜闻乐见的装饰风格在中国早就被运用到各种陶瓷器皿上。

不过这些西方人也许不知道,这种看着华丽丽的风格要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来看,那就是雍正皇帝说他儿子乾隆的——“农家乐审美”。

这样的盘子真的符合我们的审美么?

华丽的外表从来都不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要义。我们说科技也许无止境,但审美却是有巅峰——我们的祖先已经对自己的审美有了深刻的诠释——简约、质朴,以及一种沉淀在心中的宁静,这种审美尤其体现在陶瓷上。

中国瓷器的审美高峰就在千年前的宋朝,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自然而然”,钧、汝 、官、 定、 哥五大名窑赫赫有名,建窑、龙泉窑等也是各有特色,追求的是“雨过天青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意境。

图:动脉影

这样的审美是与中国人千百年来内敛、温厚,强调内心感受的生活美学息息相关的——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最后来说说那些拿着超市、地摊卖的瓷器来和欧洲顶级大牌做对比,然后得出中国瓷器不行的人——拿着几十块钱一打的碗碟来和动辄上万甚至十几万的大牌瓷器做比较,你的良心真的不会痛么?

中国现代瓷有好东西么?还有大师级的工匠么?有!当然有!小编就来说两个人。

回归本真的审美并没有因宋朝的远去而销声匿迹——今天仍然有坚守中国传统美学的匠人,延续着千年生生不息的窑火。

生活在福建建阳的熊忠贵就是其中的典型,前不久小编还在福建探访过这位老先生,15岁就开始学陶艺的他,对中国建窑传统烧瓷技艺有着如痴如醉的向往,尽管已上了岁数,仍然身体力行在上千摄氏度炉温的老龙窑第一线忙碌。

起初,熊师傅也曾采用现代瓷的批量电烧工艺(用电作为燃料来源)烧制建盏。虽然产品烧成率很高,成本也很低廉,但他很快发现烧成的建盏完全没有宋代建盏那种自然窑变的韵味,作品效果千篇一律,失去了她原本的“灵性”。

他毅然舍去电窑烧瓷的丰厚利润,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复原了宋代龙窑柴烧技法。这种传统技法完全还原800年前的建窑烧瓷工艺,从龙窑结构、所用燃料、烧制火候、投柴方式等等环节都追求古法。

他所烧制的建盏达到了变化莫测的效果,每一件作品都浑然天成,被人比喻为“上了年头的老酒”,“看久了会醉人,会上瘾。”也正因为建盏不可预测的“天性”,每一窑装入四五千只器皿,出窑的成功作品也只有大约200件。这也许就是建盏可遇不可求的原因吧。

熊忠贵建盏作品

熊师傅的成功,不仅赋予了宋代建盏全新的生命力,也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千年魅力——她不是流于表面的浮华,不靠人为雕琢的装饰,而是一种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在海峡另一端的匠人江有庭则是宋代“天目盏”技艺的发扬者。“天目盏”的叫法来源于日本,其实就是日本人对宋代黑釉茶盏的一种统称。

江有庭不仅对天目盏烧制的古法加以传承,更宝贵的是,他还突破了天目盏以黑色为基调的单一性,成功烧制出了紫、红、黄、蓝、绿等多种釉色的窑变效果,犹如璀璨的星空。他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藏色天目”,取意将隐藏于釉中的色彩焕发出来。

在江有庭看来,同一种釉料经过不同烧制技巧的把控,同样可以呈现多种绚丽的效果,这在天目盏烧制的历史上真可谓旷古绝伦。

对于制瓷古法的传承与创新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别人看我是孤,我的孤是回归本色的匠心,把孤转成另一种能量,注入一件器物,让世人看到天目碗中另一个璀璨的世界。”

这些现代的大师级匠人们的作品不正是中国现代瓷的骄傲吗?为什么你不拿这些我们的顶尖产品去做比较呢?是视野狭窄还是存心的选择性失明?

这也是小编在文章开头所讲,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衡量。合理范畴的对比,方能产生意义。

说起日常使用的陶瓷器,我们同样也有着传承经典的作品用于生活使用。

譬如下面的这款仿古定窑白瓷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大师的黑瓷作品彰显着宋代茶盏的精髓,那么,定窑白瓷就是古人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经典之作。

以上这种定窑白釉茶具,继承了宋代早期定瓷文化的底蕴,并结合现代人的饮茶习惯加以改良,既美观实用又不失古朴典雅。

结 语

我们有一点不如西方的是,我们的品牌推广和经营,这和我们现代瓷市场品牌意识起步较晚有关,不过这也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东西——

文化自信

为什么会有人对自己优秀的的传承视而不见,却对西方“山寨”咱们祖宗起家的瓷器艳羡不已?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不自信。

不珍视自己的历史文明传承,就如同人丢掉了灵魂。这就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中找到根本的精神基因,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

说回到陶瓷,不论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还是点缀生活的仿古器皿,中国瓷器今天仍然恪守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信仰,认知自我、回归本真。与华丽的装饰外表相比,我们希望陶瓷依然是她最本来的样子——泥土幻化,自然天成,耐人寻味。

China是中国,china是陶瓷,二者永远密不可分。

蔡炳昆建盏值得收藏吗?

蔡炳昆建盏值得收藏,蔡炳昆的作品外观粗旷、拙朴,颇有宋代韵味。无论是油滴还是仿曜变,保持了非常高的宋盏神韵,光滑流畅、优雅古朴、厚重如铁,蔡炳昆建盏釉面斑纹晶莹剔透,富于变幻、天然形成,同时还有很强的金属感,是为典型的东方艺术色彩的代表作品。

宋代建盏从什么朝代复烧?

建盏的烧制始于唐代,兴盛于两宋,至宋末元初衰弱,明代停烧。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器厂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攻关小组,进行建盏实验。1981年3月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的样品,此后,建盏重新进入百姓视野,并逐步走入市场。

所属分类:建盏制技

我们在谈论建盏烧制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甚至很难分辨,那就是【陶瓷的还原烧与氧化烧】,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对陶瓷赏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图文资料,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烧法的特点及区别,如有不达之处,欢迎赐教指正!

1、还原烧与氧化烧的定义

整个窑体是一个空间,烧窑的时候,除了放入要烧的作品之外,其它空的地方就会占满气体,简单来说,窑里就会有很多“氧气”,氧气是烧窑时很重要的变因。我们提到“烧”窑,要烧就要有火,若在烧窑时大量补充足够的氧气进入窑室使其充分燃烧,那就是“氧化烧”;反之,若有技巧的让窑室缺氧,使窑火从土胎与釉水抽取氧元素则称作“还原烧”。

2、釉水的氧化与还原

以釉水来说,也分为氧化釉和还原釉。简单的理解,氧化釉其实也是所谓的“色釉”,比如说铁红、五彩、釉上彩,或部分釉色很绚丽的天目,他们所表现的是釉的色彩。而还原釉表现的主要是“质感”,比如说传统的青花釉、日本的志野、建窑的建盏,还有温润的青瓷,这些釉没有绚丽的色彩,但他们都有看着或者抚摸着都很舒服的质感。

氧化釉在窑烧的时候,因为窑室中氧气充足,燃料不会与釉彩原料发生作用,所以在烧制时就是将釉彩粉末烧至熔化、混合共熔在一起,产生颜色,其技术性在于釉彩原料的调配,只要能买到釉彩配方,知道烧成温度之后,基本上就可以稳定地将其烧制完成。

还原釉就不一样了,因为窑烧时缺乏氧气,所以燃料在燃烧时,就必须从釉彩原料甚至胎土中提取氧元素来助燃,釉彩原料就会发生变化,产生质感强烈的如宝石般的结晶釉色。但烧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稳定,烧窑时必须随时注意窑火与气候的变化,以免功亏一匮。

还原釉很难量产,就算量产也无法保持一致,这也是还原釉最大的技术障碍。

3、建盏也是还原烧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建盏的烧制主要是以铁做着色剂,因为铁在不同情况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建盏是由于铁的变价形成的,所以建盏在还原气氛下呈现黑色为主。除了胎和釉配方的不同,造成颜色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烧成气氛的不同。判断是否传统建盏,从烧制方式也可做出判断,目前市场上也流通着很多氧化烧的天目系,釉色也很丰富,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不过整体质感稍微欠缺一点。

4、还原烧与氧化烧不能单方面的评断好坏

若是商业化量产就得选择稳定性高的氧化烧法,来提升自信与作品之多样性,氧化烧是以色釉为发展方向,所以也较偏向于工艺美术的范畴,许多画家喜欢在白瓷坯上作画。还原烧是以釉彩质感为主,着重于烧窑的“过程”,创作者将想法融合于釉水的质感、光泽、与作品线条当中

经过十几年的复烧,现代工艺可以说以经很成熟,批量生产也是没问题的,所以现在市场价格也亲民~柴烧一般价格在100块以内,电烧一般50以内~特殊情况下几百几千的那就要注意了除非传承人的值那个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