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奥威尔书代表作品1984讽刺哪个国家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英]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饶有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情风俗和世态人情,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

1984讽刺哪个国家?

《1984》在中国不是禁书,各大书店都可以买到。 这本书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是反乌托邦小说,作者反对的是极权主义,并不是反社会主义。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35岁要读的十本书?

1、《目送》

作者:龙应台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2、《傲慢与偏见》

作者:[英]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也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达西富有骄傲,代表傲慢;伊丽沙白聪明任性,代表偏见。最后,真爱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和偏见,小说在结婚典礼中结束。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饶有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情风俗和世态人情,给人以艺术的想象,是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3、《1984》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4、《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5、《百年孤独》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着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6、《致加西亚的信》

作者:[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这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与古巴起义军的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并获得他的合作。加西亚在古巴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所以无法与他取得联系。有人向总统推荐:“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找来罗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三周后,罗文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罗文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

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书中告诉人们,一个人真正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样。

7、《时间简史》

作者:[英]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着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观测中得到证实。

8、《人的潜能和价值》

作者:[美]马斯洛(MaslowA.H)等着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作为人本心理学现在的代表人物,着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文章也有大量选录。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这是一本很好的一本心理学论文集。

9、《悲惨世界》

作者:[法]雨果

这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着。全书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10、《老人与海》

作者:[美]海明威

本书讲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他再遭到一条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而在老圣地亚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忘年好友一直在海边忠诚地等待,满怀信心地迎接着他的归来。这本小说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

体现真善美的现代文学作品?

美丽新世界》是2005年6月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这部作品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英文经典书籍?

入门级经典:

(英国)

1.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廉·莎士比亚

2.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813年,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3. Orwell: Animal Farm

《动物庄园》,也译《动物农场》、《动物农庄》、《一脸猪相》,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反乌托邦寓言小说。

4.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

5. Golding: Lord of the Flies

《蝇王》是威廉·高丁发表于1954年的寓言体小说。

动物农场节选表达了什么?

《动物农场》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书里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写了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这是本政治讽喻小说,就是通过描绘动物农场里发生的事来影射现实中的社会生活,政治黑暗。

要看懂这本书需要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乌托邦」,一个是「反乌托邦」。

所谓「乌托邦」就是子虚乌有寄托出来的邦国,我国台湾省的美学作家蒋勋在《孤独六讲》里写道:

唯有孤独感会让人相信乌托邦。它是一个实际上不存在,可是你心里相信它存在的国度,且你相信在这个国度里,没有阶级,人可以放弃一切自己私有的欲望去完成更大的爱。唯独年轻人会相信乌托邦,而寻找乌托邦的激情是惊人的。

我也期望建立一个乌托邦,这个乌托邦要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但人至老死不相往来,当然这也只能是期望而已,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反乌托邦」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意思,我就只选两个文学层面的来说一下。

一个是「反面乌托邦」,指充满丑恶与不幸的地方,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未来充满绝望;一个是「反讽乌托邦」,就是批判当今社会现有体制中的弊端。

拿书来举例子,乔治·奥威尔的另一巅峰代表作《1984》偏向反面乌托邦,《动物农场》则偏向反讽乌托邦。而反面乌托邦和反讽乌托邦的出现其实本质上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反对极权主义。

动物们因为受不了人类的压榨,不想再受人类的剥削,想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在它们的期望里,推翻了人类的统治之后它们会过得特别自由自在,所以就都团结起来奋起反抗,它们做到了,它们把农场主人赶了出去,并且将「庄园农场」的名字改为「动物农场」。它们还定下了七条戒律,要求所有动物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七条戒律简称「七诫」,都用油漆写在了农场的墙上。

1. 凡用两条腿行走的都是敌人。

2. 凡四条腿行走或长翅膀的,都是朋友。

3. 凡动物都不可穿衣服。

4. 凡动物都不可睡床铺。

5. 凡动物都不可饮酒。

6. 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

7. 凡动物一律平等。

在推翻人类的统治之后,一开始动物们的生活的确过得比以前好了,在所有的动物里最聪明的就是猪,渐渐地猪变成了领导阶级,甚至最后一只叫拿破仑的猪篡夺了革命果实,成了新的统治者,而它的统治实际上比人类更加残暴,别的动物既不敢怒更不敢言。

一开始建立的七诫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而对于此别的动物们却几乎没有察觉,在它们愚昧的认知里七诫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因为它们根本不识字,拿破仑和它的手下说什么它们就认为什么是对的。

我挑两条出来讲一下,第三条成为统治者的猪不仅学着和人一样站起来用两条腿走路,还穿上了人类的衣服。第六条,动物不可杀别的动物之后加上了一句:如果没有理由的话。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理由,怎样才算是理由?

答案是拿破仑想杀的时候就需要理由,拿破仑的话就是理由。

这一条其实包含着这本小说写作的一个大背景,就是「苏联大清洗」。

1934年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这段时期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同时也使苏联的党、政、军、科学文化界失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使社会主义失去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

当初所建立的七诫制度都被打破更改了,而在最后,动物们发现墙上所谓的七诫其实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很讽刺,是吧?

对于更改七诫更改历史这一点,奥威尔在《1984》里这样写道:

凡是和当前的需要不相符的任何新闻或者意见,都不允许留有记录。所有的历史都是可以多次重写的本子,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擦干净重新记录。

一切都坠入迷雾之中。过去已被篡改,而篡改本身已经被遗忘,谎言变成了真理。

在小说的最后,动物农场里已经成为统治者和领导阶级的猪们穿着人类的衣服学着人类的样子走路,还拿着皮鞭挥舞,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农场里。拿破仑召集附近农场的主人到动物农场举行晚会,和人类达成共识和交易,准备贩卖动物农场里的动物们,并且要把“动物农场”的名字改回“庄园农场”。

所以绕了一圈动物们所期望的乌托邦实际上什么都不是,一切都只是一个梦,一个痛苦的噩梦而已。

在小说的结尾,动物们已经分不清谁是人谁是猪了,猪变得和人一样,人变得和猪一样,双方不过是一丘之貉,同流合污,狼狈为奸。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荒诞,可实际上这就是现实,让我想到读余华的小说时总结出来的一句话,现实就是最荒诞的小说。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都浮现着梁文道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语言有一种魔力,它不只可以反映现实,它更加能够塑造现实,而文学就是让我们揭穿这种魔力的秘密工具」。

最后抒发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想吧,这也是我对于文学创作的一点看法:

我不清楚文学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它给了我梦境,又让我在梦境里看到了残破的现实。我仰慕那些写出传世经典的作者,甚至嫉妒他们的才华,透过他们的文字,我感触到他们的超人思想和胆量,也感叹自己的懦弱渺小。我想要攀上他们的臂膀来看这个世界,同他们一样写一出悲剧,解剖人性的善恶,揭露黑暗与现实,给所谓光明附上枷锁以警示。

我始终相信文字和思想具有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力量,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想这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也是我写作的原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