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文化的三气?
湖湘精神指的是湖湘地区特有的精神。湖南有三气:灵气;匪气;霸气。刚是内核,毅是灵魂,灵是气质。霸蛮与灵泛,能辩证统一。虎气与猴气,能集于一身。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忍之志,又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迈之气。
说的想到精华
春秋五国和楚文化的代表?
春秋五霸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楚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是屈原。
为什么战国七雄的楚国文化基因如此强大?楚国的贵族气质渗透进骨髓,影响至今。何故?
【湖北简称鄂,为何不是人们熟知的荆楚,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89509455764521475/?app=news_article×tamp=1581245364&req_id=2020020918492401012903403903F918FD&group_id=6789509455764521475&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宜昌市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猪形铜磬 年代:商周时代
磬是古代打击乐器,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这件磬因形体像猪而得名。1992年4月出土于长阳磨市镇白庙村附近运输码头,商周时代,国家一级文物。它的发现,改变了我国古代只有石磬和玉磬的传统认识,此种形态的青铜特磬,在我国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尚属首次。

楚季宝钟 年代:距今约3000年左右的西周中晚期
楚季宝钟是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的青铜鼎、青铜编钟及铭文和陶器的代表作,时代为距今约3000年左右的西周中晚期,是楚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此次发现的“楚季”钟是湖北地区首次发现西周时期楚国公室青铜器,铭文中的“楚季”、“公”等人物是研究早期楚国历史的重要材料,楚季宝钟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首次发现,填补了早期楚文化研究的空白,对未来楚文化研究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王孙雹簠(fǔ)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王孙雹簠底部的铭文推测,该墓主可能是楚国大夫申包胥,对研究春秋晚期楚文化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国家一级文物。申包胥和伍子胥都是春秋晚期楚国大夫,在伍子胥投吴国,申包胥率兵救楚,演绎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爱国大戏。该簠对研究春秋晚期楚国贵族生活以及楚国晚期历史有重要的实物价值。融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于一体。

磨光黑皮陶罐 年代: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距今5000年
磨光黑皮陶罐设计精致,制作精良,表面打磨而成,是宜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文物专家介绍,即使是今天,磨光黑皮陶罐的制作工艺也是十分复杂的,包括选土、磨砂、焙烧等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工艺,很难掌握。距今5000-4600年,有如此高超的陶瓷工艺,说明中国在西周时期制陶工艺已经达到如此高的水准,对研究西周文化提供了难得实物见证,在全国十分罕见。

四灵堆塑魂坛 年代:宋代
四灵堆塑魂坛是在陶罐上进行精美的雕塑,既有各种人物造型,也有龙的造型,栩栩如生。它是一件宋代的乐器,从造型上看,四灵堆塑魂坛既反映儒教文化的忠孝,也反映道家文化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还反映了佛教文化的生死轮回观;同时,它也生动揭示出了宋代民间祭祀习俗和仪式的具体面貌,对研究宋代的音乐艺术、宗教文化、祭祀文化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秦王卑命钟 年代:春秋晚期
“秦王卑命钟”的命名源于钟上的铭文,是一件春秋晚期的青铜乐器,也是古代宫廷中的礼器。在1973年的5月间,出土于当阳季家湖楚城北部的一号台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铜钟的制作非常精美,铜质优良、铜色微绿、带有光泽。

蟠螭纹抓手铜盏 年代:春秋中期
铜盏,古代盛食器,因湖北随州等地曾出土了同类形自铭为“盏”的器物,故而得名。出土于当阳河溶金家山M9号墓内。一级文物。 该器的抓手铸有九条相互缠绕的蟠龙共衔一环,其形态活跃,犹动犹静栩栩如生。

蟠虺(huǐ)纹铜鼎 年代:春秋中期
铜鼎是古代的饪食器,更是象征身份的礼器,因该鼎饰满精细的蟠虺纹而命名。出自当阳市河溶镇金家山9号墓内。一级文物。器表面蟠虺纹精细繁缛、装饰华丽、铮亮如新,器形大气伟岸,不失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制作工艺上它代表了当时楚国冶铸工艺的先进水平。
《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楚辞》是长江流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到了西汉末年,汉人刘向把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人模仿新诗体所创作的作品辑录成书,题名就叫《楚辞 》,因此,《楚辞》进而成为指代战国时期以屈原、宋玉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是楚 文化的产物,同时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屈原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诗祖。
楚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楚汉战争就是因为四面楚歌而一锤定音,从此开辟了大汉王朝的新纪元。
《楚辞》既包括楚歌,又包括楚诗,既然是新的诗歌体裁,同样是韵文的一种,汉朝的文人墨客通过改变《楚辞》中击节而歌的习惯,进而产生了吟诵,谓之曰赋,取义为“不歌而诵谓之赋”,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赋又称骈体文、四六句,同样是韵文的一种,需要用特别的声调来诵读,更加豪华,更加铺张,更加具有音乐的美感。
楚诗不似《诗经》那般整齐划一,也不似《诗经》那样的现实主义手法,它的形式近似于长短句,风格更加倾向于浪漫主义并且具有神话色彩。楚诗是汉诗的源头,同时也是五、七言的前身,对汉乐府、五言诗、七言诗、排律等有着较深远的影响。
《楚辞》和《诗经》各自代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无论汉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离不开楚辞和诗经的引领,而楚辞对浪漫主义诗派的形成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