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个字古诗书法作品?
1、昼游有嘉话,书法无隐辞。——出自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
2、云寿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出自元·王冕《挽吴孟思》
3、浩然之气塞天地,书法悟入蒲萄宫。——出自元·王冕《题温日观蒲萄》
4、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出自宋·苏轼《和子由论书》
5、吾家读书法,一字亦当核。——出自南宋·陆游《晨起》
书法中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书法的力量感来如下几个方面:
1.笔法的精准和筆势的凌厉
笔法不准,刻画不出清晰的笔路,起笔入纸的角度不准,刻画不出劲利的方笔,模棱两可,观感就会无力。笔画转折处,古人称“关节处”“关揆”,没有明确的或圆或方的造型,运笔没有在此处降速作提按动作,直转直折,叫“笔懒”,写出字来很难有力感。凌厉的入纸角度,也能形成强力。
2.笔画中段的不同表现
笔画中段的涩行,微妙的顿挫,有苍茫浑厚的力感,笔锋抵纸而行的中锋用笔,形成韧劲的力感。
3.笔速不同形成不同的力感
笔锋下压慢行,笔画中部再加力下压,形成厚重的力感,如颜真卿《祭侄文稿》;行笔快速,笔画劲细,转折弧度较大,形成有弹性的笔致,如怀素《自叙帖》的盘金屈铁,自有力感。
4.切纸的意念。
切纸是在书法作品中意象上体现不出来的核心笔法。意思好表达,训练很艰难。就是意念上用笔如用刀,以笔切纸的用笔法。意念上,在笔锋如切纸割纸的同时,要提得笔起,用得笔活。但这是一对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在笔法,字法熟练掌握的前提下,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是完全能够办到的。
所谓“力在其中”,基本就是上述四个方面的体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讨论!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唐碑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太原的《晋祠铭》,余杭的《屏风碑》。骊山的《温泉铭》原石早已亡失。
碑文,汉语拼音 bēi wén,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学习书法时,行书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行书的作品学习?
行书笔法相较于楷隶篆书,多变而灵动,用笔要求也技高,因此,要学好行书,我认为先要临习一段楷书隶书或篆书,掌握了毛笔的用笔方法及字的间架结构,而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进行临习。从古至今,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很多,他们的字各有各的风格,人们的兴趣不同,审美观念各异,对前人的书法作品也是有不同的审视标准,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家作品,认真临习,持之以恒,必然会大有成就。
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代表?
“飞白书”又称“草篆”,是一种特殊的书法字体,其主要特征是笔画中夹杂着白丝和字势有如飞动。这种书体据说由东汉时的书法家蔡邕创作而成,朱长文的《墨池编》和晏殊的《飞白书赋》皆有记载,大意为: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177年),蔡邕奉诏作《圣皇篇》,写成之后到鸿都门等候皇帝诏见,他在等候间隙见杂役拿着扫帚写字,感到很有趣,回家之后多次尝试创作而成,名之为“飞白书”。
自东汉蔡邕创作“飞白书”直至清代,史籍有记载此书体的书家约有57人,其中汉2人、三国3人、两晋9人、南北朝8人、隋1人、唐14人,北宋12人,明1人、清7人,尤以唐和北宋最盛。唐代时期的“飞白书”主要流行于皇室和以皇室为中心的上流社会,如唐代的太宗、高宗、武则天等都是“飞白书”的行家,北宋时期的“飞白书”延续了唐代那种流行于上层社会的特点,不过在书艺上更臻完善。
说到北宋的“飞白书”,不得不提的就是宋太宗和宋仁宗,朱长文的《续书段》中认为:“飞白之法,始于蔡邕,工于羲、献、肖子云,而大盛于二圣(宋太宗、宋仁宗)间。”也就是说“飞白书”虽是蔡邕创制,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建立书写规范,但是直到宋太宗和宋仁宗时期才兴盛起来,“飞白书”在北宋的兴盛也的确离不开宋太宗和宋仁宗的提倡和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