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读书与不读书区别?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仅在政界叱咤风云,是维新派的一员猛将,而且在学术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一生著述丰富,以其56年的有限人生,创作出数以千万言计的作品。梁启超在读书上很有见地,今天重温他的读书之道,对我们依然颇有裨益。
首先,一个人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才能尝到读书的趣味。梁启超认为,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如此,从事其它职业也是这样。一个人无论他的工作是在工厂里、公司里、议院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这种习惯必须在学生时代养成,如果在学校中不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
第二,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具体到一部书,也可以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一书中,梁启超提出“读史的方式,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一种是解剖式。”他对这两种方式同样重视:“单有鸟瞰,没有解剖,不能有圆满的结果;单有解剖,没有鸟瞰,亦不能得良好的途径。二者不可偏废。”
第三,有些内容要做到“熟读成诵”。梁启超在自己所读的很多书目中标有“希望熟读成诵”字样,他认为需要熟读成诵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另一种是有益身心的格言。
第四,勤学习,并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梁启超做学问讲究方法,读书学习亦如是。他提倡做读书笔记,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明确提出:“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
第五,读书学习要心态端正。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梁启超提出了两件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该注意的事情:一是“不要为因袭的传统的思想所蔽。”这是说不要迷信古人,不要盲从权威。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提出新问题,阐述新见解,发明新思想,而不至于在先哲面前望而却步,畏缩不前。另一件要注意的事是“不要为自己的成见所蔽”,梁启超很严肃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自己做学问时就竭力避免,这从他的学术名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不难发现。在此书中,他基本上是公允地评价了自清以来近三百年的学者,尽管有些人的学术、风格他可能不赞同。
梁启超十六字作品?
那部未完成的《辛稼轩年谱》遂成了梁启超的绝笔,他生命最后时刻记录下的正是辛弃疾悼念朱熹的四句话: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十大国学大师排名?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
1、章太炎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作为中国国学大师,章太炎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要讲授国学即中国学术文化,其国学著作有《国学概论》《国故论衡》等,另有《新方言》《文始》等。他在国学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堪称“国学”第一人。
2、梁启超
中国学界泰斗,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教授之一,中国近代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变法领袖,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20世纪初最先促进“国学”这一概念产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不乏真知灼见,主要作品有《中国历史研究法》《新民说》等。
3、王国维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是第一个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在史学上,王国维是新史学的开山,开拓了史学的新向度。此外,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4、陈寅恪
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长期致力于史学研究工作,研究范围甚广,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
5、钱钟书
近代国学大师排名榜前十,中国文学研究家、现代作家。钱钟书在文学研究及创作方面具有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钱钟书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获得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7年经典小说《围城》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被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6、冯友兰
20世纪中国思想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近代国学大师排名榜前十,曾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教,他兼收并蓄,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并借鉴了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成果,建构了独特的哲学思想新儒学体系。其著作《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7、黄侃
黄侃是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民主革命家。黄侃师事章太炎,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等数十种。
8、刘师培
中国学界泰斗刘师培著有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作为经学大师,他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在日本时,他与章太炎齐名,当时还有“二叔”的说法。
9、辜鸿铭
学博中西的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堪称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重大影响,西方人曾这样形容: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0、钱穆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中国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时务报的创办人?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翌年,梁启超去湖南,仍遥领该刊。由于张之洞横加干预,汪康年总理管起主笔,汪梁之间矛盾激化,梁启超愤而辞职,自第55期后再无梁文,排式也与前不同。1898年7月底,光绪帝诏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拒不遵命,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同年8月17日汪康年将报名改为《昌言报》出版。
清代梁启超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少年时已经颇具才气,17岁时中举成为举人。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名垂千古,激励着后人。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在政治和书法上受到老师康有为的影响。而康有为提出的“尊碑”之说,对于碑学盛兴具有积极意义,这对于梁启超书法的走向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而,由唐楷转向学习汉代隶书和魏碑。
梁启超多才多艺,他的书法也具创新面貌,楷书个性强烈,碑帖互参,而且行书饱满圆润,临写的汉隶《张迁碑》雍容华贵,字字珠玑,颇得《张迁碑》神韵。如若不是过早的离世,他的书法定会在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留下更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