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余光中代表作品有余光中的逝世,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大陆官方给予其远远超过一位知名诗人所能获得的正面评价。国台办称余光中的《乡愁》等诗作表达两岸骨肉亲情、充满民族情怀,几代人通过课本教材以及大众媒体了解到并喜欢这首诗”这首诗深深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余光中,这首诗引申出来的意义更能打动每一个游子的心,余光中的作品有哪些,《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20082、散文及文艺批评...

余光中的逝世,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样的。

先生逝世之后,大陆官方给予其远远超过一位知名诗人所能获得的正面评价。

譬如,国台办称余光中的《乡愁》等诗作表达两岸骨肉亲情、充满民族情怀,并赞许其多年来坚决反对“文化台独”。《人民日报》评论称“余光中,对于一个中国的叙事,是一束强光”。

改革开放之后,《乡愁》在大陆获得了巨大的“穿透式”传播,几代人通过课本教材以及大众媒体了解到并喜欢这首诗。这首诗深深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余光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陆进入高速工业化的时代,很多人离乡背井外出打工,这首诗引申出来的意义更能打动每一个游子的心。

余光中的作品有哪些?

《舟子的悲歌》,野风,1952。《蓝色的羽毛》,蓝星诗社,1954。《钟乳石》,中外画报,1960。《万圣节》,蓝星诗社,1960。《莲的联想》,文星,1964。《武陵少年》,文星,1967。《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白玉苦瓜》,大地,1974。《天狼星》,洪范,1976。《与永恒拔河》,洪范,1979。《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1981。《隔水观音》,洪范,1983。《紫荆赋》,洪范,1986。《梦与地理》,洪范,1990。《安石榴》,洪范,1996。《五行无阻》,九歌,1998。《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1998。《高楼对海》,九歌,2000。《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2、 散文及文艺批评文集《左手的缪思》,文星,1963。《掌上雨》,文星,1964。《逍遥游》,文星,1965。《望乡的牧神》,纯文学,1968。《焚鹤人》,纯文学,1972。《听听那冷雨》,纯文学,1974。《青青边愁》,纯文学,1977。《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1981。《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洪范,1987。《凭一张地图》,九歌,1988。《隔水呼渡》,九歌,1990。《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1994。《井然有序》,九歌,1996。《日不落家》,九歌,1998。《蓝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连环妙计》,上海文艺,19993、 翻译《梵谷传》,重光文艺,1957。《老人和大海》,重光文艺,1957。《英诗译注》,文星,1960。《美国诗选》,今日世界,1961。《英美现代诗选》,学生,1968。《录事巴托比》,今日世界,1972。《不可儿戏》,大地,1984。《土耳其现代诗选》,林白,1984。《温夫人的扇子》,大地,1992。《守夜人》,九歌,1992。《理想丈夫》,大地,1995。

余光中文学作品类型?

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对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光中代表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

余光中已经出版的诗集有《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等,还有散文、评论等作品。

余光中十大经典作品?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南京,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的解释及背景?

赏析:《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

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

“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

莲象征美丽与圣洁,诗中的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因此诗人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

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

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表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

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幻觉本应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了,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笔锋陡转,却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 诗歌至此嘎然而止,但又余音袅袅,留给人们无限相象的余地,使读者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