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第四次高峰?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是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明代许多伟大优秀的小说在这时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广泛流传的机会。
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清代文学也是和这三部作品的名字密不可分的。另外清代的小说对比明代来说,更加繁荣,类别更加多样化。有才子佳人的,有世情小说,有传奇小说等等。
世说新语主要讲了什么?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六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闻趣事,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门),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一百三十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有的很长,由此可见志人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在《世说新语》的3卷36门中,上卷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另有下卷23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南北朝和唐宋为什么盛行鬼狐故事?志怪文学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魏晋以至南北朝叫“志怪小说”,唐宋则称为“传奇故事”,这两个虽有延续关系,但又有不同。
中国第一部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学术著作”,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
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出,中国没有一部专门研究“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鲁迅先生遂于1923年作此书。
在这部书中,鲁迅作为史上第一人,详论了魏晋以始的“志怪小说”和唐宋的“传奇故事”。
先说“志怪小说”。
关于“志怪小说”的兴起原因,鲁迅先生有精彩论述。
他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上述说法,至今被学界认作经典。
概括起来,他认为,“志怪小说”的兴起,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中国自古有信巫传统,秦汉尊崇神仙,汉末则倡鬼。这是“志怪小说”兴起的社会基础。
第二,东汉以来,佛教东渐,且影响日深,这又为“志怪小说”的兴起,提供了适当的文化氛围。
第三,创作“志怪小说”的文人,大多非属儒学或佛教,而是借人鬼殊途却同理来抒发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斯言信矣!
总体上来说,魏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长约四百年的大动荡时期——社会长期分裂,战争频仍发生,政权连续更迭,文化冲突融合。
这种局面,也带来了思想和文学上的巨大变化,既有建安和正始文学的的发生兴起,也有清谈玄学的形成蔓延,还有通俗文学如“志怪小说”的面世。
“志怪小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先秦的《山海经》《穆天子传》以及《庄子》等等典籍,为“志怪小说”的生成,提供了最初的乳汁和范本。
所以,在魏晋“志怪小说”的《神异经》《十洲记》《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等等之中,都可明显看到《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的影子。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应该曾十分繁荣。接近两千年之后的现在,仍保存下来三十余种。比较著名的,有托名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曹丕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等。
这些书中,都有著名的故事和精彩的描写。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即列引了不少。
一般认为,干宝的《搜神记》文学水平最高,可以称作“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再说“唐宋传奇”。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对唐代“传奇故事”有精彩论述。
他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这是说,唐代传奇文学,是真正的“小说”了。
当然,其根基,一定是“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随其名曰“小说”,严格来说尚属“实录”“纪闻”,所以鲁迅先生称其“粗陈梗概”。
到了唐传奇,则是文人的有意创作了,就文学性和“故事性”来说,那是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这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极大关系。通常说,大唐,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唐传奇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沁透着这样的文化理念。
唐代文学高度繁荣,文人交往频繁、切磋乘风,这对唐传奇的成文、修饰、传播都提供了前代不可比拟的条件。
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zhuo)的《游仙窟》,是初唐时期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沈既济的《任氏传》、《枕中记》;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功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是中唐时期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裴铏的《传奇》、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是晚唐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晚唐,其实传奇小说数量大增,但质量却明显下降。
至宋代,传奇小说的说量仍然很多。但总体上聊乏新意,佳作不多。可以介绍一下的,大约只有《流红记》《谭意歌传》《王幼玉记》《王榭传》等寥寥数种了。
关于唐宋传奇,鲁迅先生辑有《唐宋传奇集》一书,可阅知这两代“传奇故事”概貌。
宋代,真正成长起来的,是历史和社会类“话本”。《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原型本,皆出于宋代话本。《西游记》其实也是,尽管还显粗糙,亦可归入传奇小说一类。
历朝历代不同时期记录奇闻异事的书都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有只兔子突然窜出来,它双眼明晃晃像镜子一样闪光,吓得马儿双蹄站立鸣叫不止。马上之人摔了下来,这“兔子”上前按住此人,这人又惊又怕昏了过去。很久,这人才醒了过来,爬上马背继续赶路。
往前走了大概有几里地吧,遇到一个陌生人。相互见礼完毕之后,骑马之人说:太好了,有人跟我作伴了。你不知道啊,刚才我遇到怪物了,真是吓死人了。陌生人回答:“我也是一个人赶路,有人作伴真是太开心了。这样吧,你骑马,速度快,那就走在我前头吧?我在后面跟上就是了。于是,二人结伴而行。走着走着陌生人说:“刚才怎么啦?发生啥事儿了?你害怕吗?” 骑马之人心有余悸地说:“可了不得了,你不知道啊。那个怪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兔子,眼睛特别吓人,太可怕了。” 此时,陌生人说:“你还是回头看看我吧?” 骑马之人回头一看, 陌生人不知何时又变成了刚才的怪物,忍不住大叫一声。随后,怪物窜起老高,一下子上了马。骑马之人摔下来,昏死了过去。家人久等他不归,就沿路寻找,把他抬回家。过了一夜,这人才醒来。人家问他怎了?这人就把自己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讲了。这个故事出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写此书的目的,就是搜集奇闻异录,证明“鬼神存在”。所以,这本《搜神记》特别奇异,都是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读来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干宝以《搜神记》开志怪小说之先河后,历代都有人搜集记录各种奇谈怪事,这个传承一直没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分类:志怪小说。我们来看看,随后的志怪小说都有哪些不同?《酉阳杂俎》滋味怪异唐朝段成式写了一本《酉阳杂俎》,他自己说,滋味如同烧烤 的猫头鹰。没吃过猫头鹰,大约跟有些人吃果子狸、或者蝙蝠差不多吧?吃这些东西,估计是一边吃,一边心中惊险刺激,忍不住东张西望吧?《酉阳杂俎》里面有这么个故事,是记录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的一些奇葩行为。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虽为东宫,却因体弱而暴亡,次子李贤登上东宫之位,因为反对母亲的所作所为,不久被废,最终赐死。老三就是这个李显,其妻韦氏志大才疏,鼓励李显培植自己的势力。但李显骨子里就是个庸才,居然说出:就算把这江山送给国丈,有何不可?结果就被亲妈废位,赶去边远之地,软禁了14年。每次皇命抵达,他都吓得半死,压力大得经常崩溃。后来李显复位,从死囚一跃为万人之上做了皇帝,但是性格已经稀奇古怪,难以揣摩。唐朝的三月三上巳节,类似于现在的情人节,在当时属于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诗圣杜甫就曾经在《丽人行》里这样写: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大家都去春游,戏耍、游玩,散心。然后,李显身为皇帝,肯定要发点东西吧? 大家自然期盼鸡鸭鱼肉、银子元宝啥的,这个心理现代人也有,好多大厂还相互攀比各自的节日大礼包呢。这李显也不知道为啥,一人发了一个柳枝圈,偌,就像这样的,不过就是拿柳枝编的罢了。这李显还有话说,告诉大家:这玩意可以驱邪避毒,特别是可以避毒虫。大家心头纵然有一万头非洲斑马,也只能叩谢皇恩,对吧。然后,就到了寒食节。这回,李显给群臣发了个山寨版蹴鞠 [cù jū],就是皮球。那个时代也打球,不过用皮子缝的,算是当时比较流行 的娱乐。如果大家看过《知否》,就知道宋代打马球,而这马球其实就是从唐代的蹴鞠(音同醋居)演化而来。要发也得发个质量好点的吧?毕竟是皇帝发赏赐啊?李显也是奇怪,让人把这些蹴鞠里面随便塞了些纸条和布条,就这样发下去了,据说是为了节省开支。有一次立春,李显给大家一人发了一幅剪纸,名曰“彩花树”。看完李显的奇葩行为之后,这感觉吧,实在说不上来,估计就跟吃了烤猫头鹰差不多吧?《太平广记》:上天入地,悲欢离合这本书是宋代李昉编著的,除了鬼怪,还有佛道和修仙,整体而言,离奇归离奇,但是,烟火凡尘气息相对还是比较浓厚的。虽然全书也少不了鬼怪神仙,但“人气” 已经比较重了,选一则书生遇仙的故事吧。书生卢杞在东都洛阳租房读书,邻居是一位姓麻的婆婆。不料卢生病倒,麻婆照料了一个多月才好。有一天,卢杞见麻婆门外停着一辆华贵的车子,车内坐着一个妙龄女子,秀丽动人。见卢生窥视,女子约他三日后在城郊古庙会面。到了时间,麻婆与卢生一起到了,却突然间,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之后,残垣断壁化作了金殿玉阶。一辆玉辇香车冉冉而降,车中坐的正是当日的女子。她说:“我奉玉帝旨意,在凡间寻找良人,既然你喜欢我,那么就结为秦晋之好吧。请斋戒七日,我们再相见吧。” 说完,女子交给麻婆两个药丸子,然后又是电闪雷鸣,女子就不见了。七天后,麻婆将两丸仙药种下,浇过水,立刻从土里钻出两棵藤蔓来,很快就结出两个水缸大的葫芦。麻婆摘下葫芦剖开,又叫卢杞准备了三件油衣,然后两人坐着葫芦就上了天。等葫芦停下,卢生一看,居然到了一座水晶宫殿之中。那女子对卢生说:你既能到达此地,当有三个选择:一,你我结为夫妇,寿比天地,但再也不能返回凡尘;二去做地仙,可逍遥自在;三回到人间,高官厚禄,享尽荣华富贵。” 卢生有些犹豫,勉强说,那就选第一个吧。女子说:我是太阴夫人,你记住,一旦决定了就不能改主意,否则玉帝会降罪的。于是太阴夫人让侍者取出青纸写表上奏玉帝。不一会,玉帝 的使者就到了。使者问卢生:你愿意与太阴夫人结为夫妇,永留水晶宫吗?” 卢生此时慌了,沉默不语。太阴夫人拿出五匹鲛绡送给使者,让他暂时等一等,过一会再问。大约一顿饭功夫之后,使者高声问:到底选什么?卢生一急,冲口而出:人间宰相!使者不悦,转身而去。太阴夫人顿足:“这都是麻婆不小心犯的过错。算了,把他送回去吧。” 等卢生返回,麻婆与葫芦都不见了。没多久,卢生考中了进士,果然官至宰相。看,早在唐代,男人追求功名,女子追求爱情的现象都已经比较常见了。这个故事说的是奇幻神仙,实际上,还是在讲人性,烟火味儿还是比较重的。《夷坚志》:鬼气森森,抑郁难以排遣宋代有两本志怪小说都比较出名,然风格却差异很大。李昉笔下的《太平广记》记录盛唐的繁华与诡异,而《夷坚志》则记录宋朝当代的奇闻怪事。从盛唐到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转折,由奔放自由,转为含蓄内敛,即便《夷坚志》这样的边缘作品,也带着宋朝无法抹去 的印记,典雅、含蓄的背后,还有鬼气森森的一面。选一则鬼故事,大家自去体会。宣和初年,陕西守将刘法在与西夏的战役中不幸亡故,朝廷为了安抚他的家人,赐了一座宅子。其子刘正彦服丧结束后,带着家人从陕西搬到了京师这座大宅之中。这座大宅很是宽敞,有一百多间屋子,但是有一处院落经常闹鬼。每次进入这个院落,都能见到一个紫衣男子,佩着金印,衣服也是唐代的款式。他带着一个童子,不知为何,在院中徘徊不止,有时候还会跑去正厅,惊扰刘正彦一家人。刘正彦有个表兄,生性胆大,自告奋勇前来查看。于是,他写了自己 的名片放在门外,不多久,院门自开,紫衣男子站在门边迎接客人。他手持上朝用的笏板,非常客气有礼。落座后,表兄就问紫衣人的情况。对方答曰:“我在此居住了300余年,在唐朝已经做到了节度使的位置。因为变节招来杀身之祸,全族300余人葬身此地。” 表兄问:“这么久为什么不能超脱?” 紫衣人答:“ 罪孽深重,没人替代是脱不了身的。” 表兄:“给你做一场水陆法事吧?” 紫衣人应了。不久,刘家请来高僧做法,紫衣人忽然带着童子现身,大家都看到他们,但是心中皆不惧怕。唯有做法念经 的高僧慌了,他一把抓起金刚杵,急急忙忙念起了《降鬼神咒》来。紫衣人示意,童子扑上前去,僧人即刻倒地,口中说道:“是我杀了你。还烧掉了你的身体,把灰烬装在袋子里,又藏在寺中佛塔的砖缝里。此事无人知晓,如今只求你饶命。” 说完就晕了。过了很久,僧人醒来,紫衣人和童子都不见了,再问僧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说过什么。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刘正彦后来因为兵变而变节,最后被宋高宗寸磔于市。难以理解的一点是:有些房子或者器物更换主人之后,主人的命运却就此改变,会堕入前任主人相同的命运。这种现象,不知作何解释呢?器物也有命运吗?总体感觉,志怪小说的变化路线还是挺清晰的:以《搜神记》为起点,奇幻怪异为主;到了唐代颇具传奇色彩,感觉特别神;有宋以降,沉郁压抑鬼气森森,虽然好看,却有一种隐隐的痛苦。然,明代就变了,怪异奇趣依旧保留,却出现了强烈的反弹,像《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仙气飘飘,鬼怪也失去了阴森的色彩,变得有趣多了。清朝又是一变,蒲松龄《聊斋志异》看不到恐惧压抑,从头到尾都是爱情,狐仙和女鬼不但颜色俏丽,而且缠绵多情。但,袁枚的《子不语》口味较重,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又偏说教。 看,即便同为志怪小说,每个时期的风格都有显著差异,读起来滋味各异,难以言表。所以,还是自己去瞧瞧吧。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