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遗址文化的丰富有哪些具体体现?
良渚文化遗址文化的丰富有哪些具体体现?
良渚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文明。它和北美的卡霍基亚文明一样,都是以巨大的人工山建筑、庞大的都市中心以及广阔的政治疆土为特色。但是,良渚人独步天下的,是他们发达的木构技术、水利技术、犁耕技术、漆器技术、黑陶神技和制玉技术。在良渚繁文陶艺和漆器技术被发现之前,苏浙地区数千年间,一直只有大量的良渚玉器得到出土并且为世人所眷顾,因此使人们觉得良渚人好像只能制作玉器。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良渚玉器的喜好由来已久。考古显示,不论是商周贵族还是三星堆贵族,都曾经热心地收集良渚玉器。不过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可能已经搞不清楚是什么人制造了这些玉器。以至上世纪八十年之前,人们一直以为那些高大、精致的玉琮都是“周汉古玉”。良渚人的玉器好像不是继承于他们的先辈崧泽人,而是继承于凌家滩人。公元前3600年,凌家滩人在淮河流域崛起,他们建立了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包括陶砖广场、石柱群、王族大墓和环城运河的凌家滩遗址。他们的玉器更是惊世骇俗,其中以玉铲、玉人、玉龙等为特色,形成了中国南方最早的玉敛葬传统。凌家滩人的财富吸引着四方的目光。其中就有良渚人的祖先崧泽人。公元前3400年,崧泽人向淮河流域发动进攻,占领了凌家滩。随后,他们又一鼓作气攻入中原,与仰韶人在黄河以南对峙。不过很快,崧泽人就从中原撤出,崧泽文化也被良渚文化取代。
公元前3400年凌家滩古城毁灭,到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兴起,两个年代距离非常之近。良渚玉器技术也横空出世一般繁荣昌盛,令人怀疑是大批的凌家滩玉匠被俘虏到了太湖流域所致(此可为你论文题目的一个研究方向,即论证两者关系)。不久,山东地区的大汶口人向西猛烈扩张,摧毁仰韶文化;良渚人则向北扩张,打败大汶口人,据苏北地区为己有。中国东部遂形成大汶口和良渚南北鼎立的局面。良渚人打败大汶口人之后,又向南扩展至钱塘江中游,将河姆渡人的后裔驱逐到浙东南。这样,良渚人就解决了南北的威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条件。由于采取了稻作犁耕农业,并且继承了崧泽人的大规模灌溉技术,良渚地区遂成为中国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达、疆域的广阔以及和平的发展条件,促使良渚社会的复杂化过程急速跃进。公元前3000年,在天目山余脉南部,一个小型的聚落在瑶山附近崛起,建立了瑶山祭坛和贵族墓葬。100年后,他们又把天目山南部的沼泽地带填平,然后夯筑起一个长方形的巨型建筑台基——莫角山遗址。该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高8-10米,动用土方量达200万立方米。这个建筑台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在其上,又修建了三个二层台基——分别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这三个二层台基上面有什么建筑,已经不甚明确。然而,在三个台基的中央,挖掘出了一个大型的建筑地基,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周围有立柱设施。它可能是一个体量媲美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巨大宫殿。 在莫角山遗址的边缘,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红烧土坯房,这个房址的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可能也不是一般的设施。莫角山遗址的建立,标志的良渚古城的形成。不过莫角山遗址刚开始只是一个台城,之后,可能由于人口扩张,莫角山遗址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别又垒筑起了三个较低的大型台基,使得莫角山以及周边形成了面积达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建筑基址。不过现在尚未搞清上面到底建造过什么样的建筑。此后,在莫角山遗址北部修建起了反山墓葬,莫角山遗址南部修建起了皇坟山建筑基址,形成了一个辐辏而聚的超大建筑群。公元前2800年,良渚人在建筑群的西侧修建了长6.5公里的防水大堤——塘山土垣;紧接着,又在西面7公里处修建了第二道防水大堤——奇坞山大堤和彭公堤防,两个堤防总长度达到11.5公里。构成了莫角山西面的防洪工事。之后,良渚人又在莫角山南侧的良渚港沿河修建了一个巨型长堤。这样,良渚人通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防洪工程。
到了公元前2500年,良渚古城趋于鼎盛。塘山土垣和瑶山之间,各种人工山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形成了银河一般星罗棋布的带状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中部向南延伸,和莫角山相连接,其中心的纽带就是金地和黄泥口两地的土墩建筑。而在它们的东边,是这一代的亚中心建筑群——姚家墩遗址,这是由几个并列的土墩形成的聚落群,其中发现了贵族墓葬,为了便于交通,良渚人还在姚家墩遗址两边开凿了两条平行的运河。这条带状遗址群的两端,分别是瑶山和汇观山遗址,两个遗址都是祭坛和墓葬合一的综合性土墩建筑。它们上面各有一个特意建造的中心方形区域,对角线朝分别指向洗个不同节气太阳的入射角度——两个祭坛的方形区域的对角线指向完全相同。它们体现了良渚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同时,著名的良渚古城墙也修建起来,它把莫角山和皇坟山围在中央,形成了一个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封闭的、圆角长方形的中心区域。在中心区域外围,还有密集分布着的外部社区,比如美人地、卞家山等。这些外部社区主要功能是生产玉器和黑皮繁文陶工艺品,并且进行工业产品的出口活动。他们很可能还从事漆器和丝绸的制作。这些外围社区都配有庞大的运河和规整的人工水街,以美人地为例,在土台遗址的表面,建有庞大的木构护岸,上侧镶筑着厚重的、加工精细的木板,木板下面是硕大的、成排的横木,横木下面还殿有枕木。这些木构件重量都在一吨左右,整个建筑延绵数百米。在护岸上,还建有停泊船只的设施。而另一个经过完整发掘的卞家山遗址,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漆器、黑皮繁文陶和小巧的玉器。还发现了十几米长的木构码头。在陶片上,还发现了大量具有记事功能的字符。说明了这些遗址的商业性质。
到了公元前2400年,良渚古城已经发展为延绵30多平方公里的庞大都市,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庞大——比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城只有4-6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的莫恒佐达罗只有2.5-5平方公里。良渚古城的统辖或者影响地域也非常广阔,北至苏北,南到浙中,没有任何一个良渚城市可以和它相比肩(比如寺敦和福泉山,前者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后者为1平方公里,只算中小城市)。而据研究,良渚地区几乎所有的高档玉器都出自良渚古城的分配——这其中必然体现了一种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实际上,良渚各地所发现的繁文陶工艺品很可能也是良渚古城提供的。良渚古城即便不是绝对的政治中心,也一定是整个良渚地区的商业中心。事实上,良渚人的影响还北渐山东,这些影响可能是商业交换所致。不过良渚古城的繁荣也遭到了中原民族的垂涎,公元前2400年,河南东南部造律台人向苏浙地区大举扩张,先是从东夷人手里夺取了藤花落古城,继而南下,入侵良渚古国。公元前2300年,良渚文化受到造律台文化的影响,转变成了钱山漾文化。不过此时,良渚古城仍在使用,在古城西南部出土的鱼鳍足鼎证实了这一事实。不过,随着造律台人入侵的加剧,良渚地区的政治形势急剧变化,钱山漾文化转变成了广富林文化。也就在此时,良渚古城宣告废弃。良渚古国也宣告覆灭。或许“禹诛防风”的传说与这一事件有关联。不过良渚古国比尧舜时代的中原腹地先进很多(中原北部的陶寺古城除外)。在反山墓葬中,发现了拥有大量玉器和漆器的“王族墓葬”,即已说明良渚古国已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发达的阶级社会。而中原腹地直到商代早期才出现了这么剧烈的阶级分化。
良渚古城陷落后,太湖流域又屡遭洪水、海侵的困扰。中原的征服者们无法像良渚人一样成功地抵御洪水的威胁,使得该地区的城市文化一蹶不振。紧接着100年后,浙南一带的河姆渡人后裔——昙石山人大举进攻太湖流域,攻占了原先良渚人统辖的地区,形成了马桥文化。此后,太湖流域人口骤减、城市不复存在,珍贵的玉器和漆器不再制作,良渚文明没落了。然而,良渚人的犁耕技术流传了下来,良渚人的制陶技术也被后来的马桥文化发扬光大。商末周初,太湖地区的先民将青铜技术和犁耕技术结合起来,发明的青铜犁,并且将它们传播到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数千年屹立不倒的国本。而良渚时期的黑皮陶技术也被马桥人改造为原始瓷技术,之后两汉“越窑”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工艺的成熟。凭借着原始瓷的出口贸易和农业的逐渐恢复,太湖地区再度繁盛起来。到了春秋时期,木渎古城在太湖流域北部兴起,成为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城市。该古城的兴起也标志着吴国的兴起;此后,越王勾践仿照吴都,建会稽城,揭开了吴越争霸的大幕。至此,太湖古的老文明迎来了它的新纪元。
世界上最顶级的陶泥?
紫砂矿料中的红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陶泥。
陶泥是制作紫砂壶所使用的泥料,陶泥是决定一把紫砂壶品味的重要标尺。也是制作紫砂壶的泥料,种类有很多种,
陶泥目前市面上都是主要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这三大类中又分为很多小类。
淄博陶瓷博物馆代表陶瓷?
淄博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朝青瓷莲花尊,现借展在中国陶瓷馆里。
这件青瓷莲花尊被国内专家称为青瓷之王。中国瓷器在古代享誉海内外,青瓷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种,在中国瓷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现在鲁青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云南陶器的代表作品有?
去云南玩儿,或多或少都会被推荐购买玉器,翡翠这样的高价商品,甚至歪曲成是云南特产。而真正的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的手工艺品却很少有人提起。
云南的陶器历史非常久远,早在7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陶器的踪迹。在唐代、南诏时期繁华、明清之后更是随着茶马古道的贸易往来销往省内外。华宁的绿白釉、玉溪的青花、建水紫陶、尼西黑等,云南的陶器是多姿多彩,品类多样的。
玉溪窑青花瓷
玉溪青花是云南青花的代表,青花瓷器本身绘画丰富多样,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花有鸟,大多有些文人墨客的诗意。
元代的“至正型“青花瓷只在景德镇和玉溪发现,说明玉溪青花和景德镇青花出自一处。
华宁陶
华宁陶是华宁县特有的一项手工艺品。在华宁陶的烧制过程中,开片的色彩变化,使得华宁陶显得珍贵且稀有。
华宁陶造型古朴,釉色温润如玉,具有浓郁的云南工艺文化特征。
建水紫陶
最出名的莫过于建水紫陶。建水制陶历史久远,是我国陶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宋朝,建水已经成为云南省的制陶中心。陶器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常见的紫陶茶壶,汽锅鸡的汽锅都出自建水紫陶。
尼西黑陶
尼西是香格里拉的一个藏族乡村,尼西的塘堆村出产品质较好的红胶土。尼西黑陶烧制方法简单,仅仅是把红土制成的陶器铺上稻草,点火燃烧。神秘的是,烧制之后陶器却成为黑色。
尼西黑陶在香格里拉藏区既是炊具也是工艺品和装饰品,体现了藏族民间制陶工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镇沅黑陶
镇沅黑陶产自普洱市镇沅县,是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黑陶和尼西黑陶比起来,镇沅黑陶从制作工艺到最后成型都显得格外精致。
原料是里崴乡盛产的红胶土,光红胶土的处理工艺就包含了浸泡、调浆、过滤、晾干、醒土等多道工序。甚至在晾干期间不能接触风和阳光。
镇沅黑陶的黑色来自于烧窑撤火之后密封自然冷却,炭黑附着在陶器表面。
镇沅黑陶的上色着实精致,颜色绚丽,非常适合做装饰工艺品。
临沧碗窑土陶
来自临沧碗窑村,该村制作陶器的历史已经有300多年。全村大部分人从事生产和销售土窑器。常见的腌菜罐、泡菜坛子、香油罐,都能在碗窑村找到。
云南的陶器还有很多,选择土特产、手工艺品、装饰器具的时候,可以试试云南的陶器。
除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中国石器时代还有哪些文化遗址?
石器时代早期: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二、 新石器时代中期: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三、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四、新石器时代末期(龙山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中原龙山文化,分四块:河南西、山西南:王湾三期文化,山西中南部:陶寺类型,河南东部(原大汶口文化):造律台文化(王油坊文化),河北南、河南北:----后岗二期文化长江中游文化发展序列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湖南道县玉蟾岩二、 新石器时代中期---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三、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溪文化四、新石器时代末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文化发展序列一、 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姆渡文化二、 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浜-崧泽文化三、新石器时代末期---良渚文化
中:前仰韶文化:老官台文化(或称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
晚: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
末:龙山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