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王羲之代表作品内容(王羲之代表作品内容有哪些)

颜真卿张旭王羲之的作品名称。王羲之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王羲之行书“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乐毅论》王羲之书,欲得王羲之书法。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十七帖》草书: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

本文目录

王羲之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一:《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二:《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三:《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四:《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五:《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拓展资料: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王羲之历任秘书?O、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哪些?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王羲之的生平作品故事?

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代表作: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王羲之是位德艺双馨的人,是个受万人敬仰的人,他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巨大的,所以被尊称王羲之为“书圣”,他是名至实归的。

颜真卿张旭王羲之的作品名称?

颜真卿楷书是《多宝塔》还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最为上成,

张旭《古诗四帖》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还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二谢帖》等尺度。

颜真卿是唐中期最有开创型的书法家,以篆籀笔法入书,筋中有骨。可看留在日本的《告身帖》。行书也是如此,以点画写出了性情。

张旭草书注重节奏变化,气息跌宕,线的用笔多样,注重个性的张扬。

王羲之是“书圣”,学用笔多看他的墨迹版《尺牍》结字看《圣教序》草书多学《十七帖》

凡学书法必学二王,看王羲之可看魏晋书风,可追秦汉风神。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