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家代表作品有,孙膑和孙武是什么关系?
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孙武即孙膑,孙膑即孙武,两人是同一个人。至从两部兵书竹简,同时从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失传近2000年的《孙膑兵法》重见天日,长久的疑团才得以澄清。孙武又叫孙子,著有《孙子兵法》;司马迁在《史记.孙膑列传》中说:“膑亦孙子后世子孙也”,这中间相隔150年,孙氏族谱说孙膑是孙武的六世孙。孙膑跟孙武一样,在兵法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孙膑师从于鬼谷子,著有《孙膑兵法》。《孙膑兵法》简本共16篇,其中一至四篇记载孙子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第16篇巜强兵》篇也记录孙子与齐威王的问答,但是汉朝人不确定是孙膑本人所写,所以将此篇附于书尾。5至15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但是它的文体风格与《孙子兵法》有明显区别,所以这些篇中的“孙子”,就是孙膑。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大约公元前545--约公元前470年)。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6年,本名孙伯灵,齐国阿鄄之间(今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人。因孙子主要活动于吴地,所以历史学家称孙子为吴孙子,孙膑为齐孙子。《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之间有师承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说明和继承,两者共同谱写了“孙氏之道”。孙膑在继承孙武的思想基础上,在战略战术、治军和军事哲学方面都有创造性地发展。孙膑和庞涓都拜鬼谷子为师,出仕到魏国做官的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为了陷害孙膑,他将孙膑诱骗到魏国,诬陷孙膑外通敌国,致使魏惠王对他施以膑刑(挖膝盖骨)。孙膑求救于齐国使者,齐国使者将他救回齐国。他的才华很快得到田忌的赏识,田忌收他为门客。他帮田忌用上、中、下马战术打败齐王,赢得千金,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桂陵之战,用围魏救赵战术,大败魏军;马陵之战,身居辎车,用减灶之计,引诱庞涓孤军深入,射死庞涓,大败魏军。孙武祖先孙乙,卫康叔之后,善学习,从小喜欢阅读古籍《军政》,孜孜不倦地研究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不厌其烦地探讨伊尹、姜太公、管仲用兵的故事。孙武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这为他观察和总结战争提供了机会。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家庭军事文化的熏陶,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孙武生于齐,长于齐,本来应将平生所学效命于齐的,但是,他所看到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战乱不断,危机四伏,孙武对于内斗十分反感,因此,远走他乡,另谋高就成了他的无奈之举。当时,除了晋国,就数吴国最有发展前途。吴国联晋伐楚,国势日益强盛。大约在公元前517年左右,18--9岁的孙武来到吴国,在郊外与伍子胥相遇。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兄长伍尚均被楚平王杀害,为了报仇雪恨,前来投奔吴国,孙武与伍子胥相谈甚欢,性格投缘。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阖闾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在伍子胥等人的辅佐下,发展生产,修筑城垣,训练军士,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孙武在隐居地一边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完成兵法13篇。伍子胥7次向吴王推荐孙武,终于应允,阖闾让伍子胥拜请孙武出山,孙武从此开始在兵界暂露头角。
兵家核心思想?
1、战争的普遍规律与“道”:
先秦兵书在论述战争的普遍规律时,夹杂了《老子》中关于“道”的思想理念。“道”的涵义之一,即如同今日所说的自然规律,或者说是万物生长的总原理,是人类必须遵循的规律,因其不变性,故又称为“常”。先秦兵书所反映的战争原理均可由此寻找到思想渊源。
2、知兵要“达于道”:
《孙膑兵法》论“道”多达五十余处,《威王问》中,孙腆分别作答齐威王和田忌所提出的问题,最后有一段话:“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孙腆所言意在说明指导战争必须通晓用兵之道和掌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作为一个统治者,不仅要知兵,还要“达于道”,即要掌握战争的一般规律。
3、知“道”即可知胜:
老子以道为宇宙本体,既无名无形,又不可言喻。“道之为物,唯恍唯惚”“视之不见”,“听之无闻”,“搏之不得”。①然而它又“渊兮似万物之宗”,在天地之先,“可以为天地母”。②清心寡欲,勤勉治国,至于民众是否要这样则未必,治国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顺应民心,此乃典型的黄老道家治国之道。这里的“道”皆指人生、社会所达到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以“周礼”所规范的理想社会。
4、“道”乃规律:
先秦兵书还有对于“天道”的论述,此观点亦源于道家。关于“天道”的概念,《老子》第七章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将“天”视为与地相对的自然天空。天与地一样,并不是有意识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无意识的、无知、无欲的物质客体。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当狗”(第五章)。天没有感情意志,任其自生自灭,充分肯定了天道的客观存在性。
先秦主要兵家著作六部是?
第一部,《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圣典,至今有2500年,春秋末孙武所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值得一提的是,《孙子兵法》被世界各国广为接受,在军事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今,孙子兵法更是被运用到商场,甚至人际交往之中,也渗透到了中华文化血液中了。
第二部,《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之一,是总结了战国时期的作战经验的代表作之一,共89篇,图4卷。该部兵法,是齐国孙膑所作。
第三部,《吴子》
《吴子》是吴起(战国四大兵法大家之一)和魏文侯、魏武侯的辑录。这本书是吴起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共48篇,今存《吴子》共二卷六篇,依次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
第四部,《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兵法》,据说是姜子牙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清朝认为是伪书。1972年考古发现西汉已有流传,后认为此书成于战国年间。现存6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第五部,《尉缭子》
《尉缭子》古代重要兵书,由战国尉缭子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伪书,但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尉缭子》并非伪书。
六部,《司马法》
《司马法》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比孙子兵法还要早。所谓司马,即掌握马的人,和司令差不多,相当于国防部长。据说是姜太公所作,共150篇,今存本仅5篇,非常重视军礼,有贵族范!
囊瓦ve孙武谁兵法最厉害?
1 无法确定谁的兵法更厉害,因为两位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兵法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2 囊瓦ve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的兵法主要表现在《孙子兵法》中,该书被誉为中国兵学的经典之作,内容涵盖了战争策略、军事组织、用兵之道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3 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人,他的兵法主要表现在《孙子兵法》中,与囊瓦ve的兵法相似,都是关于战争策略、军事组织、用兵之道等方面的内容。他的兵法思想凝练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将领和政治家。4 综上所述,囊瓦ve和孙武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兵法家,无法判断谁的兵法更厉害。
历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兵法?
朋友们好,我是一个喜欢用哲学思考历史,用逻辑探索真相的人。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历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兵法?说到兵法,最有名的当然是《孙子兵法》,也就是《孙武子》。
明朝何良俊编撰的《四友斋丛说》里就说了:“兵家莫过于《孙武子》,其余《六韬》、《黄石公三略》、《太公兵法》、《玄女战经》、《尉缭子》、《吴子》、《李卫公问对》、《素书》之类,皆出其下。”
在更早的北宋,朝廷曾颁行过一本叫《武经七书》的兵法丛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把《武经七书》跟《四友斋说丛》综合来看,古代至少有十部比较有名的兵法书。
另外,还有“古代十大兵书”之说。十大兵书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但除了这十四本,古代还有三本兵法书也比较有名的:《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内有“治军篇”)、《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篇》和《三十六计》(也有人说它不是兵法书)。
除了这十七本兵书外,我认为还有两本兵书也是不错的,这里推荐给朋友们:一本是清代胡林翼的《读史兵略》,一本是现代刘济昆的《毛泽东兵法》。
综上所述,我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兵法书至少有十九本。还有其它的就待朋友们补充吧。
感谢朋友阅读,欢迎留言探讨、点赞和转发分享,谢谢!
中国古代的十大军事家?
关于古代的军事家,网络上自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排行榜,说法也就大同小异了,不过很多人的答案中都是有着一些固定的人选的,比如兵仙韩信,这样的名将或者说是军事家都是认可度非常高的人,而要说到古代的十大军事家,这个时间也就限定在清朝之前,当然要包括清朝了,而近现代的军事家也就不再讨论之中了。
下面就来说说我心中的十大军事家了,排名不分前后,就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介绍了。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有着“武庙十哲”,在唐朝和宋朝的版本有着区别,唐朝版本的武庙十哲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而宋朝的武庙十哲是: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这是唐朝和宋朝官方的十大军事家了,当然这个只是统计到了宋朝之前的军事家,下面小编就结合历史,将清朝之前的十大军事家简单的说一下了。
第一个是孙武,作为兵家的始祖,孙武凭借着一部《孙子兵法》,就已经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军事思想了,就是如今依然能够指导人们的军事思想,甚至还传到了海外,当然编写《孙子兵法》只能够说孙武是一个理论家,其实孙武的实战不多,但是依旧能够让人们领略到孙武的风采,曾经率领吴国军队打败强大的楚国,并且攻占了楚国都城,差一点灭亡了楚国,这样的战绩足以证明孙武能够占据一个军事家的名额了。
第二个是白起,白起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征战未尝败绩,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当然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长平之战了,直接将原本能够与秦国一争长短的赵国打败,并且坑杀了30万降卒,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赵匡胤做了皇帝来到武庙的时候,因为白起嗜杀将他移除武庙十哲,就连伟大的毛主席都是认为: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第三个是韩信,有着兵仙之称,可以说刘邦能够建立汉朝,韩信的功劳是最大的,要知道刘邦自己指挥部队的彭城之战,可是56万大军被项羽3万骑兵打得丢盔弃甲,可以说韩信的战绩最出名的就是带着老弱病残的新军背水一战直接击败强大的赵国,攻打齐国之战更是让他成为能够左右天下大势的人,最后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其实最大的功劳就是韩信了,他的用兵灵活多变,给后人留下了背水一战、明修栈道、半渡而击和四面楚歌等战术,就像刘邦说的那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而人们在说道古代的名将的时候,也往往是韩白卫霍,足以见得韩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认为: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第四个是卫青,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的序幕的拉开,其实就是从卫青开始的,可以说汉武帝有了卫青是他的幸运,卫青首次出征就是奇袭龙城,并且曾经七战七捷,而“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认为说的不是李广,而应该是卫青了,西汉的文学家扬雄说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而曹操的儿子曹彰也曾说出过: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第五个是霍去病,汉武帝麾下的两员大将,和卫青一样都是攻打匈奴的统帅,在17岁的时候就能够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建立军功,并且获封冠军侯,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霍去病简直是匈奴的克星,生涯未尝一败,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了,尤其是两次河西之战,俘获大量匈奴人,更是在漠北之战中追击匈奴两千多里,直接打到了如今的蒙古境内,封狼居胥,成为武将建功立业的最大标志,可惜年仅24岁便去世了,编撰《汉书》的班固认为: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而在唐朝武庙和宋朝武庙中,霍去病虽然不是武庙十哲,不过却名列武庙名将之列,足以看得出人们对于霍去病的认同了。
第六个是光武帝刘秀,虽然刘秀是东汉的缔造者,不过刘秀的军事能力不容小觑,起兵攻打王莽,更是创造了昆阳之战的胜利,以一万多人战胜王莽几十万大军,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在东汉的建立过程中,虽然手底下有着云台二十八将,不过很多时候都是刘秀亲自指导作战思想,从起兵到结束分裂局面仅仅使用15年,这是古代唯一前朝的皇室再次建立统一王朝的情况,后面唐朝和宋朝、东晋和南明都是失败的结果,最好的结果就是得到半壁江山而已,难怪诸葛亮都说: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李世民也认为: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第七名是李世民,唐朝的统一战争中江山的一半都是在李世民的手下打下来的,甚至唐朝统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战争都是李世民完成的,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重心在北方,而李世民和李建成起兵直接打入长安,确保了李唐能够统一天下,后面无论是打败薛举和李轨、还是消灭刘武周宋金刚,最重要的就是虎牢关一战直接将王世充和窦建德拿下,之后唐朝的对手都不值得一提了,而唐朝初年的那些名将,像尉迟恭、秦琼、程咬金、侯君集甚至李绩都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单从军事家的角度去看的话,唐朝最伟大的军事家非他莫属,苏轼曾说过: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第八名是李靖,要说唐朝的第一名将一定是李靖,当然这是在李世民不作为皇帝的情况下,其实就算是有着李世民的存在,李靖也是唐朝唯一能够与李世民比较军功的人,在李靖的辅佐下李孝恭平定江南,可以说唐朝另外一半的军功是李孝恭和李靖打下来的,而且还跟随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而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更是带兵直接消灭了东突厥,要知道汉朝同样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可是足足等待了将近百年才等来了卫青和霍去病,甚至李渊都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赵匡胤更是认为:唐李靖、郭子仪,皆出儒生,立大功。
第九名是郭子仪,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也许世界上将埋没一个人才,或者说以郭子仪为首的一众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中,郭子仪和李光弼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郭子仪更是能够做到不让皇帝忌惮,这是他在战功上不敌李光弼,却能够享尽荣华富贵的所在了,先后在安史之乱中收复河北和河东,并且收复长安和洛阳,更有着单骑退敌的壮举,再造唐朝的功劳,让郭子仪的名字在历史上响彻开来,乾隆都认为:自古大臣出将入相,为国安危者,必有忠诚之德,经世之才,有以扶危安邦定国;然后立非常之功,万世之业,汉之孔明,唐之子仪,信其人也。当天宝之乱,明皇幸蜀,肃宗嗣位,河南、河北皆为贼有。蜂屯蚁居,不可耙梳,而子仪以朔方之兵,平定中原,收复两京,唐祚中复,其有功于唐大矣!天下略平,大局略定,谗臣伺图,夺其兵权。然朝命夕至,无绒于心,单骑克敌,感以诚信,非笃于君臣之。曾国藩曾说: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第十名是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跟随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徐达都是以主帅的身份作战,并且是第一个从南打到北的军事家,先后在鄱阳湖大战中打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作为主帅带领常遇春等人北伐,推翻了元朝蒙古人的统治,更是在明朝建立之后多次出兵漠北征讨北元,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史》中记载: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允为元勋之冠。而徐达病逝之后朱元璋将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并且追封他为中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