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中国寓言故事的代表作品

写三个与数字有关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2、朝三暮四这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3、一国三公这是春秋初期的一个典故中国寓言与克雷洛夫寓言有什么区别?中国寓言与克雷洛夫寓言的区别,在于作者不同、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同、寓言所蕴含的思想不同。...

中国寓言故事的代表作品,写三个与数字有关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一杯羹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2、朝三暮四

这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

3、一国三公

这是春秋初期的一个典故

中国寓言与克雷洛夫寓言有什么区别?

中国寓言与克雷洛夫寓言的区别,在于作者不同、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同、寓言所蕴含的思想不同。

(一)作者不同。中国寓言的作者是马亚中,吴小平收录了中国的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的作者为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

(二)创作时代不同。中国寓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创作了,克雷洛夫生活在一七六九至一八四四年的俄国。二者生活时代的不同,也决定了创作的时代不同,创作的背景不同。

(三)文体不同。中国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典为主,而克雷洛夫寓言都以诗体写成。

(四)思想不同。中国寓言蕴含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忠义仁孝悌为中心;而克雷洛夫寓言常借动物和植物和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

其次的不同有

性质上:都是寓言,都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恶丑的讽刺。

内容上:都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形式上: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文字比较通俗易懂。

手法上:常常以自然物(尤其是动物)为主人公,采取拟人手法。

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破釜沉舟。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历史故事: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西门豹治邺。

中国古代寓言是童话书吗?

寓言故事不算是童话故事的一种。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童话故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故事”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

写出十个寓言故事的名字?

十个 寓言故事的名字: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覆车之鉴、狐假虎威、望梅止渴。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老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老子留给后世五千言《道德经》,但关于老子的记述少之又少,就连司马迁写史记也没有多言,原因就是找不到记录老子的史料。

老子的寓言故事也不多,我这里还是讲讲日军炮轰老君台吧,这个比较真实。

在河南省鹿邑城东北的老君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台原名升仙台,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

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传说是老子讲学研道的地方。老君台的台体呈二十五边形,台高两丈六尺五寸,老君台上建有大殿三间,东西偏殿各一间。要登上老君台,需爬三十三级台阶。

老君台的正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巨大的老子塑像,象征着修“道”悟“德”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有世人称老子天下第一之说。

1938年的6月1号,侵华日军第四骑兵旅团抵达鹿邑。鹿邑有两个很高的建筑,一是奎星楼,一个就是老君台。日军误以为这两座高楼是中方的军事瞭望台,于是下令用炮弹轰炸。最先轰炸的是左侧的奎星楼,仅一发炮弹,就被炸得粉碎。日军欢呼。他们接着就开始轰炸老君台,第一发炮弹射出去没有听到任何反应,接着就放第二发,第三发,一连打了十二发炮弹依旧没有任何动静。此时指挥官梅川太郎气急败坏,他以为是属下操作不当导致炮弹不响,于是亲自拿起炮筒,瞄准楼台,一发炮弹出打去后,依旧没有任何动静,这让日军十分震惊。

在踌躇一阵之后,决定登楼查看究竟。这队日军爬上老君台,看到台上大殿里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一个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继而便不约而同,齐刷刷地跪倒在大殿门前,并口中念念有词,请求老君爷宽恕自己,向老君台开炮的罪行谢罪,并祈求保佑自己能平安回国。

日军炮击鹿邑老君台,十三发炮弹一发未炸,消息不胫而走,远近皆知。

据当地的知情人说,当年日军打向老君台而未能爆炸的炮弹,有三颗分别被卡在老君雕像的腋下、大殿的梁架上和一棵柏树的树杈上,它们都保存了很久很久,其中被卡在树杈上的一发炮弹,直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方才被人取了下来。如今,老君台上的大殿东山墙和那颗柏树杈上,还留有清晰的弹孔印痕和依稀可见的弹洞痕迹。

如果是炮弹问题,当天日军发射了接近一百发炮弹,将鹿邑炸得满目疮痍,只有打在老君台上的这十三发炮弹没响,要说是巧合未免太牵强。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友人来中国拜访,其中一位坚决要到老君台,他虔诚的磕头并道歉,希望可以宽恕他当年犯下的罪行,原来,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向老君台发射迫击炮弹的日军炮手梅川太郎。

炮手梅川太郎打了十二发炮弹,他的指挥官打了一发炮弹,一共是十三发。可是在日军成立的维持会人员捡炮弹的时候只发现了十二发,参与这个工作的鹿邑人罗永年记得十分清楚,当看到梅川太郎在回忆录里写到是十三发时,罗永年感到很蹊跷,那一发炮弹到底哪去了?

终于在2002年,由于数日阴雨连绵,老君台西南角被雨水泡塌了,河南省文物局所属的古建筑施工队应邀对老君台进行修缮。他们在清理废墟的时候,从里面又发现了一颗锈迹斑斑的炮弹,原来这枚炮弹钻进了台体的泥土里,一藏就是六十多年。由于腐蚀严重,不便保管,便移交给县武装部引爆了,谁也没有想到,一枚七十年前的炮弹,爆炸威力依然强劲,至今仍留有引爆这枚炸弹的录像资料。这一发现,正应了梅川太郎所说的十三发之数。

据《鹿邑县志》记载,当年守城官兵的弹药库就设在老君台上,如果十三发炮弹有一发爆炸,触发了弹药库,整个鹿邑东城就会被夷为平地、变成焦土,老百姓死伤就会十分惨重。

1997年9月,梅川太郎重返老君台,为了表示对当年罪行的忏悔,他在这里立了一个白色石柱,上面用中文、英文、日文雕刻了同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老子有没有灵不知道,但十三发日军哑炮这是事实。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