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表达爱的代表作品

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相爱,最根本的原因还在男主角贾宝玉身上,不如说是贾宝玉本人晚年之际所写的一篇《自责书》,想要守护姊妹们脸上纯真无邪的笑容,他最想守护的是他的林妹妹!他憧憬着和心爱的女孩子红尘作伴,贾宝玉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秦钟。...

表达爱的代表作品,假如让你给中学生推荐一本爱情小说?

我推荐《红楼梦》。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功夫不寻常”。

全书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不读书不上进者,不配拥有爱情!

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相爱,却无缘相守。最后,一个泪干肠断郁郁而终,一个心灰意冷遁入空门。生死两茫茫,有情人,空思量。

造成这一悲剧的因素,有家族的原因 ,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最根本的原因还在男主角贾宝玉身上,他太过糊涂任性,不读书不上进,浪费了大好青春荒废了学业。他没有能力守护自己的爱情。

原文中有《西江月》二首,用来评判男主贾宝玉。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与其说是后人对贾宝玉的评价,不如说是贾宝玉本人晚年之际所写的一篇《自责书》 ,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

他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是他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同时他痛心疾首的说出了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说白了就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贾宝玉也不例外。他想要守护美丽的大观园,想要守护姊妹们脸上纯真无邪的笑容,他最想守护的是他的林妹妹。

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上天赐给他一段最美妙最纯粹最甜蜜的爱情。

他憧憬着和心爱的女孩子红尘作伴 ,一生一世开心快乐。

他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 ,用自己的方法呵护着心爱的姑娘。

风雨飘摇之中,大厦坍塌。显赫百年荣宁二府,顷刻间家败人亡。

贾宝玉苦苦守候的一切,瞬间灰飞烟灭。万事成空,直到这时候他才发现,他以前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徒劳无功。从一开始他努力的方向就错了。

贾宝玉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秦钟。秦钟和一个叫智能儿的小尼姑早恋,被父亲发现了。老父亲盛怒之下,暴打秦钟,赶走了小尼姑,自己也气死了。秦钟又伤心又愧疚,很快也病死了。

临终之际,宝玉去看他,哭着问,你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秦钟说了这样一段话。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秦钟在经历了生离死别和世态炎凉之后,弥留之际领悟到一个真理:

在世为人,想要保护身边的人,首先要自身强大。想要变得强大,首先要读书,要努力上进,那样才有机会取得功名,“荣耀显达”。

可惜懵懂的贾宝玉没能体会好友的一番苦心,继续蹉跎岁月,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贾宝玉“无能”到什么地步?

姐姐迎春被奶娘欺负,是妹妹探春挺身而出,替姐姐出了一口恶气。

小丫头芳官被干娘打骂虐待,贾宝玉身为主子,只能眼睁睁看着 ,一点办法都没有。

真是窝囊至极,无能透顶!

他这一性格的养成,有天生的成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偏爱诗词歌赋 ,这本是好事;他喜欢杨玉环、牡丹亭这样的言情小说,也无伤大雅。

千不该万不该,对那些传授知识、教人道理的正经书,他不屑一顾,弃之如蔽履。

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错过了成长和成熟的机会。以至于他甘愿生活在虚幻的童话世界里,无法面对生活的残酷。

这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顽怕读文章”,愚蠢至极、顽劣至极,可惜至极!

贾宝玉此人无疑是上天的宠儿,颜值高,智商高,情商高。

颜值和智商不必多说。

能够被众多姊妹们视为知己好友,能收获许多情投意合的好朋友,诸如秦钟、柳湘莲、蒋玉涵等人 ,足以说明他人缘之好情商之高。

如果把自己的高智商用于读书学习,把高情商用于官场交际,肯定会大有一番作为。

如此国家多了一个栋梁人才,荣宁二府有了中兴的希望,贾宝玉本人在家族内也有了话语权。

大观园自然能够得以保全,姊妹们即使出嫁了也有人给撑腰。

到那时贾宝玉才有机会为自己的爱情做主,他甚至可以恳请贵妃姐姐赐婚 ,办一场盛大的婚礼,轰轰烈烈的把心爱的林妹妹娶进门。

不读书不上进,就不会有出息,没出息没能力,连自己心爱的女孩子都保护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流干了眼泪,魂飞天外。或者,成为别人的新娘。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是真的吗?

有人说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是三毛虚构出来的,有人说根本没有荷西这个人。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有效的证据去考证。去看三毛写的书,关于她和荷西的点点滴滴,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丰富的感情基垫,怕是编不出那么多乐观有趣的实景出来,所有的美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01 婚前的三毛

原名陈懋(mào)平,因懋字笔化多难写,自己自做主张改名为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于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三毛家中四个孩子,她排第二,上有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

三毛逻辑推理不好,但记性很好,背书一流。初中时考数学,常考不好得零分,后来为了应付考试,把题目给背下来,连着六次考了一百分,被老师怀疑作弊,还被老师当众语言羞辱,导致心里出现障碍,在学校频频晕倒。后来发展到自闭忧郁,就休学在家。

刚休学时,三毛被送去学插花、钢琴、国画,和名家黄君璧学习山水,向邵幼轩学习花鸟,后来因为姐姐朋友的关系,师从顾福生先生学画油画。顾福生先生在与三毛的日常交流中发现三毛有写作天赋,于是鼓励三毛向文学领域发展,帮助她找到自己的方向,于是就有了我们后来所认识的作家三毛。三毛称顾福生先生是自已的恩师。

三毛于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来从西班牙转学去了德国、美国等。四年后三毛返回台湾,在一次打网球运动中认识一个德国教师,相识相爱,一年后,两人决定结婚,未婚夫却在订制结婚名片的当晚,突发心脏病猝死。三毛伤心不已,于1972年三毛回到了西班牙。

02 三毛和荷西的故事

1968年三毛在西班牙朋友家过新年时认识了荷西,当时荷西18岁,三毛比荷西大六岁,三毛说:“第一次见到他,触电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为他的妻子,就算是再有虚荣心,也该是满足”。荷西也很喜欢三毛,经常跑到操场等三毛,放了学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玩,直到有一天三毛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就跟荷西摊牌,荷西说:你给我六年时间,等我长大,我来娶你。三毛当时没当真,以为只是小孩说说而已。

1972年,三毛带着一身的伤痕回到了西班牙,正好是荷西的六年之约,此时的荷西已经长成英俊的青年。一天三毛去到荷西的家里,看到荷西房里墙上挂满了她的照片,照片上满是日光透过百叶窗照射留下的印子,三毛问荷西:"你的六年之约还算数吗?”,荷西说:算。荷西写了一封求婚信给三毛,三毛看完信想了一夜,答应了荷西的求婚。于是荷西先到西属撒哈拉沙漠找了份工作,随后三毛跟着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1973年,荷西与三毛结婚。

婚后生活,缴发了三毛的写作缴情,《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以三毛和荷西的婚后生活为背景,描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虽然沙漠的生活简单又枯燥,但通过三毛的笔,生活变得快乐又有趣。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家中开饭店,忠实吃客是荷西,喜欢吃中国岳母寄来的“雨”(其实是粉丝,被三毛说成是在山岗上冻住的雨),喜欢一周“中国饭店”开两次;周末和荷西两个人做起了“素人”渔夫,到深海里捞鱼,累得不行,最后拿着三倍的价钱去吃自已打上来的鱼,因为太累,洗衣服时把剩下没结清的鱼款全部洗掉;跑到沙漠深处偷看沙哈拉威人洗澡和“洗内脏”;与友人一起到荒漠中探险,等等。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住了四年,白手起家,把沙漠的家装饰得很温馨,日子过得简单又有趣。

因为摩洛哥组织绿色进军,西班牙撒离撒哈拉沙漠,荷西和三毛离开了撒哈拉沙漠,前往西班牙属地加那利群岛,住在加那利群岛中的丹娜丽芙岛。荷西每周要坐直升机去往另外一个小岛工作,为了团聚,最后三毛也一起去了荷西工作的地方,1979年9月30日,当天是中秋节,正好是三毛父母往访期间,三毛送父母离开小岛,荷西却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意外丧生。三毛比荷西大六岁,从认识到六年后重缝、结婚,婚后生活了六年,荷西永远离开了三毛。

03 写在最后

看三毛的故事,有很深的代入感,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她所描写的与荷西的生活点滴,充满乐观和情趣,让人心生羡慕,那么美好的情感,没有亲身经历,怎可让人身临其境。@会飞的胡蝶相信,那么美好的经历,是真实经历的有感而发。他们把生活过成了诗。

爱的教育与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格林童话》的作者是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同名电影《爱的教育》是钟启文导演于1961香港所拍摄。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格林童话》,又称《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加工德国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完成出版的一部著名童话集。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第一卷于1812年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共收录童话200余则,自问世以来,《格林童话》在全球影响十分广泛。

有哪些描写人性的世界级的好书?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要说描写人性的世界级的好书,我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提到《巴黎圣母院》大家都听说过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等人。他们都代表了一系列的人,代表了部分人性。接下来我们逐个来分析一下。

1.美而善的爱斯梅拉达

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既有美丽的容貌,又有纯洁无邪的心灵和诚挚善良的品德,体现了外貌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当甘果瓦在黑暗中误入了“奇迹王朝”的“圣迹宫”大厅,即将被处死时,爱斯梅拉达不忍心看着这个素不相识的无辜的人死去,表示愿意嫁给他;当卡西莫多因劫持自己被绑在广场的转盘上示众惨遭鞭打时,她不顾众议将水葫芦送到卡西莫多的嘴边,让卡西莫多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流下“有生以来第一次”流泪;当弗比斯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她后,她就爱上了他,至死都爱着弗比斯,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还幻想他会再来搭救自己,其天真令人感到心痛惋惜;当她遭到诬陷,被关在死囚牢房里时,弗罗洛几次让她在死亡和屈服中选择时,她始终宁死不屈;当她已经知道她所爱的人弗比斯还活着,也找到了失散十五年的亲生母亲,她非常想活下去,但她宁愿选择去死,也不屈服于卑鄙的伪君子弗罗洛,再次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2.丑但善的拉西莫多

拉西莫多他有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当卡西莫多遇到爱斯梅拉达之后,他真诚善良、忠实勇敢的本性被她激活了,当爱斯梅拉达陷于危险之中的时候,他可以奋不顾身地去相救,并且不图任何回报,与克洛德、弗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卡西莫多外貌不好看,但是内心很善良。

3.美但恶的弗比斯

弗比斯可谓是一表人才、风流倜傥是当时上流社会的富家小姐心仪的对象。弗比斯也很会利用自己的外在资源,利用自己的美貌娶到了自己的富家表妹百合花。但是弗比斯可恶的地方就在于他既要表妹的财产又觊觎爱斯梅拉达的美貌。最后爱斯梅拉达以杀害弗比斯的罪名处死,但是弗比斯始终都在逃避,漠视爱斯梅拉达的生命。这样的人有着风流倜傥的外表又怎样,也掩盖不了他内心的虚伪和丑恶。

4.美丑善恶错位扭曲的弗罗洛

弗罗洛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是一个阴险毒辣、自私自利、可怜可悲、敢爱敢恨的多面性格的教士。他出于嫉妒,要杀死弗比斯,然后嫁祸给爱斯梅拉达,因为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情,将爱斯梅拉达置于死地。但是他也是一个被宗教制度残害的人,禁欲多年,看不惯世间的美好。他从小便被父母安排进入了神职,从小便照顾弟弟,收留了卡西姆多,他还有人性善的方面。弗罗洛就是这样一个人性复杂,多面性格的人。

雨果很厉害,在《巴黎圣母院》这部巨作中,每个人都是那样的鲜活,无论是善是恶都在他的笔下彰显出来,利用美丑对照原则,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美好,也看到人性的黑暗。当名著里的人性照进现实,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如果你喜欢文学、诗歌,关注我呦,做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何评价卢梭的爱弥儿?

开篇明义,《爱弥儿》是一本“自然教育”的著作,也是卢梭哲学的重要作品。

关于题主提到的如何评价这本书,我思考到,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复杂,里面既有爱弥儿的核心思想——自然教育思想的综合性认识。也有爱弥儿的教育作为哲学思考领域中的独特内涵。更有爱弥儿的现实教育特点和今日借鉴反思。

为了深入理解其中含义,我们决定从理论基础出发,不断延申,按照卢梭的思路细致研究每个环节中的独到思想和今人的借鉴,然后从中领悟到《爱弥儿》的精髓理念,重新审视《爱弥儿》那些值得推敲的细节,最后得到对于《爱弥儿》整本书的综合性评价。

1.理论基础:卢梭的“性善论”和“自然教育”

1.1 自然教育

在具体阐释卢梭构建的教育学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于其前言和假设前提进行分析。

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部变成坏的了。

——《爱弥儿》绪论

这句话应当是卢梭全书最经典的判断,这个基础性判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学领域里面,这句话经常被理解为“自然孩童的教育受到人为干扰后就一定会往坏的方向发展”,其实这是曲解了其中的含义。

事实上,卢梭在演绎这一部分“自然人下的教育”的时候,进行一个重要的分类前提。

卢梭把人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为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共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自然教育是指我们器官和才能本质上的发展;人为教育是指别人教我们怎么利用这种发展;事物教育是指我们从事物中获得的经验。假如三种不同的教育都朝着相同的目的,这样学生才称得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所以,卢梭的核心思想是“事物教育和人为的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教育”。

具体含义包括:

1.不是纯粹的放任自然,让他陷入无社会化教育的进程之中。

2.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如何教育和教育的经验,遵循的是孩童的发展规律和自然孩童的天赋秉性等多重“造物者”的因素

3.自然教育否定的不是社会教育,其真正否定的是“试图强行将自然化教育扭转为服务于人们一厢情愿发展”的教育,就是所谓的“坏教育”。

对待新生儿的方式:人为束缚损害新生儿的身体,还影响脾气性格。这种不合自然的陋习始于母亲只知道享乐,不顾母亲的职责。不给孩子喂奶,乃至不想生孩子。家庭的道德秩序败坏,坏风气盛行,人们的天性泯灭。

另一种情况,是对孩子过度关心,以至于溺爱,这是从相反的道路脱离自然。不知道要让孩子从小接受自然的磨练,经历身体上的痛苦,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将来少受痛苦。溺爱助长了乖僻任性,这样的孩子用啼哭换来成人的服从,他就获得了权势和奴役的观念,开始支配人了。

——《爱弥儿》绪论

1.2 性善论

自然是什么呢?

自然不是习惯、习性,习惯习性因环境不同而不同,自然是天性,是原始的倾向,是感觉之事物的内在评判标准。 ——《爱弥儿》绪论

那么,卢梭为什么觉得自然教育比强行扭转的自然教育更好呢?

这涉及一个重要的观点:卢梭的“性善论”

什么是卢梭的性善论?简单地说就是“儿童生来就是纯洁善良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恶的劣根”

这个思想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那句“造物者”话,当然也可以在这句话中得到体现:

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 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就没有什么 生来就有的邪恶。 ——卢梭

为什么自然最好呢?自然中的良心到底是什么呢?卢梭拿出几个关键性判断:

1.良心是人的天赋,是灵魂深处、自然而生的“正义和道德的 法则”

它能够使我们趋善避恶,它“从 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 导”,只要我们按着良心去做,“就用不 着害怕迷失方向”……良心是理智的“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 的天国的声音”。 ——卢梭

2.良心的核心内容是“自 爱”与“爱他人“。

唯一同人一起产生的而且终身不 离的根本欲念是自爱。

把自 爱之心扩大到了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 自爱变化成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 个人的心中都可以找到他的根柢的…… 所以,爱人类,在我们看来就是爱正义。 ——卢梭

这里”“爱”,我们可以抽象理解为“普世价值”下的“善良”,

包括:希望别人幸福, 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对于受苦 难的人产生怜悯和恻隐之心,对于受压 迫的人给予保护,对于不公正的暴力行为表示愤怒。

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这种性善论的判断,并不是简单对于孩童的判别,因为孩童就是下一代和希望,就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

1.3 自然教育的核心元素

自然教育,如此抽象的概念就好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的孩童自我发展,而父母和社会只需要找到规律,在合适的时刻进行合适的指导,不破坏基本的原则就够了吗?

这可能是自然教育的重要表现,但更不可能是自然教育的核心元素。

自然教育的核心元素是什么呢?

是生活。

生活,才是我想教给他的本领。生活最富有意义的人,绝不是年纪活得最长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感受最深的人。 ——《爱弥儿》绪论

生活元素,就是让孩童有相当自由的条件下去去接触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体验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去不断在适应社会节奏的同时养成一种自然的良好习惯,能够有效调节内心、应对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孩童需要自己应对各种难题和麻烦。

孩子换新牙的时候,就让他们体会疼痛;受寒的时候,就让它们感冒咳嗽;咳嗽厉害的时候,就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只有在一次次最为真实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下去从一次次危险中得到良好的启迪,孩童就能磨练意志,不断成长。

这就是,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念。

1.4 自然教育的延申体系和综合性元素

自然教育,不能简单地用生活化教育、意志磨练等名词简单地替代,其中还有更加多元的内涵和元素等待我们去发掘和探索。

比如,自然教育不是放任自由地无目标管理,而是重新界定和思考教育的目的。

卢梭在《爱弥儿》的绪论中阐释了自然和公民的教育目的冲突。

必须在教育成一个人还是教育成一个公民之间加以选择,因为我们不能同时教育成这两种人。 ——《爱弥儿》绪论

那么,到底是选择哪一个观点呢?

卢梭认为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要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不受传统束缚、能够自食其力、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新人。但到了民主社会就要培养国家公民了,所谓公民是每个人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于社会的人,而是当成共同体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公民教育,既不能替代卢梭自然教育,但二者也并没有绝对界限的区分,卢梭认为是这是适应各自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所进行的教育

2.自然教育的主体内容

1.何为爱弥儿

假定给我一个想象的学生,并且还假设我有适合于进行其教育的年龄、健康、知识和一切才能,而且,从他出生的时候起就一直教育他到长大成人。以这种方式,提出教育的原理、原则。这个学生就是爱弥儿。 ——《爱弥儿》

爱弥儿,就是一个假想的目标学生,具有充分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教师、场所、富人、孤儿、师生不可分离、健壮保姆乳汁、食物空气、乡下洗冷水澡、宽松的衣服

我们可以发现:

爱弥儿是比较殷实物质条件支持下的孩童,而并非真正地自然随性放到外面“靠大自然养育”的孩童。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自然天赋”。

人天生就有学习能力,人是自然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爱弥儿的这个假设就是绝对理性的、纯粹理论上的。

很多人也清楚,卢梭本身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育婴院,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远离父母、受到教师权威下独立形成的个体,是不具备现实属性的,相比起来,这种爱弥儿的孩童,更像是“从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穿越回童年的回归道路”。

2.幼儿时期(12以前)

不同时期的爱弥儿发展整个《爱弥儿》的主体内容。

先从卢梭对于幼儿时期的评析开始说起。

这是孩子的生命的第一个时期——幼儿期,他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甚至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觉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他活着,但意识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卢梭对于幼儿时期的孩童主要提出了几个有趣的推理,我引申理解一下:

1.家庭是教育的重要一环,陪伴缺失会导致整个家庭的亲密关系遭到破坏,进而诱发社会道德的败坏。这个诱发有两方面,一个是道德教育的缺失,另一个是孩子成长后会倾向于用不良的道德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2.一个教师决不可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实际就是对于教师的更加高尚道德素养的要求,是给孩子一个良好可借鉴的道德形象。

3.哭泣的处理上,不能用强制性制止,给孩子一个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奴役和压迫的最初概念印象。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

卢梭的在幼儿时期的爱弥儿教育观点中,更加重视儿童周围环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非常重视和幼儿处理关系上的理性化和平等化。

3.儿童时期(学会说话到十一二岁)

卢梭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消极教育”:尽可能少地干预、命令、教导儿童,而更多地让儿童自己运用自己的自然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

卢梭主要有几个思考:

1.教育者所要做的,则是在儿童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围墙,围墙内是儿童在自然中的自由成长,社会的一切污浊则阻挡在围墙之外。

2.在道德教育上,要尽可能晚地教给孩子是非的观念。

因此,我们思考一下:

卢梭这种消极教育,貌似是一种披着“自然不受社会污染”的纯净自由发展性教育模式,这一方面不同于我们东方的教化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也不同于绝对的放任自由模式,是一种“低功利性高启迪”性质的教育。

这种爱弥儿的生活应该怎么样的呢?

他不是去模仿那些优秀的老师和父母,而是去不断接触真正做好事的环境,学会尊重他人,从不去学乖,不去虚伪地讨父母喜欢,就是自我在优秀环境下的自我领悟和唤醒内心的真善美。

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教育模式,更突出的是反对社会的歪风邪气污染孩童的自然发展模式,鼓励孩子自己走属于符合天性的道路,不去模仿,只去领悟。

4.少年时期(十二三岁之后到青春期春情发动)

卢梭在这一阶段的孩童培养上,更重视一种自由化的发展。

卢梭的思考要点如下:

1.一切有关道德秩序和社会习惯的东西都不应该告诉他们。不要把成人理解的、超出孩子理解力的幸福强加给儿童。

2.不要给孩子超出他们当下理解力的东西,不要为了渺茫的未来而牺牲现在

3.没有人能不管他人怎样而独自停留在这个状态,但是教育必须教会孩子谋生的本领,去学习自然科学,而不是社会科学。

因此,我们思考一下:

卢梭虽然在教育的方法论上主张消极教育,处处提防社会的东西败坏儿童,尽量避免人为的强迫教育干预孩子的自然发展,甚至认为无知也没有什么不好,宁肯无知也不要灌输,但在教育的目的论上,他并不是要让人停留在自然状态。他的消极教育的种种考虑都是要让儿童尽可能发展得更好,最终成为一个发展健全的公民,进入到他终将进入的社会秩序当中。

除此之外,卢梭更提出这种观点:

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无意中还培养了学生爱反复思考的习惯,从而可以消除这个孩子由于轻视别人所说的话以及由于自己情绪不安而产生的无所用心的样子。他会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他不会碌碌无为地过日子。卢梭说,教育最大的秘诀就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相互协调。

5.青年时期

卢梭在这个时期提出以下观点:

1.青年要自己领悟爱,当一个人认为被人所爱是如此甜蜜的时候,他也就慢慢学会了去关爱别人,道德教育就应从发展人的自立自爱开始,逐步扩大到爱别人。

2.青年要去理解: 人在心中设身处地地想到的,并非那些比我们更加幸福的人,而是那些比我们更应该被同情的人。

3.人们这样帮一个青年挑选社会界,与他一起生活的人都是好人,希望他能明白人的天性都是非常好的,希望他能了解社会是如何使人堕落和败坏的,希望他能认识到人们的偏见就是他各种各样恶习的根源,希望他能衷心地尊重个人而轻视大众,希望他知道所有的人几乎都戴着相同的假面具,可是也希望他明白有一些面孔比脸上所戴的面具还漂亮的多

因此,我们发现:

卢梭眼里,教育爱弥儿,不是交给他知识和社交技巧,也不是去学习纯理论的东西,要鼓励青年用行动和实践中去摸索。

卢梭想要培养的青年,其实也就是整个社会的未来的希望: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涡中,不至于被各种各样的欲念或者人的偏见拖进漩涡就可以了;只要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他自己的心去感受,并且,除了他本人的理智之外,不为另外的权威所控制就可以了

爱弥儿,只要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够了,而不是回到混沌和野蛮的时代。

3.综合性评价:自然教育下的爱弥儿

1.“自然教育”的本质——哲学?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个爱弥儿。

爱弥儿放在卢梭的时代之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平等相处、没有阶级观念、独立思考的自然人的幼年体。

所以,整个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符合自然理性思想下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这个观念在卢梭思想体系中比较标准的表述是:“对好人的培养”。

2.爱弥儿的自然与启蒙。

卢梭虽然是欧洲启蒙运动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同启蒙运动主流培养的科学艺术大成的优秀社会精英是有区别的。

卢梭在一论中就明确指出科学与艺术所培养出来的虚荣的人,反而使人距离好人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离自然。

比如伏尔泰的观念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而卢梭更重视一种回归野蛮的自然的生活模式。

这跟二人代表的社会阶层也有很大的关系。

3.爱弥儿联盟重塑社会

卢梭的核心观念:人生为自然人,自然是很不完美的,有缺点和偏见,要施予合理的教育,然后才能基本合格,成为社会人(公民)。同时需要每个人都是社会人,这个社会才算达标了

这个爱弥儿就可以重新定义成为——新社会中合格公民的童年应该有的样子。

这个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模式的一种,一种接纳人的自然天性和不完美的地方,给予正确的引导,而后不断过渡,一步步发展演进,到达更美好的社会境界。

4.爱弥儿的人生哲学

抛开爱弥儿背后的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宏大论题,

《爱弥儿》:有一些垂直生长的植物在外力的作用下,它们不得不弯曲着生长,可一旦解除了这种束缚,或许它们还会保持着原来的扭曲的生长方向,但是它们内在的汁液不会受到任何干预,每经历一次新的发育,它们就会变得垂直一点儿。

这个例子和人生很相似:

人总是在为未来做打算,可正是这种“打算”驱使我们去做那些超出我们的能力并且没有丝毫意义的事情,从而让自己沦陷在无边的痛苦之中。

爱弥儿中还有其他值得深思的句子。

“一个懂得控制自己的需求并且不和他人攀比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一个欲望太多并且总是被别人的意见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恶毒的人。 ”支持善良的观点,至于恶毒,或许是翻译的问题,感觉卢梭不会表达的这么尖锐。

“我们的同情程度不取决于他人遭遇的痛苦的程度,而是取决于这些痛苦被我们感受到的程度。 ”所以别人能给予你的同情始终都是受限制的,所以不必对他人要求太高,始终是,能力有限呀。

“他们之前是无拘无束的,因为他们无所爱,所以他们不从属于任何人,只要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就行;可现在他们却是身不由己的,因为他们开始懂得去爱别人,所以就会受到所爱的人的束缚。

5.更深层次反思:

卢梭的经典逻辑和爱弥儿也有内在的关联

卢梭的最著名的理论:社会契约理论

他假定了人的一种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与人是独立存在的,自然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并具有向善的道德性.但是随着财产观念的出现,不平等起源,人进入到了异化状态之中,从自然进入文明.而所谓的文明,在卢梭这里只是人的自然性的丧失,人成为变质的人.卢梭反对这种/文明,认为使人异化的社会是恶的.但是人又不能再返回到作为起点的自然状态之中去,因为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所以要重建一个类似自然状态的社会状态,把人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也便成为了契约理论的目的.

爱弥儿的“自然状态“既是逻辑起点,也是逻辑终点.为了塑造爱弥儿的社会,就要订立契约,把人们的善意和自然的本性结合起来,一起达到道德的理想国,这也是卢梭要写爱弥儿的目的。

男人爱女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男人爱女人的最高境界?🌹🌷🌷爱情是人类世界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一对男女从恋爱到走进神圣的婚礼殿堂然后不离不弃幸福陪伴享受天伦之乐风雨同舟肩并肩走完自己的人生就是最美好的三生有幸。爱情讲的是男女两颗心的【心心相印】,彼此都能为对方无私奉献一生。在此基础上好男人才会有对女人的最爱即【最高境界】。男人爱女人最高境界的第一特征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忠贞不渝之情。

💐💐一辈子只爱一个她。任美女如云眼前过.我心自岿然不动;虽野花芬芳馨香浓.淡饭布衣禅功硬;铭初心承诺责任重.践尊重包容恩爱行;不离不弃如至宝.关爱有加时刻心疼;如魚似水情浓浓.如漆似胶其乐融融;有事相商语如春风.相濡以沫从不脸红;钥匙给她放心前行.怜香惜玉春夏秋冬;“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也不与君绝!若有来生还望与君并蒂结。那情景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男人爱女人的的第二特征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因为爱她.今世愿生死与共。好男人爱女人一定会怜香惜玉,脏活累活全包下,将她“捧在手里.含在口里”如获至宝的体恤。有美食让她先吃,有危险我先上前。总之自己的女人在男人心中永远放在第一位.但他的女人也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能有如此的好男人.女人也必定是贤妻良母。“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好女人值得好男人以身相许】!一个“情”字了得。

💐💐好男人爱女人最显著的特点是:理解,将心比心.以理服人;尊重,敬重亲爱.相待如宾;信任,坦诚见心.无所瞒隐;包容,容尔纳之.对听错忍。见过好男人夫妻一辈子没有吵过架.没有红过脸.更没有打骂之粗鲁的行为,羡慕得紧呢!当然犹如【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好女人作坚强后盾】一般,好男人爱的最高境界中也一定遇上了一个贤惠的女人。俗语“鸡不与狗斗;男不与女斗”,做男人若与女人一般见识有失水准;做好男人一定要有博大胸襟。婚姻爱情里能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的男人一定会有博大胸襟,理解尊重信任包容是爱情天长地久的源泉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黄金。

💐💐男人爱女人的最高境界:【是男人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大海般包容的胸襟。】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