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大师代表作品有什么

谁敢在我宗祠内写下如此这般拙劣的诗。遂将不远处张家村平日喜作这类诗的穷秀才张打油抓了来?即以眼前安禄山兵困南阳事为题:第二、历史上搞笑、有趣的打油趣诗及其故事(1)当年苏东坡得了个儿子。(媳)公公想弹是情义。...

大师代表作品有什么,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文章有点长,不仅仅展现的是众多有趣的打油诗,主要还附加了打油诗的生动故事!)

趣谈打油诗,不能忘记打油诗的开山鼻祖张打油。其《咏雪》:“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通俗易懂、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打油诗是一种俚俗诗体。其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和通俗性,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诗深受大众喜爱。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来它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

第一、开山鼻祖张打油的趣闻

众所周知,所谓“打油诗”就是张打油的诗。张打油到底写了多少诗,没有诗集留传,散见也很少。但他虽存诗不多,却因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影响不少,后代不论雅人、俗人皆有仿作。

张打油谓谁? 明代李开先《一笑散·张 打油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中唐时有一年的冬天,一位家居南阳的高官祭奠宗祠,见宗祠内大殿的墙壁上有这 样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 的使锹。

高官读罢,顿时大怒:“谁敢在我宗祠内写下如此这般拙劣的诗? 这岂不是侮辱我祖宗?”即下令缉拿写诗之人。属下通过查寻,遂将不远处张家村平日喜作这类诗的穷秀才张打油抓了来,问:“这诗是你写的吗?” 张打油回答:“是!”高官心想,既然是秀才,缘何写出这等歪诗? 心中存疑。为了判断确否为他所写,即以眼前安禄山兵困南阳事为题, 令他再作一首。张打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贼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 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这位高官 不禁笑了起来,心想:确然为他所写!罢了,这或许也是一种诗体!便未给张打油治罪。 于是,张打油远近有名。这打油诗开始风行 起来,成为一种独立诗体,为他人和后人所摹写!

张打油和他的诗,民间流传很盛,很有影响,只因不受正统文人青睐,过去的文学史不曾提及。

第二、历史上搞笑、有趣的打油趣诗及其故事

(1)当年苏东坡得了个儿子,一时得意忘形,高兴之余写诗打趣:

《洗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儿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另外,诗人苏东坡的《静坐》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 四十。

民间流传苏东坡和 儿媳之间的丑闻,有一首诗:

(苏)红罗帐中一琵琶, 想去弹它理由差;

(媳)公公想弹是情义,肥水未淌外 人家。

对苏东坡丝毫不留情面地揭老底,同时又多有回护,偏责其儿媳,其实读者对这种低俗的玩笑是不必当真的,看看一笑了之。

(2)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为此他作诗以咏:

《开门七件事》

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3)明代县令徐九经.为官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惩恶肃贪。他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以示他的为官宗旨,诗云::

头戴纱帽翅儿,当官不省劲儿,

平事儿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

(4)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安徽桐城人。其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姓为邻。一次.吴家修房越界.张家与吴家为界墙争执不休。张家遂驰书赴京,要张英出面干涉。可是,张英并未干预,只是寄回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见诗明理,撤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亦让三尺。互让之地,后人称为六尺巷。

(5)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自幼目睹鸦片之害.遂在25岁那年写下一首劝人们戒毒的打油诗:

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

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比喻生动形象.读来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6)1927年.鲁迅写了一首打油诗嘲笑蒋介石的要员:

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谒陵是假.排挤他人是真。

(7)193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的60寿辰.延安根据地为徐老祝寿。作家丁玲即席赋打油诗一首.活跃了现场气氛。诗云:

长征二万五,衣服自己补。马儿跟着跑,生活最艰苦。

闲暇爱读书,年老心不古。遵纪是模范,谦逊与人处。

革命主义真,名利当粪土。大家贺徐老,共撰英雄谱。

几句话,把徐老的风范情操.描绘得惟妙惟肖。

(8)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激动万分,兴奋不已。吟了一首《咏原子弹》的打油诗:

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

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

这首诗寓庄于谐.风趣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9)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经历坎坷,性情旷达。幽默潇洒。66岁时.他曾自吟《墓志铭》一首: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谦慎的性格.豁达的胸怀.让人一目了然。

(10)还有一则趣事,是毛泽东主席为乔冠华写打油诗。

1972年尼可松访华后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中方由韩叙赴美建联络处,下榻于美国五月花旅馆,美方由詹金斯来华筹建,由乔冠华负责与之商谈。乔冠华与詹金斯谈判很顺利,高兴之中写了三句打油诗,征求第四句。当时毛泽东同志闻知,欣然续道:“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

欢欢喜喜詹金斯。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如此续诗呢?原来,1967年外交系统造反派要打倒乔冠华,让他到大街上卖小报,而小报的内容就是打倒乔本人。乔每次都把小报收起来不卖,然后用自己的钱换成小额钞票到造反派那里去交账,说报卖完了,还赚钱。后来毛泽东同志也知道此事。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如此续诗,显出对乔的肯定,堪称打油诗史上的一段佳话。

(11)冯玉祥驻扎徐州时,下令禁伐林木,贴告示如下: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12)北宋状元吕蒙正发迹前写过一首打油诗:

一碗清酒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

真可谓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呢。不过此人后来青云得路,成为一代名臣,可见牢骚一下,说不定灶君真的上达天庭。玉皇才发现了他的才能也未可知。

(13)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并附有一信。信中说:“敬奉琵琶,望祈笑纳。”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盒新鲜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lián)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见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诗自讽: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4)传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见路边坟墓旁翁仲(坟前石人),不识,问随行翰林学士,孰料此公亦拿不准,说是“仲翁”,皇帝明白以后,作诗一首对误答皇帝问话的翰林做了这样的处置:

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

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

此诗故意将每句最后两字颠倒,嘲此翰林学士之不学,而能朗朗上口,颇见文思之机敏。

(15)鲁迅曾仿崔颢《黄鹤楼》一诗描绘了日军逼近时达官贵人们借口保护文化,只顾抢运文物,不顾百姓及学生的丑态。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同“迫”)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另外,1924年,鲁迅与徐志摩同在北大任教(鲁迅教小说史,徐教英文),此时徐志摩热追“多才美女”林徽因而不得,就整天哭丧着脸,见了谁都“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装出一副病态。林与他本是朋友,平时相互来往并常有 礼品、果品、诗文之类的馈赠,并不存在爱情,他是剃头担子一头热。鲁迅对徐志摩这一作态很反感,加之徐志摩平日与胡适、陈西滢等人在一起,同属“新月派”,政见不同,鲁迅就与他开了个大玩笑,写下了这首诗。诗为: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 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 去罢!

鲁迅说它“拟古”是 “新打油诗”,是指它模仿东汉张衡《四愁诗》 的旧格式,用现在的大白话写出来的。

(16)如宋代诗人陆诗伯的《咏雪》: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17)诗人高敖曹的《杂 诗》:

坟冢地瘤肿,星宿天围棋。

开门屋张口,卷席床剥皮。

(18)清人钱咏《履园 丛话》载,浙人陈斗泉收到朋友赠送的金华火腿一块,因存放日久,煮不烂、咬不动、吃不 成,但又不得不表示感谢。故作打油诗云: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 煮一桶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 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心藏怒火,不便发作,不吐不快,故语多讽,以求心头慰藉。

(19)北京寿安山南坡的卧佛寺,有尊长 5米、重量50余吨的铜质卧佛。道光年间, 陕甘总督杨玉春游览到此,见到这卧佛,有所感,即吟诗四句: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像你样,江山谁人保?

批评语言风趣,但思想主旨严肃,是一首典型的打油诗!

(20)从前有个叫郑广的海寇,被朝廷招安后因同僚不甚礼遇,于是当众作诗曰:

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快人快语,直斥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之流。

(21)极为有趣的打油诗不能不提。一首是明代解缙写的《解嘲诗》: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据说是诗人四五岁时,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一首,回击众人以解其尴尬处境。

(22)这也是一首极其有趣的打油诗,是新嫁娘写的《逐客诗》:

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新婚之夜,闹洞房的宾客不肯散去,坚持让文才出众的新娘子赋诗。夜阑更深,新娘无奈,遂以诗代逐客之令,巧用双关之语,含蓄委婉,众人听罢乐不可支,哄然而散。

(23)广西三江县长宴请本县一位进士,席间众人只是向进士敬酒,受冷落的老师出于气愤,就对众人趋炎附势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讽 刺: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

敝 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

(24)古代官府公文往往使用“该”字 , 有时流于冗滥 ,或所指不明,或官腔十足 ,于是有人 作诗讽刺:

一纸公文九个该,一该该出是非来;

尔后 该员该注意,不该该处不该该 。

(25)在我国古代,数字入诗屡见不鲜。一些文思敏捷 的诗人,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诗中.读来别 有一番情趣。如纪晓岚的一首咏舟诗 :

一蓑一笠一 渔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上一下一来往 ,一人独钓 一 江秋。

全诗用了十个“一”字 .写出了渔 人的悠闲自在。

(26)讽刺昏官的一首诗 :

老爷坐大堂 ,衙役站两旁 。

为官清似水,——米汤!

诗先用三 句渲染 ,然后用两个字实现全然相反的转折,取得了强烈的嘲讽了效果 。

(27)倒是晚唐诗人崔护的书僮兴儿的一首“打油 诗”,很有点儿味道。去年,崔护在城外途经一座农 家小院,因为悦恋一位美女,叫书僮兴儿三次上前讨 水喝,以耽延时间。今年再来,不见了那位美女,十 分失落,遂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兴儿也 很有感慨,于是依葫芦画瓢吟了一首:

去年今日此 门里,人与桃花相映美;

今年若有佳人在,兴儿还喝 三碗水。

(28)元代文化“沙漠化”,杂剧和南戏中 的许多诗词曲白之外,大量无名氏的散曲中就有许多绝妙的打油诗。《[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

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

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

打得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29)清代乾隆也有一首类 似的打油诗,题为《咏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四片五 片六七片,

八片九片千万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30)传说朱元璋 打败陈友谅之后,来到一座庙前要进去,看门僧问他姓名,触犯了他的尊严,就在墙上题诗一首:

杀尽江 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妄自哓哓问姓名。

那口气,果然像,非同一般。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提出要来看当年题诗,既是为了重 温光辉历史,恐怕也不无向山僧报复寻仇的用意;其时题诗早被铲去,这可如何是好?山僧灵机一动,作 了一首阿谀皇上的打油诗: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这才幸免了杀身之祸。

(31)才子解缙也会拍马。 有一次,解缙陪朱元璋钓鱼,朱元璋久钓不获,很扫 兴;解缙说:“皇上,别看鱼儿小,却懂礼节呢。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 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 一笑,总算摆脱了尴尬的局面。

(32)明代流传下来的打油诗,其内容涉及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作者涵盖了官民工商僧俗 人等。徐文长的一首祝寿诗,如今许多人依然耳熟 能详: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 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

(33)从前.有个考生,在考场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采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涛,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个字这样,整首诗就成: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

(33)早年有个不孝之子,其父年老体衰后,便被其关锁在破屋之内,且只让老父吞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儿子遍吃珍肴。这事被老人看到后,他感伤无限,就吟出了《明日他儿饿我儿》的打油诗:

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

今日我儿来饿我,明日他儿饿我儿。

这首打油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为后世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

清代诗人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里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有一箍桶匠对儿子十分疼爱,怎奈年老体弱不能自食其力后,其子经常让他饿肚子,而把好饭留给自己的儿子吃。箍桶匠触景生情,感慨之余哼出打油诗:

曾记当年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凭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结论:

由于打油诗的首创者或曰首倡者张打油是个穷秀才,来自社会底层,故它反映的多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或普通人的所见所闻,在内容上接地气。但流行了一千几百年,后 来这种形式亦为达官贵人或上层文人所利 用,故在内容上也有所扩张,社会政治、社会 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在打油诗中也有所反映,与通常传统诗歌的内容有所靠近。

事实也证明,打油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

当代中国还有古琴大师吗?

首先说一下我认为的古琴大家的概念是什么?

古琴大家的概念是:第一,他们有代表性曲目,比如我们一说到《潇湘水云》,大家首先会想到龚一先生,他弹的潇湘非常有特点,充满了浓郁的个人风格;

第二,他要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第三,在古琴事业这方面有为公众做出很大的贡献。

个人觉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大家,所以说就大家而言,从这几个层面给大家说几位我知道的古琴大家。

本人在河南,先说一下河南的古琴大家:

丁纪园:女,1942年生于河南开封,现定居河南郑州,师从著名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学习古琴弹奏及琴学理论。打谱的琴曲有:《汉宫秋》、《风云际会》、《高山》、《楚歌》、《庄周梦蝶》、《佩兰》、《古怨》、《春山听杜鹃》、《宋玉悲秋》等。演奏风格:隽永端严,清丽凝厚。丁纪园先生策划、组织了如“中州派古琴曲打谱会”等多场重大琴事活动。发掘整理出了诸多中州派琴曲,推动了中州派古琴的传承与传播。

丁承运:男,1944年生于河南开封,师从古琴大师顾梅羹与张子谦先生,并从中州琴家陈仲巳、陈树三、黄松涛,中州筝家王省吾诸先生游。打谱发掘琴曲《神人畅》、《白雪》、《六合游》、《石上流泉》、《卿云歌》、《修禊吟》、《流觞》等十余首。为当代中州琴派、中州筝派的代表人。2003年,中国古琴成功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承运功不可没。文化部在组织申报材料时,丁承运是主要的文献提供者之一,文献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丁承运演奏的上古琴曲《神人畅》。

宋大年:男,1972年12月生于河南开封。自幼秉承家学,自1987年以来跟随母亲丁纪园先生学习古琴演奏及琴学理论至今,期间又受到舅舅丁承运先生和师伯顾泽长先生的指点,现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中国琴会理事、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宋大年先生打谱的琴曲有:《雁度衡阳》、《平沙落雁》、《南风畅》、《浪沧吟》、《搔首问天》、《潇湘夜雨》、《秋江夜泊》、《神化引》等,在历届打谱会上皆受到业内人士好评。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琴人,也是一位学者,他推出的《大年谈琴》琴史系列讲座更是在古琴界引起巨大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的这三位琴家其实是一家人,丁纪园先生是宋大年先生的母亲,丁承运先生是宋大年先生的舅舅,这三位古琴大家为古琴的推广和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江苏的古琴大家

龚一:男,1941年生于江苏启东,曾随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学琴,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他除了演奏、教学外还从事古代琴谱的发掘、研究及新曲的创作,打谱琴曲《大胡笳》、《大雅》、《幽兰》、《神人畅》、《山居吟》等二十余首;改编、节选了《广陵散》等古曲;创作了《梅园吟》、《春风》等曲,为古琴的普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刘赤城,男,1938年12月生,江苏南通人。中国古琴各大派系中之"诸城派"第三代传人,出版有《古琴名曲精萃》、《中国神韵》、《中国古琴发烧极品》、《国乐大师:诸城派一代传人--刘赤城》等多盘专辑盒带及CD唱片发行海内外。

裴金宝:1954年4月生于苏州望亭镇,师从古琴大家吴兆基先生,1986年,与吴老等名家创建吴门琴社,现为吴门琴社副社长。著有《中国古琴文化漫谈》、《龙―――赋予中国古琴神圣意味的文化内涵》、《阴阳学说与古琴》、《古琴修复》等。

马维衡:196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86年师从广陵派琴家胡兰、胡萌乾先生学习古琴,1994年成功研制了仿古断纹琴,得到国内外琴家及王世襄先生的高度评价,世称“马琴”。

吴文光:1946年生于江苏常熟,擅长演奏《广陵散》、《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墨子悲丝》、《幽兰》、《樵歌》、《渔歌》、《秋鸿》等著名大操。主要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有:《琴调》、《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虞山吴氏琴谱》、《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学记录法》、《“碣石调.幽兰”研究》、《“神奇秘谱.太古神品”探微》等。

吴钊:1935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家,师从泛川派古琴大师查阜西学琴,主要著述有:《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略》(合著)、《中国古琴珍萃》(主编)、《琴曲集成》(整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古琴基础教程》(VCD)及古琴演奏专集《忆故人》、《汉宫秋月》等。

吉林的古琴大家

李祥霆:男,1940年生于吉林辽源,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查阜西先生,出版唱片、录音带有《李祥霆古琴艺术》、《幽居》,主要著作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

浙江的古琴大家

姚公白:男,1948年生于浙江杭州,师从其父古琴大师姚丙炎,,代表作有"胡笳"系列、《广陵散》、《乌夜啼》、《孤馆遇神》、《秋宵步月》等大小琴曲数十首。又有自己打谱的《高山》、《鹤鸣九皋》、《泽畔吟》、《颐真》(均为《神奇秘谱》)等。

北京的古琴大家

郑珉中:1923年生于北京,原籍福建闽侯,寄籍四川华阳。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调入研究室后,选择以古琴为专业进行研究,在二十年间发表了二十余篇琴论,对于古琴的产生与发展;古琴的断代与鉴定;古琴的制作与修复等方面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其中《论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兼及我国的宝琴、素琴问题》一文获故宫博物院优秀论文二等奖。

赵家珍,女,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现居北京。师承古琴大师吴景略先生,并得到张子谦、龚一、吴文光诸师的精心指教。赵家珍的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界颇有好评,并且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上有影响的演出活动,曾被评为“世界一流演奏家”。教学之余,她还曾为《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多部影视片录制古琴音乐。

杨青,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1951年8月生人,定居于北京。现任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古琴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琴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音协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北京乐器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学社传统文化领域顾问。

天津的古琴大家

李凤云:天津古琴会会长,师从陈重、李祥霆、许健、李允中诸先生;1987年拜广陵琴派大师张子谦先生为师,深得广陵琴派精髓。2002年,李凤云和王建欣在北京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出,为古琴申报“世界口头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尽其所能。先后获得院级科研项目《古琴教程》和市级科研项目《近代天津琴人》。

四川的古琴大家

曾成伟:1958年4月18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国音协会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与制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成伟十五岁师从外祖父、“蜀派”著名琴家喻绍泽研习古琴,为蜀派古琴大师张孔山第六代传人,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一。

上海的古琴大家

戴晓莲:出生于上海,少年时期随叔外公、著名广陵派古琴家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深得其旨。198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生导师。开设古琴专业教学、古琴音乐文化专题理论课程,担任研究生、留学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福建的古琴大家

陈长林:1932年出生于福州,14岁起学琴于闽派琴家陈琴趣(陈先生之父)及表姨吴子美,后又根据唱片自学古琴。尤其精通打谱,1958年以来已发掘(打谱)有《胡笳十八拍》等五十多首琴曲,其最具代表性的有《龙朔操》等。另外,他从其他乐器移植的琴曲主要有《春江花月夜》等。

陕西的古琴大家

李仲唐:1933年生于陕西西安,师从吴景略和查阜西。李仲唐热心于琴事,曾多次举办古琴讲座,并曾为《桃花扇》、《李清照》、《东陵大盗》、《天宝轶事》等十余部影视片担任古琴配乐。

谁可以被称为大师?

简单地说,内家拳是一种区别于肌肉紧张发力的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方式,内里是由心肝脾肺肾生成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蓄发主要以心的能量为主,故称为心力),外部是由周身整体静态的拧裹、折叠而生成的动态的屈伸、束展的能量蓄发(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并且外部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是由内里的心力驱动出来的,此为拳论中所述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为君,骨肉为臣。

所以内家拳不仅仅是外形动作---------如果习练不出内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而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出内家拳的外形动作,那就不是内家拳---------内家拳的外形动作不比任何其他拳术动作高明。

对于心肝脾肺肾生成的五行能量蓄发,已经由于将传统武术向表演化发展的错误导向而导致失传,被现在许多很自负的人怀疑。

肺能呼吸心能跳,五脏六腑都是具有能量的,这个不用怀疑。内家拳就是要习练出五脏六腑的“先天之气”的能量。简单地说,含胸呼吸,两肺抱心,此时吸入肺部的空气不能扩张胸部而被迫向下压缩肝脾两肾,将心肺能量运行到会阴以上一寸之处,心力在此处会发热,此处为人体丹炉。心力在丹炉呆两三年,就会使两肾的能量上行。于是心力下行肾力上行就实现了五行能量在小周天既而在大周天运行,而周身就会被五行能量驱动做出拧裹、折叠、屈伸、束展的能量蓄发,此为拳论中所述的六脉溶下二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心力在周身经络中运行,能够形成一根能量筋,身体被这根能量筋抽动而生成外形动作,此为易筋。将来敛气入骨后为易髓。

以上心肾交合而生成五行能量的过程,大家只要练了就有,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其中的科学道理需要由人体科学界去研究。

从控制呼吸之气习练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是一个由呼吸之气习练出“息”的过程。息为通心之气(即五行能量蓄发),即心力。所以内家拳以呼吸之气习练出通心之气的过程有三个,即调息、息调、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当气息合一后,息(心力)在周身六脉中运行就如同呼吸之气在周身运行一样,能够达到呼吸以踵的程度,即心力下行到脚而形成五行能量在大周天运行。所以,气这个字在内家拳论中的本质就是能量的意思。

内家拳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意。意不是意念或者大脑意识,意念或者大脑意识是做不出任何能量蓄发的。

程序员能够眼看屏幕手敲键盘,女人能够眼看电视手织毛衣-----------这种手不受大脑意识控制而能够独立作业的功能就是意。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意就是“肌肉记忆”。

但是肌肉记忆是过于简单的,是不能应付技击中的千变万化的,所以,高层次的意是:心之所发也!(李洛能形意拳论语)。即高层次的意为周身整体对于内里心力做出的周身整体折叠、拧裹、屈伸、束展的条件反射。心力运行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要做出折叠、拧裹、屈伸、束展的能量蓄发。

内家拳为什么要练出意?

因为人体正常的能量蓄发方式为肌肉紧张收缩的能量蓄发,习练内家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换力”的过程,将肌肉的紧张收缩发力更换为周身整体折叠拧裹屈伸束展的发力(即外三合),如果不能将外三合习练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即练出意),那么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

许多练内家拳的,在习练过程中感觉很好,可一上擂台就只会打王八拳,这就是没有练出意!

周身整体折叠、拧裹的具体体现就是三节动,周身每个三节都要进行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就会形成周身整体屈伸、束展的内家拳特有的能量蓄发方式。

外三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外三合不是要求外形动作整齐划一,散步、舞蹈、体操等运动都很容易达到外形动作整齐划一的程度,但那不是功夫。外三合是要求手足膝肘肩胯这六个能够形成身体所有外形动作的部位(周身三节)要以统一的折叠、拧裹的方式进行屈伸、束展的外部能量蓄发的。实际上内家拳就是要抛弃每块肌肉紧张收缩的能量蓄发,将周身整体视为一块巨大的“肌肉”,让周身整体这块巨大的“肌肉”以统一的折叠、拧裹、屈伸、束展的方式进行能量蓄发----------由于人体每块肌肉的排列方向不同就导致了人体无法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蓄发出极致的能量和力量-----------所以,内家拳是为了追求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蓄发而被发明出来的!

抛弃了每块肌肉紧张收缩的能量蓄发而让周身三节进行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就意味着要让周身肌肉在不紧张收缩的状态下做功,这在常人来看是不可想象的-----------大家知道丹道之术中有一句话叫静极生动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旦习练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五行能量就会使得身体在肌肉不紧张收缩的状态下生成动作---------这就是内家拳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六脉溶下二气”的原因!

以上过程,就是内家拳发明人在拳论中所描述的内容。

但是很可惜,由于将传统武术向表演化发展的错误导向,催生出来一批“演员”级别的大师宗师,这些演员级别的大师宗师是从来不看内家拳论的,因为演员与武学是两个不同的行当,假大师宗师是看不懂内家拳论的,更不会按照内家拳论去习练内家拳----------这就是在内家拳遍地开花的同时却没有人能够看懂内家拳论的原因。

这些假大师宗师因为看到内家拳论中有一个意字,就理解为意念;看到内家拳由三节动而无肌肉紧张发力那样的抽扯之形,外表是松的,就理解为松懈(不能进行能量蓄发的松就是松懈)。所以,在这些演员级别的假大师宗师的糟蹋之下,在全世界的技击术都在习练巨大的能量蓄发和打击力量时,唯有我们的内家拳在习练荒唐的、反科学的“意念”和“松懈”!

所以,内家拳想要振兴,第一步就是要消灭那些演员级别的假大师宗师----------任何不按照内家拳论练拳的、不讲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的、任何只以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论拳的,都是假大师宗师!

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方法看一看,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真正的内家拳大师。

答案就是:没有了!

并且,现在被人们奉为或自诩为大师宗师的人,却正是糟蹋太极拳的元凶!

我正在主页作品中用视频介绍内家拳论,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看看真正的内家拳是什么样的。能够来沈阳的,我义务传授内家功夫。

请列出古代丝绸之路史上十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提起丝绸之路上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我想:

第一位当然是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汉代的张骞。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许多新奇的物种,比如汗血马、石榴、胡麻等,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而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杂技也在当时传入中国,这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位和第三位我要说说卫青和霍去病,如果说张骞是“凿空西域”的人,那么卫青和霍去病则是为汉朝控制河西走廊,奠定西域通道的重要标志性人物,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从此以后大汉在西域声名远播,不可一世的匈奴则从此走向衰败。

第四位当属东汉时期的班超,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一路下鄯善、抚于阗、克疏勒,南征北战,使塔里木盆地南缘各地重归东汉王朝所属。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捍卫了“丝绸之路”,巩固了西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五位则是甘英,甘英为班超的属吏,随班超转战于西域。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是史料记载创造丝绸之路终点的人,是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

第六位和第七位我将荣誉颁给玄奘和法显,玄奘和法显首先都是一个佛学家但同时也是位旅行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中原文化一路向西传播给西域诸国,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再一次加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同时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第八位是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西域,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第九位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缩短了地球的距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第十位就是郑和,郑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奠基者,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中国拥抱外部世界的象征;郑和以多元宗教文化为先导,打通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航海事业铭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名族精神。

马季有什么代表作了?

马季先生作为新中国相声第一人,应该也是原创相声第一人。

怹的作品太多,随便说几个吧,挂一漏万,请海涵。

我把《友谊颂》放在第一位。

现在听着也许会觉着没意思。

参照《降神会》、《宇宙风》、《土耳其抓兵记》等同一时期的相声。

作为七十年代初的断层时期,当时如果没有这段相声的出现,都是《降神会》这样的节目,进入八十年代,您可能压根就听不着相声了。

《五官争功》

群口相声的巅峰。春晚上讽刺力度最大的三段相声之一,另外两个是《电梯奇遇》和《巧立名目》。当年的春晚,尺度比现在大的多。

《一个推销员》

也有叫《宇宙牌香烟》的。这几个字我用普通话是说不出来。

这段节目是不是相声,存疑。

但是开启了春晚乃至所有晚会的相声小品时代。

《找舅舅》

如果您知道这段相声创作于1958年,就知道为什么能进前五了。

是不是有点儿细思极恐?

《传谣》

神作。这段“超时代”的相声,对之后网络时代的预测之神准,现在看来让人目瞪口呆。

“我就是马季,他能下蛋吗!”

《吹牛》

《百吹图》,典型的子母哏节目。

对子母哏的节目许多人误解很大。捧逗的节奏要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后一句要始终压着前一句的,才叫子母哏。

《吹牛》就是范本。

底太好了!

“咱们吹牛的人都不要脸了!”

《富了以后》

改编自杨振华先生的《如此大款》。

马老后期与刘伟互为捧逗,这段之后,马老就开始淡出舞台。话说马老师真喜欢刘伟啊!

其他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

有人会问,马老最擅长“歌颂型”相声啊?

其实在马老所有的作品中,歌颂型相声占不到三分之一。

至于原因:

第一,“歌颂型”相声其实不是马老的主要创作方向,马老创作“歌颂型”相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歌颂型”相声太难。创作难,演起来也难,别人搞不出来,搞出来也没有马老的好。所以有了错觉。

说马季先生只会“歌颂”,是冤枉怹老人家了。

不过姜昆更冤。

以上……

济南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 。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协助李世民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罗士信(约600年―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张起岩(1285年-1354年),字梦臣,祖籍章丘,移家禹城,后定居山东安丘,他是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李开先(1502年9月28日--1568年3月13日) ,汉族,山东济南人。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