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中国传统歌舞代表作品有

一、田园有宅男唐朝最好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二、边塞多愤青初唐诗人陈子昂有一首《登幽州台歌》就是一首忧愤之作。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归帆去棹残阳里。叹门外楼头。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中国传统歌舞代表作品有,请问舞蹈里的转有哪几种?

芭蕾的:二位转、四位转、空转、平转。男的:旁腿转。女的:挥鞭转。 古典舞:跨腿转、吸腿转、探海转、空转、平转。男的。旁腿转。女的:挥鞭转。 训练方法: 首先在做转体动作时,身体要与地面保持垂直一线,转动时要收腹、立腰、后背收紧,用脚掌作为转动轴心。其次在转体前头部要确定一个目标,转体时,头先不转,当转体结束时才甩头,这样便于辨别方向和保持躯体稳定。最后,在转体时,支撑脚要有力,要控制全身各部位肌肉,借助脚跟和膝盖伸直的力量来帮助转体.至于你说的另一只脚虽然没有用力,但不是悬空的,所以不会难看。

有人对唐诗宋词做了总结?

问题:有人对唐诗宋词做了总结,你知道分别的代表作吗?

唐诗基本可以总结为: 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 宋词基本可以总结为: 小资喝花酒。老兵坐床头。知青咏古自助游。皇上宫中愁。剩女宅家里。萝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MM在青楼。

前言

题主引用的这种唐诗宋词的标签,其实还是挺有特色的。当然,如果一定较真的话,不能把所有的作品分门别类的套进去。

不过,这种标签,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欣赏唐诗宋词。

一、田园有宅男

唐朝最好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不过一定要说他们都是宅男的话,当然有些偏颇。

但是说起田园诗,自然要提到陶渊明,他辞官隐居后,虽然经常出门种地,毕竟不在出远门了。《饮酒》组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其中第五首最脍炙人口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辞官后,还是有出仕的机会的。东晋灭亡后, 曾经的康乐公谢灵运宁可降为侯也要在刘宋作官,陶渊明的好友颜延之也在新政权里担任要职。但是陶渊明却不为所动,安心地”种豆南山下,但使愿无违。“说田园有宅男,形容的挺恰当。

但是唐朝的王维并没有辞官种地,孟浩然虽是布衣,但是几次出来追求功名不成,说他们是宅男,多少有一点牵强。

二、边塞多愤青

初唐诗人陈子昂有一首《登幽州台歌》就是一首忧愤之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确是愤青的感受。

但是也有很多慷慨激昂之作,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有壮士奔赴沙场前的幽默之作,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咏古伤不起

古今怀古,作今昔之比的时候,难免感慨万端,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古人作今昔之比的时候,常常有今不如昔的感慨。如唐诗中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但是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比得了唐太宗呢?

但是这种感伤,在主席的笔下见不到,如《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种向下,一种向上,两种境界您更喜欢哪一种呢?

四、送别满基情

送别有男女之别,男子之间的送别诗词非常多,很多诗人的作品大部分写送别。名作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除了唐诗,宋词中送别作品也非常多,如辛弃疾《满江红 其八 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五、小资喝花酒

宋词中婉约词,多是才子佳人,名作如《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秦观的《忆秦娥》可以算是喝花酒的代表作:

蹄踏遍曲江花,曲江花,宜春十里锦云遮,锦云遮。水边院落,山下人家。

茸茸细草承香车,金鞍玉勒争年华,争年华。酒楼青旆,歌板红牙。

其实唐诗中也常见,唐朝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六、老兵坐床头

看到这五个字,想起的是辛弃疾和范仲淹。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老兵回想当年的风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老将军还在戍边的城池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七、知青咏古自助游

我首先想到的是姜夔《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八、皇上宫中愁

善于填词的皇帝,第一当属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是李煜为思念弟弟而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九、剩女宅家里

闺怨,也是婉约一派的主要内容,如晚唐的温庭筠有《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朱淑真有《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十、萝莉嫁王侯

少女嫁给王侯,这个不知道。

十一、名媛丈夫死得早

这句明显指李清照,新婚之后,李清照与赵明诚琴瑟相和,当时的词风是这样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南渡以后,经历了家破人亡以后的老年李清照,其词风是这样的,《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十二、MM在青楼。

周邦彦有《少年游·并刀如水》云: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张端义《贵耳集》记载了一个故事,宋徽宗悄悄跑到了青楼快活:

“道君(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

结束语

题主的问题中,引用了网络上对于唐诗宋词的一段戏谑之语,总体来说还是概括得挺准确的。

不过第十条不知道说的哪一个故事。唐诗中倒是有一首,王昌龄《闺怨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老街味道

为什么说武术是中国特有的舞蹈?

谢谢邀请,传统武术之所以被戏称为传统舞术,是因为传统武术本身和传统武术的练习者自己造成的,首先,传统武术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是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理念上传统武术分内外家拳,这里要着重说说内家拳,内家拳的习练者最爱说的整劲,穿劲,崩劲,缠丝劲这些都是意淫的产物,不管是来源于武侠小说还是来源于大师口耳相传,这都是不存在的,因为物理力学原理上根本说不通,一群传武习练者拿着不可能存在的东西自以为是的训练,能练出什么来?正因为这不切实际的训练理念,所以也产生了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例如扎马步,无论你扎多少年马步,都增加不了实际格斗时的功力。另一方面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和传播者对传武没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嘴上说爱国,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武术就是无敌的,打不过人是因为规则限制,这其实就是自欺欺人,传统武术的现状就像晚清政府,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同时也像晚清时期的义和团,愚蠢无脑,狂妄而又脆弱,现代格斗早已无数次证明格斗三大要素:力量,敏捷,抗击打能力。任何搏击术离开这三样都脆弱,不堪一击,而我们国家的传武大师们没一样能行,所以自然就不能打,顶级格斗拳台上你能看到拳击,泰拳,空手道,柔道,桑博甚至跆拳道,可你永远看不见所谓的内家拳,你看不到太极,看不到形意,看不到咏春,看不到传武大师口中无敌的一招半式,这就是传武的现实,传武只能打打套路自娱自乐,锻炼身体一下,所以被人戏称为舞蹈或者健身操。

请推荐几首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能陶冶情操的,推荐如下:

1、《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完成于1901年。这部作品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确立了他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2、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

3、《A大调第七交响曲》(Op.92),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811年至1812年创作的交响曲,题献给莫利兹·冯·弗里斯伯爵,并于1813年在维也纳首次公演。《A大调第七交响曲》又被称为“舞蹈性交响曲”,它着重描写了人民的凯旋和欢乐,贯穿着一种舞蹈的特性,给人以一种宏伟壮丽、精力充沛的感觉。该曲表现了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这也是贝多芬一生所努力追求的理想。

久负盛名的孔雀舞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

孔雀舞是傣族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瑞丽、潞西、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等傣族聚居区。从东汉时起,能歌善舞的傣族人就派遣使者到洛阳,给皇帝表演歌舞、杂技等。

孔雀舞相传是1000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学舞,后来经过不断改良加工流传下来。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就是凭借“孔雀舞”而闻名,至今活跃在舞台。民族舞可以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灵魂,1990在第11届亚运会闭幕仪式上,杨丽萍独舞《雀之灵》从此扬名海内外。

孔雀舞也是少数民族宗教仪式中的一部分,像傣族有名的"泼水节"或者其他节日,凡是众人聚集的场所,傣族人都打起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孔雀是傣族的"圣鸟",象征吉祥幸福。舞跳得好,源于舞者对孔雀细致入微的观察。

传统孔雀舞也是由男性来跳,背后背着沉重的翅膀道具,而男性的身姿和受这些道具的束缚,往往限制的了舞者的身体舒展,也无法更灵动地表现孔雀的样子。后来编舞者突破传统,以女性为主来展示孔雀的灵动魅力,并去掉了沉重的翅膀道具,用缀有孔雀翎羽的长裙替代。改变后的舞蹈于1956年首次在全国舞蹈会演中亮相。

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由一到两人,一个打鼓伴奏,一个人表演,鼓打得好的人必定也是会跳的。表演者往往事前没有排练过,全屏感受。打鼓者引导舞者,亮出绝技。舞者也会带领鼓者为自己伴奏。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认识民俗君请加微信:beijingminsu

中国古代有哪些音乐家?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乐器在手天下我有。音乐家没乐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分类

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按照“八音”,可将中国古代十大乐器如下分类:

“金”类:钟

“土”类:埙(xun)

“革”类:鼓

“丝”类:琴、瑟、二胡、琵琶等

“匏”类:笙

“竹”类:箫、笛等

乐器介绍

古琴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参见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为五弦之琴,或云为神农(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纲鉴易知录》:伏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绠桑为瑟。《说文》:琴,苞牺氏所作弦乐也。《帝王世纪》: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征羽之音。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琴发明的地点在今鲁西豫东地区(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阳,神农之都在今山东曲阜)。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 “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古代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

瑟,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鼓的出现比较早,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为例)。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笙

笙,古称卢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笙的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 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埙在古代是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埙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

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 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琵琶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琵琶,本作“批把”,拨弦乐器。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一书中曾有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名古文的意思是:琵琶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琵,向后挑进称做琶;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琵琶)。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