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乔姆斯基代表作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3.《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洪子诚、刘登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7.《当代文学关键词》洪子诚、孟繁华主编,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43.《语音学教程》林焘著。...

乔姆斯基代表作品,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相册书?

一、 文学院中文系本科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必读书目:1.《中国古代神话》,袁珂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2.《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3.《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5.《楚辞今注》,宋?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6.《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沅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7.《赋史》,马积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8.《中国骈文史》,刘麟生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9.《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10.《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11.《中国文学精神》,徐复观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12.《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3.《唐宋名家词论稿》,叶嘉莹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4.《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5.《说文解字》,(汉)许慎著16.《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17.《汉语音韵学》,王力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18.《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19.《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20.《训诂学概要》,齐佩熔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21.《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2.《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23.《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4.《鲁迅学术论著》,吴俊编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5.《中国现代文学大系》第一卷(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6.《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27.《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8.《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29.《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转变》,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30.《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1.《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严家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32.《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孙玉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3.《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林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34.《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董健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35.《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6.《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洪子诚、刘登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37.《当代文学关键词》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38.《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9.《汉语词汇》,孙常叙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40.《汉字学》,王凤阳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41.《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42.《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43.《语音学教程》林焘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4.《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5.《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46.《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47.《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48.《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9.《语法理论纲要》,范晓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50.《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版52.《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53.《中国理论语言学史》,邵敬敏、方经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54.《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5.《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6.《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57.《中国散文史》,郭预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8.《文心雕龙》,刘勰著,齐鲁书社1988年版59.《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60.《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1.《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62.《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63.《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4.《欧洲文学史》(四卷),李赋宁总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65.《西方文论选》(上、下),伍蠡甫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66.《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7.《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71.《当代语文教育学》,刘淼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7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3.《语文教材别论》,李维鼎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4.《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7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76.《语言论》(中译本),[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77.《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78.《语言论》(中译本),[美]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79.《句法结构》(中译本),[美]乔姆斯基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80.《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有旧版)81.《诗学?诗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82.《审美教育书简》,[德]席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3.《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84.《美学》,[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85.《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苏]巴赫金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86.《文学理论》(修订版),[美]韦勒克、沃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87.《金枝》,[奥]弗雷泽著,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88.《艾略特诗学文集》,[英]T?S?艾略特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89.《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六分册),[丹]勃兰兑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97年版90.《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论文集》,[德]尼采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版91.《镜与灯》,[英]艾布拉姆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92.《存在与时间》(修订本),[德]海德格尔著,三联书店2006年版93.《真理与方法》,[德]伽达默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94.《小说修辞学》,[美]布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95.《当代叙事学》,[美]华莱士?马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96.《现代小说写作技巧》,[英]乔纳森?雷班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97.《语言的艺术作品》,[瑞士]沃尔夫岗?凯塞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98.《符号学美学?写作的零度》,[法]罗兰?巴特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99.《现代小说美学》,[美]利昂?塞米利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00.《小说鉴赏》,[美]布鲁克斯?华伦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么启蒙宝宝英语?

小朋友未来必备的两项应用竞争技能,英语和编程。对于英语现在家长越来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期间很多孩子都在接触英语,领跑,但语言的学习不在于领先多久而是坚持,日积月累。

无论选择上或不上培训班,家庭内部熏陶都不可缺少。下面说几个普通家长适合的方式:

一、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启蒙兴趣为主

必选的就是儿歌《鹅妈妈》《simple English song》在家中反复播放,这些儿歌的韵律感非常强,遇到宝宝要求反复播放的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重复播放。一点不夸张的说,有些儿歌我们家重复听了500遍,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这对孩子的专注力,语言发育也都有很大帮助。

二、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开始接触自然拼读和分级读物

市场上有非常多的入门书籍,选择一套精学,再选择一些分级读物配合看。配套有光盘,或者点读笔,妈妈英文不好也没关系,可以跟宝贝一起学习。

书籍太多了,需要的家长可以私信我要书单。这个阶段完成后孩子已经具备了日常交流的词汇量,可以根据孩子情况选择配合培训机构锻炼口语表达。

三、上了小学以后就要开始深入语法的学习了,如果孩子在前两个阶段基础打的不错,这个阶段配合线上辅导班

很轻松就能度过。

其实所有的学习不仅仅英语,关键在于专注和坚持。前期家长的陪伴并比发音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怕说错。当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乔姆斯基在西方的地位?

在学术领域,乔姆斯基有着毋庸置疑的地位,被誉为“最重要的在世的学者”。

据MIT的一项统计,他是1980-1992年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人文类作者,各种奖项捧到手软,拿过和平奖、进过人工智能名人堂,他的语言学理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语言和思维的看法。

然而似乎就像伟大的文学作品,因为抓住了本质问题而不受时代限制,乔姆斯基的理论也不受学科范围的局限,广泛地“跨界”到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甚至音乐理论......

据说,还有人将乔姆斯基和冯诺并称为“计算机之父”。虽然学术成就几乎得到了一致的赞赏,但身为美国公民,乔姆斯基对祖国的批评依然毫不留情。

虽然支持者将他封他“人民英雄”,认为他鼓舞了全世界为自由奋斗的人士。但他也因为激进的政治思想遭到攻击,主流媒体却将他称为“知识分子中的叛徒”,扣上“反美仇恨引领者”的帽子。

你认为哪本书最适合孩子英语启蒙?

孩子英语启蒙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有一个疑惑: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英语启蒙书籍呢?正所谓,英语启蒙阅读的培养,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英语阅读书籍,那么什么是合适的英语书籍呢?看看萌萌习语趣味启蒙英语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第一条毫无疑问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孩子感兴趣才会有持续阅读的动力和激情。那么第二条的话,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学习水平,即难度适宜。

如果英语阅读书籍太难,读完了孩子也无法理解,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兴趣;如果英语阅读书籍太简单,则缺乏挑战性,对于孩子英语启蒙阅读水平的提高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诞生了“分级读物”即根据孩子阅读登记的评估,帮助孩子选择最合适的难度等级,保证阅读效果。

选择合适的英语书籍的时候,如果在学校还好,可以征询老师的建议,但如果是在家,家长和孩子如何才能知道一本英语书籍的难度是否适宜自己呢?不要慌,萌萌习语趣味启蒙英语提供一个绝佳的办法——Five Finger RUlead,即五手指法则。

五手指法则指的是:随便找出一本英语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一页,让孩子试读,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个单词卡壳了,就竖起一个手指;如果五个手指都竖起来了,这页还没有读完,则说明该书太难了;如果读完这一页一个手指都没有竖起来,或者只竖起来一个手指,则说明这本书太简单了。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单词卡壳”的概念,是有一个界定范围的,即孩子能够把英语单词的音准确的说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孩子理解其含义或者阅读很流畅,毕竟是第一遍阅读。对于英语启蒙来说,阅读流量是首要目标,理解阅读内容是未来所需要做的事儿。

根据五手指法则,如果是3个左右的手指,则说明这本书是最适合孩子去阅读的,太简单的书,对于孩子而言能够流利的读完、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但是对于孩子英语启蒙的提升帮助是不大的,要让孩子能够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样才能够激发孩子的挑战性。

国内的孩子和国外的孩子,英语启蒙的环境差距终究还是很大的,国外的孩子一般从0岁开始就由妈妈陪伴着进行亲子阅读了,到三四岁的时候通常具备能够自主阅读的基础和能力;但是国内的孩子大多无法进行亲子阅读,即便是学汉语的时候,也鲜有价值能够做到陪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了,当孩子达到4岁的时候,虽说已经到了自主阅读的年龄,但是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是较差。

为了弥补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通过五手指法则选择难度适宜的书籍就显得异常重要。难度刚刚合适的英语书籍,且孩子能够对该书籍感兴趣了,两条原则都具备的情况下,孩子就能够做到对这本英语书籍爱不释手,对于未来进行自主阅读和英语启蒙的进阶,意义非凡!

20世纪著名哲学家?

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在他的全球性畅销书《魔术师时代》中,唤醒了20世纪20年代的哲学,随着哲学一道被唤醒的还有这一整个时代:一个多彩生活与经济危机交织的年代,一个“一战”刚刚结束、纳粹主义正在酝酿的年代。

哲学家本雅明、卡西尔、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置身时代的“风暴之眼”,在不同的视角上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彼此相联,且紧张、勇敢又饱含热情的哲学冒险。

正是他们那生活与思想的双重突围,让德语在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次成为思想的语言。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重要代表,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著有《存在与时间》《林中路》《什么是形而上学》《通向语言的途中》等。

海德格尔一面在黑森林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风暴,建筑自己的小木屋,一面审时度势,在学术界平步青云,并经受着他与汉娜·阿伦特的爱情冲击。

绝大多数人的沉沦倾向并不是由于缺乏理智能力,而更多是得归责到一种追求生存舒适性的偏好。简单来说,大多数人一辈子更喜欢避开自己,而不是认真寻找自己。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哲学家、思想家。著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单行道》等,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跌跌撞撞的本雅明在卡普里岛疯狂迷恋上了一个来自拉脱维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也正是这段爱恋使他成了一名革命者。

每个现代的此在都处于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即‘自由’和‘命运’。如果存在真正的自由,那么命运力量在人类意志面前最终就是无力的。而如果是命运格局占据了优势,那每种自由和选择就都仅是表面现象——特别是包含道德含义的概念‘罪责’在其应用中就变得空洞了。命运不识罪责,只识赎罪。自由不识赎罪,只识责任。

恩斯特•卡西尔,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被视为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堡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自由与形式》《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语言与神话》《人论》等。

卡西尔在阿比·瓦尔堡的图书馆中获得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并在日渐抬头的反犹主义风潮中笃定立场,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人应当具备这样的基本能力:在最危急的状况中忠诚于自己的哲学理想,要把自己的哲学理想尽可能清晰可见地展现给他人。而对于卡西尔来说,这个哲学理想就是:要尽可能独立自主地显示自身。让自己成为生活的积极创造者,而不是一个纯粹消极的生活伙伴。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著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前者影响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逻辑实证主义,后者影响了日常语言学派。

天才维特根斯坦是亿万富翁之子,他在剑桥被誉为哲学的上帝,而这样的天之骄子却来到上奥地利州偏远地区担任乡村小学教师,过着完全赤贫的生活。

澄清或者治疗的哲学过程必须接受的形式是:持续耐心地整理、阐明和判断出现的混乱。这种哲学过程的主要方法在于,在回忆中唤醒自己,想想人们是在哪些上下文中真正有意义地使用了哪些语词。哲学思考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回忆。

四位哲学家给时代打下了自己的烙印,其思想力量穿透百年,我们至今生活在他们的启迪下。

你认为核武器的出现是福是祸?

震古烁今的核爆炸

“这光亮仿佛是从地球深处出现的。人世间没有这样的光,它是众多太阳聚合的光!这是一次震古烁今的日出。只见硕大无比的暗紫色太阳在一秒钟内升高2500多米,而且继续上升,直至云层,那耀眼的光辉照亮了大地和天空。这个直径几乎有1500米的巨大火球在上升时改变着颜色,由暗紫转为橘黄,同时球体扩展、增大——仿佛一种被束缚了亿万年的自然力被释放出来了……”

《人和原子》一书的作者、新闻记者威·劳伦斯,因为亲眼目睹了1945年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恐怖场景,写下了上述生动的文字。

那时,他还看见一个庞大的云团随着火球升离地面,开头像一根擎天巨柱,而后奇妙地渐成蘑菇状,并很快地变幻着、升高着。他事后回忆:

“在这短暂、但显得十分漫长的片刻,你听不到一点儿声音。随后,寂静中爆发出巨响,霎那间我们刚才见到的情景又在轰响声中再现……仿佛数千枚重型炸弹同时在一个地方炸开!荒原上响彻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山谷中传来了回响,声音反复震荡,大地在脚下颤动,如临一场地震。”

蘑菇云消散之后,劳伦斯跟着科学家们乘坐内壁镶嵌铅板的坦克向爆炸现场疾驰而去。他们面对的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原野:搭载原子弹的钢塔已经在瞬间无影无踪,爆心周围半径700米内的沙地因为高热高压,沙子变成了一个玻璃状的大盘子,而半径1.6公里以内的所有生物包括响尾蛇、仙人掌和荒草全部化为乌有。爆炸的巨响,在160公里以外都可以听到,290公里之外的城市竟然也有玻璃被震碎,整个美国西南部都能感觉到这一爆炸……

劳伦斯妙笔生花,但关于那次核爆的科学报告表明,他对于核爆的描述并没有丝毫的夸张。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都觉得这种力量太恐怖了。当劳伦斯缠着问他在爆炸时刻有何想法,他向记者投来阴郁的一瞥,引用了一段经文作答:

“如果成千个太阳,在天空中一齐放光,人类就会灭亡,大地便要遭殃。”

如此摧枯拉朽的人类第一枚原子弹,当量仅为2万吨。但如果换成同等威力的TNT炸药,则可以装满2000辆载重10吨的大卡车!让人唏嘘的是,现在,几乎任何一枚战术核炮弹、核地雷都远远地超过了这个当量。美国24小时在海底巡弋的三叉戟战略核潜艇,上面携带的24枚潜射导弹,当量都是百万吨级的!一座特大型城市只需用一枚百万吨级氢弹就可以从地球上完全抹去。

描写当年广岛和长崎原子弹屠杀惨状的各种作品早已汗牛充栋,这里毋庸赘述。许多促成核武器诞生的科学家以及参与当年投掷核弹的军人都痛悔终身。爱因斯坦在核弹投掷到广岛、长崎之后曾向友人表示:写信向罗斯福推荐制造原子弹,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曾同意使用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了解到广岛和长崎的巨大灾难之后,也在精神和道义上感到有愧,为此他曾经建议取消原子武器研究所。有一次在白宫,在杜鲁门总统面前,他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他说:

“我感到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

正是在这种良心的谴责下,美国约有1000多名科学家组成了美国反对核武器的舆论核心力量,而奥本海默是其中最为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曾参加过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气象侦察机长鲍勃·伊瑟莱少校内心十分痛苦,因为是他通过对几个备用城市的气象筛选,最终决定了对这两个城市“死刑”判决的命运。而曾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一名投弹手忏悔说:

“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

可是,在忏悔的另一面,国际上核军备竞赛却愈演愈烈,使得世界核武库总量与日俱增,足够毁灭数以千计的大城市,甚至整个地球若干次。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西方科学家开始担忧,核大战一旦爆发,少数的幸存者也很难渡过寒冷、黑暗的“核冬天”:大约20天的时间内,天空将比阴霾密布还要黑暗,烟尘阻隔了阳光,大地变得比寒冬还要严酷,万物停止生长,河流结冰,动物死于饥饿和寒冷。

令人发指的核污染

即便核爆没有发生,制造和储存核武器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核污染也是令人发指的。俄罗斯美丽的叶尼塞河就为此开始了噩梦。40多年来,来自上游的神秘污染物渗入到了叶尼塞河的每一个角落——河床泥沙下、河中小岛上和肥沃的冲积平原中。污染物包括钚-239铯-137和锶-90。在叶尼塞河下游的各个村庄里,患白血病的儿童、得乳腺癌的妇女以及基因变异的动物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尽管如此,居住在下游的几十万居民都觉得无可奈何,因为几十年来根本不知道造成这些神秘污染的源头在哪里。

其实罪魁祸首正是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的3个秘密核武器城:库尔宾斯克65号、图姆斯克7号和克拉斯诺亚拉斯克26号。它们的名字在哪一种版本的俄罗斯地图上都找不到。自从建立这3座城市起,它们就为祖祖辈辈居住在叶尼塞河畔的居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1957年,位于叶尼塞河畔乌拉尔山中的图姆斯克7号发生爆炸事故,一个装有924加仑放射性物质的储存罐发生泄露,但叶尼塞河畔的居民们全都被蒙在鼓里。克拉斯诺亚拉斯克26号是二战结束后就建起来的生产钚的工厂,工厂的两座核反应堆就修建在650英尺深的大山底下,都是采取水冷却处理,但冷却的废水直接排入了叶尼塞河。1992年冷战结束后,这里的两座反应堆先后关闭。然而,更大的错误在此刻发生了:这里的工程人员竟然把数百万立方米的放射性废料全都注入地层深处,结果不仅污染了叶尼塞河的表面径流,而且直接威胁到叶尼塞河整个流域的地下水资源!

核材料还具有化学毒性。因为食物链的积累、富集,核污染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类遗传基因链条不可逆的破坏,对此,现代医学还束手无策。例如,对北美哥伦比亚河水进行的放射性分析证明汉福特原子工厂制造原子弹的钚随废水流入河中。这条河水的放射性并不明显,但是河流中浮游生物的放射性则高出其他河流同类的2000倍,而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鸭子则要高出4万倍,鱼则高出1.5万倍,幼燕吃了老燕子捕捉的河中昆虫后放射性高出50万倍,河流中水鸟蛋黄中的放射性高出100万倍以上!

在俄海军中流行着一句笑话:“你能判断某人是北方舰队的水兵吗?答曰:只要看他是否在黑暗中发光。”这笑话虽然明显有夸张,但从某种角度上表明以核潜艇为主力的北方舰队水兵们正承受着大量的核辐射。不过水兵们为此身亡的报道十分鲜见,所以,人们论及核潜艇是“寡妇制造者”所指乃是:一旦失事,核潜艇上的水兵也很难生还。

据英国《观察者》报披露,冷战时期,前苏联共有4艘核潜艇沉没,俄罗斯为此增加了多少寡妇不得而知,但50枚装有钚的核弹头散布在全世界的海底却是个公开的“秘密”。这些沉没的核潜艇不仅仅是可怕的“定时炸弹”,同时还埋下了巨大的污染隐患。

俄罗斯退役核潜艇的问题相当突出有关资料显示,在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竟然泊着100多艘锈迹斑斑的核潜艇!每艘潜艇有两个核反应堆,每个核反应堆可以卸下248至252罐的废弃核燃料。当这些废弃核燃料从退役的潜艇里卸下来之后,马上被装进完全密封的特制钢罐里,再由小艇运到码头货场或者简易仓库里。在被装上专列运往俄罗斯惟一的核废料处理工厂——“米亚克化学合成厂”之前,它们得先放在码头货场里“冷却”好几年。因此,这个位于巴伦支海和白海之间的科拉半岛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海上坟场”。

在它5.56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到处是废弃核燃料的仓库。仓库里堆满了使用过的核燃料,有些仓库的破损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因为经费严重不足,退役核潜艇中只一小部分被拆卸,其余的都只能依靠浮筒漂浮在科拉半岛等地的军港中,任凭风吹雨淋。虽然这些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已关闭,但由于其中大多数艇上的核燃料尚未取出,因此,发生核泄漏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而且完全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将核物质走私掉。要等这些核燃料的裂变能力自行消失需要至少300年的时间。

事实上,即使是一台1000兆瓦核电站的年核废料中,都含有10公斤的镎237和20公斤的锝-99,如以非专业人员允许的年接受辐射剂量率为标准,那么上述核废料即使贮存100万年,仍高出允许剂量的3000万倍。如果直接排放,需用6亿吨水稀释镎-237,用3000万吨水稀释锝-99,才符合环境要求,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核废料的存放迄今仍是个举世瞩目的难题。不仅需要层层严密设防,选址就常令人头疼。1986年,美国准备把人烟稀少的尤卡山作为核废料存放点。当时科家推测附近20公里处的一座火山在27万年前爆发过,到了1990年科学家把它发距今的时间缩短为2万年,这使得该火山可能在核废料变得无害前恢复活动。

为此,美国科学家尼古拉斯曾感叹:

“应记住,在不到1万年以前,曾在今天的法国中部爆发过火山,在7千年前英吉利海峡还不存在,5千年前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还是肥沃土壤。只有千里眼才能为20世纪的核废料选择一个不受干扰的永久性的贮存场所。”

远未消散的核威胁

尽管核武器有着魔鬼般的恐怖,但至后冷战时期,核武器依然是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就可以提高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和发言权,获得一张永远有效的国际社会“贵宾卡”,一张王牌。而且,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说过:

“核武器的使用不一定需要实际爆炸,正如将一只手枪顶在对手头上构成一次手枪的成功使用”。

追溯历史,只要核武器存在一天,在有核大国参加的局部战争中,无一例外都有核威胁的影子。1982年英阿马岛冲突期间,英国特混舰队和美国的航母编队就携带着核武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英两国为防止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从陆、海多方向对伊拉克部署了800余枚(另一说法是2000枚)战术核武器并且大量使用了贫铀弹……

继续追溯,可以发现,作为5个核国家之一的中国也没能摆脱核威胁。英国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约翰·纽豪斯撰写的《时代的战争与和平》一书,披露了有关美国、前苏联曾先后4次酝酿对亚洲使用核武器的细节。其中有2次直接针对国,另外2次也涉及中国。但是根据笔者查阅相关材料,应该是5次核威胁,其中有3次直接指向中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期间,美国最高军事决策层就曾数次认真地筹划过用原子弹攻击中国的作战方案和计划,包括攻击中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和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上甘岭战役美军惨败之后,其原子弹已经运抵日本冲绳基地,美国远程轰炸机可以随时对中国和朝鲜发动核袭击。后来,美甚至选定了朝鲜开城作为攻击目标。幸而中朝美之间的谈判出现转机,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停战,使中国没有被“殃及”。

第二次涉及中国的核威胁是在1954年4月越南奠边府战役期间,越盟武装力量将要取得战略性胜利的时刻。被团团包围的驻越南奠边府的5万法军已经面临崩溃,越南“眼看要沦陷到共产党手中”,拥有核武器的美国向法国提出建议,表示愿意帮助法国对越南使用核武器。4月5日,法国政府召见美国驻法大使,希望美国能使用2至3枚原子弹,但是美国上层人物的立场不明朗,意见也不一致。最后,由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罗伯特·卡特勒向总统递交了份有关在越南使用原子弹的各种利弊的文件,艾森豪威尔看过后才决定不在越南动用核弹。

第三次则是因为台湾。1954年9月3日,为警告美国政府不要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惩罚性炮击,海峡两岸形势骤然紧张。9月12日,美参联会约见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向其建议直接使用原子弹攻击中国大陆战略目标作为报复,并要求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对中国的核攻击计划。在1955年3月10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杜勒斯说:“我们将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只有它能有效地对付中国大陆。”艾森豪威尔授权杜勒斯对外界宣布:“美国可能使用某些小型的战术原子武器。”当时美国军界普遍认为,中国将在4月17日万隆会议召开之前攻占金门和马祖,并制定了针对这一事件的对策。但是美国又错估了形势,中国不仅没有攻占这两个岛屿,相反,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万隆会议时明确表示:“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谈判,讨论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5月份,中国军队完全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随后,中美双方就释放美被俘飞行员开始谈判。至此,一场有可能升级为核战争的冲突得以消除。

第四次还是因为台湾。1956年,为打击台湾当局的嚣张气焰,并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人民解放军从8月23日起,集中猛烈炮火轰击金门,使驻金门蒋军受到重创。对台湾海峡再次出现的危机,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务院立即做出了反应,参联会积极要求总统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声称:“如果我们要保卫金门、马祖两岛,就必须使用原子弹……”9月11日,艾森豪威尔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表示美国将可能介入金、马危机,并暗示不排除美国动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使用原子弹就像使用子弹或者其他任何武器一样。”幸而美国公众对此反应强烈,不赞成美国介入由这两个小岛引发的危机。这成为美国最高决策层最终放弃使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计划的重要原因。中国得以再一次与核战争擦肩而过。

第五次核威胁来自苏联。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3次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是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一个冲突点。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题目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文章,说:“根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对中国动用核导弹,对中国重要的军事基地——西昌、酒泉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核打击。这则消息立即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方面,毛泽东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同时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临战状态。北京等大城市开始挖地下工事。

当中苏已进入战争边缘时,苏联领导人出于全球战略的对手主要是美国,其一贯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核打击后遭到中国的报复等等多方面考虑,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冲突引发的紧张对峙局面出现转机。20世纪中国最后一次核威胁随之灰飞烟灭。

事后,美国有学者认为,若不是中国严阵以待,“苏联甚至可能在30分钟内进行核突袭并且摧毁中国的全部核力量”。

而我国的核武器研制本意也正是为此。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居里夫人的女婿、核物理学家约里奧·居里托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回国转告毛主席、周总理:“中国要想反对原子弹、避免和制止核战争,你们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子弹。”这点,毛泽东说得更加一针见血:“原子弹,你有了,我有了,可能谁也不用,这样核战争就打不起来了,和平也就更有把握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周恩来总理即向各国首脑致函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是第一个单方面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庄严承诺的核国家,但迄今仍然是惟一而孤独的一个。

难以抑制的核扩散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禁止核扩散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核扩散的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一些中小国家还有武装集团无师自通地“拥核自重”,傲视天下。

而且,核试验已经可以不用核弹而用电脑,“核”已经可能悄无声息地大肆扩散”。据外界估计,到目前为止能够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核试验的国家和地区有:美、俄、英、法、中等。日本一直关注着美、俄、法等国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模拟核试验的研究工作,也具备这样的能力。这种核试验将导致核竞赛在新的更高层次上进行。

个人拥有核武器都不再是天方夜谭了。美国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曾根据美国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在一次作业中设计了一枚可供使用的核炸弹。德国名12岁的男孩也曾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建了一座“微核电站”,发的电足够全家所有电器使用。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名核物理专家、一名电子学专家、一名冶金专家和化学烈性炸药专家的帮助,就能够制造和组装原子弹。现今的问题从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核工程教授的话中可以表露无疑。他说:“怎样制造一枚好的核弹才是机密;但怎么造一枚核弹已经不是了。”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究核动力与核武器扩散的专家们曾经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国家要想制造一枚简单而适用的原子弹,应具备的条件是:(1)掌握核反应有关理论;(2)掌握核武器基本装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3)具有制造核武器和试验核装置的技术设备;(4)拥有足够的核裂变材料;(5)愿意拿出必要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核武器。

他们认为,头三条几乎是每一个具有一定工业能力的国家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公开的文献中,报道了许多有关核反应堆和核武器方面的技术,包括过去很难得到的制造核材料的资料。别说是工业国,就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制造第代裂变核武器的技术能力。只要它们有了足够数量的武器级核材料,那么,它们就能制造出核武器。目前,主要核大国维持其核武库的正常需要量是400吨。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生产出来的可用于军事目的的高浓缩铀和钚分别是1750吨和230吨,也就是说过剩量高达近1600吨。而且还有许多国家,包括以色列、印度,仍在不计工本地继续生产着核材料。

严峻的核扩散现实使得国际上对核材料的管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仅仅对5%以下的燃料级铀不加以控制,通过对武器级铀、钚按照克来登记、掌握去向以及双方签约、跟踪监控来严格控制。然而,这些控制对防止核扩散来讲还是杯水车薪。譬如,目前世界上接受IAEA保障监督的核设施共有900多座,核材料达15万吨,其中钚和高浓铀分别为600吨和20吨,仅约为世界总保有量的1/3和1/11。

特别是,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铀矿最为丰富的国家。由此引申出许多核材料的管理和安全问题。虽然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已将核武器交给了莫斯科,但1200吨危险的浓缩后的核材料却仍在原苏联范围内流动,成为国际走私分子的抢手货。按照黑市上比较高的价格,1公斤武器级铀-235价值50万美元,1公斤钚-239至少价值100万美元,300%以上的利润会驱使他们去铤而走险。供求双方甚至达到了惊人的默契。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会员、核指挥与控制专家、资深硏究员布莱尔甚至担心“内部腐败会造成(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流失”。俄罗斯的核武库防范不严,有人形象地形容,一些存放战术核武器的仓库似乎是荒凉废弃的,只有“一名带着头巾的妇女看守、用一把锈迹斑斑的挂锁锁住。”

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美国、前苏联战术核武器迄今没有一个较为确切的统计数字,它们也不包括在任何削减军备的协定条约之中,我们根本不可能掌握确切的核材料和技术的走私情况。简而言之,战术核武器确实处于失控状态,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即使流失也将不为世人所知,使得较为普遍获得小型核武器成为可能。随着核材料、核武器的扩散,加剧了有关国家、集团图谋进入核门槛的野心尤其是一旦金钱与恐怖结合,人类的命运就会增加许多可怕的未知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