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刘禹锡是哪个代表作品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堤上行三首》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诗人没用一字来直接表达对自己所描写的景象的赞叹,但是却让人感觉出这三首诗字字都是对这种兴旺景象的礼赞。...

刘禹锡是哪个代表作品,堤上行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堤上行三首》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

在这三首诗中,诗人没用一字来直接表达对自己所描写的景象的赞叹,但是却让人感觉出这三首诗字字都是对这种兴旺景象的礼赞。

浪淘沙全诗9首?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1,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唐朝诗人刘禹锡为什么被后世称为诗豪?

谢邀。

中山靖王后人中至少有两个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是那位逢人便道:“吾乃中山靖王后人的”的刘备;还有一位就是这个唐朝诗人刘禹锡。

为什么人们将他称为“诗豪”呢?他的豪气表现在哪里呢?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长,其整体风格都是简洁明快,风情俊爽;弥漫着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真情;其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感人至深;

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

每每诵读之时,无不感受到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实在是有一种催人奋进的豪气就在其中;

还有比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同样是节奏简洁明快;遣词造句简练爽利;诗意晓畅易解,不过掩卷沉思,不难体会出诗人那种坚毅高洁的人格魅力。

还有“时令”诗词:《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一首《秋词》就足以奠定刘禹锡“诗豪”的地位:没有的多数古人那种悲秋的凄凉感觉;直言不讳讴歌秋天的到来;你能够感觉到他的豪情万丈吗?

刘禹锡的诗有什么特点?

刘禹锡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最有名的是他的《陋室铭》。所作诗歌流传至今有八百多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有很多熟悉的千古名句。

他在诗歌创作上推陈出新,勇于探索。他所写的《竹枝词》《浪淘沙词》等乐府诗,在绝句中平添一格,同时丰富了文人诗的内容,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的诗有以下特点:

一:立意深远,饱含丰富哲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给友人白居易的答谢诗。自己在巴山楚水那凄凉的地方已二十三年了,怀念故友,只能空吟思旧赋,回到故乡,倒好像传说中的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感谢你宽慰我,让我精神振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也是千古名句,作者用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虽历经沧桑,满怀惆怅,但也要豁然达观,积极向上,个人的一时沉浮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新事物总要取代旧事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二:抚今追昔,怀古伤今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乌衣巷今昔的对比,描写了煊赫家族的没落,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如今烟消云散,只剩下以前的燕子还飞来飞去,只是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一切都改变了模样,夕阳西下,这是何等的凄凉!

三:独辟幽径,别具一格

《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悲秋是历代文人的传统。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摇落而变衰。秋天给人的印象是秋风瑟瑟,冷落荒凉。而作者却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的秋天景象: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山明水净,飞鹤翱翔。作者的笔下秋天色彩绚烂,层次丰富,秋意浓烈,一种由衷的喜悦喷薄而出。

刘禹锡和李贺什么关系?

刘禹锡和李贺都是中唐诗人。刘禹锡比李贺大18岁,李贺出生第二年,刘禹锡就离家开始一边壮游一边赴京赶考,一路顺遂,805年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做朗州司马时,李贺才六岁。815年被召回长安时,李贺16岁。816年李贺去世时,刘禹锡又被被贬去广东清远做连州刺史。所以,两个人应该没有交集。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刘禹锡因何诗两次被贬?

谢谢邀请!

老师您提出的关于刘禹锡的问题,我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上发布过专题文章,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读更多有关古诗词的文章。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祖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典型的世家出身"官二代"。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793年,21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又当上监察御史,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少年得志,前途光明。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后,授王叔文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联合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德宗朝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的杜佑等人推进政治经济改革,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这帮文人想通过改革彻底瓦解藩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皇帝被逼禅位下台,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被贬为唐朝最边远八个州的司马,这一贬就是长达23年之久。刘禹锡先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可谓多地、多岗位历练过了。

刘禹锡死后葬于郑州市荥阳市。现在在荥阳市,建立了专门的刘禹锡主题公园。

人的一生遭遇逆境时,与逆境相处的态度最能说明一个人的胸怀。在这被贬的23年里,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心在清风山水间,不抱怨、不消沉、不自弃,笑对人生风雨和世态炎凉,乐观自信,不忘初心,情怀不改。这种胸怀和情怀在他被贬朗州后写的巜秋词》中得到充分体现: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风萧瑟,秋雨愁煞人。在秋天万木凋零的季节,诗人站在荒凉的田野里,抬头望天,一反常态,直抒胸臆,满眼里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仙鹤凌云、比春天还美的开阔景象,这需要的何等的气魄!仙鹤列成一排南飞越冬,有画面,有哲理,有艺术,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对比一下他的落难兄弟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被贬,柳宗元郁闷孤愤,一点也不开心。而从刘禹锡的巜秋词》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气象万千,更多的是一种底气、骨气混合而成的情怀和胸怀。

被贬的日子过的很慢很寂寞,10年之后的公元815年2月,刘禹锡又奉召终于回到长安,但京城已经物是人非。10年河东,10年河西,看到一批新贵上台后,仍然是趋炎附势、权势攀附的官场文化盛行,刘禹锡很不服气,也看不惯这官场陋习。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首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口气太牛X,不得罪人是不可能了。刘用比喻手法把“千树桃花"比喻成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

逞了一时口快,得罪一批新贵,于是刘禹锡又被贬到更远的广东连州,而后又辗转到四川夔州。又过去了10年,刘禹锡又到了安徽和州。在这里,刘禹锡受到知县的故意迫害和屈辱而坦然面对,第一次搬家后在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第二次搬家时又写幅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第三次搬到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刘禹锡不写对联了,随写下了让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大诗人第一次在扬州相逢,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友谊保持终生,被后人称为"刘白"。这是被贬13年后,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但刘禹锡老母去世,好友柳宗元病故令他悲痛交加,他扶着母亲灵柩入京,派人料理好友柳宗元的丧事,收养了柳宗九6岁的儿子,对朋友可谓狭肝义胆。白居易感慨刘禹锡的不幸遭遇,为他名不平。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题名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诗: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说:老弟啊,你为我添酒举杯同醉,我给你用筷子敲盘子唱一曲。叹命运不济, 你诗才堪称国手又奈何。 你却长守寂寞,他人升官发达你却蹉跎时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被贬23年真他妈的折磨太多了。

刘禹锡举杯谢过白居易说:多谢尊兄理解!我这点不幸算不了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也给您酬诗一首,助助酒兴吧。刘禹锡起身,端着酒杯呤出了这首著名的诗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在这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己度过了23年被人遗忘的时光。呤赋闻笛声怀念故人,被贬归来感到物是人非。但是,你看那沉船的旁边正千帆竞渡,病树的前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借这一杯美酒来提振精神吧。面对着好友的悲叹同情,刘禹锡并未自怜自哀,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境界和"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惊艳了千年,一个诗人的生命竟然可以如此洒脱不羁,活泼飞扬!

公元828年,年近60岁的刘禹锡再回到长安,他又到给他带来恶梦的玄都观游玩,看到这里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青苔斑斑,兔葵、燕麦、菜花在春风里招摇盛开,联想到那批新贵也被雨打风吹去,自己却又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在这首诗的前面,专门写了个序说明创作动因: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比较前一首诗,一点教训也没汲取啊!这首诗气势更牛!讽刺更为辛辣,态度更是不服气。 这首诗又引起舆情沸腾,他留在京城的职位又黄了,又先后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但他坦然接受,游山玩水,填诗作赋,交友唱和,似闲云野鹤。

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期间,曾参加好朋友李绅的家庭私人歌舞聚会。此时李绅也被罢官赋闲在家,任闲职司空,经常举办豪华舞会招待客人,舞会上有酒有肉有乐曲有美妓歌舞。一天,李绅为刘禹锡设宴,酒酣耳热之际,乐曲响起,屏风后面一群舞女鱼贯而出,在刘禹锡面前翩翩起舞,舞姿美妙,摄人心魄,让人春心荡漾。刘禹锡可能想起玄都观的千树桃花灼约了吧,发现其中一位舞女甚是与众不同,笑靥如花,顾兮盼兮,秀色可餐。于是,至情至性的老毛病又犯了,借着酒意对着那位仙女般的舞女吟出一首《赠李司空伎》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很直白露骨,完全为捧戏子而作。当时“杜韦娘”是唐朝著名歌舞明星,像今天的当红影星"FB冰",刘禹锡以杜韦娘比她,可见是非常喜欢她。那舞女跳的正带劲,忽然听到著名的刘郎如此夸她,两腮飞红,芳心大乱,舞步乱了。李绅司空见状哑然失笑,衡量良久,决心为朋友成君子之美,遂对歌女说:“愿随刘郎去否?”舞女低头不语,然一丝浅笑悄悄荡漾在眉梢,能随刘郎浪迹天涯也值得啊。于是刘禹锡把她带走了。自此,刘禹锡和她郎情妾意,好不缠绵。留下了“司空见惯”这个妇孺皆知的成语,李绅由此而名留青史。刘禹锡在苏州做三年刺史,留下了许多故事,这个香艳故事无疑是最让他得意的。

他曾写一首《别苏州》表达了对艳遇之地的深深眷恋。

流水阊门外,

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

今日自销魂。

公元836年,65岁的刘禹锡因患足疾,向朝廷上书辞官,最终以正三品的虚职退居洛阳养老,与好友白居易,裴度等诗唱往合,饮酒品茶,退休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悠闲自在。退居洛阳6年后,他写下自传《子刘子自传》,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小结,于842年在秋天,驾鹤西去,享年71岁。和他的老朋友柳宗元英年早逝相比,可以说他的胸怀让他自己怡养天年了。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命运多舛,寂寞孤愤,但他百折不挠,初心不改,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活出了自己生命的色彩。古来自称“刘郎”的人中,只有三国时的刘备(刘玄德)和唐代的刘禹锡(刘梦得),两个人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人也”,也许是高贵的出身造就了自由狂傲的灵魂,这灵魂在他的诗文中闪光流传千年,卷起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的大河中的美丽浪花和波涛。

维也纳医科大学心理精神病学终身教授维克多·E·弗兰克尔在其《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一一不能被剥夺"。刘梦得一生被贬23年,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诗豪"作出了注解。

刘郎,做人要做你这样的人!

(原文发布于2018/1/20日。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欢迎语文老师们添加、分享、推广。谢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