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宋朝戏剧代表作品,河南豫剧有什么历史没有呢?
豫剧在宋代就有了,元代杂剧有明确记载。清末民初、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达到了高峰。其来源有三说,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源于秦腔与当地民间小调之融合。
豫剧原称河南讴,靠山讴,后称河南梆子,新中国改为豫剧。改称过程说法有两种:一是由甘肃兰州一豫剧迷李战先生,他建议改为文雅称谓“豫剧"。二是在1956年的中南地区的戏剧调演观摩会上,时任中南局书记邓之恢建议改为此名。
鄙人以为,两种说法虽然都是正式出版的书籍所说,但二者只具其一。李战所说在早,是在新中国成立初的前两三年,由于其偏居一隅,加之人为言轻,没有得到重视,故没有改名。在上述之1956年调演时还称河南梆子就是例证。其二,邓之恢人伟言重,河南文化部门乃至省上领导,虽然不会言听计从,但会很重视及时落实这一意见的。故据邓之恢意见而改应采信。
鄙人近期将发《第一地方剧种豫剧系列谈》,敬请关注查阅。
我国最早的戏曲史是什么?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戏曲发展的历史:
一、宋代的南戏:《张协状元》:张赴京应试途中遇盗,得民女相助,并与其成婚。后中举,曾拒绝枢密官之婚,恰民女寻夫至京。张拒之。后民女为枢密官认义女。终于得以破镜重圆。描写了男人发迹变心的故事。此剧是至今保存最早的南戏作品。近年有所演出。
此间戏曲还有百戏、杂剧、参军戏、瓦舍、勾栏、梨园戏等等。
二、元代的“元曲”(杂剧):戏曲形式的完整时期,大量作品产生。最有影响的是关、马、郑、白四大家:
关汉卿:大都(北京)人。生约1230年前后。作品很多,流传至今的有18部。如《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关氏可称为元曲的代表作家,也是戏曲艺术的代表作家。
他的《窦娥冤》写的是窦娥悲惨的一生的故事。幼年被卖为蔡家“童养媳”,婚后丧夫,婆媳相依。婆被骗被张驴儿所救,暂住蔡家。张驴儿强迫她们嫁张父子,被窦娥所拒。张企图毒死婆,却意外毒死其父,张诬陷窦娥所为。窦为救婆,屈打成招。临刑前,窦娥发出三个誓愿:1、刀过头落,颈血飞溅二百白练之上;2、六月降雪,以掩盖其尸;3、当地要大旱三……三年后,窦娥之父天章为官,任肃政廉访,窦娥之鬼魂向父亲申诉冤,终于雪耻。
中国人都知道“六月雪”的故事。在此剧中关氏塑造了窦娥的光辉形象。
马致远:(约1250-1321后)大都(北京)人。《汉宫秋》为其代表作,还有《岳阳楼》《黄樑梦》等。《汉宫秋》写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马氏之剧充满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在《汉》剧中,对文武百官的谴责,“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郞”……后来他产生消极情绪,而隐居。
郑廷玉:今河南安阳人,生卒不详。有作品23部。现存有六部。《金凤钗》《看钱奴》《后庭花》《楚昭王》等。
白朴:(1226-1306)今山西河曲人。现存作品两部,《墙头马上》和《梧桐雨》。前剧写李千金与尚书之子裴少俊相爱,并与其私奔到裴花园同居七载,生有一儿一女。后被裴之父赶出家门。裴少俊后中状元,得以团圆。裴父遭李千金一番奚落。剧中塑造了一位大胆追求爱情,率真,泼辣的,敢做敢为的李千金的妇女形象。富于喜剧性,通过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法。
另外,我们还必须知道王实甫,生卒不详。他的代表作品《西廂记》。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其中还有红娘这家喻户晓的可爱人物。
三、明清的传奇剧:发展到明清时戏曲作品有考的已达4400部。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大发展时期。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1、明代前期。1368-1521。代表作品《琵琶记》《荆钗记》《白免记》《拜月亭》等。作品反映了人们的某些愿望和现实生活。艺术上保持了南戏的传统和风格。消除了南戏的繁复,得以省略。不局限于南曲,而是南北合奏。
2、明代后期:1522-1644。是传奇戏的极盛时期,出现了大批作家和作品。能和莎士比亚齐名的汤显祖就是此期的作家。他的作品《牡丹亭》就是最杰出的作品。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江西临川人。
《牡丹亭》杜丽娘为太守之女,受诗经的影响,私出游园,见书生柳梦梅。回家后杜在梦中与柳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其父杜宝升迁离任,在杜墓前(花园)造了“梅花观”。柳进京赶考路上,借住此观。他在园中拾得杜丽娘自画像,和画中人的幽灵幽会。后获掘墓开棺,杜得以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同住临安。杜的老师发现她的墓被盗,柳又不告而别,就告发柳之盗墓之……柳应试后,正值金兵内侵,延迟发榜。柳受丽娘之托向杜宝报告她还魂喜讯,却被杜宝囚禁。金兵退后,柳中状元,解除囚禁。杜宝也升迁,但仍然不允女儿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以解决。此戏中的“游园”、“寻梦”、“惊梦”、“拾画”、“叫画”等都是非常难得的段落(折子戏)。杜丽娘是中国戏曲中非常可爱的妇女形像。此剧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最具浪漫精神的戏剧。全剧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杜、杜父、柳、陈老师、胡判官、石道姑……剧情有阳间有阴间,在广阔的场面中对封建社会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他的另外的作品《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等等都是昆曲艺术中的珍品。
宋元四大南戏名词解释?
四大南戏名词解释:(1)也叫“四大传奇”,是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
(2)包括“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传统戏曲剧种。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戏曲古代叫什么?
早在西周末年就出现了由贵族豢养的职业艺人,他们被称为“优”。
战国时期,产生了一种舞蹈化的武术竞技表演,叫做“角抵”,相传由上古的战争舞蹈演变而来。
到汉代,民间的角抵用来表现一个简单的故事了;发展到隋末,还出现了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戏。
唐代盛行一种由两人表演的“参军戏”。
参军,原是一种官衔,因这种表演的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故名。
参军是丑角,被机智善辩的苍鹘驳倒而认输,这种戏总是以苍鹘要打参军来收场。
到宋代,角色就由参军戏的两个发展为五个,成为“杂剧”;为了跟后来元代的杂剧相区别,称之为“宋杂剧”。
宋杂剧随王室南迁而带到江南,跟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民间的“永嘉杂剧”融合发展,形成所谓的“南戏”。
南戏的分场结构、角色体制和表演手段已臻完备,体现出中国戏剧的民族特色。
在金朝统治的北方,河北一带流行一种叫“院本”的戏曲。
到了元代,它吸收了曲牌联套的“诸宫调”音乐结构,发展为我国成熟的戏曲剧种——元杂剧。
介绍包公包拯一生的书籍?
《合同文字记》 这是现存的宋人创作的两种包公断案话本之一,收录在《清平山堂平话》里。话本讲述的是宋朝庆历年间的事:汴梁(即今之开封)农民刘添祥的妻子王氏,为了谋占家产,编造许多荒唐的故事,千方百计阻挠侄儿刘世安认祖归宗。包拯在审案时,破除种种虚假的证词,查明此案的真相,终于使刘添祥的妻子王氏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理屈词穷,最终,刘世安不仅得以和家人团聚,而且分得了属于他的那份家产。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这也是现存的宋人包公案话本之一。奉符县押司孙文某日半夜突然狂奔入河,自尽而死,不久孙妻改嫁,嫁给丈夫同事小押司。之后,使女迎儿三次遇到孙文阴魂现身,嘱告她为他申冤,并留下谜诗一首。包公出任知县后,解开谜诗,审明冤情:原来是小押司先前十分落魄,冻昏在雪地里,被孙文救活带回家,并介绍他也做了押司。不料他恩将仇报,与孙文老婆通奸,又设计将孙文害死。「包爷初任,因断了这件公事,名闻天下,至今人说包龙图日间断人,夜间断鬼」,后世很多包公故事都是据此而来。
《龙图公案》 明代公案小说,十卷,作者不详。这部短篇小说集,包括一百个包公断案的故事,脱胎于明代万历年间另一部以包公为主角的小说集《百家公案》。小说巧借传奇手法,将包公的历次微服私访、梦兆,乃至阴间地府的鬼故事融合一起,把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生的种种公案都加到包拯身上,使他的断案显示出亦神亦仙的离奇效果。 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内容广泛,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描绘。包公在断案时表现出的超异智慧,甚至得到胡适的赞赏,胡适把他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原名《侠义忠烈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以包公为主角的长篇公案和侠义小说,作者是清代说书艺人石玉琨。内容叙述包公和另一名清官颜查散在巡查办案时,得到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等七名侠客,和锦毛鼠白玉堂等五位义士的辅助,pj奇情冤案,铲除贪官恶霸。 这部小说着力刻画侠客和清官相辅相成的关系,将过往反抗法律的原始侠客改变为维护法律的卫士,塑造了侠客正面而崇高的形象,在武侠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的地位。
北宋金枪全传一共有多少部?
北宋金枪全传一共有120部。《北宋金枪全传》是中国武侠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共有120个不同版本。这些版本包括元代、明代、清代等多个朝代的作品,其中有一些已经失传,有一些只是残篇,但整体来看,120部已经被广泛认可为《北宋金枪全传》的完整版本。尽管《北宋金枪全传》的版本较多,但在内容方面,各个版本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会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小说的口传和手抄流传方式,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版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研究《北宋金枪全传》的时候,需要全面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以找出各版本之间的共性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