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小说代表作品,贾平凹天狗是寻根文学吗?
天狗是寻根文学。
《贾平凹作品:天狗》是贾平凹的一部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1984年至1986年创作的七部中篇小说。文集包括《腊月•正月》、《九叶树》、《冰炭》、《天狗》、《远山野情》、《西北口》和《古堡》。这些作品无疑使“商州系列”更具分量。其中,《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天狗》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古堡》获西安文学奖。
根据《天狗》改编的商洛花鼓山歌电视剧《天狗》深受当地观众喜爱。
莫言生平资料?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美国文学日本文学哪个影响力更大?
这个问题应该问的是美国文学、日本文学在国际上哪个影响力更大。我认为是前者!我们不妨先对美国文学、日本文学作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最后得出答案。
一、美国和日本的简要历史与文化发展美国原来是印第安人的土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相继移民至此,给印第安人带来灭顶之灾的同时,也带了各种文化。1775年美国人民爆发独立战争,次年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到现在也不过245年的建国史。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是很长的,但是他们没有文字,也就谈不上文学了。美国文学脱胎于移民文化,是舶来品。移民初期,各国的移民们忙着争夺土地、资源,文学基本上没什么发展,真正的发展要到17世纪,算起来至多不到400年的历史。
日本将自己的历史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幕府时代,一直到近代的明治维新。其实,在公元3世界中叶,日本境内才出现大和国,但是一直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是没有文字的。直到公元7世纪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日本才真正地走向快速发展轨道,中日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日本各类文化的大力发展。日本文学兴起于大化改新之后,到处可见中国文学的身影,分为上代(奈良时代)、中古(平安时代)、中世(鎌仓时代・室町时代)、近世(江戸时代)、近代(从明治到昭和二〇年)、现代(昭和20年到现在)。由此可见,日本的文学发展史至少有1300年。
二、美国和日本的民族群体与文化多样性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人口约3.3亿,主体民族是欧裔美国人,其次是拉丁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之后是亚洲裔美国人,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只占1.2%的比例。上述的分法还是以各大洲区分的,真正细分到国家则非常庞杂,可以说各国的都有。欧裔美国人主要有德裔(16.5%)、爱尔兰裔(11.9%)、英格兰裔(9.2%)、意大利裔(5.8%)、法国裔(4.0%)、波兰裔(3.0%)、苏格兰裔(1.9%)、苏格兰和爱尔兰混血裔(1.7%)、荷兰裔(1.6%)、挪威裔(1.5%)、瑞典裔(1.4%)、俄罗斯裔(1.0%)、威尔士裔(0.7%)、捷克裔(0.6%)、丹麦裔(0.5%)、匈牙利裔(0.5%)、芬兰裔(0.2%)等;拉丁裔美国人以墨西哥裔为主(11.22%);非裔美国人不好细分,因为殖民之前非洲是没有现在的这些国家的(13.2%);亚裔美国人主要为华裔(1.2%)、菲律宾裔(1.1%)、印度裔(1.0%)、阿拉伯裔(1.0%)、日裔(0.9%)、越裔(0.8%)、韩裔(0.6%)。虽然,美国文学历史非常短,但是美国这样复杂的民族组成,使得美国文学兼采各家之长,文学作品涵盖各种文化,创作题材十分广泛。
日本有1.26亿人口,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除了人口微乎其微的阿伊努族人和琉球人之外,大和族人口占比达98%以上,几乎可以说是单一民族国家了。虽然,日本文学受中华文学的影响非常大,但是由于其民族的单一性,文学题材是比较窄的。
三、美国和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传播美国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如此,文化影响力也是如此,仅仅是美国的大片,就占据了各国票房的大头,然而各国影片的反向输入的能力却是微乎其微的。美国人民是来自全球各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裔,文化非常包容,再加上美国恐怖的综合国力,这就使得美国的文学几乎辐射到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角落。
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受到现有国际秩序的约束和弹压,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在其家门口的驻军。日本的经济在国际上排第三,但是军事实力因为美国的压制则要大打折扣,没有战争权,在国际似乎低人一等。日本的文化输出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量级,而且输出的主要是动漫,文学的辐射主要在东亚文化圈。
四、美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比较通过以上对美国和日本在历史、人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文化传播力等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日本的文化传播能力和辐射范围要远远低于美国的,包括文学影响力,可以说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面。所以,综上所述,美国文学比日本文学影响力更大。
百年孤独讲的是什么?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无疑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1982年,马尔克斯凭借本书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一代文学宗师的地位。马尔克斯首创魔幻现实主义叙述风格,开创风气之先,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深受马尔克斯叙述风格的影响。
《百年孤独》这本书,无疑代表了魔幻主义现实风格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因为是文学经典,所以很多人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读不懂,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准备好一张稿子记录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无处不在的隐喻,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本书也并非传言中的那样艰深晦涩,难以卒读。
《百年孤独》主要讲述了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镇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一共七代人从兴起到衰亡的传奇故事,故事涉及四十多位家族成员他们的命运看似各不相同,实则不断重复。无论是布恩迪亚家族,还是马孔多创建之初其他家族,都无法摆脱宿命一般的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先祖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因为决斗杀死一位朋友,为了摆脱亡灵的纠缠,他和妻子乌尔苏拉带领二十七户人家远走他乡,寻找大海,经过将近两年的艰难跋涉,中途在马孔多定居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作为最有开拓精神和渴望进步的先祖,在创城之初精力充沛,向来到马孔多的吉卜赛人学习先进的科学,试图与外面的世界建立联系。最后因为发现时间的停滞而精神失常,被家人当成疯子拴在树下直到死亡。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人,包括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阿玛兰妲、丽贝卡。第三代人包括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何塞、以及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战争中和他的情妇们生下的十七个私生子、第四代人包括孪生兄弟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以及他们的妹妹雷梅黛丝。第五代人包括何塞·阿尔卡蒂奥、梅梅、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第六代人则是梅梅和工人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最后一代人则是奥雷里亚诺和他的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下的长有猪尾巴的男孩,被蚂蚁吃掉。
布恩迪亚家族的男性后代,几乎都是家族第一代先祖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精神和人格的延续,他们要么生性癫狂,精力旺盛,最后死于非命;要么则是孤僻冷漠,聪明过人又在孤独中离世。布恩迪亚家族的女性后代,则是家族第一代先祖乌尔苏拉和第二代先祖庇拉尔·特尔内拉的精神延续,乌尔苏拉代表了家族含蓄内敛,勤劳向上的优秀人格,庇拉尔·特尔内拉则代表了家族放荡奢靡,不知节制的低劣人格。
在一百年来马孔多的历史里,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人缺少任何实质上的感情沟通,没有信任和了解。尽管家族中的人继承先祖的开拓精神,通过发动战争、开凿航道、修建铁路等方式试图与外界世界的进步文明联系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他们始终没有摆脱孤独,时间在一百年之后仿佛第一代先祖发现的那样永远停留在星期一,马孔多的一切都陷入停滞不前。直到家族中的最后一代人被刚一出生就被蚂蚁吃掉,马孔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之中。
书中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败。作家借此来对拉丁美洲的历史完成讽喻,《百年孤独》中充斥着的孤独感,其中主要的内涵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实际上代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他们试图融入世界,渴望抛下落后的传统,但是最终都像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的三十二场战争一样成为徒劳。
小说最后,作者写道:“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的愤懑,又表达了作者的期待。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无疑是个悲剧,这样的悲剧在文明世界不应该被重演。
我是一刀,关注博书,博览群书。重拾阅读习惯,为生活埋下小小的信仰!
五十岁的人该读什么书?
五十岁的人应该读什么书?
这看在年轻人的眼里,是个多么遥远的距离。如果在几年前,我也会觉得很遥远的将来,谁会无事去瞎操心过于遥远将来的事情,纯粹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荒唐行径。但很奇怪,人的年龄一旦跨过了四十岁的门槛,就自然而然的明悟,原来到五十岁不过是转眼即到的距离。也许这就是四十不惑的来源吧。
孔子他老人家一生颠沛流离,满腹才华与胸中抱负未得尽展,五十岁时感到心灰意冷,只觉命已注定,天命不可违,认为命运天定,自己已经明白了上天安排的命运,因而道出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从此,五十岁也被称为知天命。
在我们的眼中,古时候的环境是纯净无暇的,人们吃的都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身体应该很健康,殊不知古时的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特别是医疗条件很差,医术水平有限,所以人的寿命很短,能活过五十岁的人少之又少,加上结婚又早,五十岁的人一般都是儿孙成群,已经是属于老人了,因而到了五十岁的人基本上都会隐退家中,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而现在的社会生活物质丰富,医疗条件完善,活到八九十岁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五十岁的人都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干体力活的人都是五十五岁才退休,相对体力需求较轻的工作,法定退休年龄都是六十岁以后了,而有些职务甚至可以做到七十多岁。五十岁的年龄对于现代人来说只能算是中年人,还在工作,读书,学习当中,人生还有几十年大好时光。
五十岁的时候,正是儿女刚长大成人,开始踏入社会的阶段,对于很多人来说,还要继续工作挣钱,日常生活需要用钱,儿女读书需要用钱,结婚买房需要用钱,自身养老需要用钱……
五十岁时,虽然还没到退休的年龄,但也不是那么遥远了,已经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也习惯了自己应扮的角色,要尽到社会责任;还需要照顾家人,教育子女,因而仍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工作,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到了五十岁,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适应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读书,当然是要读对自己的工作相关或者有益的书籍,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某些特殊的工作,是一直学习到老的,如从事科研工作的,作医学研究工作的等等。
我觉得,除却这些特殊的工作外,一般的人都不会有目的性的去选择书籍读书,也不会去规划着读什么书,都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读,喜欢历史的读历史书,喜欢小说的读小说书,喜欢文学的读文学书,喜欢艺术的读艺术书……
五十岁以后,人的身体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身体状况会一日不如一日,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我的建议是:五十岁之后,除了自己喜爱的书籍外,还可以读一些强身健体,养生养身,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书籍。
五十岁的人,人生已过半,见过了江湖的风霜雨雪,尝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见识了社会的真假美丑,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已经是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应该放宽心胸,以平淡的心态去看待世事,做到知足常乐。
在这里,祝福五十岁的人生!祝福所有五十岁了的人们!
有哪些优秀的散文著作值得推荐?
一直很喜欢看散文,分享一些我看过的给你,希望能帮到你。
1.《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
刘亮程是我读书时代最喜欢的散文家之一,这本一个人的村庄写的是他在新疆沙漠边缘一个小村子的生活,文字朴实,他能从平常的生活中看到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写麦子、写房屋、写亲人,自然又深沉。他的文章带有土地的气息,写乡土却并不土气,而是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苍茫。最喜欢的是《寒风吹彻》这一篇,推荐给你。
2.《缘缘堂随笔》——丰子恺
丰子恺先生是著名的画家,他的文章写得也很不错。缘缘堂是他的居所。丰子恺先生是弘一法师的弟子,他的文字里,也透露出对人生、对命运的追问与思索。其画天真动人,融入到《缘缘堂随笔》中,也具有了浓浓的美学意味。
3.《人间草木》——汪曾祺
力荐这本书!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真的是太美了,一草一木写得那么地清新动人。虽然写的都是凡俗小事,但是却透露出浓浓的雅味,也许这就是文人的气质吧。
4.《雅舍谈吃》——梁实秋
喜欢吃的朋友,不要错过这本有趣的散文集,梁实秋先生是文化大师,这本《雅舍谈吃》收录了大江南北的美食小吃,读来只觉得香气四溢,谈吃,却同时谈出了文化韵味。
5.《梦游书》——简媜
如果你喜欢稍微细腻一点的文字,那么这本《梦游书》是不错的选择。简媜是著名的台湾女作家,文风细腻华美,这本书记录了她在台北郊区生活的所思。之所以称作梦游,是因为其文字天马行空,从现实谈到梦境与历史,多流露出寂寞之感,带有悲哀意味。
我觉得她的文字像一席华美的帛。
我看过而且比较喜欢的,还有李娟的《冬牧场》、刘亮程的《在新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等。
另外现当代文学上,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所写的很多散文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