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哪些?
大德歌春:道是春归人未归
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首,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道是春归人未归”哀怨情愫。
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近日才几天面色已显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层层深入地突出了少妇的思念。曲子以“归”为诗眼。
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全曲运用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蕴藉含蓄地表现闺中少妇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
“道是春归人未归”,说好春天就回来的人儿啊,可却迟迟未归,心里既埋怨又担心。杜鹃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很常见的一个寓意就是表达相思之情,杜鹃都说“不如归”了,你怎么还没回来了?都说文人骚客听不得杜鹃啼叫,确实,两者相碰,总能迸发很多情感。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常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的思念,以及渴望比翼双飞的愿景,才有了“则见双燕斗衔泥”。燕子都比翼双飞共筑爱巢呀,可为何你我却分离呢?
道是春归人未归,春未归,那夏总该回来了吧!
欢迎关注,赏读关汉卿的《大德歌·夏》、《大德歌·秋》、《大德歌·冬》。
罗兰的名人传三部曲?
《名人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你也许认为生活中应该充满了鲜花和欢乐,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的,但是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磨难。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21世纪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反思了,读读《名人传》或许会让我们对生活中的磨难有所看法。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他们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名人传》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感受到:
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伟大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这三位名人如果采取与现实稍微妥协的态度,就会极大的改善他们的处境。米开朗琪罗只知道工作,却不肯改善一下生活;贝多芬与资助他的朋友绝交,使自己陷入困境;托尔斯泰放着舒适的日志不过,想到深林里去修行,这些做法是不是自讨苦吃?
当然不是自讨苦吃。他们的做法非常好的应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态。贝多芬的“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是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
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些。
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创造的,而传记则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绘出来。就象这本由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一样。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是一个音乐家,一个雕塑家。一个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
但是在人生怨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人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造出了不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里描写了千万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爱的种子。
他们坚信只要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一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告诉我们那样;‘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我们对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应当有所感悟。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人类的信心。
魏晋南北朝历史有什么经典书籍推荐?
1《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 著/ 万蝇楠 整理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 作品简介 ❖
本书是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南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虽非陈先生原著,但较为真实地体现了其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文化、宗教、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了解这段历史。
2《波峰与波谷》
阎步克 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作品简介 ❖
该书本是一部优秀的学术普及著作(仅有244页),却极具理论高度。作者阎步克从“制度史观”出发,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历程。对于制度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观,作者的另一部书《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亦值得一看。
3《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日]川本芳昭 著/余晓潮 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作品简介 ❖
此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中的一册。作者川本芳昭为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本书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对于当时周边地区与汉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涉及。其论述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亦可窥见日本学者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动态。此外,这本书装帧不错,开本大小合适,拿在手里很舒服。
4《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作品简介 ❖
不必多言,一本一版再版的好书。田先生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并以江左几家士族与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解读“东晋门阀政治”。
5《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祝总斌 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作品简介 ❖
该书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作出了细致的考证和论述。视角新颖,有许多不同于常识的观点,例如其不同意长久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主要出于君相权之争说;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结合起来做分析等视角都是前人很少留意,对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演变非常有价值。
6《九品官人法研究》
[日]宫崎市定 著/韩昇,刘建英 译
北京:中华书局,2008
❖ 作品简介 ❖
本书是对中国魏晋南北朝史中重要的铨选制度——九品官人法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著作。九品官人法,即我们所熟知的九品中正制,不过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仍有论争。宫崎先生非常注重考证,做学问比较细致,通过此书可窥见一斑。另有《宫崎市定中国史》一书,近年所出,对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亦有帮助。
7《拓跋史探》
田余庆 著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 作品简介 ❖
上面已经推荐了田先生一本书,这里再推荐一本《拓跋史探》。乃是一本关于北魏鲜卑历史研究的论文集,该书具有前瞻性,强调了民族史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也为现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有启发作用。田先生著作不丰,但是出精品。其还有一本《秦汉魏晋史探微》也非常精彩。
8《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
[日]谷川道雄 著/马彪 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 作品简介 ❖
本书由12篇论文组成,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理论问题的检讨和反思,二是对六朝具体历史的分析,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豪族共同体”理论。谷川道雄本人在魏晋南北朝领域研究用力颇深,给日本中国史研究带来深刻影响。
9《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周一良 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作品简介 ❖
周一良先生在中国史、日本史、亚洲史、敦煌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俗的造诣。而本书基本收全了周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研究的代表性论文,以时间为序进行排列,有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等诸多方面的考证。倘若对魏晋南北朝有进一步了解的想法,可以阅读这本书。
10《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唐长孺 著
北京:中华书局,2011
❖ 作品简介 ❖
唐先生还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论丛续编和论丛拾遗等,专业性更强。相比之下,《三论》更适合入门阅读,其论述魏晋南北朝的部分大致有一半左右,乃是唐先生晚年魏晋史研究的理论总结。其具有扎实的史料功底,善用史料且考证精细。
另外,还有几点意见:
① 倘若书籍有修订版本,推荐阅读修订本,比如《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12年便出过精装修订本之中包含着作者的新想法,文本的校正也当优于前面的版本。
② 所列书籍多能购买到纸质本,买不到的电子版本也比较普及。
③ 所举作者均是魏晋南北朝领域研究的大家,亦可以将他们的其他著作加以阅读,对于了解一名史家的学术脉络和整体思想很有帮助。
④ 以上所举多是魏晋南北朝史宏观通史、政治制度史相关著作,因为这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窗口。
⑤ 若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还需要上溯秦汉,下延隋唐,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由来及其影响。
如何看待90后美女蒋涵萱的人体书法?
在世界艺术体系中,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像是画画、跳舞与唱歌等艺术,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格,它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成为了一种独有且深受别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它便是中国书法,它是我们独有的汉字文化所形成的艺术体系,因此在国外很多人都特别喜爱书法展览与表演,而在如今,真正的书法是什么样儿的?
邵岩书法作品
在曾经的书法界,大众能够张口就来的书法家有着古代的王羲之、颜真卿等人,近现代的有着启功、林散之与于右任等人,但如今大家所听到的书法家都是什么?“射墨大师”、“乱书大师”,甚至还有着“盲书大师”,很多人认为书法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想要创新实在太难,所以诞生了这些创意书法,以至于如今的许多90后书法家,也走上了这条路。
蒋涵萱书法作品
上图这幅便是一位90后才女的书法作品,欣赏书法,最高的境界便是先看作品再说价值,这幅书法作品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出写的什么字?我们仔细看下内容,其实就是两条横线,莫非这是一个“二”字?但是再仔细看,按照书法的章程来说,这并不能简单地以正常书法字体来判断,至少很难看懂这是什么字,那我们就看下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蒋涵萱书法表演现场
其实这个字并不是用毛笔写,也不是学其他丑书大师一样用针管写,而是把整个人趴在宣纸上,然后用身体蘸墨在纸上蠕动,而这种形式被称之为“人体书法”,是90后才女蒋涵萱自创的书法形式,蒋涵萱是谁?或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很多人一定听说过他的老师。
书画家蒋涵萱
他的老师便是著名书法家邵岩,很多人知道邵岩,多半是源于他的“射墨书法”,他自称在医院生病输液时,有了用针管写书法的创意,于是由于书法过于前卫,受到了众多争议,而蒋涵萱曾是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的学生,大学又是国画专业,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因此被邵岩收为学生,教她书法。
蒋涵萱国画作品
作为一位90后,能够以传统的书画为专业,其实已经很少见了,而且作为年轻一代,已经对传统的书画有了叛逆心理,很多人更想要去创意,去展现前卫的艺术,蒋涵萱这种方式也确实只是一种新鲜的艺术形式而已,因此许多专家评价她这种书法是“著墨于五体”,这句话也很容易理解,五体自然就是双手、双臂与身体,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她是把墨蘸满全身,在纸上蠕动创作。
蒋涵萱国画作品
不过我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里可以说“有其师必有其徒”,蒋涵萱的书法作品也是以创新为主,但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她是以改善传统书法为目的来创作,于是她想到了把行为艺术与书法结合到一起,同时用摄影艺术的方式展现,想要把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因此创作了人体艺术,并且与自己的师傅邵岩还一同在国外进行了表演。
邵岩等人在国外表演
在国外展示书法表演,却是以这些“丑书”为主,很多人都觉得丢人丢到家外了,毕竟老话说家丑不能外扬,这些被称之为“丑书”的作品,却以书法的名义展览,自然也引起了网友的大骂,首先是这些写的都看不懂的字,还能算书法吗?多数网友表示这根本不是书法,越看越丑,但是对此众多专家都认为是大众根本不懂书法。
邵岩国外展览书法作品
是大众不懂书法?还是说这根本不是书法?其实两种说法都没有错,蒋涵萱的创作,其实就是想要把书法结合到行为艺术之中,因此用蠕动的行为,来写书法,虽然看不出什么意义,但至少给书法带来了宣传,而很多网友认为这不算书法也没错,因为这更像是行为艺术,只不过借组了书法形式,大家如何看待呢?留言评论一起讨论吧!
古代女子如果在新婚之夜没有落红的话?
古代女子如果在新婚之夜没有落红的话,会有什么下场?(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笑林广记》中有个小幽默叫做《娶头婚》,是一个沙雕青年立志娶一个处女的故事。
有一个骚年打算娶媳妇,因为那个东西太小,怕别人笑话,立志要娶一个处女,有人教他“新婚之夜,把你的东西给她看,要是不认识,就是黄花大闺女”,骚年和媒人商量好,可以随时退婚。娶第一个,认识那个东西,退婚!娶第二个,还认识,再退婚!娶第三个,回答说“不认识!”,此人大喜,以为是真处子无疑,指着那个东西说“这叫卵”,女子说“不对,我见过很多,不相信人世间有这么细的!”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女性“贞操”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滑稽的地步。
那么古人是如何判断新婚女子是否贞洁呢?“验红”是最常用的方法。
明清时期的风俗,成婚之日,女子的母亲要送给女婿一方丝帕,“盖女子初与人交,其膜必破,一滴红鲜,关乎毕生荣誉”,名曰“验红”。
新婚之夜,新郎把白色丝帕铺在婚床,等新婚夫妇洞房花烛之夜的次日早上,如果丝巾上见红,则表示女子是贞洁之身。
如果新娘有“落红”凡女子初嫁,母家必使侦探,成婚之次日,夫家鼓乐喧阗,宾客杂沓,则大喜。——《右台仙馆笔记》男方就认为大吉大利,新郎一大早就拿着落红的丝巾在家人和亲朋好友之间相互传看,大家一起欣赏,啧啧赞叹一番,然后交口称赞新郎新娘是天作之合,必定多子多福,新郎一方则感到无比荣光。
男方高兴完了,娘家那儿还悬着心呢!男方就赶紧写一个““闺门有川,淑女可钦”的喜帖,专人到女子娘家报喜,娘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感到脸上也有光了,有钱人家还会招待亲朋好友搓一顿庆祝一番。
如果新娘没有“落红”刚才是见到落红的喜庆场面,如果新婚之夜新娘没有落红,会怎么样呢?新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对男方来说,娶到了一个不“贞洁”的女人,当然是颜面扫地。任凭女子百般解释都无济于事,如果新郎家穷,娶妻不易,最终可能会忍气吞声,成全这门亲事,或者是新郎好面子,也可能退不了,但一定会因此耿耿于怀,不管女子是假正经还是真冤枉,从此在家中就再也没有地位,终生抬不起头来,娘家人也会在婆家面前低一头、矮三分,再也直不起腰来。
如果男方是大户人家或有权有势,那麻烦就大了,一封休书赶回娘家那都是轻的,如果男方死咬住不放,告到官府,官府追查下来,女子就要接受刑罚,逼问奸夫,一个冤案可能就此而产生。
清代,广东娶亲,新娘的车后会跟着一头羊,如果女子没有落红,男方就会割掉羊的两只耳朵,任凭其流血哀嚎,跟着女子一起被送回娘家,让一路上的人都知道这个女子不贞洁,路人指指点点,心理素质差的新娘,回家就自杀了。
所以,古代没有落红的女子非常可怜,被毒打虐待、赶出家门,甚至自杀的都不乏先例。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女子没有落红并不一定就说明她失去贞洁,但是古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没有落红就可能终生被毁,所以,聪明的娘家都会做两手准备,新娘过门之前都会准备一块染过鸡血的白丝巾,落红了便罢,如果没有落红,就来一个偷梁换柱,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成功则已,如果被发现,那就百口难辩,下场更惨了。
清代《虫鸣漫录》记载了一件事,有个老翁见几个小姑娘在田间玩耍,其中一个小姑娘坐在了锄柄上,下身流血,流于锄柄,老翁就将锄柄保存起来,几年后小姑年出嫁,初夜未见红,被赶出家门,老翁持锄柄为证,洗清了她的冤屈,这个女子实在是太幸运了,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
落红竟然成了古人退婚的“绝招”。一李姓男子娶了王姓女子,第二天就被赶回娘家,理由是没有落红,其实是他嫌女子长得丑,又不好意思说,就拿落红来栽赃。
这事儿还没完,女孩的嫂子一直和女孩一起生活,知道她没问题,就问女孩洞房之夜的事儿,女孩支支吾吾的说了半天,嫂子终于听明白了,合着他妈的压根儿就没有合欢呀!既然没有做过当然就没有落红了,老公公听完大怒,告到衙门,李家理亏,只要承认,县太爷判决:令此女归李家,仍以鼓乐迎归。
在古代,女子地位地下,一生要遭遇多少的不幸呀,贞洁对于她们来说,真的比生命还重要!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各家各代有哪些代表人物?
诚邀!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韩非子,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十一、兵家: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十二、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