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皮影代表作品,山西孝义皮影戏的特点有什么?
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
孝义皮影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亦称“灯影儿”、“纸窗子”。一般纸窗面积为1.75m×1.21m。纸窗糊制有严格的裁纸、毛边、对口、粘贴、平整等5道工序,其窗平整无皱雪白无瑕。
孝义皮影在明代之前以羊皮为雕刻材料,体高58~60cm,俗称“二尺影”。到清代,皮影体高缩至42~48cm,俗称“五尺影”,三岁牛皮为雕刻上等材料。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简练夸张,线条遒劲有力,极富韵味。
明清时为孝义皮影的鼎盛期,孝义境内皮影班社多达60多家,随后逐渐衰落。1956年成立孝义市木偶皮影艺术团,“文革”时期撤消。1978年恢复皮影戏演出,曾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赴英国交流访问演出。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孝义皮影剧目丰富,现收藏有200余本,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极具学术价值。对孝义皮影戏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探讨中国戏曲发生和演变的内在规律,了解皮腔原生态的唱腔结构。
皮影戏,这个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且被称作“中国最古老的电影”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从默默无闻到繁荣兴盛,又渐渐淡出……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热情的高涨,皮影戏出现了可喜的“回归”。
皮影戏在山西博物馆哪个专题馆?
皮影戏在山西博物馆三层的“戏曲故乡”展厅。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1、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
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远在唐代开元年间已遐迩闻名,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51。
2、朔州秧歌长期在当地流行,并演变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为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流传以及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由于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受表演的时限性影响,朔州秧歌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渐渐走向濒危境地,抢救保护工作时不我待。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朔州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左权开花调,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
2006年5月20日,山西省左权县申报的左权开花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1。
4、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2006年5月20日,山西省临汾市申报的晋南威风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56。
5、义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孝义木偶戏怎么样?
孝义是中国木偶艺术的主要流布地区之一。孝义木偶戏流传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是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孝义木偶以杖头木偶为主、特点是真人在下、木偶在上,真人通过插于木偶上头的一根木杖和两根操纵木偶手的细铁棒来操作整个木偶,将真的感情通过木偶传达给观众。
孝义木偶戏于宋代传入,属杖头木偶戏,制作精巧,形象生动,表演细腻,内容丰富。早先,木偶、皮影各成班社,孝义木偶戏用孝义秧歌干板腔调,以后用皮腔调,中路梆子兴起后采用中梆子腔调,即晋剧声腔。剧目也以移植晋剧剧目为主,如《三度梅》《忠报国》《明公断》《三击掌》《走山》《九件衣》《斩黄袍》等。
因上演木偶戏夜间照明设备差,无法演出,而皮影班社只能在夜间演出,白天只能坐等,于是木偶、皮影两班社逐渐联合演出,白天上演木偶戏,夜间上演皮影戏 两班社慢慢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班社,即灯影班。灯影班独具特色,少则7人,多则9人,就能开台演出,被称为“七紧八慢九消停”。由于灯影班便于在山村乡里演出,每逢佳节、赶庙会、过生日、做满月,大家都乐于请灯影班演戏助兴,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习俗。
如今,孝义除有孝义市木偶艺术团之外,还有孝义木偶艺术展演团,必独村的武海棠演出团等。孝义市建立皮影木偶影视拍摄基地,这一举措也给孝义皮影木偶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它将会在木偶、皮影艺术发展史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省有许多的物质文化,我查到的就有很多:
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
民间文学
(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2 Ⅰ-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山西大学
3 Ⅰ-3 广武传说 朔州市山阴县
4 Ⅰ-4 赵氏孤儿传说 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
5 Ⅰ-5 万荣笑话 运城市万荣县
6 Ⅰ-6 司马光传说 运城市夏县
7 Ⅰ-7 牛郎织女传说 运城市永济市晋中市和顺县
民间音乐
(共计1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8 Ⅱ-1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9 Ⅱ-2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10 Ⅱ-3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11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12 Ⅱ-5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
13 Ⅱ-6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
14 Ⅱ-7 文水鈲子﹡ 吕梁市文水县﹡
15 Ⅱ-8 太原锣鼓 太原市
16 Ⅱ-9 晋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区、五台县大同市阳高县
17 Ⅱ-10 恒山道乐 大同市阳高县
18 Ⅱ-11 上党乐户班社 长治市
19 Ⅱ-12 临县大唢呐 吕梁市临县
民间舞蹈
(共计1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0 Ⅲ-1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21 Ⅲ-2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22 Ⅲ-3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23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吕梁市临县
24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运城市稷山县
25 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
26 Ⅲ-7 平定武迓鼓 阳泉市平定县
27 Ⅲ-8 寿阳爱社 晋中市寿阳县
28 Ⅲ-9 汾阳地秧歌 吕梁市汾阳市
29 Ⅲ-10 朔州喜乐 朔州市
30 Ⅲ-11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
31 Ⅲ-12 原平凤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
32 Ⅲ-13 榆社霸王鞭 晋中市榆社县
33 Ⅲ-14 武乡顶灯 长治市武乡县
戏剧
(共计20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4 Ⅳ-1 晋剧﹡ 省文化厅﹡
35 Ⅳ-2 蒲州梆子﹡ 临汾市﹡运城市﹡
36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
37 Ⅳ-4 上党梆子﹡ 晋城市﹡长治市
38 Ⅳ-5 雁北耍孩儿﹡ 大同市﹡
39 Ⅳ-6 灵丘罗罗腔﹡ 大同市灵丘县﹡
40 Ⅳ-7 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 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繁峙县﹡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壶关县
41 Ⅳ-8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 朔州市右玉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神池县临汾市洪洞县
42 Ⅳ-9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县﹡
43 Ⅳ-10 锣鼓杂戏﹡ 运城市临猗县﹡
44 Ⅳ-11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侯马市
45 Ⅳ-12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曲沃县
46 Ⅳ-13 祁太秧歌(太谷秧歌、晋中秧歌) 晋中市、太谷县、祁县
47 Ⅳ-14 晋南眉户 临汾市运城市临猗县
48 Ⅳ-15 上党落子 长治市潞城市
49 Ⅳ-16 线腔 运城市芮城县
50 Ⅳ-17 孝义木偶戏 吕梁市孝义市
51 Ⅳ-18 碓臼沟秧歌 大同市
52 Ⅳ-19 赛戏 朔州市
53 Ⅳ-20 上党二簧 晋城市城区
曲艺
(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54 Ⅴ-1 潞安大鼓﹡ 长治市﹡
55 Ⅴ-2 太原莲花落 太原市
56 Ⅴ-3 襄垣鼓书 长治市襄垣县
57 Ⅴ-4 阳泉评说 阳泉市
58 Ⅴ-5 晋东南说唱道情 长治市屯留县晋城市阳城县
59 Ⅴ-6 河东说唱道情 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
60 Ⅴ-7 沁州三弦书 长治市沁县
杂技与竞技
(共计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1 Ⅵ-1 挠羊赛 忻州市
62 Ⅵ-2 心(形)意拳 晋中市
民间美术
(共计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3 Ⅶ-1 中阳剪纸﹡ 吕梁市中阳县﹡
64 Ⅶ-2 平阳木版画 临汾市
65 Ⅶ-3 山西面塑艺术(定襄面塑、闻喜花馍、焙面面塑、新绛面塑) 忻州市定襄县运城市闻喜县、新绛县晋城市阳城县
66 Ⅶ-4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
67 Ⅶ-5 黎侯虎(布艺老虎) 长治市黎城县
68 Ⅶ-6 广灵染色剪纸 大同市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