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没有代表作品,苏轼除了是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什么家?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扩展资料:
苏轼的作品风格
1、写作风格方面
苏轼大多数是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2、写作主题方面
苏轼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
苏东坡有才但不可大用来历?
苏东坡才华横溢,但却不懂做官之道,这样的案例太多了,李白、韩愈、白居易、柳宗元等都是大才子,但都无可避免遭受被贬的命运。
也是被贬成就了很多大诗人,很多诗歌作品都是在被贬之后,诗人发泄自我怀才不遇的愁苦,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
“文死谏,武死战”,文人的命运一贯如此,真是践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忠君报国难免被遭奸臣所害,文人都是有傲骨的。
官场一直一来都是如此,里面权力利益斗争、勾心斗角,这跟才华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欧阳修的代表作品和书体?
代表作:《秋声赋》《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
欧阳修的书法学主张,尤其得到苏轼的继承和发扬。他的书法,据他讲,早年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后“以(李)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他欣赏柳公权书法“锋芒俱在”,尤其推崇颜真卿。他的书法体势方阔,笔画开张,尤其注重筋骨而显超凡脱俗。苏轼评价他“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又夸他的“笔势险劲、字体新丽”。流传至今的墨迹《欧阳氏谱图序稿》、《集古录跋尾》、《上恩帖》、《局事帖》等。他的书法,除《欧阳氏谱图序稿》是行书稍微一点草书外,其他的都是楷书,字体端庄、严谨、刚劲,一丝不苟。
苏东坡传中他的代表作品及创作时间?
创作时间:从时间来说是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写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036—1101),但没有用编年式平铺直叙的写法,而是把诗人生平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选取苏东坡生活中富有特色的活动、事迹来描写。
代表作品:有《京华烟云》《武则天传》《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等。苏东坡文学成就因屡贬而盛?
谢悟空邀请,武哥说文很乐意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只是草率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很简单,如果要很审慎的回答,难度很大。因为,在中国古代史上,这类因政治上被贬遭流放而在文学上大放异彩的现象很普遍。
这种普遍性,让这个本来只是关于苏东坡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当然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论述空间和思考余地。
如果未遭贬谪,苏轼的文学成就会这样高吗?苏东坡自己其实是有回答的,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苏东坡在赦免之列。1101年3月,苏东坡由海南儋州返朝,途经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已经是5月了。在金山寺,苏轼看到了李公麟在10年前所画自己的肖像还挂在正中。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无尽感慨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含泪带悲的《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李公麟画的苏轼肖像)
作此诗时,苏轼离去世只有两个月,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苏轼回首了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纵有波澜壮阔的忠义,也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了。在人世间漂泊了这么久,如果你要是问我一生的成就和功业在什么地方?那就在黄州、惠州、儋州吧。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完全达到了自我解脱的境界,回归自然了,他想到的最得意人生经历,不做礼部尚书时,也不是阀州、徐州、密州作知府时,而只是在被贬谪的三州。
写到这里,想到了曹雪芹的一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苏东坡在嬉笑怒骂的表象深处,满腹辛酸是无人能懂的,高处不胜寒的苏轼,哪怕是在起舞弄清影,也是高冷而孤独的。
所以对苏轼来说,那最苦的三个地方,也是成就他的地方,因为,在这三个地方,苏轼与山水对话、与清风明月对话、与历史古迹对话,也在夜深人静时完成了与自己的对话。
不断的被贬谪,不断的流离失所,不断的“身如不系之舟”,苏东坡屡次在绝望中重拾希望,在悲哀中走向豁达,我们同情他命运多舛,我们也庆幸他如此强大。
在庞大的古代文人贬谪群体中,苏东坡是影响最大的。我们要先粗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贬谪文化。
贬谪最早应该在商以前,因为《尚书》中有“流宥五刑”的说法,一直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
贬谪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是体现皇恩浩荡的一种慈悲政策。苏轼受“乌台诗案”的影响,也亲身体会了皇恩浩荡,这个皇恩,除了神宗皇帝,还有开国的高祖皇帝。因为当时御史台的人是想在挖空心思要把苏轼置之死地的。
在宋及其以前,贬谪流放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岭南、湖湘、荆楚。这几个地方,苏东坡都有幸去过,而在那个时候,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都在黄河流域,现在的这些好地方,在当时还是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到处乌烟瘴气。
(苏轼在海南)
古代最著名的几个贬谪文人,最早是屈原,他是第一个被贬谪还浪漫抒怀的文人,流放江南时所作《离骚》。在唐的元和、宋的元丰、元祐时期,流放了很多很多的人,其中有真的该流放的,也有遭受政治破害的,我们所涉及的是后一类。比较著名的有元和年间的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宋元丰、元佑年间的苏轼、秦观、黄庭坚等。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苏东坡了,作为中国古代贬谪文人群体中的杰出人物,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共被贬谪三次。
古时候的这些贬谪文人,他们主要在抒发些什么呢?
远离政治中心,又是背井离乡,就感觉理想破灭,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内心忧愤,抑郁难伸。于是,或寄情山水、或书信和唱,或直抒胸臆、或怀古喻今,心中愤懑喷发而出,诉诸笔端。苏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等千古绝唱,就是如此背景下产生的。
苏东坡能够不被贬谪吗?苏东坡被贬谪流放,是其性格使然,我引用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用一个故事来说。
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苏东坡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在中文里是惯于说“一肚子学问”。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你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
(苏轼与王朝云)
跟随了苏东坡大半生的王朝云是非常了解他的,苏轼也一直都把她引为人生知己,后来朝云死后,在为纪念朝云而修筑的“六如亭”上,苏轼亲撰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东坡的“不合时宜”,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缺点。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都是“不合时宜”的,屈原是这样的,孤芳自赏不成功就成仁;李白是这样的,轻狂清高看不起俗人;杜甫是这样的,太过愁苦没有一刻轻松;韩愈是这样的,太过执着理想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苏东坡更是这样,反对改革派的极端也反对保守派的迂腐,直来直去两头碰壁。
而正是这样的苏轼,才是我们熟悉的苏轼,不圆滑世故,不韬光养晦。一个完全放养本心的苏轼才可能攀登上艺术的最高峰,与心灵对话,实现脱离世俗羁绊的超脱,他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灵魂才可能最接近“道”。
所以,虽然结论有些痛心,我还是固执的以为,苏轼的被贬谪是必然的。
苏轼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一个伤痛,他还得感谢那个时代,换成中国古代的其他任何时代,苏轼的命运可能会更悲催,或许在“乌台诗案”中就光荣了。
如果没有被贬谪,苏轼可能是这样:或许是一个同样伟大的文学家。毕竟苏轼的作品,除了黄州惠州儋州的,还有许多杰出篇章,从他被贬谪开始,正是他人生的成熟时期,他无法压抑的才情必然会喷发,如同有生命的火山,不在这里喷发,就一定会在其他地方喷发。
在古代文学史上,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都没有遭贬谪流放,一样可以创作出流芳千年的作品。
(苏轼的寒食帖)
或许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苏轼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而且排在第一。他曾遍学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等五代名家,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他自己都说:“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苏轼晚年加之学问、识见的丰厚,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等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还可能是一个伟大画家,还可能是其他的什么家……在北宋,苏轼是当之无愧的全才、通才,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独特的文人气质和气度使得苏轼的一切作品都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苏轼在惠州)
当然,苏轼再不济,也会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当然,这样的苏轼就一点不可爱了,甚至有些面目可憎了。
结束语: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对苏轼的一切猜想都非常吸引人,好像无论后人怎么假设,这个豁达开朗的老头都不会怪罪,他甚至还可能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给你提供灵感,让后人源源不断的吸取他的人生智慧和生存哲学。
系统回顾苏轼的一生,我们才愈加觉得他真是一个天才,只有天才才不会被苦难淹没,也只有突围苦难的天才才有穿越时空的智慧和豁达。
武哥说文,为您以史说文。期待点、批、评,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赋文体的代表作?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