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作品是野兽派代表作,2021李现代言的所有品牌?
截至目前,李现的代言如下:
①雅诗兰黛-亚太区护肤及彩妆代言人②伊利-品牌代言人③野兽派-品牌代言人④PUMA-品牌代言人⑤味全-每日C代言人⑥雅漾-中国区代言人⑦荣耀-潮时尚大使⑧戴尔-品牌大使⑨Keep-首位践型者⑩苏泊尔-轻量保温杯代言人
你看过最爽的动作片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一名80后也是一个武侠迷,枪战迷不知道你指的动作片是哪一种。那下面我就给你系统的解答一下,我是一个老片迷我介绍的电影也已老片为首,看看我的口味是不是您的菜。
首先来说国外的枪战片我推荐的第一个系列是(第一滴血)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真的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虽然没有什么好的剧情,但是火爆的场面,加上开飞机,开坦克,开船,在有各种武器,AK47 M16军刀迷彩装,最让我无法忘怀的是男主角手里的弓箭,每一次发射都有咻咻咻的声音,真是双重享受,看完第一滴血以后直接就把我带进军事迷中了。直到现在我家里海挂着一幅第一滴血的海报。去看吧绝对值得一看。第二个我推荐你看看(骇客帝国)系列相对于第一滴血上的剧情不足在这里也完美补全了,然后就是动作来说也相当飘逸,对于楼主的问题不能说是枪枪爆头,但也算是枪枪到肉实打实的而且就动作片来说也是合格的绝对值得一看。
再就说说国外的武打片我推荐你一个系列是(刀锋战士)美中不足的是刀锋战士系列每一部导演和动作指导都不大一样,风格和取向上来说也不大一样,但是也不完全是坏事吧可以满足各类型的期望。第二推荐是(杀死比尔)系列导演用比尔的视角来还原复仇的过程,这部充满了中国和日本风的武打片,剧情上来说是短板但是,行云流水的动作加上好听的音乐让你沉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尔和刘玉玲在雪地对决前音乐响起那首: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不要让我误会)让你情不自禁晃悠起身体,再加上日式的小院天空飘着雪,两个女人拿着武士刀互相对砍这种暴力美学真是让我久久不能忘。
接下来呢,说一说我最爱的国产枪战片其实讲到这真的不知道怎么去选因为太多了喜欢的也太多,可能我就喜欢的就是(纵横四海)愉快但是又略有悲伤的剧情,精彩的港式枪战,对于许多朋友可能不认可但是对于我来说这部片因为有周润发,张国荣这两个我最爱的演员加持所以把这个送给他。
在就是国产武侠片,我其实都不大敢给你推荐怕被喷!!如果说让我给你推荐我想我会推荐徐克的(笑傲江湖)了吧每次回味这个系列真是让我头皮发麻这里的动作和大胆剧情,都把原作完全推翻甚至于金庸都说以后不会再给徐克版权哈哈!
可能有朋友说为什么国外的一样推荐两个国产的一样推荐一个,其实不是国产的来说好东西太多了我推荐一个也好推荐十个也好都是不够用的索性我就推荐一个。因为上在个世纪中国的动作片做的是最好的佳作年年有,不可能把所有都推荐过来,我就把自己最喜欢的推荐给你们,这种老片不管大家看没看过其实没事回头再看一遍也还是有意思的希望大家喜欢。
马蒂斯最有名的十幅画及介绍?
亨利·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画是:
1、《宁静的野兽》
2、《戴帽子的妇人》这幅画粗看之下用笔随意粗放,却有着艳丽精致的色彩和极强的装饰性,就如野兽派的画作一贯风格——线条粗旷,简单直接,色彩大胆鲜明。后来,受到印象派、后印象派、点彩派和塞尚的影响,吸取了亚洲和非洲艺术的特征,马蒂斯对颜色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他就像个调色盘,创作了一幅幅让人叹为观止的画作。
3、《鳐鱼》
4、《葫芦》
5、《开着的窗户》
6、《舞蹈》
7、《红色工作室》
8、《豪华、宁静、欢乐》
9、《生活的欢乐》
10、《画家札记》
菲比凯茨电影作品?
丰富多彩的电影作品。菲比凯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她的电影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和类型,从浪漫喜剧到家庭剧,从青少年题材到科幻电影,涉及面非常广泛。她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对细节的关注而著称,每一个电影都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凯茨的代表作品包括《小姐与流浪汉》、《无敌破坏王》、《恋爱备忘录》和《女儿国》等,这些电影在业界和观众中都享有非常高的声誉。除了她的电影作品,凯茨还是一个优秀的电视制片人和编剧,为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哪些令人发指的杀人案件?
中国十大悬案之一的“甘肃白银联环杀人案”,从1988年到2002年的14年间,凶手共奸杀11名女性,有个死者甚至才八岁。凶手专挑年轻的女性下手,部手受害人曾遭到性侵害,手段残忍,又极致隐蔽性、 变态,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恐慌。而在受害女子中,遇害之时都穿红色衣服,所以又称“红衣杀手”
1988年5月26号下午5时许,白银公司23岁的女职工白某被害于白银区永丰街家中。警方勘验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被推至胸围之上,下身赤裸,上身共有26处刀伤。
1994年7月27日下午2点50分许,白银供电局19岁女临时工石某,在其单间宿舍遇害,颈部被切开,上身共伤36处。
1998年1月16号下午4点许,有居民发现白银区胜利街29岁的女青年杨某被害,经过调查证实杨某被害于1月13号下午。受害人颈部被切开,全身赤裸,上身共有16处刀伤,双耳及头顶部有部分皮肉缺失。
1998年1月19号下午5时40分,家住白银区水川路的27岁女青年邓某遇害,死状残忍,有小部分人体器官组织缺失。
1998年7月30号下午6时许,白银供电局职工曾某八岁的女儿苗苗在家中遇害,受害人下身赤裸,颈部系有皮带,而下身隐私部位撕裂,并检出男性液体。
1998年11月30号上午11时许,白银公司女青年崔某在白银区东山路的家中遇害,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身有22处刀伤,下身赤裸,双手 双乳及隐私部位缺失。
2000年11月20号上午11时许,白银棉纺厂28岁的女工罗某在家中被害,受害人颈部被切开,裤子被扒至膝盖处,双手缺失。
2001年,5月22号上午9时许,白银区妇幼保健站28岁的女护士张某,在白银区水川路的家中遇害,颈部等处有刀伤十来个伤口,并被强j
2002年,2月9号中午1点多,25岁的女子朱某在白银区陶乐春宾馆客房中被害,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衣被推至胸围之上,下身裸露,并被强j。
从1988年到2002共发生多此同类型的一系列案件,令当地公安系统培感头疼,而在同一时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也发生几次同类型的杀人案件,受害者无一不是年青女性。而在之后,凶手如同失踪了一样,在也没有出现。
警察唯一能认定的是凶手年大概三十岁往上,身高170至175左右。这一系列悬案直到2016年,警方利用高科技检验,才认定出生于1964年11月10号,来自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高承勇有重大作案嫌疑,随后经过一系列的DnA验证,证实其就是白银市一系列杀人案的凶手。此时,距离首次凶杀案已过去28年。
凶手如今已是52岁的晚年男子,其早在80年代后期结婚生子,几呼是与首次作案时同一年,而在这近三十年来,凶手一直以面善老实著称,其妻子在案发后一直不相信同床共枕几十年的丈夫会是一系列残忍杀人案的凶手,直到一切证据确凿,她才不得不信。
虽然凶手极易伪装成好人,可他的两个儿子也确实很优秀,都考上国内很不错的大学,并已成家立业。也不知道他们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残忍的凶手时会怎么想!
2019年初,在经过两年多的一系列审查核实后,高承勇判死刑,立即执行。这个横跨三十年的悬案总算水落石出。
🙏🙏🙏愿逝者安息!
我是@八零后的木子 欢迎您!如有不对,请指示!
图片均源自网络
有哪些文艺的杂志推荐?
《收获》
首先想到,一个很有逼格,很官方、正统的杂志。毕竟那些被赫然写进文学史的当代作家们,名字常常出现在这部杂志上。好比,莫言、余华、韩少功、迟子建、史铁生、王安忆、格非,balabala……
文章总是很无聊?并没有。
去年口碑票房双赢的《烈日灼心》,正是根据发表于《收获》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改编而成,多少人带着一身冷汗走出电影院回不过神来,国产电影正在稀缺这种直击灵魂,又厚重的剧本。不得不承认,1957年由巴金、靳以创办的《收获》输出了大量高质量的优秀作品。即便有人这样说(前方高能请闭眼):
据说投稿极难。你先要弄清楚这个杂志的性质。上面主要发表一些愚民谎言的小说、散文等,一般以小说为主。这个杂志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三伪文学杂志。你得弄清楚什么是三伪文学,才知道它的性质。如果你写的东西是纯文学,在这上面是发表不了的(谎言去尽之谓纯,纯文学一般都不会含有愚民谎言和商业、道德谎言等),因此也不适合他们刊物。这个杂志是专供一些御用文人给百姓洗脑用的,当然如果你的小说有足够丰厚的愚民谎言,能够很隐蔽地藏在小说当中,让读者读起来像是真的(这就是他们说的现实主义)那么这样的文章刊物也会考虑发表。所以在投稿之前你先要把你小说中的愚民谎言搞丰厚一点,搞隐蔽一点,有趣一点,一般都能发表。
个人认为,这种言论因偏见而愚蠢。在《收获》上发表作品的作家名气通常很大,不一定是因为那啥啥(你懂),才走到那个位置。读者也不全都傻,中肯地说,《收获》这一类有年代的杂志,确实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标准,也树立了一种文学态度。如果觉得《收获》门槛高,不妨好好撸一遍近几年的《收获》。其实,不是身份不到位,是功力还不够。
《人民文学》如果说《收获》传统和主流,那么《人民文学》可以说是根红苗正。以及…嗯…很正…很牛……逼…虽然让我这种人研读《人民文学》,就像逼一个文盲朗读四书五经。
之所以推荐《人民文学》,尝试写作品前,先了解孕育作品的语境很重要。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去创作?社会和政治的主流导向哪儿?都是你创作前需要考量的。无论你是先锋的、实验的、超现实的、虚构的,还是纪实的、非虚构、写实的,以及各种屌炸天野兽派的。这里会给你提供一个基床,你的文章是在什么样的土壤上生长,将在什么样的土壤之上生根发芽。你是个作家,你得心里清楚。
另外,《人民文学》的文艺批评也值得一看,至于立场,是学习借鉴还是瞧不起。自己把握就好。
其实这些官方老牌杂志都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无非想说的是,以前这些杂志,杂志上发表的作品,算是主流,余华、王朔等等好多作家,就此发家,走上写作之路。现在互联网很发达,自媒体很强势,老牌杂志从主流被挤兑成非主流。年轻作家随便开个社交网络,随便写一些男默女泪的鸡汤金句或是反鸡汤的吐槽小文,成名很容易,含金量也随之骤降。重读严肃的、经典的杂志未必是复古迂腐,算是文学创作的回归和缓冲吧,毕竟每个立志于写作的良心青年还是想写些能被时间留下来的字。回顾和回归,对于纯文学发展,挺有必要。
《大家》作为中国文学、先锋文学重镇的《大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是文学转型时期最具影响的文学代表杂志之一,是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图书馆必藏期刊。
1994年创刊,王蒙、汪曾祺、谢冕、苏童、格非出任栏目主持。创刊号被炒到100元人民币一本。
《大家》算是比较低调的那种。虽然作家多来自高校,但也都是高校中的一股清流,毫无说教气。另外文艺批评也属于比较通俗易懂。《大家》这本杂志品味不俗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以黑色为主。
其他推荐:
《小说月报》,1910年创刊于上海。我国创刊最早的杂志。不止读文章,读得是人文关怀的传承。《山花》,“融文学精品与前卫艺术于一炉”,比较先锋的一本杂志。《北京文学》特设“新人自荐”的栏目,只发表作家的处女作品。《天涯》韩少功主编,目前国内较优质的纯文学杂志之一,内容杂而思想精。除此以外还有《长江文艺》《十月》《小说选刊》……
之所以会推荐这些杂志,看上去有些无聊守旧,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是千万文学青年、文学少年的必备读物。“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如今,文学期刊的命运比纸质书更悲惨,就连《收获》这样的杂志也是八仙过海,勉强熬过危机。纯文学因为媒介传播的质变,传承不下去了,纯文学便会发生断代,这也是目前中国文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纸质阅读很快被新媒体,数字化阅读取代。于是“纯文学已死”的呼声越来越密集。这种状况“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当时的纯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大众文学的文化身份。”这些杂志始终保持做好内容的决心,很感人。而立志于文学创作的人,应该有传承纯文学的责任心。
(推荐无法做到全面,更想呼吁大家重新关注这类杂志,如有推荐,欢迎留言补充,分享心得。)
(切换风格分割线)
《格兰塔》拥抱全世界的文学
《格兰塔》是英国历史最悠久主题书,创刊于1889年的剑桥大学,名字取自剑桥附近的格兰塔河,最初只是剑桥大学的一份学生刊物。1970年,《格兰塔》因资金等原因停刊。1979年,两个剑桥大学的美国留学生比尔·巴福特和乔纳森·莱维,比尔高中时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乔纳森则是一名小提琴手,出于对当时文坛沉闷的氛围很不满,他们觉得文学就像”帝国“这个概念一样陈旧,为了撼动既有的文学格局,便接手《格兰塔》。
这本由学生打造的杂志,入选预测的小说家名单精准得吓人。尤其是每十年评选一次的“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系列,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大卫·米切尔、珍妮特·温特森、朱利安·巴恩斯、萨尔曼·拉什迪……日后都成了欧美文坛的主宰。
中国当代所有主题书,莫不源于《格兰塔》模式。格兰塔的宗旨是:"让读者免于沉闷;成为英国文化的先锋;用有力、独特、原创的故事来展现"。
《格兰塔》总第127期,英国格兰塔出版社2014年4月版,12.99英镑
《格兰塔》中文版自2012年正式出版,一年一辑,共三辑。
第一辑主题“不列颠”:收集了老中青三代十八位英国作家,多面镜般的折射出英国社会和文化各方面。
第二辑主题“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这份20位作家的清单,绝不亚于爱好文学的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毕竟这本杂志有着神预测的口碑做保证。另外,这次也是具有海外背作家最多的一次。包括以英文写作的郭小橹。
第三辑主题“巴西最佳青年小说家”:这次收录的作品,经由巴西最负盛名的文学界人士透彻研读和讨论。作家年纪不超过40岁,且至少出版过一部作品。作品从方方面面体现了巴西式的记忆、情爱和感受,以及对于创伤的承受和自我反思能力。
《联合文学》文学不应只是少数文学人口的奢侈品
创刊于1984年11月的《联合文学》杂志,堪称为当代华文刊物中最具影响力的刊物。
可以说,《联合文学》不再是一本定位台湾或是亚洲文艺的刊物,更多的是一种放眼全球热点文艺资讯和深度点评热点文学现象的集合。对文艺研究来说,《联合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源。据说,《联合文学》的编辑也不过40多岁,所以在内容的选取和主题的设定上都趋于多样化和新颖化。如发刊词所说:
我们深信,透过文学的感染和点化,人的心灵能够更敏锐,人的精神能够更超脱。于是,我们观察自然万物,莫不有情,体验人生百态,也将深怀温柔敦厚的慧心,而不至于愤鬱怨艾,激情躁进。以这洋超旷优雅的气质和週遭环境交互印证、交互激盪,则人际之间的紧张疏离自然减低,和谐欣赏的妙谛情韵自然随之而来。
我们深信,文学不应只是少数文学人口的奢侈品,而应该是全民生活的必需品;文学不应只是象牙塔裡的雕琢与吟诗,而应主动与整个社会脉动溶为一体。基于这洋的信念和认知,我们创办《联合文学》,无论在经营、编辑、内容、设计上,都与过去的文学刊物有些不同。
INK印刻文學“作品永远是最重要的。”
七年前《印刻文学杂志》带着台湾文艺界的支持创刊,导演侯孝贤不计报酬拍摄广告片。七年来一步一脚印,印刻始终秉持着作为华文世界的中文创作平台使命。英文INK,中文“印刻”,发音恰巧相同,都是构写人类思想,留下墨迹的意思,不分地域种族差异,印刻企图将深刻的内涵思想化为人类共通的生活态度。印刻创办之时,总编辑初安民在创刊号中回答众人质疑,这份文学杂志能撑多久时说道:“大哉问!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费心做好分内之事,只盼文学的美好,能吸引那不死的嗜美灵魂,共襄盛举。”
印刻总编辑初安民认为,文学杂志绝非要追求或贴近流行文化,文学作品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想法与心声,可能某部分碰巧反映了当前的文化,但作为一本文学杂志,应排斥过度追求主流文化,而追寻冷门偏僻的话题。
印刻偶尔邀请不同领域的人客串主编,让读者有不同的视角。2010年4月刊,印刻邀请朱天文客串主编,推出胡兰成专号。该刊将胡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选取胡的文章及他与友人的书信,辅以访谈。胡兰成的一生周旋于许多名人如汪精卫、张爱玲之间,他的一生折射出大时代下一个人的机会与抉择。胡兰成说:“我每回当着大事,无论是兵败奔逃那样的大灾难,乃至洞房花烛,加官进宝,或见了绝世美人……,我皆会忽然有个解脱,回到了天地之初。”
印刻坚持每一期过期的杂志都可以买到,不销毁过期杂志。
《书城》中国的“《纽约客》”
《书城》1993年创刊,1998年,《书城》划给上海三联书店,进入了陈保平时代,走上了轻松锐气的路线。张爱玲、村上春树、伍尔芙等名字,取代了鲁迅、周作人。开始有人用“小资”来概括它的风格,内容涉及经济、法律、建筑、艺术、电影等。
2001年11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及《21世纪经济报道》合作,《书城》复刊,改版成“杂志型”刊物。新刊大量借鉴诞生于1925年的美国老牌人文杂志《纽约客》编辑手法,走上了“城市阅读”的轨道。
杂志设计感虽然没那么强,内容很扎实,既不是高深莫测的文章,也不是读完脑子空空的快餐文化。能够很好地将思想性与大众文化融合。
《哈泼斯》学会灵巧地喂养读者
美国《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是一本带有美国进步人士及左派立场的月刊,也是美国第二长寿的持续发行的月刊,创建于1850年6月,其内容涵盖了文学、政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哈泼斯杂志》用精致的文笔和创造性的思维,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该杂志曾多次荣获了美国杂志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杂志奖”,2011年其发行量为二十万左右。
尽管《哈泼斯杂志》吸引了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读者,但它最受欢迎的栏目,不是某个作家专栏,也不是深度报道。而是一个名叫“哈泼斯指数”的榜单。没人会说这个列表有内涵,更不要说有文学性,例如某次列表内容是,2001年美国政府在桃色新闻上花了366万美元。也许你会问和写作有什么关系?一个好作者也是一个好的饲养员,你得知道读者想读到什么。这不是委屈求全,也不是谄媚大众。是聪明。
网址:http://harpers.org/(间歇性不翻墙可登陆)
《哈泼斯》只是代表国外某种综合类杂志。这种杂志文学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正因为包容,所以多元。是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窗口,为写作提供新视角和灵感。像《人物》《时代周刊》这样的杂志就不废话推荐了,介绍几个小众高质的:
《Slate》 美国知名网络杂志,1996年Slate电子杂志在美国创刊,最初微软掌管着这份电子杂志,曾是MSN网站的一部分,随后在2004年12月被华盛顿邮报集团收购,以其政治评论、离奇新闻和艺术特写等内容而闻名。
《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NYRB)是美国的一本半月刊杂志(每年20期),创刊于1963年,内容主要涉及文学及时事,所发表的文章着重于分析,通常不会对评论的书籍作一般性的简介,在政治立场上偏向于激进。
《旁观者》(The Spectator)英国的一本周刊杂志,于1828年开始发行,现由《每日电讯报》以及巴克莱兄弟(Barclay Brothers)拥有。《旁观者》杂志内容主要为政治话题,其立场偏向于保守,亦包括音乐、电影、书籍等其他内容。
《January Magazine》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主要提供书籍评论、文学作品评论、作者访谈、全球文学人物介绍等。
BoingBoing 是美国一个以科技、文化为主的综合博客网站,最初是以杂志的形式出版,后于1995年正式上线。该博客的内容既严肃又幽默,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将平凡的事务展现得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