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状物写景代表作品,你如何看待三毛散文的文学价值?
您好,我是道Dao,对您的提问很有兴趣,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每当这个旋律响起,我们便会想起三毛,想起那个长发飘飘,到处流浪的女子。
一,童年
1943年,三毛在重庆出生,49年随父母去了台湾,本名陈平,三毛是笔名,据说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画的漫画人物而起的名字。小时候的三毛极度敏感甚至神经质,不合群,喜欢看屠杀牲口的血腥场面。喜欢独自去坟场玩。对文学,外语感兴趣,爱画画。但理科类的功课都不行。这些特点可以看出三毛从小就是个性格非常感性的人。
二,青年
读大学时,因为偶然被一首吉他曲深深吸引,于是休学去了西班牙,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荷西。与荷西的相识,分离,重逢,也是三毛创作的散文里很重要的部分。1979年,荷西在工作中发生意外,这对于一个视爱情如生命的女子是致命的打击,从此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忧郁中。这以后三毛回到台湾教书,还曾几次到大陆旅行,在新疆结识了有着同样浪漫情怀的音乐家王络宾,一个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一个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虽然有很大的年龄差,但并不影响两人成了朋友。
1991年,她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离开了这个《滚滚红尘》。
三,作品
三毛短暂的一生走遍世界各地,创作颇丰,已出版的作品集有三十多部,在全球的华人中广为流传,八九十年代在内地也非常畅销。其中散文集有《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等。
三毛早起的作品悲苦,忧郁,迷茫,如《雨季不再来》。之后为沙漠文学时期,因为有了荷西,有了爱情,这个阶段的作品贯穿着健康,明朗,诙谐的风格,是三毛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回台湾定居以后又回到了寂寥、落寞的状态,出版了《万水千山走遍》,《倾城》等散文集。
三毛的散文风格真挚而浪漫,每一句都是她发自内心的独白,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生命传奇。从传统到现代,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台湾到世界各地,三毛的作品以它色彩斑斓的异域风情,深沉真挚的爱心,在八九十年代深深影响了一代人,每一部作品都是畅销书。相信三毛的散文将会穿越滚滚红尘成为永远的文学存在,也将拥有更年轻的读者。
绍兴有哪些中国之最?
#了不起的城市#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反映鲁迅故里优美景色的美术作品众多,以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鲁迅故里》最为有名。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景点故事
鲁迅故里
1953年1月,绍兴鲁迅纪念馆成立,它是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它以鲁迅生平事迹的宣传教育、鲁迅文物资料的征集保护、鲁迅思想作品的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对外宣传教育的一个“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1988年,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周家老台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199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馆;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绍兴鲁迅纪念馆一直来注重业务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优质服务,为宣传鲁迅精神和弘扬历史文化作出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纪念馆全年对外开放,每年都有数十万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莅馆视察、指导。2002年,绍兴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鲁迅纪念馆原有基础上,慎重决策实施 《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经过几年来的保护建设和修缮,鲁迅故里已初具规模。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还恢复了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对存在于整个故里区域范围内的一般传统民居建筑,大都修旧如旧。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在鲁迅故里落成。
主要景点
鲁迅祖居
周家老台门系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组成,东西各有厢楼。鲁迅在绍时期,每当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拜访。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 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故乡度过,1981 年新台门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鲁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现室内按原状陈列,不少家什系当年原物。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百草园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物。风情园
鲁迅笔下风情园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酒店东侧,竖立着一座四柱塔形照牌。塔高二丈许,顶有瓦,有檐,檐下外侧悬一大“酒”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店内摆设格局,悉如鲁迅小说《孔乙己》所状。因此处老酒地道,“过酒坯”(下酒菜)风味纯正,闲暇之时,于此自斟独酌,或约三二酒友品“三酉”而负暄闲聊,均极自在。咸亨酒店有绍兴酒俗博物馆之戏称。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长庆寺
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寺院坐西朝东,赭墙黑瓦。红色山门上悬挂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匾额。寺院分前后两殿,前殿供一尊如来佛和十八罗汉,后殿供一尊木雕的千手观音像。为保平安,幼年鲁迅曾拜寺里一个和尚为师,有时也去寺里游玩。土谷祠
土谷祠,即土地庙,位于长庆寺斜对面。鲁迅幼时,祠里常有无家可归的乞丐、游民栖身。鲁迅不朽名篇《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即以祠中一个名叫谢阿桂的游民作为“模特儿”。
安桥头村
安桥头村,即鲁迅外婆家,在绍兴昌安门外,是一个靠近曹娥江边的小村庄。鲁迅幼时常随母亲来外婆家,与村里的农民孩子结下了深厚友谊。农村的所见所闻,成为他今后写作的生活基础。文化广场
鲁迅文化广场位于咸亨酒店西面的鲁迅路口。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台阶层层叠叠,红花绿 叶相间,草木葱郁,青石板地面 突出了绍兴的传统风貌。广场东 侧,立有一《鲁迅铜像赠款名录》的花岗石巨碑。广场北部塑有鲁迅铜像,面对鲁迅路,系用黄铜铸造。铜像中的鲁迅面容和蔼可亲,仪容从容安详,透过形象可以明显感受到鲁迅先生睿智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铜像旁边树立有一《鲁迅铜像碑记》的石碑。朋友们,给本小编点个赞👍吧😄
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
1.诗仙李白的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完美的体现了李白的气质:自己是宇宙第一强;要追求天下第一乐。
2.诗圣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完美地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精髓,同时也是杜甫漂泊流离孤苦无依的一生的写照。
3.诗佛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充满了禅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他对人生最深沉最旷达的思索!
4.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义山朦胧诗的典型代表。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当你面对挫折的时候,刘禹锡告诉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期待就会有前路!
6.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可以说是豪放词中的巅峰之作!
7.词人皇帝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用一生的血和泪凝结而成!
8.宋代大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的理想抱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全在这首词中!
9.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这首词,应该是女性文学家作品中的第一,理应入选前十!
10宋代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寂静悲凉,选上这首词,算是对杜牧的一种补偿吧!
一篇美文需要准备哪些?
小丁认为:关注生活,美文无处不在。一篇美文需要准备的并不复杂,而是以下五个维度!
何为美文?循着古人的足迹,凭借古代文人这些地理著作、长篇日记、短篇游记、亭台楼记,我们可以窥探到万物神秘幽眇、或雄浑壮丽、或清新沉静的变幻之美。
究竟需要准备什么?罗素曾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美好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和发掘:
①“承前启后,视野广博。”圣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曾经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比德于山水。”山水不仅可以滋生万物,养育庶民,而且能够陶冶士人性灵,成就君子德行,这正是能够给我们借鉴的。
文之美者为诗,何意?简言之,美的文字、美文就是诗,就是文学。因为,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意味着人类文学的原初形式或文学的代表,所以有《诗经》,有《荷马史诗》,由此应当视野开阔,放眼国际化。
②“善讲实话,避开是非。”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真正会说话,是懂得适时沉默。沉默,绝不是无话可说。它可能是不想违背内心的意愿,或者是不想对牛弹琴,也或者懒得争辩,再或者就是想放心里,觉得安静,自在。沉默,不是事事紧闭口舌,而是避开些许是非。
前人认为,相信批评是主观的欣赏不是客观的检察,是抒情的论文不是盛气的指摘。我们在文中也要有所选择、很诚实的表示自己的思想感情,正与在诗文上一样。
③“学无止境,诵读经典。”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并且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民族,自古以来,甚多的文人雅士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篇佳作。
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歌咏经典的诗文不计其数,本文只不过在这浩渺无穷中采撷了几朵浪花而已,但正如佛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④“有所沉淀,厚积薄发。”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没有几个能有非常执着的追求,放下手机,读一篇优美的诗词,感受汉字文化的美丽?大多数的人至今抵制不了诱惑,仍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
高晓松曾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歌、国学,两个深深地镌刻在华夏儿女血肉之中的词语。由此我们应当学会在沉淀中厚积薄发。
⑤“思想理智,内涵深度。”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就无所不谈,众体兼备,集叙事、说理、批评、抒情诸因素,熔博识、理智、性情、风趣、文词于一炉,独创杂多统一的“知堂风”散文,而体现和实证其美文理念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他还说:“虽文章义有弘隘,说各殊分,而夭阏精神,斯与文即不两立。”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关键还是要有精神内质。
此外,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还有这样的观点:“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美文何尝不是如此呢?
总的说来,人生之路,美文为伴。只要存着一颗美丽之心,路就在脚下,梦想就在前方。
[送心][来看我][比心]
周作人的乌篷船为什么以书信开头?
这就所谓的起承转合的‘起’,切入点选的非常好。下面赏析一下整篇文章:
周作人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风格独具,他既继承了古代公安派、名士派性灵小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又吸取了外国散文“漂亮”和“缜密”的写法。
《乌篷船》是周作人最著名的散文之一,然而,这又是一篇很难一眼就看出好处的文章。它如一杯明前的西湖龙井,颜色近乎没有,啜之微涩,过后却有浓厚的余香和回味。
作为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它和《故乡的野菜》等描写浙东风物的文章,集中体现出一个学者的“家园情结”。诺瓦利斯曾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这个家园不是狭义的出生地,而是“来源与归宿”。从理性而言,故乡是一个偶然的地点,与异地无异。但人生对“来源与归宿”的探求,使作家终生无法摆脱故乡。理智的周作人、虚无感很强的周作人在文章中极力淡化对于故乡的眷念,却在另一面常常表现着对故乡的草木、风土熟悉至入微的怀恋,凸现着感情的丰腴沉着,显示出一腔深情。他在很多作品中,频频描述故乡的乡土风情,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童年的生活、故乡的点点滴滴,总是跃然现于他的笔端。故乡像肉体上一道擦不去的符咒,不时闪耀的灵光,如影随形。如开头第一段以淡然的态度写对故乡的情分,似乎是在表明对故乡并无特别的情分,然而全文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深情。
文章开篇即表明,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接着便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从表面上看,这里作者是在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处世态度。在作者看来,在人生路途上,每个人大可不必行色匆匆,心急火燎;其实心平气和、淡泊恬适才应该是处世的最佳态度。作者以平和冲淡的格调、朴素自然的笔墨,紧紧扣住乌篷船这一典型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透露出闲适隐逸的情思。
舒徐自在、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小品文独有的魅力。这篇散文集中表现出周作人此类散文的特有风格。
在结构上,作者不刻意追求大起大落的变化,而是以乌篷船为中心,信笔所之,舒卷自如,不着痕迹地介绍出了故乡的风情野趣。无论是写船,写乘船游景,或是借此表达悠悠的思乡之情以及闲适的人生态度,笔墨都极其朴素、自然、含蓄。作品的前半部分介绍乌篷船的特点,初读起来,平实朴素;但细想,倘若作者真的对阔别多年的家乡已经淡漠,那么他谈起故乡的风物,就不会是这样真切、细腻地一一道来。又如作品的后半部,作者在向人们介绍如何乘船游家乡景色时,简直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游者——时而从远处的山峦谈到“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时而又从鉴湖、兰亭说到 “城上都挂着薜荔”的绍兴东门,从河中的水声、橹声谈到两岸乡间的犬吠鸡鸣,从乡下的庙戏论及“海式”戏场里的猫儿戏。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乡情,但透过作者对家乡风物如数家珍、绘声绘色的介绍,人们领悟到作者对故乡的绵绵情愫,领略到作者所追求的闲适隐逸的处世态度。
这种平淡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其用意主要不在于外面的景物,而在于表现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文章以口语为基本,调以文言的句式和词汇,非常丰富有表现力。平淡容易流于枯槁,《乌蓬船》却平淡而丰腴圆润。短小精悍的篇幅,简洁老练的语言,遣词造句恰到好处,体现了一种既简洁明快,又古朴典雅的文风。
三四十年代的文人,写乌篷船的很多,却就是周作人的寥寥数笔,隔了那么些年岁光阴之后,仍是能端然凝坐于读者之心,丝毫未减其光泽——纯净无华,淡泊自然,却淡而有味,仿佛一幅冲淡的水墨画,舒缓大方却不失约制,质朴平宜而不落板滞。浓墨挥洒,该简时又跳脱而过;平宜时如相对谈心,又无拘泥矜持的做作;叙事细密,又直白洒脱;跳脱的空白中,却能留下想象天地。闲适的态度,似乎是漫不经心地谈论乡间的风土人情,却充溢着自我的体悟,远离社会的尘嚣和现代文化的浸染,追求一种原始的天然、传统文化和宁静心态组成的隐士情境,性格和风趣相应,心态与物境相谐。
全文以书信形式写就,也显得别具一格。初看起来,它的写作目的,无非是为友人提供一些故乡的景象,但是稍具有文学史常识的人知道,子荣是周作人自己的一个笔名,始用于1923年。本文收信人与写信人是同一人,可以看作是作者寂寞灵魂的内心对白。作者用书信体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从艺术上考虑的。读者可以坐在第二人称作者朋友的位置上,听他娓娓道来,自然会倍感亲切。作者把自己的两个侧面外化为收信人“子荣”与写信人“岂明”,收信人“子荣”正是现实生活中已经被现代文明改造了的“自我”,而写信人“岂明”就是在内心深处更真实、更本色的“自我”。这样的形式,亲切随和,粗看似乎平凡散漫,其实却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
哪位作家的影响力最大?
最有趣的是钱钟书,
最清新的是沈从文,最青春失意的是郁达夫,
最凄怨是萧红,
最沧桑别致是张爱玲,
最亲切是林语堂,
最搞笑是舒庆春,最魔幻是施蜇存,最大气是茅盾,最像红楼是巴金,骂人最痛快是周树人,最让人心疼的是庐隐,最潇潇是徐志摩
最眩目可惜是瞿秋白
王纲解纽,处士横议,个个活泼,个个昂扬,个个飞扬跋扈为谁雄?好吧,春风沉醉的晚上,闲敲棋子人不在,青山依旧人归远,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是华夏文化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