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约瑟夫霍夫曼建筑代表作品

交叉剪辑分别讲述三位主角的三种人生选择后经历了少年、青年、老年的三段人生经历。已经实现自己理想的她发现自己在实现理想过程中不断妥协,并没有从名利当中获得内心安乐。才意识到自己错失人生中最大的意义,他再次面对曾经伤害自己最深的爱人与兄弟时。...

约瑟夫霍夫曼建筑代表作品,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是什么组织提出的?

奥地利美术协会

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

因为他们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1841—1918)、约瑟夫·霍夫曼(JosefHoffmann,1870—1956)、约瑟夫·奥尔布里希(1867—1908)、科罗曼·莫塞(1868—1918)和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等。

你印象中最经典的电影是哪一部?

《美国往事》我看了五遍了。每次看完后,都像是经历了一生,发出无尽的感慨,激动的我有写观后感的冲动。

《美国往事》观后感

美国往事通过现实与回忆,真实与虚幻,交叉剪辑分别讲述三位主角的三种人生选择后经历了少年、青年、老年的三段人生经历:

如似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青年听雨客舟中,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任他点滴到天明。

想象有多么美好,现实就多么悲伤。

黛博拉,从小就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放弃向自己表白的爱人,独自坐上火车驶向心中的远方。多年后,已经实现自己理想的她发现自己在实现理想过程中不断妥协,早已背叛自己的初心。反而成了被理想困住的人,错失生命中最爱的人。遗憾的是在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我最爱的人都没有在我身边。

麦克斯,从小就野心勃勃,杀人越货、背信弃义、出卖兄弟,为了名利无所不为。多年后,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从名利当中获得内心安乐。反而终生活在虚伪里,既不能真诚地对待别人,也不能真诚地对待自己。当死亡降临时,才意识到自己错失人生中最大的意义,走得心安理得。

面条,从小就有情有义,对身边所有人都真诚有爱。信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追求道义与德行。但经历了爱人的离开,兄弟的背叛,人性的复杂还是让他肝肠寸断。多年后,他再次面对曾经伤害自己最深的爱人与兄弟时,已经从心底原谅了他们,因为他明白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已经和自己内心及世界和解了,释然了。

面条释然体现在影片最后与麦克斯的对话里:

1.一句看事情的方式,点明面条与麦克斯在人生选择的根本区别:面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原则,麦克斯则是为了满足欲望无恶不作。

2.我不为事实真相而活,我只为自己信仰而活。事实真相是你欺骗了我,背叛了我。自己信仰是坚守情义,你可以背叛我,但我绝不报复你。否则我们又有什么区别?

3.希望他们查无所获,因为眼看一辈子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实在太让人痛心。这就是面条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选择以及只为自己信仰而活的原因。

美国往事站在第三视角,客观公平地对待三种人生选择。分别讲述三种人生选择后的得与失,矛盾与遗憾。感受到主角们内心的纠结与遗憾,执着与痛苦,事业起起落落,爱情离离合合。短暂一生如白驹过隙,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荣辱得失也终究殊途同归。所有的妄念在时间面前都是可笑的,所以人永远不要被任何东西所绑架。做选择时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人生太短暂了,自己的时间与爱只给重要的人和事。

自由

多少人生不过百,从来随性心无忧。

当年音容今何在,昔日爱恨尽已休。

一切分别思想了,万事执念时空逝。

人间无我无所谓,地狱不空不成佛。

人数占据优势的俄军为何会败给德军?

若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场大型战役,就不得不提东线战场的坦能堡战役,这场战役虽然没有索姆河、凡尔登打的惨烈,但却是一战中至关重要的战役。

东线有战事

一战时有东西两条战线,在西线战场,德军和英法联军正在忘我厮杀;在东线,德军、奥军和俄军在对干。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为了得到更多的领地以报杀子之仇为名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皇威廉二世企图称霸欧洲,他等着这场战争等的已经很久了。至于理由,德皇可以拿出一万条开战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都很荒谬,但我就是想打,你奈我何?在德皇的诸多理由当中,一个必须要揍俄国的理由是这样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企图从奥匈帝国手中夺取加里西亚,又妄图从土耳其手里夺取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这些都是德国的朋友,谁欺负我的朋友,我就打谁!就这样,在这些荒谬的理由之下,东线战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致命的错误

1914年8月,俄军率先动手,他们气势汹汹的兵分两路杀将而来,一路直扑西北面的东普鲁士;另一路攻入奥匈帝国境内的加利西亚。俄第1集团军和俄第2集团军计划使用南北合围的战术歼灭东普鲁士的德国守军。

17日,俄第1集团军跨越边界。三天后,俄第1集团军对德军发起猛攻,德军没有意识到俄军来的这么快,打的这么猛,因此败退后撤。与此同时,俄第2集团军趁势从南面进入了东普鲁士境内。旋即与东普鲁士守军发生大战。

俄军开头打的不错,不但打了德国人一个措手不及,还痛揍对方一通。俄国将领沾沾自喜,认为俄国人在东线的战争赢定了。但这个幻想很快就被事实击碎,俄国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使得德国人逆转战局,让俄军损失惨重。

也许俄国人兴奋过头,指挥部所使用的电台竟然全部没有加密,而直接使用明码发报。俄第1集团军司令莱宁坎普夫发给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的电报被德国人轻松截获。连德国人都想不到,这种战场上低级的错误,竟然发生在两个集团军司令的身上。

俄军的部署和意图很快由作战参谋埃里希·鲁登道夫送到了德军东方战线第八军司令官兴登堡的手中。兴登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真的吗?俄国佬难道疯了吗?竟然用明码发报哦。莫非是伏特加喝多了?

电报纸上赫然写着“由于补给车队未到,眼下无法协同作战,建议暂停攻击两天。”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兴奋不已,立即招来全体作战参谋,商议如何痛打俄国佬。

事实正如电报所写,过于冒进的俄国第1集团军出现了后勤供应问题,莱宁坎普夫为了协调行动,把暂停攻击的计划通报给萨姆索诺夫。

德国人的机会来了

除了俄国人的作战计划让德国人看光外,兴登堡还分析了俄第1集团军司令莱宁坎普夫与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的关系,虽然两人是身处一个体系,但因为日俄战争时发生的事情,使得两人关系十分恶劣。奉天会战后,两人因为俄军战败而相互指责,并且当场扭打起来。

兴登堡认为两人在作战方面很难协调,沙皇尼古拉二世显然用错了人。

兴登堡与参谋部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计划核心是:以一个骑兵师以及少量民防军迷惑、牵制俄军第1集团军的 24个师。将德军主力迅速南调,运动至俄军第2集团军两翼,全力对付南路的萨姆索诺夫所部,力求全歼该敌;而后挥师向北,集中力量痛击莱宁坎普夫所部。

作战计划制定后,德军向波兰急速开进,分别集结于坦能堡地区西南方和东南方,其中9个师是秘密而来。 而此时的俄军却因后勤供不上而饥饿交加,无法持续性作战。另外,兴登堡猜的一点不错,因为俄统帅之间的矛盾,致使两个集团军协同性非常差,两军结合部竟然留出一百多公里的空隙地带。

决战坦能堡

25日这一天,俄军两份明码电报再次被德军截获。这一次,是俄第2集团军发出的,电报详细讲明第2集团军的作战计划和各军位置。看完电报后,兴登堡已经知道战争结局了,俄国人注定要接受战败的事实。

兴登堡命令德军加快行动,各部必须提前到达指定作战位置。仅一天时间,既26日,德军完成了全部战役部署,专等第2集团军萨姆索诺夫往口袋里钻。 结果,萨姆索诺夫真的一头扎了进来。还没等他搞明白状况,德军便发起进攻,迅速切断俄第2集团军退路,并合围俄第2集团军。

经过四天激战,30日中午,俄第2集团军举白旗投降。此役,俄军阵亡、失踪达到3万余人,9万2千人被俘。萨姆索诺夫骑马逃走后被德军追兵追上,为了保持军人尊严,他举枪自决。至此,俄第2集团军被全歼。

令人可发一笑的是,在坦能堡战役的整个过程中,莱宁坎普夫的第1集团军竟然没有反应。对第2集团军全歼以及萨姆索诺夫自杀的事一概不知。兴登堡抓住时机,命令在莱宁坎普夫还没有搞清状况之前发起进攻。

1914年9月7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兴登堡下令将俄军第1集团军赶到马苏里湖沼泽地带,让在沼泽来对付俄国佬。莱宁坎普夫不想重蹈萨姆索诺夫的覆辙,他不惜用两个师的代价换取第1集团军的主力,他留下两个师的掩护,而后全线撤退,虽然这两个师几乎被全歼,但第1集团军大部份士兵得以逃脱。

5天后,俄国军队全部被赶出了东普鲁士。德军紧紧追赶,俄军一路丢盔弃甲,总算狼狈撤退到本国境内。这场战役让俄军损失了12万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对于俄国人来说这场战役绝对可以用惨败来形容,明明自己的人数是德国人的两倍,却被人揍得如此狼狈。

500年前,德国人曾在坦能堡被俄国人击败。500年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扳回一局。这场战役也使得他们成为民族英雄。至此,德军成为东线战场上最大的胜利者。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虽然,东线战场上俄军表现不佳,但西南方面的俄军进展顺利。俄军打败了南加利西亚的奥地利军队。此刻西线战事愈演愈烈,奥军已无力派兵增援东线。

推荐几部好看的狙击电影?

看过很多的有关狙击手方面的电影

个人感觉还不错的又几部

Top1.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评语 : 8.8 /【狙击手很给力,经典不解释】

Top2.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

评语 : 8.4/【很给力!战争经典!】

Top3.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2001)

评语 : 8.3 /【狙击手的较量往往是最精彩的】

Top4. 生死狙击Shooter (2007)

评语 : 7.7 /【这部电影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普及狙击手知识】

Top5. 狙击手1Sniper (1993)

评语 : 7.2 /【是狙击电影里面很纯粹的一部】

Top6. 双狙人2Sniper 2 (V) (2002)

评语 : 6.6/【非常棒的狙击手电影系列】

Top7.狙击手3/双狙人3 Sniper 3(2004)

评语 : 6.5/【狙击画面逼真得令人叫绝】

Top8. 狙击职业杀手The Jackal (1997)

评语 : 6.7 /【很过瘾的一部动作片Bruce ,冷血到位】

Top9. 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 (2002)

评语 : 6.5/【紧张感觉很强,狙击场面比较少】

Top10. 锅盖头Jarhead (2005)

评语 : 6.4/【看完了有种想剃个锅盖头的冲动】

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这几部,希望你能帮到你

为什么许多著名的作家如雨果莫泊桑卢梭福楼拜大小仲马都德等都来自法国?

看到这个问题,有答主认为题主简直脑子有病,“中国作家还来自中国呢”,这问题根本无效好吗?

其实人家的问题,还真是很有意思。

其实题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为什么我一看世界文学名著,那么多都是法国作家?我了解的、知道名字的外国作家,基本上都是法国作家?

——这个问题透露出一个背后的消息:就是我们的文学史知识是严重不平衡的,不光是一般大众,学术界也是。

只要受过义务教育,逛过书店,我们就知道雨果、知道大仲马、知道莫泊桑,中学课本里有的就有他们的选读作品了。

但是埃及作家我们知道谁?

阿拉伯地区的作家我们知道谁?

非洲作家,除了你可能知道两个原籍南非、现在移民的诺奖作家,还知道有谁吗?

(当然,文学专业的朋友们就不要跑来凑热闹说“我知道”了:你知道是应该的。)

——这就是文学翻译、文学传播带来的“跨文化”的不平衡。

你不知道,当然不代表人家没有辉煌灿烂的文学和文学家;

但是当你一直不知道,一直不了解,久而久之,你就是认为没有。

你一谈外国文学,脑子里想的是“世界”,实际上链接到的具体对象,主要的,还是这些以“法国作家”或“英国作家”为代表的——欧洲系作家。

还不包括现在已经衰落的南欧诸小国和特别遥远的北欧诸国——话说,除了安徒生你能立马说出名字,你还知道丹麦还有什么“著名作家”吗?

但是这个“不平衡”,却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原因,不独我们,各、个、国、家、都有。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要先反过来“跑题”一下,看看我们中国文学在国外的情况。

我们的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先不用提当代作家,就是吃老本,也的确是够我们自豪的。书店里瞅瞅去,真不是我们瞎嘚瑟。

但素,但素:老外知道多少??????

到美国、到欧洲旅行,也别光顾着什么电饭锅化妆品的,到一般大众的书店去看看,就知道“中国文学”在老外眼里都包括些什么了。

惨状我不在这里列举。

关于《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古典名著,译名笑话的老梗,什么多少个男人多少个女人多少个汉子的,同样,在这里,就不多讲了。虽然笑话跟现实多少有一点出入,但其实,在一般老外群众的理解上,亦不远矣。

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感谢张艺谋,要不是他把莫言小说改成了电影,否则不管莫言有没有可能获诺奖,至少,一般老外不可能知道他。

老外知道鲁迅不?

知道。

但曾经,鲁迅的书,是跟90年代——前网络时代感觉上最接近于相“网红”的、以都市欲望、男女性情(你懂的)为主要创作内容的美女作家卫慧是并列在一起的。

于所谓中国文学,也就是说,那时一般的老外,大概就知道鲁迅和。。。。卫慧。

至于“郭茅巴老曹”呢?

大概只有海外汉学家会知道吧。

现在的情况,并没有好多少。当然如果玄幻修真类可以代表你对中国文学的最高评价,那么一些外国网友还是知道的,而且很喜欢。

――――――――――――――――――――――――――――

现在,我终于要回到题主的话上来了。

就是说:反过来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所谓“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它的版图一直在变,而决定世界各国所能接受的、所认可的、知名度最高的“世界文学作家”的,有太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国际文化权力的赋予(最典型的就是诺奖),包括国际政治,包括文学翻译市场的情况,包括学术群体的吆喝和倾向性,以及文学审美标准的变化。

——所以,千万不要“想当然”,不要以井底之蛙的心态去定位“世界文学”。你所了解到的那些,只是某些看不见的因素让你了解到的。也许过一阵子,也许过上百年,情况就会变化。

那时,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我知道的著名作家都是埃及作家?

近些年在家居设计领域的国外大师都有哪些?

感谢邀请!

家居设计领域国外曾经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大师,例如美国的Eames夫妇、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有机家具设计师埃罗·沙里宁、甚至是勒·柯布西耶……

他们虽然已经是过去的设计师,但是产品设计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仍然符合现代的审美。

当然,如果题主想要近几年的大师,我倾向于推荐荷兰天才艺术家马塞尔·万德斯和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

首先说马塞尔·万德斯。

出生在荷兰博克斯特尔的马塞尔·万德斯,曾在著名的埃因霍芬设计学院、Artes 艺术学院学习。

1995 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年之后,那把标志性的Knotted 椅让他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

从此,看似不相干的高科技材料与传统手工艺被马塞尔·万德斯紧紧捆绑在一起。如今,全球仅存1000 把的这种椅子,早已成为了顶级收藏品。

除了产品设计,马塞尔·万德斯还是顶级的室内设计师,参与设计了波恩的Kameha Grand酒店,迈阿密的Mondrian South Beach酒店和巴林的Villa Moda商店。

其次是英国当代最具创意奇才——托马斯·赫斯维克。

时代美学馆里的那把像陀螺出自这个奇才,他的精彩设计人生我们用作品来说明。

托马斯·赫斯维克曾在曼彻斯特技术专科学校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一毕业就才23岁就成立了自己的赫斯维克设计工作室。一开始是接不到大项目的,不过Thomas搞出了个大新闻,一座小桥变成了当地的地标——卷桥。

之后他的事业顺风顺水,连续设计了几个惊世骇俗的作品,包括2010世博会英国馆、伦敦的红色巴士的新造型、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物容器、上海外滩金融文化中心、上海“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

欢迎关注我们,我们是空间美刻度,关注设计和创造者!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