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王阳明的主要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王阳明代表作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王阳明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明代:王阳明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译文:
高高的万卷楼上六月里也透出寒意,楼外山峰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
客居他乡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欣喜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
高雅清淡的花在傍晚的烟霭里也显得幽暗,天刚放晴树上的雨滴还未全干。
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
作品简析:
从全诗来看,诗人写物景是虚,写心景是实,把写景物与写心情交织在一起,感慨深遥,连绵的山峰、傍晚的烟霭、骤雨初晴后的树林,这些景物在客居异乡的“闲官”眼里,非但没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反而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于是,极目万里之外的家乡,倍增愁怅。
王阳明的著作
王阳明的代表作品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阳明的著作有哪些?
王阳明一生著述很多,《传习录》是他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出自《论语·学而》:“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部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书中阐述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心学观点,体现了致良知、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等思想宗旨,可以说是阳明学说的精华。
王阳明深受先秦思孟学派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南宋陆九渊主观唯心论的观点,形成了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心即理”原本就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没有人的意念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所以“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还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在他看来,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理”。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伦理规范的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从这个原则出发,他对《大学》的解释与朱熹迥然不同。朱子认为《大学》的“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的“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而“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就是“良知”。在他看来,朱子的格物穷理说恰恰是将心与理一分为二的。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为其修养论服务的。
知行问题是《传习录》中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也反映了王阳明对朱熹以来宋明道学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进一步研究。
朱子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他的主张是以“心即理”为基础,所以同时又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的做法。“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由这个认识出发,如果知而不行,那只能算是不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本是紧密相连的。
在当时社会上、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的确有知而不行的情况存在。因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有纠正时弊的意义。但是他强调知行合一说不是仅仅针对时弊提出的,它首先是要说明“知行之本体”。强调道德意识本来就存在于人心中,这是道德的自觉性。它也强调道德的实践性,认为道德方面的“知”不是关于对象的知识,而是道德的实现。
总的来说,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就是本心的明白觉悟,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不需通过外物去认识本心之理,外物之理只是人心的表现;“格致”的功夫不是去认识外物,而是去掉内心私欲的屏蔽。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的确为人性善作了本体论的说明,有其历史意义。但他的学说对人性恶的原因研究不够,虽然在明代下层人民中亦有影响,但仍不具备较大的普遍性。
《传习录》中还记载了为王学继承人争论不休的“四句教”。这四句话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越经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具体的善行只是至善之心自然作用的体现。这是告诉人们,不要去执著于具体的善行,而要认识自己的本心。
“四句教”对人心本体的界定,和宋代哲学家程颢的思想是一致的。程颢说:“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
《传习录》是一部较为纯粹的哲学著作,总结了王学之大成,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阳明学说作为中国儒学最后一个高峰和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其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超越时空的。晚清许多志士仁人对王阳明礼赞有加:林则徐称赞王氏为“国家所祷祈以求”之才,魏源更直截了当地称颂王阳明是“百世之师”,左宗棠也称他是“卓然一代伟人”。在清末革命派中,宋教仁、陈天华等亦多“服膺”王氏之言,更有人将他抬到“亚圣”地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思想仍有其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化思想史及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阳明的作品有哪些
王阳明的作品主要有:《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瘗旅文》、 《王文成公全书》等。
1、《大学问》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1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守仁(王阳明),这本书是王守仁(王阳明)的纲领性哲学著作,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
2、《王文成公全书》是清同治光绪间(1862-1908)浙江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代王守仁,儒客大家。该书共三十八卷,收录了《宋子晚年定论序》、《修道说》、《大学古本序》等作品。
3、《王阳明全集》是2011年10月12日上海古籍出版社于出版的图书,作者王守仁。《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4、《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王阳明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5、《瘗旅文》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一篇祭文。该文描述了作者谪居贵州龙场驿期间,目睹了吏目一家三口暴死异乡,他与吏目主仆素昧平生,但情有所通。全文一面哀悼死者,一面借以抒发作者遭贬荒远异乡的凄苦,怜人怜己,吊死伤生,兼而有之。言辞悲伤恳切,深情哀婉,反复曲折。
王阳明著作有哪些?
王阳明著作有《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浙江余姚人。其父王华为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吏部尚书。王阳明自幼好学,18岁开始研究朱熹学说,28岁中进士,任刑部主事等职。
个人作品:
文学。
《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王守仁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
书法。
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他的书法主要师承王羲之,兼参欧阳询和黄庭坚的骨法。他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著作。
《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作品收录于《明史》、《古文观止》。
请问关于王阳明的著作有哪些?
《大学问》:这本书是王守仁(王阳明)的纲领性哲学著作,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
《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另有《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王文成公全书》、《朱子晚年定论》、《五经臆说》、 《世德纪》等。
拓展资料:
王阳明即王守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诞生于此。故居内各大建筑按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瑞云楼、后罩屋。大厅两侧各有侧屋。故居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其中瑞云楼是王守仁当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复如初,并辟为王守仁史迹陈列馆。大厅为王氏家人议事及重要庆典活动场所。其它建筑如砖雕门楼,轿厅等历经岁月沧桑,仍保持了原有风貌。1997年3月被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王阳明
王阳明的主要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阳明代表作品、王阳明的主要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