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杨牧之代表作品(杨牧原作家)

3、帮忙找杨牧之的《托尔斯泰的追求》刘心武的《春从心生》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背景搜索《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内容提要《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牧之代表作品,以及杨牧原作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背景搜索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以下目录中,右端列的是诗的编号。

1.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4.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5.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6. 李白:月下独酌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 李白:春思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8. 杜甫: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杜甫:赠卫八处士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0. 杜甫:佳人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诗歌目录

[编辑本段]

五言古诗: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岳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 王维:送别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王维:青溪

· 王维:渭川田家

· 王维:西施咏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韦应物:东郊

· 韦应物:送杨氏女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 王昌龄:塞上曲

· 王昌龄:塞下曲

· 李白:关山月

·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 李白:长干行

· 孟郊:烈女操

· 孟郊:游子吟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 李颀:古意

· 李颀:送陈章甫

· 李颀:琴歌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 杜甫:寄韩谏议

· 杜甫:古柏行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 韩愈:山石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韩愈:石鼓歌

· 柳宗元:渔翁

· 白居易:长恨歌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 高适:燕歌行并序

· 李颀:古从军行

· 王维:洛阳女儿行

· 王维:老将行

· 王维:桃源行

· 李白:蜀道难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 杜甫:丽人行

· 杜甫:哀江头

· 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 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 沈全期:杂诗

·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李白:赠孟浩然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李白:送友人

·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

· 杜甫:春望

· 杜甫:春宿左省

·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杜甫:天末怀李白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杜甫:别房太尉墓

· 杜甫:旅夜书怀

· 杜甫:登岳阳楼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王维:山居秋暝

· 王维:归嵩山作

· 王维:终南山

· 王维:酬张少府

· 王维:过香积寺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王维:汉江临眺

· 王维:终南别业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刘长卿:新年作

· 钱起:送僧归日本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刘脊虚:阙题

·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卢纶:李端公

·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刘禹锡:蜀先主庙

· 张籍:没蕃故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牧:旅宿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许浑:早秋

· 李商隐:蝉

· 李商隐:风雨

· 李商隐:落花

· 李商隐:凉思

· 李商隐:北青萝

· 温庭筠:送人东游

· 马戴:灞上秋居

· 马戴:楚江怀古

· 张乔:书边事

·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 崔涂:孤雁

· 杜荀鹤:春宫怨

· 韦庄:章台夜思

·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 崔颢:黄鹤楼

· 崔颢:行经华阴

· 祖咏:望蓟门

· 李颀:送魏万之京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王维:酬郭给事

· 杜甫:蜀相

· 杜甫:客至

· 杜甫:野望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登高

· 杜甫:登楼

· 杜甫:宿府

· 杜甫:阁夜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韩翃:同题仙游观

· 皇甫冉:春思

· 卢纶:晚次鄂州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

·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 李商隐:锦瑟

· 李商隐:无题

· 李商隐:隋宫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 李商隐:筹笔驿

· 李商隐:无题

· 李商隐:春雨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 温庭筠:利洲南渡

· 温庭筠:苏武庙

· 薛逢:宫词

· 秦韬玉:贫女

·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

· 王维:鹿柴

· 王维:竹里馆

· 王维:送别

· 王维:相思

· 王维:杂诗

· 裴迪:送崔九

· 祖咏:终南望馀雪

· 孟浩然:宿建德江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思

· 李白:怨情

· 杜甫:八阵图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刘长卿:送灵澈

· 刘长卿:弹琴

· 刘长卿:送上人

·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李端:听筝

· 王建:新嫁娘

· 权德舆:玉台体

· 柳宗元:江雪

· 元稹:行宫

· 白居易:问刘十九

· 张祜:何满子

· 李商隐:登乐游原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李频:渡汉江

· 金昌绪:春怨

· 西鄙人:哥舒歌

·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 李白:玉阶怨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 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

· 贺知章:回乡偶书

· 张旭:桃花溪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闺怨

· 王昌龄:春宫曲

· 王翰:凉州词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下江陵

· 岑参:逢入京使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韦应物:滁州西涧

· 张继:枫桥夜泊

· 韩翃:寒食

· 刘方平:月夜

· 刘方平:春怨

· 柳中庸:征人怨

· 顾况:宫词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刘禹锡:乌衣巷

· 刘禹锡:春词

· 白居易:后宫词

· 张祜:赠内人

·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 张祜:题金陵渡

· 朱庆馀:宫词

·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 杜牧:赤壁

· 杜牧:泊秦淮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杜牧:遣怀

· 牧:秋夕

· 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 杜牧:金谷园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 李商隐:为有

· 李商隐:隋宫

· 李商隐:瑶池

· 李商隐:嫦娥

· 李商隐:贾生

· 温庭筠:瑶瑟怨

· 郑畋:马嵬坡

· 韩翃:已凉

· 韦庄:金陵图

· 陈陶:陇西行

· 张泌:寄人

· 无名氏:杂诗

· 王维:渭城曲

· 王维:秋夜曲

· 王昌龄:长信怨

· 王昌龄:出塞

· 王之涣:出塞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 杜秋娘:金缕衣

查岳麓书社2007年出版的《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杨牧之主编),1949——2003年全国各家出版社共推出59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读者可从中谨慎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版本。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何解释?

1、白话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2、全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而《诗经·周南·桃夭》出自《诗经》。

4、作者:《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5、朝代:周代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参考链接:国风·周南·桃夭 百度百科

帮忙找 杨牧之的《托尔斯泰的追求》 刘心武的《春从心生》

托尔斯泰的追求

杨牧之

今天去访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国,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

早上很早就上路了,车刚刚开出20分钟,便下起雨来。这雨时大时小,一直下到我们下午6点钟回来。

托尔斯泰庄园,名字叫雅斯纳雅·玻里亚纳,离莫斯科200公里,在图拉城郊20公里处。

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森林。粗大的桷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好像散落的水晶。散发着草香、泥土香的空气,延伸至村外的林荫道,让人轻松愉快。四周有河流环绕,还有几个小的湖泊,湖边停靠着捕鱼的木船。

托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与森林合为一体,很美。“雅斯纳雅·玻里亚纳”,在俄文中是“明亮的林中空地”的意思。据介绍,在这大片森林里,只有托尔斯泰的故居这块地方能照进阳光。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灿烂。

看到这样的环境,我第一个念头就是,难怪托尔斯泰离不开这个庄园。读大学时,他住在喀山姑妈家,每到夏天放假就跑回来;在高加索当兵,在国外旅行,对看到的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事情深恶痛绝,一回到他的庄园,就心情舒畅了。当他们几个兄妹分配财产时,托尔斯泰只要求把这个其他几个兄妹不感兴趣的雅斯纳雅·玻里亚纳留给自己。尔后一生基本上没有离开这个庄园。

最让我吃惊的是托尔斯泰的墓地。在庄园林子深处的一条小路边。一棵大树,是橡树。一小片草地。一个长方型的坟丘。高不到一米,长有两米多,宽也就一米,整个坟墓长满青草,与周围草地连成一片。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草地上的一个土堆,也长满了草。没有石碑,没有任何标记,如果没有人指示我们,怎么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伟大的托尔斯泰的墓地。据说,是遵他的遗嘱这么做的。

站在托尔斯泰墓前,我眼前浮现出托尔斯泰生命最后的情景。

他以82岁的高龄,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毅然离家出走,病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几天后,在车站站长的木屋里他停止了呼吸。

人们悲痛地将他从阿斯塔波沃送回玻里亚纳。

82岁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年龄。

82岁的人是一个古稀之人。

82岁,灿烂的晚霞,托尔斯泰满可以咀嚼一生奋斗的快乐。

但是,托尔斯泰却以82岁高龄,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托尔斯泰在临出走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中说:“我的走会使你难过,不过请你理解和相信我,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我在家中的地位已经忍无可忍了,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

这个念头他已经忍了13年。13年前,他69岁。当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索尼娅,我的生活跟我的信仰不相协调,这早就使我感到痛苦。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此,我已经决定现在要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出走。”

一年一年,无比激烈的心灵搏斗,无比痛苦的心路历程,他的实际生活与他倡导的平民化的巨大矛盾,终于让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是去追求“言行一致”。他是以82岁的高龄,无比执着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虽然没有完成,但他有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开始。

细雨中,我从思考中回来,注视矮矮的坟丘。托尔斯泰还用得着墓碑、用得着墓志铭吗?对于他来说,一切一切形式都是多余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哪一部书不是一座纪念碑?他确是生活在偏僻的图拉,埋葬在图拉,但他活在全世界每个读者的心里。

我看到过一份材料,讲托尔斯泰与诺贝尔文学奖如何失之交臂。1901年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第一年。有三部不朽巨著蜚声全球的托尔斯泰,被公认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但那一年,俄罗斯作家没有参与角逐,没有报名。1902年,托尔斯泰正式获得提名。他的名气也如日中天,获奖是众望所归。但瑞典科学院的评委们没有把奖授给他。原因是这些评委们认为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晚年的世界观不符合入选的标准。1903年,这个奖又授予非常敬佩托尔斯泰作品的挪威剧作家。

托尔斯泰到底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们还真有“眼光”,他们还真明白了托尔斯泰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感到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很危险,让他们恐慌。但用他们的“眼光”评出来的书,有几部可以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比美?又有多少作品并不被评委之外的读者承认!

我在托尔斯泰的故居里参观了他写作《战争与和平》的房间。那间房在整幢房子的最下层。室内两侧各有一个小窗户,光线很暗,有点像储藏室。他写作的桌椅还在。一个很平常的小木桌子。桌面大概只有三尺长、二尺宽。一把很平常的木椅子。真是想不到。正是坐着这把木椅,伏在这简陋的小桌子上,托尔斯泰以艺术形象提出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

从这间朴素、简陋的工作室,到那几乎难以辨认的墓地,让我思绪涟涟。托尔斯泰用他的一生去追求。托尔斯泰用他的出走、他的死,告诉我们什么叫追求。

关于杨牧之代表作品和杨牧原作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