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商业银行代表作品(银行作品名称)

传记、金融史、价值投资、实战类推荐几组投资领域的系列书籍,传记金融史价值投资传记类1、《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第二版英文名:摩根家族的发迹史和19-20世纪美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业发展演变的全景图,前任财政部副部长、现任亚洲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先生的翻译代表了中文相关专业译著的最高水平。...

今天给各位分享商业银行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银行作品名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28本金融必读书:传记、金融史、价值投资、实战类

推荐几组投资领域的系列书籍,覆盖了传记、金融史、价值投资的书目,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

传记 金融史 价值投资

传记类

1、《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第二版

英文名:The House of Morgan: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罗恩·彻诺(Ron Chernow)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 摩根家族的发迹史和19-20世纪美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业发展演变的全景图,前任财政部副部长、现任亚洲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先生的翻译代表了中文相关专业译著的最高水平。

2、《华宝家族》

英文名:The Warburgs:The Twentieth-Century Odyssey of a Remarkable Jewish Family 罗恩·彻诺著,目前内地还没有中文译本

推荐理由: 德国犹太富商Sigmund Warburg创办的著名商人银行华宝(瑞银华宝的前身)的兴衰史反映了19-20世纪欧洲与美国政经格局变迁对银行家个人与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3、《豪门世家洛希尔》

英文名:The House of Rothschild:Money's Prophets 1798-1848(上册),The House of Rothschild:The World's Banker 1849-1998(下册) 牛津学者Niall Ferguson著,目前内地还没有中文译本

推荐理由: 作为欧洲200多年来政治、经济与金融市场演变中最为重要的银行家族洛希尔(德国犹太人),其成败荣辱与英美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巴黎、伦敦和纽约等金融中心的地位起伏紧密相联。

4、《花旗帝国》

英文名:Tearing Down the Walls:How Sandy Weill Fought His Way to the Top of the Financial World...and Then Nearly Lost It All

《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莫尼卡·兰利(Monica Langley)著,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推荐理由: 该书详尽描述了东欧犹太移民家庭出身的桑迪·韦尔从创办小经纪公司到相继并购希尔森、美国运通、旅行家保险、美邦、所罗门兄弟及至花旗银行的传奇业绩,对有志于跨国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提供了诸多经验、教训和启发。市场风云

5、《贼巢》

英文名:Den of Thieves 《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James B.Stewart)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5月出版,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推荐理由: 对华尔街“债券之王”、犹太人迈克尔·米尔肯与伊凡·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利文建立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网的纪录片式的叙述。同时也可将该书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风云一时的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兴亡史。

6、《门口的野蛮人》

英文名:Barbarians at the Gate:The Fall of RJR Nabisco

布赖恩·伯勒(Bryan Burrough)、约翰·希利亚尔(John Helyar)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推荐理由: 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地再现了华尔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杠杆收购交易(对RJR纳贝斯克公司的争夺战);同时,也使读者深入了解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典范—KKR的成长历程和相关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在今天,阅读此书,你一定会联想起时下的万科风波。

7、《说谎者的扑克牌》

英文名:Liar's Poker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著,海南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 所罗门兄弟前交易员的经典之作,读者从中能了解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并学到很多有关交易领域的知识。

8、《大交易》

英文名:Big Deal: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布鲁斯·瓦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著,海南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推荐理由: 现任拉扎德(Lazard FreresCo.)投资银行CEO的美国著名并购业务银行家的作品,对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并购的原因、交易者和趋势作了言简意赅的回顾和分析。机构概况与职业发展

9、《华尔街巨人》

英文名:Who's Who and What's What on Wall Street

《华尔街日报》编辑、记者著,海南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推荐理由: 从公司结构、发展战略、资产、利润和损失等方面全景式地分析华尔街最大与最分散经营的全方位服务公司、主要的零售经纪行、机构交易行、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该书还详细介绍了华尔街券商借以开展绝大部分业务的场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以及管理其业务的政府机构—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

10、《华尔街追梦实录》

英文名:Monkey Business:Swinging Through the Wall Street Jungle

约翰·罗尔夫(John Rolfe)彼德·特鲁珀(Peter Troob)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推荐理由: 两位刚从美国商学院毕业的MBA学生,用幽默的笔触,回顾了他们从走进华尔街到成为“标准的投资银行家”的一路摸爬滚打的历程。对于志在从Analyst、Associate起步,进军投资银行业的MBA学生来说,此书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

金融史类

1.《1929年大崩盘》作者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这是教会我认识风险以及风险中如何把握投资机会的那本书。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地评述了史上那一段令人窒息的日子,旨在“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该书于1954年初版以来,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不断再版,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并成为学术界和证券投资界大量引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作者查尔斯·R·盖斯特先生曾是一位金融市场分析师和投资银行家。本书向读者全方位展现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历史,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细致入微地研究考证美利坚的这些金融传奇。无论是那些对美国历史以及商业杂志大标题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人,还是那些想知道美国金融大亨们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他们一读。

3.《伟大的博弈》作者:约翰·斯蒂尔·戈登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它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4.《资本的冒险》作者:约翰·斯蒂尔·戈登

本书是约翰•S•戈登继《伟大的博弈》之后的又一力作。与时下概念先行的企管类书籍不同,戈登只是通过自己的精心安排,将美国商业历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还原,再现了资本大鳄们长袖善舞的辉煌气度。资本是具有变革性的力量,那些商业天才或把握天纵良机,或独辟蹊径,将个人和时代的想像力发挥到极致,开创了当今你我一起见证的大场面。

社会如何依靠资本的冒险而得以发展,企业如何运用资本去冒险而做强做大,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所走的路不一定与美国完全相同,但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5.《沸腾的岁月》作者:约翰•布鲁克斯

这本关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牛市的经典著作,为今天的投资者讲述了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驱使股票价格上涨、把许多人变成百万富翁的人物、事件、市场因素和时代趋势的令人警醒的故事——直到1970年不可避免的崩盘。

本书讲述了美国金融史上一个关键时代的故事。那是属于年轻人革命、增长和绩效理念、投资快枪手和共同基金的10年,见证了新股风潮、创造性会计、投资明星层出不穷以及联合企业的10年。关于20世纪60年代有许多著作,但很少有作品能抓住这个关键时代在华尔街真正发生的事情。

6.《西欧金融史》作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作者对欧洲金融史从初期直至当代的进程进行了精彩回顾。它帮助我们了解西欧货币的演变、金本位的出现和复本位的产生、欧洲大陆和不列颠群岛银行体系的建立、外国投资的纵览、区域和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以及欧洲公共与私人融资等历史。

在金融体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西欧是举足轻重的。它拥有数不清的“之最”。例如,最早的货币以及货币兑换和融资等行为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西欧最早的中央银行是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最早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度起源于1717年的英国。西欧不仅是金融体系的发源地,也是金融学说的发源地。

当然,早期的泡沫,如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也都出现在欧洲。因此,研究世界金融史,西欧是无法略去的。正是由于深刻而悠久的金融渊源,西欧金融史引起了史学家和金融学家的广泛关注。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前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他在发展经济学、金融危机、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作为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擅长从看似繁琐与枯燥的历史事实中,提炼出思想的火花。

1929~1933年,金德尔伯格本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曾深受经济萧条的冲击,大概出于这个缘故,他对金融史上的危机事件颇为关注。透过这些悲剧,金德尔伯格找到了危机爆发的根源——泡沫。这在金融市场并不发达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正是由于他对泡沫学说所作的开创性贡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中的词条“泡沫”就是由他撰写的。此外,金德尔伯格还意识到了国际金融体系架构改革的必要性。他的名言“若要使世界经济变得稳定,必须要有一个稳定者,且只能有一个稳定者”就是“霸权稳定说”的蓝本。严格地说,金德尔伯格称不上高产作家,但却字字珠玑。

7.《投资陷阱——金融史上30个灾难性丑闻》作者:托马斯·路德

历史上譬如欣泰电气的金融丑闻的事件层出不穷!金融史上类似的“灾难”也数不胜数——其中许多案例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本书揭示了这些事件中投机者的不良行为和投资者的不智之举如何导致灾难的发生,告诫人们要避免落入投资陷阱当中!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利用了充分的数据证明,如果长期持有的话,股票是比债券乃至现金更安全的资产,并且可以获得远高于债券的回报力。长期而言,买股票不仅可是战胜通胀,跑赢CPI,,而且比银行定存还安全,读完这本书,你会接受这个观点。

《百年并购》是一幅描绘了美国20世纪所有著名并购事件的激动人心的画卷。从J.P.摩根20世纪初对卡内基的并购到该世纪末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著名的商业史学家和畅销书作者查尔斯·盖斯特追溯和回顾了过去一个世纪那些对产业和金融业最具影响的并购案,按年代展现了这些事件背后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在金钱而非长期利益的驱动下建立、解构和重组了一个又一个的产业。理解了并购,你也就理解了如何真正从实业的角度看证券投资。

价值投资者必读

1、《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著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巴菲特称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棒的投资类书籍,直白通晓,读来饶有趣味,又是巴老推荐,所以推荐位序第一。

2、《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著

《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只是《证券分析》有点厚,在一个习惯鸡汤喂养的时代,持书在手可能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加之初读稍有枯燥感,距离今天的时代又太远,但经典就是经典,投行人士真正的启蒙之作。

3、《一路骗到底》(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A Long Short)大卫·埃霍恩著

作者为大名鼎鼎的绿光资本创始人,这本书介绍了他如何做空联合资本的故事。

4、《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著

投资大师林奇的著作,本书是他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文笔朴实,译著语言也很国语化。

5、《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A·费舍著

巴菲特认为他自己的投资体系就师承本书作者与第一本书的作者。

6、《逆向投资策略》(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ies–The Next Generation)大卫·德雷曼著

德雷曼被称为“逆向投资之父”,这本书简单解释了能带来高回报率的价值投资策略,此外还生动描述了投资者心理。

7、《股市稳赚》(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乔尔·格林布拉特著

作者是Gotham Capital公司的创始人,他以一套简单易懂的“神奇公式”在美国投资界享誉盛名,他的投资公司在20多年间年均回报率达到了40%。在本书中,格林布拉特解释了判断投资是否会带来好回报的两大标准。

8、《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Risk-Averse Value Investing Strategies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赛思·卡拉曼著

我在博客上推荐过此书,也介绍过作者的生平,好书。

9、《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Value Investing:From 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布鲁斯·C·N·格林沃尔德

本书介绍了不同风格的价值投资。

福斯特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

香港汇丰总部大楼,德国议会穹隆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福斯特的其他作品还有:

东安吉利亚大学散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 a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诺里奇,英国

商业银行大楼(Commerzbank Tower),法兰克福 ,德国

香港汇丰总部大楼,香港

斯坦斯泰德机场,伦敦,英国

地铁车站,毕尔巴鄂,西班牙

Carre d'Art,Nîmes,法国 (1993)

赤腊角新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一号客运大楼,香港 (1998)

大英博物馆大展苑改造,伦敦,英国 (1999)

千禧桥,伦敦 (1999)

德国议会穹隆,柏林 (1999)

大伦敦府楼,伦敦(2000)

La Poterie metro station,Rennes,法国 (2001)

浅水湾129,香港 (2002)

汇丰大厦,伦敦 (2002)

圣玛丽斧街30号(2003)

伦敦政经学院Lionel Robbins Library renovation,伦敦

The Sage Gateshead (2004)

Millau Viaduct,法国 (2004)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北京(2004)

马斯达尔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008)

《摩根财团》| 徐玲解读

《摩根财团》| 徐玲解读

关于作者

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曾五次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传记作家。除了《摩根财团》,罗恩·彻诺还写了《汉密尔顿传》《洛克菲勒传》《华盛顿传》等重磅作品,获奖无数。《财富》杂志称罗恩·彻诺为“美国传记作家的代表”。

关于本书

本书讲述了摩根财团从1838年至1990年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兴衰史。本书曾获得美国出版界权威奖项“国家图书奖”,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部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图书”之一。

核心内容

一、为什么说工业托拉斯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

二、摩根财团在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三、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是如何进行相爱相杀的博弈的?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摩根财团》,副标题是“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这本书讲的是摩根财团从1838年至1990年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兴衰史。摩根财团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帝国,一部摩根史,其实就是美国华尔街百年风云的缩影。

《摩根财团》是一部极具分量的书。说它有“分量”,第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确实够厚。中文版有足足800页,洋洋80万字,时间跨度长达150年。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历史细节的描述,都以第一手档案和各种原始资料为依据,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的历史。

说这本书有分量的第二个原因,是它的作者大有来头。本书作者叫罗恩·彻诺,是美国作家协会主席,曾五次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传记作家。《摩根财团》是彻诺的第一部作品,一出版就获得了美国图书界最权威的奖项“国家图书奖”。彻诺后来又写了《汉密尔顿传》《洛克菲勒传》《华盛顿传》等重磅作品,获奖无数。《财富》杂志称罗恩·彻诺为“美国传记作家的代表”。

说这本书有分量的第三个原因,是它的中文版译者也很牛。这本书是中金公司前董事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任行长金立群先生组织翻译的。金立群先生对这本书倾注了巨大心血,前后用了两年时间,三译三校,并亲自撰写了长篇推荐序言,以金融专家的视角为我们指出这本书的重大价值。

这本《摩根财团》为什么重要?罗恩·彻诺说,他本来是想写一部华尔街通史的,但这个题目过于庞大、不好把握。他想来想去,决定选择一家最能代表华尔街的银行来写,这就是摩根财团。所以说,摩根财团作为美国金融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私人银行集团,你读懂了这部摩根史,也就理解了美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来龙去脉。

那进一步说,为什么在中国急速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深入理解美国金融史?金立群先生认为,现有的主流经济与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的特殊历史经验上的,并不一定是在任何发展阶段和任何条件下都普遍适用的真理。如果我们不去仔细分析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土壤,只知道简单地照抄照搬,极有可能吃大亏。所以,我们了解西方金融史,就能理解西方金融理论产生的源头,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这也是为什么金立群先生要花费如此大心血译介这本《摩根财团》的原因。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详细讲述,摩根财团在美国金融史上的重大影响。

第一,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巨型工业托拉斯组织,垄断了美国经济。但是,托拉斯的出现并不是美国工业大亨的胜利,而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这是为什么?

第二,摩根财团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帮助美国夺取了全球霸权。一个财团助推一个国家称霸,是怎么做到的?

第三,摩根财团膨胀的时候,就连美国政府都要限制它,甚至要为它出台专门的法律。那么,摩根财团跟美国政府是怎么博弈的?

第一部分

好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第一个重点,为什么说工业托拉斯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美国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在19世纪末,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以钢铁、能源、铁路、航运等为主的重工业革命。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当时资本是稀缺的。

同时,当时全国性的大企业还很少,地方性企业势单力薄,没法单凭自身的信誉来发行股票和债券,必须要依靠华尔街财团的信誉背书,才可能募集到资金。也就是说,华尔街掌握着稀缺资本的流向,能够左右工业企业的生死存亡,工业界不得不听命于华尔街。不过,那时候华尔街对工业界还仅仅是施加间接影响,并没有直接参与经营。

真正让华尔街成为美国经济的实际操盘手的,就是当时摩根财团的掌门人,皮尔庞特·摩根,也被称为“老摩根”。老摩根的创举之一,是一手组建了当时美国几个最大的工业托拉斯组织——铁路托拉斯、钢铁托拉斯和国际海运托拉斯。

你可能会奇怪,老摩根作为银行家,为什么要组建工业托拉斯?按照常理,一旦工业资本联合起来,反而有可能削弱金融资本的力量。

当时,美国工业界出现了过度投资、恶性竞争的趋势。就拿铁路来说。铁路是19世纪的“互联网”,是当时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资本最青睐的行业。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有60%是铁路公司。公众竞相购买铁路股票,期待着一夜暴富。而各大铁路公司为了争夺垄断地位,竞相铺设铁路线,造成了严重过剩。比如圣路易斯和亚特兰大之间,就有20条铁路线相互竞争,铁路公司之间展开了惨烈的价格战。

结果是,大量铁路公司破产倒闭,中小投资者亏得血本无归。由于这些铁路证券是由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集团来承销的,愤怒的公众迁怒于摩根,摩根财团多年苦心建立的商业信誉严重受损。更要命的是,铁路行业的疯狂投资和恶性竞争会造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毁灭性打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73年大恐慌。当时美国有89家铁路公司出现债务违约,美国最显赫的银行之一杰伊·库克财团,因为投机北太平洋铁路股票而宣告破产,最终引发了一场金融崩溃。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公司倒闭,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成立以来头一次关门10天。

这次金融崩溃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摩根是好事,因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破产倒闭了,摩根财团一跃成为美国金融界的头号玩家。但是,老摩根从未忘记这次金融崩溃的教训,他决定整顿铁路行业乱象,以铁路托拉斯来避免恶性竞争。他是怎么做的呢?

一开始,老摩根是凭借他的个人威信,把铁路大亨们召集到他的海盗号私人游艇上,坐在一起签订君子协定来组建托拉斯。这个协议也因此叫做“海盗号协议”。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总是有人通过暗中降价来破坏协定。于是,老摩根干脆亲自动手,对破产的铁路公司进行重组,把他的合伙人安插进这些公司的董事会,从而把公司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过程被称为美国铁路的“摩根化”。通过这种方式,老摩根控制了几十家铁路公司,他将这些公司组建成一个巨型铁路托拉斯,总收入相当于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

除此之外,老摩根还发明了一种叫“股权信托”的办法,进一步扩大了他的控制力。这里的股权信托,是指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将他们手中的股票委托给银行,让银行帮他们行使股东权利。这样一来,银行家就成了众多中小股东的代言人,进一步掌控了铁路公司。到1900年,以老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集团实际上控制了美国的整个铁路系统。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摩根的铁路托拉斯呢?一般认为自由竞争是好的,而垄断是坏的,组建托拉斯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但铁路是一种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共产品,当时几十上百家小铁路公司进行无序竞争的状态,既不利于铁路的稳定运营,又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客观地说,摩根的铁路托拉斯大大改善了美国铁路的运营状态,让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当然,摩根财团也借此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经济至高无上的领主。

在铁路托拉斯大获成功之后,老摩根又如法炮制,在1901年组建了钢铁托拉斯。当时,老摩根拥有的钢铁公司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公司之间形成了激烈竞争,钢铁行业也出现了价格战和生产过剩。这一次老摩根的解决方案是,直接花4.8亿美元买下卡内基的公司,从而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这家钢铁托拉斯控制了美国钢铁总产量的65%,其市值占当时美国制造业总资本的1/6。老摩根在和卡内基签完购买协议之后,站起来对卡内基说:“祝贺你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1902年,老摩根又组建了一家航运托拉斯,建起了一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通过铁路托拉斯和航运托拉斯的联营,老摩根控制了美国到欧洲之间的主要货运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就属于老摩根的航运托拉斯,是由老摩根亲自批准建造的。他本来预定要参加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最后因为临时有事而取消,逃过一劫。

所以你看,老摩根通过组建铁路、钢铁和海运三大托拉斯组织,极大地控制了美国经济。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也纷纷效仿,组建了一批大型工业托拉斯。作者在书中把这一时期称为“领主时代”,认为以老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家是那个时代的真正主人。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工业托拉斯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通过组建三大托拉斯组织,老摩根牢牢控制了工业界,成为美国最具权势的金融资本家。

第二部分

不过,在20世纪初期,摩根财团虽然在美国国内呼风唤雨,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还是一个小角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摩根财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让摩根财团一跃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二个重点。

我们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巨变。欧洲列强打得头破血流,一蹶不振,而美国是这两次大战的最大受益者。两次大战让美国摆脱了经济萧条,强势崛起,最终取代大英帝国成为新的全球霸主。全球金融中心从伦敦金融城逐渐转移到纽约华尔街,同时,美国的对外政策从传统的孤立主义转向积极干预国际事务,力图打造一个由美国主宰的国际政治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高度绑定,成为站在美国政府背后的重要推手。具体来说,摩根财团干了两件事:第一是介入欧洲事务,把国际金融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第二是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

我们就从一战说起。1914年夏,欧洲传来战争消息,普通美国人非常恐慌,导致股价暴跌。而嗅觉敏锐的摩根合伙人却特别兴奋,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发战争横财的好机会。这时候老摩根已经过世,他的儿子小摩根接班。小摩根与老摩根不同,他并不事事躬亲,而是组建了一个精明强悍的合伙人团队来管理业务。戴维森、拉蒙特等人主导了这一时期的摩根业务。

在一战之前,美国是国际金融的债务国。因为工业发展急需资金,大量美国企业跑到欧洲去发行债券。摩根财团之所以能成为华尔街老大,就是因为它最早是在英国起家,在欧洲拥有广泛人脉,能帮助美国企业募到大量欧洲资本。一战爆发之后,欧洲缺钱了,他们要反过来向美国借钱。找谁借呢?当然就是他们的老朋友,摩根财团。

比如,法国政府就把摩根财团作为他们的财务代理人,要求贷款1亿美元用于采购战略物资。同时,英国政府也找到摩根财团,要求摩根为他们大批量采购美国军火。为了公平起见,避免各国争抢美国物资、哄抬物价,摩根财团干脆成立了一个“出口部”,作为所有参战协约国的美国独家代理采购机构。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协约国是指一战的时候,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他们的对手同盟国,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军事集团。

整个一战期间,摩根财团为协约国采购了高达30亿美元的战略物资,占美国向协约国出售物资的一半。摩根成为全球最大的买主,全美的工商界大佬都挤破头来巴结摩根,希望得到一张大订单。而协约国用于采购的钱,相当部分是由摩根财团牵头,在美国发行债券募集的。有了美国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和装备,协约国最终打赢了。有人认为,摩根财团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最大功臣。比如英国报业大亨在访问摩根财团时就说:“战争是在这堵墙里赢得的。”

不过,虽然是协约国赢得了战争,但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才是最大赢家。一战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的工业繁荣和贸易顺差,而留给欧洲的是一片废墟和巨额外债。到一战结束时,协约国欠下了美国高达100亿美元的战争债务,其中英国欠40亿美元,法国欠30亿美元。美国一举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欧洲各国必须小心翼翼看美国脸色行事,欧美的权力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美国一边。

而摩根财团呢,不但捞到了巨额佣金,也一举超越了曾经压它一头的欧洲老牌金融集团,如巴林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等,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私人银行。在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摩根合伙人拉蒙特作为美国代表团的金融顾问出席。整个会议上摩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以至于有官员抱怨说,好像是摩根财团在主持巴黎和会。

除了深入介入欧洲局势,帮助美国夺取国际金融主导权,摩根财团还成为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的急先锋。比如,拉美地区作为美国的后院,摩根财团很早就介入了,老摩根为美国获得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美国政府花4000万美金从法国手上买下运河的开凿权,然后又策划巴拿马地区闹独立,从哥伦比亚分离出来建立了巴拿马共和国。这样,美国就排挤掉了英法势力,向巴拿马政府“永久租借”运河。此后,美国独占巴拿马运河的经营权将近一个世纪。

老摩根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呢?首先,他为美国政府购买开凿权的4000万美金提供融资,甚至亲自监督金条的运输工作,保证了交易的顺利完成;之后,摩根财团成为巴拿马政府在美国的财务代理人,负责接收美国付给巴拿马的补偿款,并进行投资管理。由于老摩根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罗斯福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账房先生”。

在亚洲,由于英、法、德等老牌列强先到一步,早就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来晚了的美国想强行分一杯羹,就借助摩根财团来敲开大门。比如在中国,摩根财团于1909年出面组织了一个美国银团,与英法德银团进行交涉,要求利益均分。在摩根的努力下,美国争取到了和英法德平起平坐的地位,共同控制晚清政府的金融体系。

10年后的1919年,趁着欧洲各国还没从一战中缓过来,美国想趁机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于是,摩根合伙人拉蒙特亲自出马组织了第二个面向中国的银团,企图加强对中国的金融控制。消息传出后,拉蒙特在上海受到了几百个爱国学生的围攻,这次银团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看到在中国的利益没戏,拉蒙特心怀愤恨,转身把日本发展成了摩根在东亚的最大客户,并且在亚洲事务上完全倒向日本一边。在“九一八事变”中之后,拉蒙特还替人撰文,在《纽约时报》上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称日军保护东北的“南满铁路”,就像美国政府保护巴拿马运河一样,是无可厚非的。此言论一出,极大地误导了国际舆论。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摩根财团作为一家私人银行,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为美国和自己捞取好处的。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二个重点,摩根财团成为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幕后推手。通过在一战中的积极作为,摩根财团把国际金融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摩根还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

第三部分

如果说在对外事务上,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的利益基本一致,那么在国内事务上,它们却常常起冲突。实际上书中有一条暗线,就是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相爱相杀的博弈过程。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就是二者博弈的产物。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三个重点。

前面提到,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领主时代”,美国工业界的力量相对弱小,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也有限,基本不插手经济事务,美国经济的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家手上。但是,随着美国工业的日益壮大,政府的财力也越来越强。美国政府不再是一个“小政府”,而是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管理事务,加强金融监管,目的是逐步缩小私人金融资本的权力。这当然就和摩根财团的利益起了冲突。而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让这种矛盾冲突变得更加尖锐。

比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1907年金融崩溃。这次金融崩溃很大程度上是由华尔街的过度投机引起的。不过平心而论,当时的摩根财团并没有参与投机,因为老摩根严令禁止投机业务。在大恐慌的危急时刻,当时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老摩根亲自坐镇华尔街,凭借个人威望组织起了大规模救市行动,挽救了几十家经纪行,也让纽约市政府免于破产。在这次危机中,老摩根扮演了英雄一样的角色。

但是,这次危机也让政府和公众看到,没有外部监督的金融体系是危险的。华尔街的投机冲动让美国每十年就发生一次金融危机,总不可能每次都靠老摩根来救市。政府和民众一致要求,对金融业进行改革,结束金融业的无政府状态;并且要加强金融监管,在发生危机时,要有政府出面来干预。这些事情谁来做呢?当然应该是中央银行。你可能很难相信,一直到1913年,美国还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是当时西方列强中唯一没有中央银行的国家。

于是,建立中央银行被提上国会的议事日程。但是公众担心,如果以摩根为首的私人财团控制了中央银行怎么办?尤其是,当时老摩根力主借鉴英国模式来建立中央银行,而英格兰银行本来就是一家私人所有的中央银行,这更加深了公众的担忧。

华盛顿与华尔街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美国中央银行由12家私营的地区储备银行组成;但在这12家私人银行之上,要有一个中央管理机构,也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位于华盛顿,成员由美国财政部长和总统任命。美国政府希望以此来制衡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根据这个方案,1913年1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签发《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正式成立。

这就是美国政府与摩根财团博弈的第一回合。不过,事与愿违的是,美联储实际上并没有削弱摩根财团,反而是摩根暗中驾驭了美联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之后一战爆发,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中珠联璧合,双方进入了一段蜜月期。

直到十多年之后,发生了1929年金融崩溃以及随后的大萧条,引发了美国政府与摩根财团的第二回合博弈。大萧条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胡佛总统狼狈下台,而罗斯福总统上台后推行新政的第一把火,就是成立听证会,彻查华尔街。当时社会舆论认为,是华尔街银行家在1920年代进行肆无忌惮的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和欺骗公众,最终引发了1929年金融崩溃。

那时候,美国的银行业是混业经营,也就是说,一家银行可以同时从事存贷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比如明目张胆地欺诈公众。有的银行对拉美地区的贷款出现了坏账,银行就把这些坏账重新包装成很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债券,通过下属证券机构出售给公众。除此之外,内幕交易也屡见不鲜。像摩根财团在鼎盛时期,曾在112家大公司中占有72个董事席位,这些公司大多又是上市公司,想要阻止摩根合伙人在其中进行内幕交易,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过,听证会上所揭露出来的最骇人听闻的丑闻,是摩根财团利用股票承销而进行的大规模贿赂案。在股市节节看涨的1929年,谁能“打到新股”,谁就相当于发了一笔横财。而摩根财团就利用它股票承销商的身份,把新股卖给和它关系密切的政商界精英,这些人一转手就能获得50%以上的利润。接受了摩根股票的人物包括美国前总统、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党主席、财政部长、海军部长、参议员等等。这份受贿名单让美国公众大为震惊,民意沸腾,要求政府立即对摩根采取行动。

而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就是签署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个法案的核心条款之一,就是规定银行业分业经营,一家银行要么从事存贷款的商业银行业务,要么从事证券交易的投资银行业务,只能二选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较低风险的商业银行业务与高风险的证券业务分开,以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而摩根财团作为这两类业务的最成功的合体,是这部法案的最大受害者,它面临被肢解的命运。

不过,摩根财团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海德拉,你砍掉它一个头,它就会马上长出两个来。肢解后的摩根财团分裂成了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合并,J.P.摩根成为了今天的摩根大通银行,是美国最主要的商业银行,吸收了美国存款总额的1/4。而摩根士丹利则发展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投资银行,它的广告语是,“上帝要融资,也会找摩根士丹利。”

而那部在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让美国金融界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后,最终在1999年被取消。不过,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界关于重启这部法案的呼声不断,奥巴马和特朗普都曾提出要重启这部法案。看来,华盛顿与华尔街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三个重点,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一直处于相爱相杀的博弈状态。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以及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就是二者博弈的产物。

总结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给你讲到这儿,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为你分享的摩根史。

第一,工业托拉斯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通过组建三大托拉斯组织,老摩根牢牢控制了工业界,成为美国最具权势的金融资本家。

第二,摩根财团成为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幕后推手。一战中,摩根财团把国际金融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还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

第三,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一直处于相爱相杀的博弈状态。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以及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就是二者博弈的产物。

关于商业银行代表作品和银行作品名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