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

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古代常把鼓作为一项最隆重的礼仪。古代皇宫举办宴会流程古代皇宫举办宴会流程繁缛、华贵、典制化?内外王、公、台吉等着朝服集太和门。...

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磬的作用?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有多种变化,质地也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

古代年宴的流程?

中国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是按阶层划 分的: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一般的 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时候在门外迎接 客人;客人到了,互致问候,先请客厅小坐, 以茶点招待;然后请客人入席就坐,以左为 上,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 的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 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 相谢。宴席结束,主人引导客人到客厅小坐, 请客人喝茶,直至辞别。

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那些用场?

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是打击敌人、驱除猛兽的号角和武器,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古代常把鼓作为一项最隆重的礼仪,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说,古代帝王的仪仗队用鼓多达120面。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

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而且鼓在现代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即可,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

古代宴会的流程?

古代皇宫举办宴会流程

古代皇宫举办宴会流程繁缛、华贵、典制化,讲求严格的封建等级性与权威,请看以下实例,选自《清史稿》卷八十八记载,清朝春节筵宴仪式:

大年初一,巳时,内外王、公、台吉等着朝服集太和门,文武各官集午门。设御宴宝座前,内大臣、内务府大臣、礼部、理藩院长官视人数多少设席。丹陛(台阶之上的月台)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卤薄(皇帝仪仗)后张青幔,设诸席。鸿胪寺官引百官入,理藩院官引外藩王公入。

帝御太和殿,升座,“中和韶乐”(一种古代雅乐)作,王大臣就殿内,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官就丹陛上,余就青幔下,俱一叩(磕一个头),坐。赐茶,“丹陛大乐”作,王以下就坐次跪,复一叩。帝饮茶毕,侍卫授王大臣茶,光禄官授群臣茶,复就坐次一叩。饮毕。又一叩,乐止。

展席幂,掌仪司官分执壶、爵、金卮,大乐作,群臣起。掌仪司官举壶实酒于爵,进爵大臣趋跪,则皆跪。掌仪司官授大臣爵,大臣什自中陛,至御前跪前酒。兴,自右陛降,复位,一叩,群臣皆叩。大臣兴,复自右陛升,跪受爵,复位,跪。掌仪司官受虚爵退,举卮实酒,承旨赐进爵大臣酒。王以下起立,掌司仪司官立授卮,大臣跪受爵,一叩,饮毕,俟受爵者退,复一叩,兴,就坐位,群臣皆坐。

乐止,帝进撰。“中和清乐”作,分给各筵食品,酒各一卮,如授茶仪。乐止,蒙古乐歌进。毕,满舞大臣进,满舞上寿。对舞更进,乐歌和之。瓦尔喀氏舞起,蒙古乐歌和之,队舞更进。每退俱一叩。杂戏毕陈。讫,群臣三叩。“大乐”作,鸣鞭,“韶乐”作,驾还宫。

这是一次宴会的完整程序,由此反映出清代宫中年节筵宴的礼仪是多么繁缛、华贵、典制化和讲求严格的封建等级性与权威,是封建社会“君权至上”精神在饮食上的具体表现。

六艺的首要内容?

六艺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

射:军事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有九章算术。

天坛主题曲?

从祭天仪式开始时的演奏曲到祭天结束为庆贺祭典圆满完成而演奏的乐曲,包括《燔柴迎帝神》、《海宇生平日》、《合欢曲》、《太平令》、《千秋词》等,其中,仅仅是《燔柴迎帝神》,全部演奏完就长达4个多小时。 祭天乐舞 祭天乐舞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雅乐,至明代初期形成了完整的祭祀音乐体系———中和韶乐。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历史源远流长。到清代更是承袭了明代中和韶乐的精华并充分运用于天坛祭天典礼,使祭天乐舞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峰。祭天乐舞是大祀祭天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礼仪性的音乐伴随着人类祭祀活动的发生而发展。它融礼、乐、歌、舞为一体,通过平适文雅的音乐、辞句优美的诗歌和姿态翩然的舞蹈,使舞蹈化的规程、符号化的动作和象征性的礼仪有机地组合为一体,不仅表现出祭天大典的肃穆虔诚精神,而且具有一种嘉乐齐鸣、清歌盈耳的艺术气氛,是我国音乐舞蹈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清会典记述:凡备礼则九举,备乐则九奏,三大祀用焉,就是讲祭天典仪的九个程序要礼乐并进。九个祭祀程序依次为: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进俎乐奏咸平之章、初献乐奏寿平之章、亚献乐奏嘉平之章、终献乐奏永平之章、撤馔乐奏熙平之章、送帝神乐奏清平之章、望燎乐奏太平之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