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园林代表作品,中国园林设计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
中国的私家园林最负盛名的是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而著称于世。
走进拙政园,就好象走进了中国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寻幽探胜,移步换景,亭台楼阁,漫步拙政园,你会顿感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博大精深之美。
学园林必读的书籍有那些?
01. 《园冶》计成
02[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经典书籍,比计成的"园冶"要具象
生态类:
01. 《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芮经纬译
(广博的知识,奠定了我们这个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
设计理论类:
01.[ 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
02. 《总体设计》k林奇
03. 《人**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04.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著者:薛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3
丛书分为《世界景园》《世界城市景观》《世界住宅》《环境小品》四个分册。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环境小品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世界城市景观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世界景园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世界住宅
评:据说是以薛健为中心的薛健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近三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一套可读**极强的好书,这套丛书从图片到文字完全是作者的原创,是作者四次出国考察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了近万张清晰优美的照片后编著而成,反映了当前最典型,最著名和最新的景观作品。
05.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著者: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历史类:
01. 《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02. 《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著,河南科技出版社
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
03. 《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 张祖刚著 评:100个古今中外的实例按照时间顺序穿起来
施工手册
01.[ 美国景观设计的速查手册](第二版)(原版) c.w. harris和n. dines编
02.Timesaver standards 系列〈场地施工细部手册〉n. dines著 王剑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2
03.[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便携手册系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日 期: 2002-10-01 开 本: 版 次:1 价格: 37.00
清明作品名称?
认为,除了杜牧的《清明》,还有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寒食》。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现在虽然不提倡家家禁火,吃现成饭,这个风俗,但是加强清明祭祀活动安全防火意识,还是必须的。
法国园林产生的背景?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形成于16世纪中叶,并在17世纪下半叶达到了造园水平的巅峰。在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园林作品,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引领着欧洲造园艺术的发展。
回溯历史,大约在公元460年,法国就已经有了关于游乐型花园的简单描述。当时,这些花园的主人以王公贵族居多,克莱芒主教曾在信中提到其湖边的别墅和花园游廊。此时的花园虽具娱乐性,但仍以实用性为主,栽种果树、蔬菜、草药等植物,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法国园林发展的萌芽时期。
中世纪初期,修道院庭园和王公贵族的花园大多在高大的墙垣或壕沟的包围之中,空间封闭,规模狭小,形式简单。关于克莱弗修道院的一则中世纪文献曾提到:“园子里果木成林……水渠划分园子成方形布局,并做灌溉之用。”这种简单朴素的布局形式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形成的胚胎。此后,在这类花园中观赏植物逐渐增加,并开始出现修剪的观赏树木。但总体来说,受限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2世纪以前的法国园林造园艺术尚处于较低水平。
大约在腓力二世(1165—1223)统治时期,法国领土开始扩大,巴黎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造园艺术也开始快速发展,造园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法国受挫,加之疾病瘟疫的蔓延,法国人口锐减,经济发展极为缓慢,造园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战争于1453年以法国胜利而告终,国家经济随后也进入复苏期。路易十一(1423—1483)统治时期,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15世纪末期,法国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造园艺术有了新的发展。花园中的建筑要素由哥特式变为文艺复兴式,出现了模纹花坛、雕像、岩洞等要素的点缀,有些花园甚至采用多层台地的布局方式,这些造园要素与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内容。这一时期的花园功能以游憩观赏为主,但依然保留着种植和生产的功能,总体造园手法比较粗放,布局上缺乏整体感。16世纪中叶,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法国园林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关注造园要素,而且将花园与府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园林布局呈现出规整对称的特征。阿奈府邸花园是第一个将府邸与花园整体设计的作品。
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法国园林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在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过程中试图结合本土特点,寻求创新性发展。与意大利的山地环境不同,法国地域辽阔,平原、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加之点缀其间郁郁葱葱的森林,形成了典型的法国地域景观特征,这为规模宏大、广袤无垠的古典主义园林提供了生长环境。这一时期的园艺世家莫莱家族,在理论著作与设计实践领域均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发展巅峰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克洛德·莫莱是刺绣花坛设计手法的开创者,他与儿子安德烈·莫莱的著作《植物与园艺的舞台》提到了花园的布局和花坛的实例。安德烈·莫莱的著作《愉快的花园》则完善了花园总体布局的规划模式。我国学者陈志华在《外国造园艺术》一书中,将这一时期称为“法国早期的古典主义时期”。随着几何学和透视学在欧洲的发展,以及理性主义哲学在欧洲哲学领域的盛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提倡规则有序的造园理念,布局注重严谨、庄重,植物要素以修剪的绿墙、绿篱为主,无不体现唯理主义思想。
到17世纪下半叶,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在发展的低谷徘徊。而法国绝对君主制的政治体制形成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辉煌的大发展时期,也推动了其园林向君主专制宫廷文化的古典主义演进道路上发展。作为皇家御用文化的古典主义体现了“理性”的哲学思想,君主被看作是理性的化身,绝对君权与理性主义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造园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基础。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发展的巅峰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勒·诺特尔,他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设计的凡尔赛宫苑成为古典主义园林的重要代表作。其规模巨大,仅花园面积就达100公顷,建造历时27年之久。花园在规整统一的空间格局下,具有宏大震撼的中轴线,变化多样的丛林园,艺术精湛的喷泉雕塑,还有花坛、绿墙、大运河、林荫道,这些共同构筑了路易十四的伟大梦想。勒·诺特尔一生设计和改造了大量的花园作品,表现出高超的造园才能和杰出的艺术天赋,并将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传播到了西班牙、意大利、俄国乃至整个欧洲,影响极为深远。
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法国绝对君主制在18世纪初期开始走向衰落,古典主义思想逐渐被自然主义思想取代。英国的启蒙运动传播到法国,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园林的造园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变为自然风景式风格,并受到英国与中国造园风格的极大影响,展开了一场浪漫主义的造园运动,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案例就是凡尔赛宫苑的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小山丘、假山岩洞、溪流环抱的小岛、自然式种植的植物,无不展现出崇尚自然的造园特征,构成了典型的自然风景园。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影响了法国历史进程,也对法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及其第一任妻子约瑟芬十分喜爱自然风景式园林,加之贵族们重新拥有财富后的审慎生活方式,华丽的规则式古典主义园林被风景式造园运动所代替。随着19世纪3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呼吁更优美的城市居住空间。拿破仑三世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进巴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1853年任命奥斯曼男爵为塞纳省省长,负责巴黎改造,巴黎城市美化运动由此正式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园林开始了与城市紧密融合的开放化发展过程。城市公共空间有所拓展,功能和手法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巴黎城市既保留了勒·诺特尔式的恢宏轴线景观,也努力将自然引入城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
19世纪末,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法国现代园林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建成了大量优秀的公园,包括雪铁龙公园、拉维莱特公园、高迈耶公园等,它们继承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发展巅峰时期恢宏庄重、严谨有序的造园手法,同时又结合现代城市对公共园林的诉求,将开放、共享、活力与生活融汇于公园之中,让法国园林在整个欧洲现代园林的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对法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巴黎区域规划的提出以及巴黎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举行为开端,法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从城市规划的附属到城市建设的主体,再到领土景观的整治,反映出与古典主义园林相同的地域特质的秉承,从要素到形式、再到空间,无不彰显着法国独有的地域景观特征。
孟兆祯的最好的作品?
答:《园衍》是他最好的作品
《孟兆祯文集 风景区园林理论与实践》作者孟兆祯先生为我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孟兆祯将中国传统写意自然山水园的民族风格、植物学科的内容、地方特色和现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新教学体系,是当代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兆祯文集 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收录了作者从事风景园林研究以来的主要论文。
中世纪西欧法国的园林有哪些?
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就园林类型而言,西欧中世纪园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寺院庭园;
后期是以法国和英国为中心完善的
城堡庭园。
01 寺院庭园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早期受到罗马皇帝的打击与压制,修道院多建在人迹罕至的山区,僧侣们依靠外界的施舍,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打压基督教
6世纪前后,意大利修道士本尼狄克率先打破僧侣传统的生存方式。他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要求僧侣们的生活必需品全部由寺院生产。为此,修士们在传教之余还要从事农业生产,修道院中随之出现了菜圃和果园。随着卫生保健和医学的发展,庭园中有一部分用来种植草药,出现了药草园。此外,僧侣们还有着用鲜花装点教堂和祭坛的习惯,为了种植花卉他们又修建了具有装饰性质的花园。

▲意大利中世纪寺院建筑入口
于是,在西欧的寺院庭园中便产生实用性与装饰性两种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的园林性质。
从庭院形式上看,基督教徒们效法“巴兹利卡”式长方形大会堂的形式来建造寺院,称为巴兹利卡寺院。


建筑物的前面有连拱廊围成的露天庭院,院中央有喷泉或水井,供人们进入教堂时取水净身之用,人们将这种露天庭院称为“前庭”。前庭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虽然最初只是一片硬质铺地,但却是以后寺院庭园的一个雏形。
这一时期的寺院保存至今的已很少,人们只能从极少数保存至今的修道院平面图中了解当时寺院庭院的概况了。瑞士的圣·高尔教堂和英国的坎特伯雷教堂是两个重要的实例。
圣·高尔教堂

圣·高尔教堂于9世纪初建造在瑞士的康斯坦斯湖畔,占地约1.7公顷。一幅由本尼狄克源僧侣在820-830年间绘制的平面图详尽地描绘了修道院当时的情况。这幅图保存在教堂的图书馆中,17世纪才被重新发现。


圣·高尔教堂规划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反映出自给自足的寺院特征。由于教会掌握着文化、教育、医疗大权,在寺院里也含有学校、医院、草药园等设施。庭院则附属于各个功能区中的建筑,布局并然有序。
坎特伯雷教堂


1165年建造的坎特伯雷教堂反映出英国早期修道院的风貌。保存下来的平面图或许出于水工设施改造的目的,图上有完整的供水系统和配水情况,但是对其他方面的描绘不像圣·高尔教堂那么细致。寺院中也有中庭,草药园、 菜园,墓地等。在主要的中庭内有大型水池,供养鱼及灌溉之用,这在英国修道院中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早期修道院建造年代绘制的平面图保存下来的十分罕见,上述资料因而显得更加珍贵。保存至今的寺院还有一些在布局上留有当年的痕迹, 如著名的意大利罗马圣保罗教堂,西西里岛蒙里阿尔寺院,以及圣加特尔寺院等。




▲早期各地修道院
02 城堡庭园
中世纪初期,由于战乱频繁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出于安全的目的,王公贵族在庄园内豢养武士,并在府邸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出现了城堡的形式。

▲巴黎温桑城堡
11世纪诺曼底人征服英国之后战乱减少了,城堡建设逐渐从山顶转向山坡、平原。石砌城墙代替了木栅栏及土墙,城堡外围挖有护城河,中心的住宅建筑仍然带有防御特征。喜爱园艺的诺尔曼人开始在城堡内修建实用性的庭园,虽然水平还不如当时的寺院庭园,但却是城堡庭园的萌芽。此后,城堡庭院的装饰性和游乐性逐渐增强。

1096-1291年,历时近200年的十字军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的侵略性远征,精致的东方文化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对城堡庭园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到12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关于城堡庭园的文字描述和绘画作品。
有关13世纪城堡园林的史料很少。法国入德·洛里斯的寓言长诗《玫瑰传奇》写于12301240年间,书中大量描述了城堡庭园的布局和欢乐情景,还有一些写实的细密画插图,显得尤其珍贵。


▲《玫瑰传奇》
从一幅名为“奥伊瑟兹将阿芒 (意为恋人)带进德杜伊果园的细密画中,可以看出庭园的布局:果园围绕着高大的石墙及壕沟,只有一扇小门出入。园内以木格栅栏分隔空间,充满月季、薄荷清香的小径将人们引到小牧场,草地中央有装饰着铜狮的盘式叠泉。人们在散生着雏菊,天鹅绒般的草地上载歌载舞。修剪整形的果木、花坛,欢快的喷泉、流水,放养的小宠物,营造出田园牧歌般的庭园情趣。



▲中世纪城堡庭院常见的元素
从布局上看,中世纪城堡庭园结构简单,造园要素有限,面积不大却相当精致。庭院由棚栏或矮墙围护,与外界缺乏联系。园内树木注重遮阴效果,并将乔、灌木修剪成球形或其他几何形体,与古罗马的植物雕刻相似。泉池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营造出欢快的庭园气氛。重要的小品有成组的方格形花台,以及三面开敞,铺着草坪的龛座,偶有格栅、凉亭等。
03 中世纪园林的特征
就园林类型而言:
中世纪欧洲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修道院庭园和城堡庭园,都是以实用性园林作为开端的。
就园林要素而言:
植物是中世纪乃至后世欧洲园林最重要的元素,植物景观始终是欧洲园林的主体。结园和迷园等人工景观设施得到广泛应用,庭园的观赏性和游乐性大大增强了。
结园是以低矮绿篱组成装饰图案的花坛类型,或为几何图形,或呈鸟兽、纹章等图样,结园和花圃成为后世欧洲花坛的雏形。

迷园是中世纪非常流行的娱乐设施,错综复杂的园路以大理石或草坪铺设,围以修剪整齐的高篱,形成令人难以辨别方向的迷园。迷园的中心作为设计重点,多放置园亭或庭荫树。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在牛津附近修建的迷园,中心就是覆满月季的园亭。

园林空间分隔元素而言
水体是中世纪欧洲园林的另一个要素,多以水池和喷泉的形式出现,成为庭园的视觉中心。喷泉的式样繁多,如同建筑的变迁一样,出现了罗马式、哥特式,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式等各种样式。形状和颜色或简朴,或华丽。在中世纪庭园中喷泉和水池形式的变化直接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

围墙是中世纪庭院中最常见的元素。防御性的外墙以石料、砖块、灰泥等坚固材料砌筑,而分隔庭院内部的隔墙则多采用编织栅栏、木桩栅栏、栏杆、花格墙、树篱等形式。凉亭和棚架是庭园中最主要的建筑小品,往往与藤本植物结合,起到遮阴和装饰作用。

结语
中世纪对欧洲人而言,既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年代。充满田园情趣和生活气息的中世纪园林现在又成为欧洲人造园的样板,菜园、果园以及乡士气息浓厚的园林小品,又开始大量出现在园林中,尤其是私家花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