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黑陶文化的代表作品(黑陶文化的代表作品是)

以及黑陶文化的代表作品是对应的知识点,2、一直从事黑陶艺术研究的徐兵,5、黑陶文化的标志性器物是如何在各遗址中发现的?黑陶产地绥棱黑陶绥棱灵透黑陶被誉为”绥棱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灵透黑陶是2008年6月由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日照的黑陶制作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两城类型的黑陶文化特征,两城类型的陶器外表修...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黑陶文化的代表作品,以及黑陶文化的代表作品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你了解黑陶吗?请简单的阐述黑陶。

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黑陶产地

绥棱黑陶

绥棱灵透黑陶被誉为“黑土国宝"是远古文化的结晶。绥棱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制造历史,绥棱也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透黑陶是2008年6月由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获得了“黑陶的制备方法”“炎黄陶的制备方法”两项国家专利,绥棱灵透黑陶先后被许多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珍藏。

日照黒陶

日照黑陶被誉为“华夏艺术之魂”的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日照历史悠久,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的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日照的黑陶制作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源远流长。东海峪等地出土的龙山文化器具“高柄镂空蛋壳陶杯”,系珍贵文物,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被国家定为国宝并收藏。 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关于两城类型的黑陶文化特征,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曾说:这种陶器最占优势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就有了“黑陶文化”的称号。两城类型的陶系以黑陶居多数,其中以陶质细腻、表面磨光而呈黝黑光亮尤为突出。其它还有灰陶、褐陶、红陶、白陶、黄陶。 两城类型的陶器外表修饰以素雅光洁为其特征,故多为素面,有的经磨光,即使有纹饰者也一般都很熟练。并且陶器制法先进,快轮普遍使用,一般陶器胎薄而轻巧。常见的蛋壳陶高柄杯,陶胎厚度大都在0.5-1毫米之间,尤其在少量器型的盘口部分只有0.3毫米左右,可见以蛋壳比喻其胎之薄并非夸大其词。概括以上主要特征,形成了龙山文化两城类型的独特的文化面貌,成为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生长在日照的龙的传人,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黑陶制作工艺,弘扬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黑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自古至今从未间断。从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装饰等工艺品,每年生产达六、七十万件。特别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照文化、文物部门,着手系统地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龙山文化黑陶技艺,成立了“日照市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研究所”,集民间和科研机构之大成,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照黑陶技艺的研究已渐臻顶峰,不仅使龙山文化黑陶艺术瑰宝重现异彩,而且还研古创新,在制作、烧制待方面较前人有了发展与创新,在制作上采用轮制与、模制、印坏、灌浆、手塑等方法;在造型上讲究美观、古朴、高雅,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陶面有浮雕、烤彩,并刻有古字画等;融古老制陶工艺与现代美术、工艺于一体;在烧制上,一般采用高温密封窑烟渗碳之法,根据不同要求,可分别掌握达到毛光、乌光、漆光的程度。现在已经形成仿制、复制、创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等六个类别300多个品种,并相继发展起日照黑陶工艺研究所实验厂、日照开发区黑陶厂、龙山艺术院黑陶厂等七个工厂,现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遂昌黒陶

遂昌黑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良渚文化的珍贵遗产,它采用“好川”文化所在地的陶土为原料,运用二十余道手工工艺,采用独特的碳化窑变技术精制而成,形成细腻、精致、无釉无彩的特色。昔日,遂昌黑陶曾鼎盛一时,成为香供、馈赠的上等品。 九龙工艺品厂的老总包宗仁祖祖辈辈以制作黑陶为生,包宗仁自然也精通黑陶制作工艺。农闲时,他和家人加工黑陶,尔后,用箩筐挑去变卖贴补家用。1989年,遂昌县委县府提出了复兴黑陶文化的口号,包宗仁等一批制陶艺人赶上了大展身手的好时光,建厂房招兵买马,投资金改进工艺,并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专家出任顾问。运用独特的压光工艺及雕刻艺术手法,遂昌黑陶光亮如镜,突显高贵、典雅、古 黑陶

朴、神秘的特色。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芒,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销量迅速攀升。在一些大中城市,遂昌黑陶一时引领礼尚往来的潮流。浙江省人民政府多次指定遂昌黑陶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国外元首、著名人士,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等,遂昌黑陶成为了工艺品中的“黑珍珠”。

馆陶黒陶

中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记载: “ 神农作瓦曰陶 ” 。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 · 陶埏》对陶器工艺有这样一段概括: “ 水火既济而土合 ” 。 公元前 2600年 —— 公元前 2000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距今7000年以上的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 “ 黑陶文化 ” 。 相传,古时候馆陶县有座大山叫陶山,陶山一带以盛产黑陶而闻名,据说馆陶的名字就源于陶山黑陶,古人所谓 “ 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 ” 即为明证。沿馆陶卫河两岸的毛圈、刘圈一带有皇窑 72座,主要烧制皇城砖和黑陶。据有关专家考证,北京紫禁城所用砖即产于此地,这一点从窑址残存的残迹和发掘出的古陶制品也大可证实。 1928年春,济南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坍塌,使一处距今四千多年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得以重见天日,也确凿证实了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 馆陶黑陶文化博大精深,它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是原始社会后期龙山文化的代表,是馆陶先祖们勤劳和智慧的杰作。即使最粗砺的陶,也会让我们联想到承载人类生活的土、照耀人类精神的火,以及滋养人类生命的水。它不仅蕴籍着深厚的农耕文明,而且也闪烁着朴素的诗歌光芒。

龙山黑陶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红、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 龙山黑陶分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纹饰一般比较简单,仅以磨光透亮的光泽作为器皿的主要装饰内容,与黑色有机结合,是黑陶显出秀美韵致的风格之所在。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以复杂造型为主,简单者较少,但都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欣赏价值极高。常见器型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和鼎等。 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型匀称、规整,作工精细,火候极高,质地坚硬。由于其应用范围大多为礼器,很少用于日用器皿,所以产量较少,却因此而弥足珍贵。龙山黑陶作为原始礼仪的载体和精致的艺术品,永远具有黑色珍珠的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通高19.5厘米,口径4.7厘米,1973年山东日照东海峪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泥质黑陶,造型细高,有喇叭形大侈口,深腹,圆底的杯形,下加细长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状,表面布满竖向细小镂孔,整齐匀和,柄下端为圈足形座,腹部饰有弦纹。造型别致秀美,制作精巧,杯身最薄处不足0.5毫米,令人惊叹。通体透射着黑色光泽,质感细腻温润,散发着高雅气质和诱人的魅力,堪称绝代之作,是古代陶艺的精华。 黑陶,也许是它的工艺偏于繁琐复杂,或是传播区域太小,致使这种技术失传。黑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发展,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历史上 ,较彩陶烧制技术更先进的黑陶出现在彩陶之后,黑陶制作工艺的繁复先进,让世人惊叹来自古老的文明。当时,馆陶的先人已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科学的渗碳原理,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呈黑色,黑陶制作工艺让世人体会到了通过 “ 熏陶 ” 成品、成性的过程。 黄河的恩赐,大量优质粘土的沉积,为馆陶制陶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勤劳、聪慧的馆陶人经过不懈的研究和发掘,黑陶的制作工艺终于被诠释破译。 馆陶黑陶叩之有鸣玉之声,富墨玉之美,泛青铜之光,做工细腻考究,形意丰富统一,古朴典雅,奇丽华贵,高则三米之巨,富贵豪华;微则火柴盒可容,精致考究,颇宜室内装点,更具欣赏、收藏价值,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 那长发少女的头像,似乎我在巴黎一位诗人书房墙壁上看到过。那变形的大力士又把我引到东柏林古老的博物馆之岛,各种小鸟联飞的透雕台灯株,似乎在西柏林一家宾馆里伴过我思乡之梦。而那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坐下来闭目沉思的女佛,在曼谷木雕商店里诱惑过我。 ” 在外地的馆陶籍著名诗人雁翼初识家乡黑陶时惊喜不已,欣然作《黑陶初记》以作纪念。 黑陶制作工艺在我国代代相传,从古至今从未间断。从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装饰等工艺品,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黑陶技艺渐臻完善。被誉为 “ 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 的馆陶黑陶的再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历史颠峰的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黑陶文化跨越时空的对接,续接了馆陶人的一个梦想。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黑陶流行二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据考证,龙山文化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到20世纪80年代,在鲁西北平原的古运河畔,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的青年职工,把这些古老的工艺挖掘整理,再现了龙山文化的风采。这就是今日的德州黑陶。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金山丽水,玉出昆岗”, “如铁之质似玉之润”……,文人墨客的词赋,可以使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 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别具一格。它采用手工轮制,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型成坯,也创造出一底双层合成坯。或复制、或衍化、或创新,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洗、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纹饰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并汲取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除少数几件盘龙雕凤的宫廷式样外,绝大部分显露出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诸如双层套的大肚子香炉,镂空浮雕十分精致。腹部刻有龙凤呈祥浅雕图案的“龙凤瓶”,整个瓶体都是云型镂空图案,两侧有立体比龙对卧,恰好为瓶的双耳,构思叫绝。其中蛋壳陶,《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这种轮制陶器薄如蛋壳,厚仅0.3毫米,漆黑发亮,是龙山文化中最富有特征的珍品。 几年来,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研究人员认真探索,对黑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制和开发,目前已达600多个品种,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1989年春末,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1989年月10月,在纪念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40周年之时,版画家石可、工艺美术家家陶天恩与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的黑陶壁画---《孔子世迹图》,全长50米,高1.7米,刻画面积共达85平方米,系统介绍了孔子主要生平事迹,镶嵌在孔府院内。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为中华壁画艺苑又增添了一朵奇葩。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也将德州黑陶作为珍品长期收藏。我国外交部、中联部将德州黑陶定为国家级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用德州长黑陶送给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1991年夏季,德州黑陶参加了在日本的黑陶艺术展销会。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远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

秦源黑陶

在中国五千年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作为造型艺术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以它固有风采和神奇的魅力,展示着我们祖先自觉地改造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直接成果。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我国黑陶艺术,品种丰富多彩、制作精美独到,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和旧中国,工艺美术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时的人们也没有意识到这种传统的古老艺术具有潜在的巨大震撼力。黑陶,多被奴隶主和贵族们所利用,他们用于装饰宫殿、点缀厅堂、成为夸耀富有、显示地位和等级的标志,而在民间却少有问津。 建国后,黑陶艺术得到了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瞩目,多年来,黑陶的制作在我们民间一直承袭仿制,其制作场所多为原始家庭作坊,规模小、设备旧、产量低而难以形成系列,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黑陶生产再次兴起。为了挽救濒于绝响的传统文化遗产而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使中国黑陶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从而用精美的艺术品丰富现代文化生活的需求,一九九五年,在三秦大地渭水之滨傲然萌生一个黑陶界的新秀——秦源黑陶。 受着一种精明置业理念的支配和挽救、继承中而求得创新和发展,厂长刘清源先生曾几度拨山涉水走访各地、遍览出土文物原件和各种文献资料,撷取了大量宝贵经验。几年来,历经坎坷和艰苦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秦源黑陶”以烧制之精、造型之美、图案之绝、品种之多、规模之大被誉为黑陶中的佼佼者。 “秦源黑陶”,取材于纯净、细腻的红胶土,经过水力和风力的卫刷和扬弃,从而成为一种纯化的“漂渍土”其中含铁量和含碱金属氧化物较高,以致使它在制作成形中达到薄而坚的程度。其需要匀和、沉淀、起胎、拉胚成形、压光、书画、雕刻等一系列精细的手工操作,最后装点、封窑、烧制而成的秦源黑陶其胎质极为细腻,给人以柔滑温润之感,器壁颇为单薄,具有欲吹即透之功。表面特别光亮,尤如明镜一般,质地非常坚硬,令人视之生钢,不仅如此,它的质色分为乌黑、银灰、橙黄三种,其色调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依不同器物各类特点要求而增减其不同色度,形成各有其色而色泽适度。 秦源黑陶,在器物的图案设计上,它延续和发展了仰韶文化彩陶艺术中的几何纹,所不同的是其直接用凹凸单线和复线轮纹,而不用彩绘,其效果使图案趋向质朴无华,使整体造型与图案结合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秦源黑陶,在表现方法上既注重运用传统手法,又大胆地结合现代工艺技巧,既追求物品外在的形态美,又注重画面造型的神态美;秦源黑陶——精品荟萃、琳琅满目,陶艺的不断推陈出新,令人叹为观止,它把我们带进远古梦幻般的追忆和遐想当中,使我们仿佛清楚地看到了祖先们在远古时代劳动生息的画面。 经过多年的求索和锤炼,秦源黑陶已近炉火纯青,鉴赏中人们仿佛可以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走进夏、商、周、秦、汉、隋、唐七个朝代的历史陈列,可以从陶器的静感中产生动感,从现实返回先古,不仅能领略到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和气势,而且不乏隋唐五代越窑青瓷的风采和韵味,这一切仿佛构成一部时代感十分强烈的无声交响曲。 秦源黑陶,在保持“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馨”的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总体以不失先民仪型,而力求品种多样,在造型和图案上更贴近现代人的观赏心理,在艺术节奏上保持一种特有的凝重气氛,在质量上力求完美无疵。喜睹精美之外观,品味丰厚之内涵,秦源黑陶——巧夺天工。

编辑本段现代黑陶

现代黑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黑陶被作为一种高档商务礼品广泛用于各大企业、行政单位、教育机构以及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客户关系主导的行业等。国内黑陶加工企业纷纷设计出适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黑陶商务礼品,各黑陶厂家聘用均聘用国内一流的黑陶工艺美术师、黑陶行业大师进行设计、烧制。特别强调青岛无言阁陶艺公司,综合了龙山文化的精髓,不局限于地域隔阂,以黑陶文化为核心,综合国内黑陶业精髓,产出了现代化的黑陶杰作,实为收藏佳品,馈送好友、客户的高档礼品。类似黑陶企业还有思月陶艺,日照兆启,茌平陶元等。

一直从事黑陶艺术研究的徐兵,有哪些知名作品?

一直从事黑陶艺术研究的徐兵,其知名作品有浮雕牡丹版画,以及浮雕天球瓶。

徐兵是山东人,自从他开始接触黑陶艺术之后,就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始着手研究它,多年来一直都专心致志地在研究黑陶,当然也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徐兵看上去文邹邹的,剃着一个平头,看上去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就像是文人一般。但是实际上,人不可貌相,徐兵正如他的名字一般,人家可是当过很多年兵的人,徐兵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接触过绘画的他,却表现出了绘画的天赋,随便画一幅都是佳作,于是就被著名的山水画家王葆平看上了并且将其收为了弟子,开始了他的绘画之旅。搞艺术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是相通的,除了绘画之外,徐兵还会雕刻,等他学成回到老家之后,无意中看到了黑陶,便又迷上了黑陶,就开始了黑陶的研究之路。

黑陶是陶器之中的极品,其历史悠久,有非常大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徐兵学习了多年的国画,于是他想把国画和黑陶有效地结合起来,制作出更美的艺术品。说干就干,徐兵于是就在着手创作出这样的一件艺术品。制作黑陶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是只要心中怀有执念,那便是再难的事情也会坚持下去最终迎刃而解。徐兵将国画以浮雕的形式与黑陶结合,这个浮雕整整雕了四十七个天,经历了好几次的失败可是徐兵都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信自己能够做到,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徐兵成功了。徐兵的第一幅作品,他取名为浮雕牡丹版画,艺术价值极高。

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浮雕天球瓶就不用说了,更是精美绝伦。浮雕天球瓶是一类艺术品的称呼,在很久之前的已经存在了,徐兵创作的浮雕天球瓶曾获得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的金奖,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徐兵很好地将黑陶艺术继承并且发扬出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有哪些精品黑陶作品?

1973~1981年,山东临沂相公镇大范庄遗址先后出土一批龙山文化典型器物,器形有杯、鬶、甗等。其中5件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为饮酒器,均为泥质黑陶、轮制而成。器表漆黑光亮,器壁薄如蛋壳。其一,高14.5cm,口径10.1cm,宽沿侈口,杯柄间束腰稍粗,台阶形圈足,柄镂四排锥刺状孔,重69.2g;其二,高18.8cm,口径9.4cm,宽沿侈口,颈腹间突出棱纹一周,腹下部和柄部均遍布阴线纹,柄部镂五横排竖长孔,每排7孔,细束腰,喇叭形圈足,重80g;其三,高16.8cm,口径9cm,宽沿侈口,直腹折角,细束腰,柄镂四横排竖长孔,台阶形圈足,重97.6g;其四,高14.8cm,口径9.9cm,宽沿侈口,直腹圈足。高柄呈筒状,上镂三竖排三角形孔,重71.5g;其五,高15.3cm,口径10.9cm,宽沿侈口,直腹,台阶形圈足,柄部镂三横排锥刺状孔,重97.5g。

黑陶又名什么?

黑陶 (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黑陶产地】

云梦山黑陶

宁封生活于黄帝时代,是陶器的发明者,被历代尊奉为“陶圣”“陶神”。

《史记》曰:“黄帝命宁封为陶王”。

黑陶,四千年前的文化遗产,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中国制陶艺术的奇葩。

据传,舜帝是黑陶的创始人。

上溯至新石器晚期,穿越四千多年,传承民族文化精华,云梦山黑陶既有古陶纯朴自然之美,又开创现代陶艺夸张浪漫之风;既有新奇别致的优美造型,又有阴阳交错、变幻万千的神奇雕工。欣赏云梦山黑陶就是欣赏历史、欣赏文化、欣赏自然、欣赏生活。她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享受和愉悦,还有深深的感悟和思考。

淇县古称朝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黑陶遗存星罗棋布。朝歌陶艺品有限公司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使4000多年前的黑陶文化再次光彩,十几年历经磨练,不畏艰难,走访全国各地,遍览出土文物原件和有关文献资料,吸取古老文化的精华,综合国内制陶的优点,经过周密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开发创新,倾力打造现代制陶杰作——云梦山黑陶。

云梦山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质地细腻,制作精美,端庄大方。云梦山黑陶选用沉积距今约120万年前的黄河游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历练、压缩、抽真空、手工拉坯、湿刻、印坯、打磨、亮光、高温碳化等古法烧制而成。集陶艺、雕塑、浮雕、镂空、漆艺等手法于一身,形成了十几个系列、五百多个纯手工品种。

绥棱黑陶

绥棱灵透黑陶被誉为“黑土国宝"是远古文化的结晶。绥棱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制造历史,绥棱也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透黑陶是2008年6月由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获得了“黑陶的制备方法”“炎黄陶的制备方法”两项国家专利,绥棱灵透黑陶先后被许多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珍藏。

日照黑陶

日照黑陶被誉为“华夏艺术之魂”的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日照历史悠久,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的800多处

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日照的黑陶制作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源远流长。东海峪等地出土的龙山文化器具“高柄镂空蛋壳陶杯”,系珍贵文物,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被国家定为国宝并收藏。

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关于两城类型的黑陶文化特征,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曾说:这种陶器最占优势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就有了“黑陶文化”的称号。两城类型的陶系以黑陶居多数,其中以陶质细腻、表面磨光而呈黝黑光亮尤为突出。其它还有灰陶、褐陶、红陶、白陶、黄陶。

两城类型的陶器外表修饰以素雅光洁为其特征,故多为素面,有的经磨光,即使有纹饰者也一般都很熟练。并且陶器制法先进,快轮普遍使用,一般陶器胎薄而轻巧。常见的蛋壳陶高柄杯,陶胎厚度大都在0.5-1毫米之间,尤其在少量器型的盘口部分只有0.3毫米左右,可见以蛋壳比喻其胎之薄并非夸大其词。概括以上主要特征,形成了龙山文化两城类型的独特的文化面貌,成为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生长在日照的龙的传人,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黑陶制作工艺,弘扬灿烂的民族文化,黑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自古至今从未间断。从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装饰等工艺品,每年生产达六、七十万件。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照文化、文物部门,着手系统地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龙山文化黑陶技艺,成立了“日照市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研究所”,集民间和科研机构之大成。

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照黑陶技艺的研究已渐臻顶峰,不仅使龙山文化黑陶艺术瑰宝重现异彩,而且还研古创新,在制作、烧制待方面较前人有了发展与创新,在制作上采用轮制与、模制、印坏、灌浆、手塑等方法;在造型上讲究美观、古朴、高雅,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陶面有浮雕、烤彩,并刻有古字画等;融古老制陶工艺与现代美术、工艺于一体;在烧制上,一般采用高温密封窑烟渗碳之法,根据不同要求,可分别掌握达到毛光、乌光、漆光的程度。

现在已经形成仿制、复制、创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等六个类别300多个品种,并相继发展起日照黑陶工艺研究所实验厂、日照开发区黑陶厂、龙山艺术院黑陶厂等七个工厂,现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勃利黑陶

勃利黑陶是利用东北黏质土经过滤、拉型、雕刻、压光、烧制等现代工艺和传统陶瓷工艺生产加工而成。其品种有瓶、着、钵、鼎、筒、炉、罐、文具等,造型美观,古色吉香,漆黑光亮,是家庭装饰和艺术

收藏珍品,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冰雪杯”旅游工艺品设计大赛银奖,轻工博览会优秀参展奖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享有一定声誉。

遂昌黑陶

遂昌黑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良渚文化的珍贵遗产,它采用“好川”文化所在地的陶土为原料,运用二十余道手工工艺,采用独特的碳化窑变技术精制而成,形成细腻、精致、无釉无彩的特色。昔日,遂昌黑陶曾鼎盛一时,成为香供、馈赠的上等品。

九龙工艺品厂的老总包宗仁祖祖辈辈以制作黑陶为生,包宗仁自然也精通黑陶制作工艺。农闲时,他和家人加工黑陶,尔后,用箩筐挑去变卖贴补家用。

1989年,遂昌县委县府提出了复兴黑陶文化的口号,包宗仁等一批制陶艺人赶上了大展身手的好时光,建厂房招兵买马,投资金改进工艺,并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专家出任顾问。运用独特的压光工艺及雕刻艺术手法,遂昌黑陶光亮如镜,突显高贵、典雅、古朴、神秘的特色。

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芒,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销量迅速攀升。在一些大中城市,遂昌黑陶一时引领礼尚往来的潮流。浙江省人民政府多次指定遂昌黑陶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国外元首、著名人士,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等,遂昌黑陶成为了工艺品中的“黑珍珠”。

馆陶黑陶

中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记载: “ 神农作瓦曰陶 ” 。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 · 陶埏》对陶器工艺有这样一段概括: “ 水火既济而土合 ” 。

公元前 2600年 —— 公元前 2000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距今7000年以上的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 “ 黑陶文化 ” 。

相传,古时候馆陶县有座大山叫陶山,陶山一带以盛产黑陶而闻名,据说馆陶的名字就源于陶山黑陶,古人所谓 “ 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 ” 即为明证。沿馆陶卫河两岸的毛圈、刘圈一带有皇窑 72座,主要烧制皇城砖和黑陶。据有关专家考证,北京紫禁城所用砖即产于此地,这一点从窑址残存的残迹和发掘出的古陶制品也大可证实。

馆陶黑陶文化博大精深,它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是原始社会后期龙山文化的代表,是馆陶先祖们勤劳和智慧的杰作。即使最粗砺的陶,也会让我们联想到承载人类生活的土、照耀人类精神的火,以及滋养人类生命的水。它不仅蕴藉着深厚的农耕文明,而且也闪烁着朴素的诗歌光芒。

龙山黑陶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红、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1928年春,济南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坍塌,使一处距今四千多年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得以重见天日,也确凿证实了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

龙山黑陶分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纹饰一般比较简单,仅以磨光透亮的光泽作为器皿的主要装饰内容,与黑色有机结合,是黑陶显出秀美韵致的风格之所在。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以复杂造型为主,简单者较少,但都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欣赏价值极高。常见器型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和鼎等。

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型匀称、规整,作工精细,火候极高,质地坚硬。由于其应用范围大多为礼器,很少用于日用器皿,所以产量较少,却因此而弥足珍贵。龙山黑陶作为原始礼仪的载体和精致的艺术品,永远具有黑色珍珠的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通高19.5厘米,口径4.7厘米,1973年山东日照东海峪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泥质黑陶,造型细高,有喇叭形大侈口,深腹,圆底的杯形,下加细长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状,表面布满竖向细小镂孔,整齐匀和,柄下端为圈足形座,腹部饰有弦纹。造型别致秀美,制作精巧,杯身最薄处不足0.5毫米,令人惊叹。通体透射着黑色光泽,质感细腻温润,散发着高雅气质和诱人的魅力,堪称绝代之作,是古代陶艺的精华。

黑陶,也许是它的工艺偏于繁琐复杂,或是传播区域太小,致使这种技术失传。黑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发展,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历史上 ,较彩陶烧制技术更先进的黑陶出现在彩陶之后,黑陶制作工艺的繁复先进,让世人惊叹来自古老的文明。当时,馆陶的先人已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科学的渗碳原理,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呈黑色,黑陶制作工艺让世人体会到了通过 “ 熏陶 ”成品、成性的过程。

黄河的恩赐,大量优质粘土的沉积,为馆陶制陶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勤劳、聪慧的馆陶人经过不懈的研究和发掘,黑陶的制作工艺终于被诠释破译。 馆陶黑陶叩之有鸣玉之声,富墨玉之美,泛青铜之光,做工细腻考究,形意丰富统一,古朴典雅,奇丽华贵,高则三米之巨,富贵豪华;微则火柴盒可容,精致考究,颇宜室内装点,更具欣赏、收藏价值,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 那长发少女的头像,似乎我在巴黎一位诗人书房墙壁上看到过。那变形的大力士又把我引到东柏林古老的博物馆之岛,各种小鸟联飞的透雕台灯株,似乎在西柏林一家宾馆里伴过我思乡之梦。而那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坐下来闭目沉思的女佛,在曼谷木雕商店里诱惑过我。 ” 在外地的馆陶籍著名诗人雁翼初识家乡黑陶时惊喜不已,欣然作《黑陶初记》以作纪念。

黑陶制作工艺在我国代代相传,从古至今从未间断。从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装饰等工艺品,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黑陶技艺渐臻完善。被誉为 “ 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 的馆陶黑陶的再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历史颠峰的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黑陶文化跨越时空的对接,续接了馆陶人的一个梦想。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据考证,龙山文化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到20世纪80年代,在鲁西北平原的古运河畔,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的青年职工,把这些古老的工艺挖掘整理,再现了龙山文化的风采。这就是今日的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金山丽水,玉出昆岗”, “如铁之质似玉之润”……,文人墨客的词赋,可以使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

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别具一格。它采用手工轮制,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型成坯,也创造出一底双层合成坯。或复制、或衍化、或创新,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洗、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纹饰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并汲取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除少数几件盘龙雕凤的宫廷式样外,绝大部分显露出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诸如双层套的大肚子香炉,镂空浮雕十分精致。腹部刻有龙凤呈祥浅雕图案的“龙凤瓶”,整个瓶体都是云型镂空图案,两侧有立体比龙对卧,恰好为瓶的双耳,构思叫绝。其中蛋壳陶,《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这种轮制陶器薄如蛋壳,厚仅0.3毫米,漆黑发亮,是龙山文化中最富有特征的珍品。

几年来,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研究人员认真探索,对黑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制和开发,目前已达600多个品种,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1989年春末,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1989年月10月,在纪念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40周年之时,版画家石可、工艺美术家家陶天恩与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的黑陶壁画---《孔子世迹图》,全长50米,高1.7米,刻画面积共达85平方米,系统介绍了孔子主要生平事迹,镶嵌在孔府院内。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为中华壁画艺苑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也将德州黑陶作为珍品长期收藏。我国外交部、中联部将德州黑陶定为国家级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用德州长黑陶送给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1991年夏季,德州黑陶参加了在日本的黑陶艺术展销会。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远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

齐河黑陶

齐河与龙山镇一河之隔,同属“龙山文化”范畴。亦有大量黑陶出土,境内迄今发现22处古遗址中,就有尹屯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4处。原料选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纯净细腻的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等数十道工艺,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法烧制而成。

齐河黑陶发扬了原始黑陶黑、簿、光的特点,更着意于现代的造型和富于节律感的纹饰雕刻。创造了兼具古代神韵与现代风采、富有浓郁东方韵味。2016年3月“齐河黑陶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齐河黑陶已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民族博物馆,山东、上海、天津、南京、杭州等重点省市及欧洲、东南亚、日本等几十个高档艺术收藏展览机构收藏。

秦源黑陶

在中国五千年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作为造型艺术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以它固有风采和神奇的魅力,展示着我们祖先自觉地改造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直接成果。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我国黑陶艺术,品种丰富多彩、制作精美独到,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和旧中国,工艺美术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时的人们也没有意识到这种传统的古老艺术具有潜在的巨大震撼力。黑陶,多被奴隶主和贵族们所利用,他们用于装饰宫殿、点缀厅堂、成为夸耀富有、显示地位和等级的标志,而在民间却少有问津。

建国后,黑陶艺术得到了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瞩目,多年来,黑陶的制作在我们民间一直承袭仿制,其制作场所多为原始家庭作坊,规模小、设备旧、产量低而难以形成系列,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黑陶生产再次兴起。为了挽救濒于绝响的传统文化遗产而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使中国黑陶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从而用精美的艺术品丰富现代文化生活的需求,一九九五年,在三秦大地渭水之滨傲然萌生一个黑陶界的新秀——秦源黑陶。

受着一种精明置业理念的支配和挽救、继承中而求得创新和发展,厂长刘清源先生曾几度拨山涉水走访各地、遍览出土文物原件和各种文献资料,撷取了大量宝贵经验。几年来,历经坎坷和艰苦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秦源黑陶”以烧制之精、造型之美、图案之绝、品种之多、规模之大被誉为黑陶中的佼佼者。

“秦源黑陶”,取材于纯净、细腻的红胶土,经过水力和风力的卫刷和扬弃,从而成为一种纯化的“漂渍土”其中含铁量和含碱金属氧化物较高,以致使它在制作成形中达到薄而坚的程度。其需要匀和、沉淀、起胎、拉胚成形、压光、书画、雕刻等一系列精细的手工操作,最后装点、封窑、烧制而成的秦源黑陶其胎质极为细腻,给人以柔滑温润之感,器壁颇为单薄,具有欲吹即透之功。表面特别光亮,犹如明镜一般,质地非常坚硬,令人视之生钢,不仅如此,它的质色分为乌黑、银灰、橙黄三种,其色调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依不同器物各类特点要求而增减其不同色度,形成各有其色而色泽适度。

秦源黑陶,在器物的图案设计上,它延续和发展了仰韶文化彩陶艺术中的几何纹,所不同的是其直接用凹凸单线和复线轮纹,而不用彩绘,其效果使图案趋向质朴无华,使整体造型与图案结合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

秦源黑陶,在表现方法上既注重运用传统手法,又大胆地结合现代工艺技巧,既追求物品外在的形态美,又注重画面造型的神态美;秦源黑陶——精品荟萃、琳琅满目,陶艺的不断推陈出新,令人叹为观止,它把我们带进远古梦幻般的追忆和遐想当中,使我们仿佛清楚地看到了祖先们在远古时代劳动生息的画面。

经过多年的求索和锤炼,秦源黑陶已近炉火纯青,鉴赏中人们仿佛可以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走进夏、商、周、秦、汉、隋、唐七个朝代的历史陈列,可以从陶器的静感中产生动感,从现实返回先古,不仅能领略到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和气势,而且不乏隋唐五代越窑青瓷的风采和韵味,这一切仿佛构成一部时代感十分强烈的无声交响曲。

秦源黑陶,在保持“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馨”的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总体以不失先民仪型,而力求品种多样,在造型和图案上更贴近现代人的观赏心理,在艺术节奏上保持一种特有的凝重气氛,在质量上力求完美无疵。喜睹精美之外观,品味丰厚之内涵,秦源黑陶——巧夺天工。

现代黑陶

现代黑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黑陶被作为一种高档商务礼品广泛用于各大企业、行政单位、教育机构以及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客户关系主导的行业等。国内黑陶加工企业纷纷设计出适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黑陶商务礼品,各黑陶厂家聘用均聘用国内一流的黑陶工艺美术师、黑陶行业大师进行设计、烧制。特别强调青岛无言阁陶艺公司,综合了龙山文化的精髓,不局限于地域隔阂,以黑陶文化为核心,综合国内黑陶业精髓,产出了现代化的黑陶杰作,实为收藏佳品,馈送好友、客户的高档礼品。类似黑陶企业还有思月陶艺,日照兆启,茌平陶元等。聊城黄源黑陶1996年建厂,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发展壮大,作品做工精细,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黑陶文化的标志性器物是如何在各遗址中发现的?

凤鼻头文化第二期以素面和刻纹黑陶为主要特征,广泛分布于台湾中南部各地。代表性的遗址有台中市营脯、南投县大马璘、台南市牛稠子贝丘、高雄市大湖贝丘、桃仔园贝丘以及凤鼻头贝丘的第三、四层等。这种变异应视为各遗址住民对本区域特殊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所致。黑陶文化的标志性器物是各遗址均有发现的黑皮磨光陶。

另外,在制作技术方面,黑陶文化中首次显示了使用慢轮修整的痕迹,这对于台湾地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关于黑陶文化的代表作品和黑陶文化的代表作品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