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品,他对书法历史做出过哪些贡献?
书圣赞誉背后的王羲之
魏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而历代对于王羲之的赞誉不绝如缕。
唐朝最为著名的皇帝唐太宗认为: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作为一代英主,能获得如此赞誉,可见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之高。但是王羲之为何成为书圣王羲之,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让后世如此评价他呢?
实际上呢,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我们如何评价一个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成就的问题,也就是在书法史上,我们为什么会看到有些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是这么高,而有些书法家的书法成就是这么低。
书法家成就的评判标准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的书法家都能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者说值得我们记住,并且去阐释他的书法意义的。
能够进入书法史的这些人,其实都是改变了书法史的人,他们的重要意义就是他们决定,并且反映了最终历史上书法的发展面貌,而不是说他们的书法就一定写得非常的漂亮,或者说非常的美,才能够进入书法史,一定是他们对书法的发展历史进程产生了某种影响作用。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比如说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我们知道他比较擅长的是行书和草书,但是同时他非常喜欢写楷书,尤其是他的小楷,写的秀气十足,灵动曼妙。
但是对于王羲之来说,他主要的贡献并不是在楷书方面,而是在他的行书和草书方面,因为在他那个时候,楷书还并未发展成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书法发展氛围。
而到了魏晋时期往后,尤其是唐朝时期,楷书才逐渐作为一种规范的书体被许多书法家学习和研究,这个时候对书法的研究就有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和他的发展面貌,那么书法家来进行楷书的书法创作,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创新空间。
魏晋时期书法的发展现状
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自觉期,自觉期就是说人们开始用一定的意识去审美,并且评价一个人的书法好坏,或者说他在书法上的成就。
王羲之那个时代,虽然楷书并未完全发展起来,但是说行草书从隶书的雏形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书体。
行书和草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对于艺术的欣赏和对于自由天性的追求,他们无所顾忌的进行书写,展现自己的天性,显露自己的真性情、才学、气质、涵养。
王羲之书法成就的促成原因
而王羲之作为那个时代的贵族,他的书法极具有代表性,首先他贵族的身份让他拥有优渥的家庭环境,还有比较深厚的书法文化的教育,其次,他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不需要为其他的事情而担忧,可以专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最后他个人致力于追求自由天性,他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超越世俗的超越感,所以他的书法才能够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
但是因为那个时代,他的楷书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他的成就并没有足以改变那个时期楷书的发展历史进程,所以他的楷书也就无法称得上是影响后世深远的书法了,只有他的行草书成就较高,而且可以载入书法史。
除了我们上述所说的这些东西之外,也就是书法家他自身的努力和发展的情况之外,还有后世的书法艺术评论家,书法艺术家对于他们书法的认识和推动作用。当然这里也并不只是包括对于艺术有研究的人,对于艺术没有研究的人,或者说有其他动机和目的人,都有可能去促成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
后世评价者对王羲之书法称圣的推动作用
我们还是拿往王羲之举例子,王羲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是隋朝和唐朝。在隋朝和唐朝之前,有一些比较小的国家,比如说梁朝这个国家,他对于王羲之的书法就非常的推崇,因为他们本身就地处南方文人群体,而南方文人群体有多半就是喜欢王羲之书法的,所以他们拥护并且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有一定的现实政治作为基础。
而后世的隋朝和唐朝为了巩固南北方的关系,以及缓和各个阶层之间的紧张局势,他们必然会对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艺术和他们的艺术审美追求表达肯定。也就他们代表了当时比较高的,具有比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贵族精英知识分子的审美意识,有一定的肯定和宣传作用,这就在无形中更加确认了他们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对他们实行了有效的笼络好统治。
这一节比较鲜明的体现在了唐朝书法家,尤其是唐朝的皇帝唐太宗,他对于王羲之的推崇,影响了当时唐朝的诸位书法家,王羲之就成为了那个时代书法至高无上的代表,后世对于王羲之的推崇,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结语
因此,决定一个书法家能不能进入到书法史的行列中来,不仅仅是要看他个人的努力,他当时的时代发展水平,还要看后世的人如何承认并且阐述他的。
他的书法是否符合的以后书法发展的方向和文化艺术追求的方向。比如说王羲之的书法,他就既满足了他那个时代书法的艺术发展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往后书法艺术发展的方向,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比较好的反映了当时他那个时代以及往后各个时代艺术应该发展和追求的方向,所以他的书法就受到了后世的推崇,成为了一个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也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欢迎你与我一同讨论,让我们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临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除了兰亭序还有什么代表作?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代表作除了《兰亭序》外,还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和《丧乱帖》。每一个代表作都是书法中的经典,所以称他为书圣。
王羲之曾在兰亭下写了什么?
《兰亭诗六首》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创作并编入《兰亭诗集》而流传至今的六首诗,其中一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这六首诗的地位与名气均不如诗集的序文《兰亭集序》,但标志着诗人进行一种新的尝试:诗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
王羲之擅长什么书体?
王羲之擅长的字体不止一种,主要有行书、草书,以及楷书等。
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楷书的代表作是《乐毅论》,草书代表作是《十七贴》。而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也是比较清秀清新的,而且笔法很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王羲之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特点
王羲之在横折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特别是与后世书家比起来,王羲之的横折处理基本以绞转使转为主、转折为辅,而后世书家除了唐代的颜真卿还有时使用绞转使转以外,其他书家在横折的处理几乎都是采取转折的笔法,使转笔法少之又少。
《初月帖》、《姨母帖》 ,在王羲之的这两个帖中,特别是《姨母帖》中所有字涉及到横折的地方,像“月”、 “日”、两个"顿”、 “首”、 “顷”、 “痛”、 “自”、“因”等字的横折没有一个使用转折笔法,几乎都是绞转笔法的使转。
由于这一笔法源自于篆书、 隶书笔法中的使转,所以使得横折的线条扎实厚重,古朴浑穆。同时,这一笔法除了使线条具有扎实的质感以外,还使王羲之作品在横折上很少"圭角”,保证线条在气息上郁勃充溢、饱而不漏。
四大书法家故事简写?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扩展资料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三门记是王羲之的楷书代表之一是吗?
不是。
《三门记》是我国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创作的楷书代表作品。
他的这部书法作品,已经成为现代书法界,极力追捧的书法珍宝,也是初学书法临摹的必学之作 。他的书法作品在运笔、 藏锋、露锋,以及线与线之间的衔接 ,都已经达到了无以企及的境界 。
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是《兰亭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