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越剧代表人物及作品(越剧的主要剧目和著名演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越剧代表人物及作品,以及越剧的主要剧目和著名演员对应的知识点,3、越剧代表作有哪些?4、越剧四大流派的代表作越剧代表作是什么?越剧代表作是碧玉簪,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越剧四大名旦代表作有哪些”施银花...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越剧代表人物及作品,以及越剧的主要剧目和著名演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越剧代表作是什么?

越剧代表作是碧玉簪,红楼梦,沙漠王子,西厢记。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越剧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介绍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

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

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越剧四大名旦都有哪些?越剧四大名旦代表作有哪些?

越剧的“四大名旦”,又称越剧界的“三花一娟”,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他们曾经是万众瞩目的名角。施银花代表作是《方玉娘》、《十美图》、《二度梅》、《果报录·思唐》、《盘夫》 。王杏花的代表剧目有《叶香盗印》、《玉堂春》、《孟丽君》、《拣茶叶》、《送凤冠》、《大堂会》、《武家坡》等剧目。  赵瑞花的代表剧目是《叶香盗印》、《六月雪》、《龙凤锁》 、《方玉娘祭塔》和《孟丽君》等。姚水娟的代表剧目是《狱中缘》、《巾帼英雄花木兰》、《冯小青》、《燕子笺》、《啼笑姻缘》等 。

“四大名旦” 曾经是越剧的代表人物,对越剧发展有非常大的贡献,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个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第一个是施银花。他是浙江省嵊县施家岙村人,她被认为是女子越剧的开拓者,是非常著名的旦角,人们称他为“花衫鼻祖”、“越剧泰斗”、“越剧皇后”。他学习了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后来发展成自己的特色,又被称为“施腔”。他被认为是“三花”当中最厉害的。他的代表剧目有《方玉娘》、《十美图》、《二度梅》、《果报录·思唐》、《盘夫》、《劝秋香》、《游庵认母》、《孟丽君看图》等。

第二个是王杏花。他是浙江新昌城西蟠龙村人, 王杏花擅长旦角,最擅长演青衣。在上海的时候,和一师傅学了京剧中的花枪和大刀对枪等。接着在演出中艺术见长,很快就一举扬名,后来担任上海越剧院学馆表演老师。王杏花的代表剧目有《叶香盗印》、《玉堂春》、《孟丽君》、《拣茶叶》、《送凤冠》、《大堂会》、《武家坡》等剧目。

第三个是赵瑞花。他是浙江省嵊县孔村人,他的特色鲜明,唱白咬字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唱腔质朴不花哨,真挚无比。因为《龙凤锁》的金凤和《双珠凤》的秋华两个角色出名,得到观众喜欢。他30岁的时候,就被称为“老牌名旦”,后来应聘至浙江省艺术学校任越剧班教师。  赵瑞花的代表剧目是《叶香盗印》、《六月雪》、《龙凤锁》 、《方玉娘祭塔》和《孟丽君》等。

第四个是姚水娟,又叫姚文贤,他是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是工旦角。 他的《仙宫艳史》备受关注,一举成名,大家称她可以和施银花前辈相媲美的后起之秀。同时,抗战时期,坚持通过自己的戏宣传进步的思想。他的代表剧目是《狱中缘》、《巾帼英雄花木兰》、《冯小青》、《燕子笺》、《啼笑姻缘》等 。

以上就是相关内容的介绍。

越剧代表作有哪些?

越剧代表作有:

一、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演出。如《赖婚记》、《珍珠塔》、《双金花》、《懒惰嫂》、《箍桶记》等剧目。

二、从兄弟剧种中移植。如从新昌高腔移植的有《双狮图》、《仁义缘》、《沉香扇》等剧目,从徽班移植的有《粉妆楼》、《梅花戒》等剧目,从东阳班移植的有《二度梅》、《桂花亭》等剧目,从紫云班(绍剧)移植的有《龙凤锁》、《倭袍》、《三看御妹》等剧目。

三、根据宣卷、唱本、民间传说的故事编写。如《碧玉簪》、《蛟龙扇》、《烧骨记》等剧目。

名称由来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

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越剧四大流派的代表作

1、袁派《断肠人》

《断肠人》演出于越剧改革初期,因而仍以「四工腔」为主腔,但是在这段唱腔的后半部(从“滴铃铃铜壶漏不尽”起)袁雪芬为了表达剧中人悲痛的感情,在原来”四工腔“的基础上,运用了变宫音,使旋律自然地向低音区伸展,

如“叮当当何处钟声响,扑隆隆更声在楼上”两句唱,通过低音的运用,使宫音交替性转换到下四度的属调上去,增加了悲剧色彩,形象地把雨夜的凄凉景象与人物内心绝望、苦痛的心情揭示了出来。这种在甩腔前大量运用低音的曲调成为袁雪芬唱腔的特征音。

2、范派《梁山伯与祝英台》

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悠长,作为“弦下腔”的首创者,范瑞娟不断创新,拓展这一曲调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创腔和演唱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

3、伊派《何文秀》

尹桂芳在《行路》、《访妻》唱段中,将越剧早期“四工调”与尹派唱腔有机融成一体,听来优美舒展,明快流畅。在《哭牌算命》唱段中,借用了苏州弹词和杭州武陵调,使之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这些唱段已收入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越剧小戏考》。

尹派弟子均以此剧为尹派擅长表演的剧目,很多弟子演出过该剧。

4、傅派《情探》

《情探》传统越剧剧目,出自明传奇《焚香记》,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傅全香代表作之一。

其主要剧情为:落第举人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相遇,结为夫妻,王魁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忘恩负义,桂英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哭诉王魁罪状,自缢自死,最后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

扩展资料: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和“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肠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文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探

越剧代表人物及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越剧的主要剧目和著名演员、越剧代表人物及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