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浮山剪纸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艺术特点:一是多点透视、单摆平放;二是装饰性强;三是露空和线条连接;四是对称折叠;五是夸张性强,想象力丰富。
在浮山东方艺术博物馆看到的一幅《老鼠偷油》就可称之为典型代表。这幅作品取材寓言故事,形象生动,构图严谨 表现手法夸张,显示出浮山剪纸的特殊风格。
哪的剪纸最有名?
剪纸,是遍布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中华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者和功能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价值之大,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相比的。剪纸是一门极简艺术,纸张在剪刀的每一次接触中改变自身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中国亿万的劳动妇女群体,但是,由于剪纸创作者普遍的文化水平以及审美水准不高的原因,剪纸在中国艺术史上却占不到应有的地位。如同漫山遍野的野花,凭其朝气蓬勃的旺盛生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年复一年的开放与生长,是一种民间自发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
要说剪纸哪里的最有名,这真是个问题,还真的没有权威评出来个一二来,每个地方的都说他们的剪纸最有名!
今天我说说咱们甘肃大庆阳的剪纸,那是真正的有名!
庆阳剪纸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其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并加以大胆夸张、自由装饰。
在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壁,又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剪纸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这些剪纸花,因贴的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
走进庆阳农舍,随处可见贴在墙壁上的剪纸花,有些已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花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纸剪的花。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依托。窗户、门扇、窑壁、炕围则成了妇女展现手艺的美术天地。
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着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先生称剪纸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并说,“庆阳剪纸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领域里,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课题。一幅传统的陇东民俗剪纸,不仅是一张剪纸,而且是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晶。”
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庆阳剪纸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你说有名不有名呢?
"铜陵一中和枞阳浮山中学哪一个好?
铜陵一中好。
铜陵市第一中学是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有学苑、西湖两个校区;拥有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江淮好教师、4名省教坛新星、4名省特级教师、3名省优秀教师、1名全国奥赛金牌教练。
2018年高考,学校1名学生以713分获得安徽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理科应届报考人数667人,缺考2人,一本达线567人、本科达线以上642人,一本达线率85.3%、本科达线率96.5%,600分以上243人,全省前100名4人、全省前200名6人、全省前300名9人、全省前500名15人、全省前1000名26人;
文科应届报考人数212人,一本达线180人、本科以上208人,一本达线率84.9%、本科达线率98.1%,600分以上82人、全省前100名2人、全省前200名5人、全省前300名10人、全省前500名19人、全省前1000名27人。
山西所有剧种排名?
山西省历史悠久,剧种类别很多具体的排名如下:
1晋剧,也叫中路梆子,山西梆子,解放后由山西简称定名叫晋剧。是山西省最大的剧种,包括周边省份的好多地区也唱晋剧。
2 蒲剧,又叫蒲州梆子,流传于晋东南地区,在山西省内仅次于晋剧的地位。
3北路梆子,顾名思义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有些地区也在演唱。
4上党梆子,主要传唱区域在山西省长治,晋城一带。
其他的比如祁太秧歌,上党落子,洪洞道情,晋北道情等流传范围小就不做排名了。
介绍威风锣鼓的摘抄两百字?
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古为尧都,世称平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威风锣鼓作为民间锣鼓艺术的一个品类,在临汾市不仅有 威风锣鼓
长远的历史渊源,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俗称“家伙”,主要分布在临汾市区及霍州、洪洞、浮山等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威风锣鼓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使自身渐趋完美。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挎鼓表演,平阳大多地方都由鼓手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另一种表演形式是架子鼓,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浮山县,表演时队形变化较少,行进中边走边打。由于传承的变化和地域的差异,威风锣鼓形成了河东、河西两个流派,常见曲目有《七牌子》、《牛腰子》、《乱如麻》、《风搅雪》、《银扭丝》、《倒垂帘》等。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威风锣鼓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